第188章 (三)
重陽之後,天黑得越來越早了。
回到衙門後天色早已經暗了下來。陳柯吃了晚飯,很快就把這些事情放在了腦後。
到了晚上,他照例開始排列鉛字打印機。敲擊之間,記錄字格,有條不紊,一直忙碌到深夜。
次日一早,陳柯剛起床在院子裏活動身體。孫興成便敲響了院門。
“郡主,好消息!您看誰回來了?”
“誰啊?”
陳柯上前打開院門一看,見孫興成旁邊站著兩個人。
他們是一老一少,都是風塵仆仆的樣子。但滿麵的灰土,卻掩蓋不住他們深厚的氣息和溫潤的氣質。
“胡伯伯,西華兄!”
“郡主!”
二人也微笑著拱了下手。陳柯也不多問,連忙安排他們先去洗澡吃飯,然後打坐調息。
直到中午,二人這才和陳柯一同坐在他的書房裏。
胡逸之說道:“恭喜郡主,河套的百姓終於安置下來了。臣等和盧知縣一起,打泥造房,開荒置地,種下了十餘傾糧米,現在已經開始收獲了。”
短短幾句話,但陳柯卻聽得心潮澎湃。在荒蠻的沼澤開辟居所,這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完成?
“那裏土質如何?”
胡逸之說道:“土質不算好,但也不算差。老臣發現,沼澤和郡主的沼渣肥料倒是有幾分相似。有些地整過之後,又追了肥,總歸能把今年渡過去。”
沼澤的確和沼氣池非常相似,因為沼氣池就是製作出來的人工沼澤。所謂的瘴氣,也就是一種天然沼氣。
陳柯喘了幾口氣,都不知該如何形容。隻說道:“真是太感謝你們了。”
李西華也對著陳柯拱了拱手,笑道:“郡主,河套地區的沼澤邊,已經種下了桉樹。怎奈河套太大,臣這次帶回的樹種有數千枚,但種下後發芽出苗的不足百株,止不了近渴。畢竟在天地自然麵前,人力實在是微弱。”
陳柯卻是十分高興,說道:“能夠生根發芽,就有改變沼澤的希望。等這些樹木成材,就能開枝散葉,百年之後河套定然會有改觀。這叫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好!好一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孫興成也重重的讚了一句。一位君主,不貪慕功勞,這才是最大的境界。
“對了,我準備給你們看個大寶貝!”
陳柯突然想起了什麽,馬上帶胡逸之和李西華一同出了衙門,逛上了街。
“大寶貝?”
……
今天是九月的最後一天,騰越的工場和學校正好大休。
圩市上熱鬧非凡,納過稅交過糧的老百姓還有點餘財,紛紛在集上買辦東西,喜氣洋洋。
老百姓交易的貨幣,除了銀兩和製錢之外,居然還有少量的鈔票和銀幣。它們之間互不衝突,反而能互相找兌,這讓商品流通變得更加方便。
曾經的官坊門麵都改成了供銷社。許多從沒有見過的小商品,都擺在大平板玻璃櫃中展示售賣。
紙坊除了賣紙,書之外,還賣香煙。還有一種很軟,能吸水的衛生紙。
木坊除了賣些大小家具,木器,竹器,還賣火柴。
織坊的門麵掛滿了各種毛巾,床單,枕套,被套,口罩,裏衣褲,鞋襪等紡織品。即便宜,又好用。
另外,其他的官坊門麵還有更多方便生活的小物件,比如能方便剪指甲的夾剪,方便晾曬衣物的衣架,夾子。還有非常受大姑娘小媳婦喜歡的平板玻璃鏡子。
隨著天地轉涼,曾經沒人注意的熱水瓶也終於受到了關注。許多小地主,富農也買上幾個,冬天方便隨時泡熱茶。
而大地主,士紳們,則是買比較昂貴的電燈,鍾表。還有百姓不太用的牙刷,牙粉。
電燈有需要充電的,也有手搖腳搖的,讓晚上亮堂起來。鍾表更是受有錢人追捧,也是身份的象征。
文具店裏除了鋼筆,鉛筆,尺規之外,還副帶賣一些棋牌。許多大人小孩都愛玩。
一些小食店,也開始製作混合麵。把一定比例的雜糧和精糧摻合,做成可口的米麵糕餅。又好吃,又能節儉糧食。
肉食店也用辣椒和香料,把一些難以入口的下水做成葷菜,再配上豆製品。讓普通百姓也能飽飽口福。
許多大事小情,針頭線腦,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變化。零零總總,豐富著人們的生活。
“郡主,騰越的繁榮,當真讓人難以相信啊!”
胡逸之和李西華也當真難以相信。他們離開不過半年多的日子,騰越居然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逛在府城中,除了那座草堂之外,又有一所學校的校舍也全部修建完成。
新校舍同樣是拱券石屋,和草堂構造相似。教室整齊的排列在一起,每間大約都有四丈遠三丈闊,。
室內整潔明亮,清一色都是新打造的桌椅。黑板更是用上了磨砂玻璃,穹頂上還掛著電燈。
所有的新建築都是石料建築,高大明亮,而且有廁所和自來水,熱水房。
騰越的第三期小水電站也勝利竣工了,就在城南門外。還有河上的壩,足下的路。隻是粗略去看,根本數不盡騰越今年的變化。
隻看當地的人文風貌和生活習慣,就已經悄然發生著改變。
來到芒町後,那些新開張的場房更是讓胡逸之和李西華感到稀奇。
他們畢竟沒有一起見證,所以難以相信這些都是真的。
“郡主,這就是您說的好東西?”
藥場內,有一台由許多鐵桶,玻璃罐,加各這種硬管,羊腸軟管連接在一起的設備。
設備正在煉製一種顆粒結晶。
陳柯說道:“是啊,這個東西叫做尿素。現在的實驗已經成功了,它能讓咱們的糧食產量再增加一倍左右!”
“什麽?”
胡逸之瞪了瞪眼,刺得陳柯眼睛一花!
好在他現在已經能夠經受得住這樣的目力了。
“胡伯伯您別嚇我啊。是這樣的,我種了實驗田,不然怎麽敢瞎說?正好就要豐收了,我們和幾位高僧一起去看看就知道了。”
李西華聽了,也是有些迫不及待:“好,那就快去看看!”
很快,一行人走出芒町,來到了城外的一坡梯田上。
這裏大約有一片三四畝的田,幾名僧人正在那裏收割稻子。
看到這片稻子,胡逸之幾乎是愣住了。他這樣的絕頂高手,也隻有看見陳圓圓的時候這樣發愣過。
胡逸之很快走進了稻田,選擇了兩株相鄰的稻子連根拔起。確定這不是為了浮誇,後期補種的。
“這是真的!”
幾名僧人看見胡逸,也上前合掌拜了一下:“師父!”之後向他說明了這片稻田的來曆。
從開始播種到現在收割,除了用那種神奇的顆粒追肥之外,的確沒有半點作假。
天晚之後,試驗田豐收結束。
回到府庫過稱,每畝產量竟然超過八百斤!打成精米,也有六百來斤。
單這一小片田,竟然收獲了兩千斤精糧。
最後大家回到衙門,胡逸之和李西華都已經有點精神恍惚了。
剛剛回到騰越的第一天,真的好像是在做夢一樣。
……
此時天已經黑了。衙門裏的這間茶室卻依然明亮,因為現在的府衙電燈已經很平常。
而且房頂上的這盞電燈非常炫麗。外形構造好像舊式燭台,共有一盞主燈和一圈小燈組成。
這讓廳堂分外燦爛。
陳柯雖不追求奢華,但偶爾搞點藝術還是樂意的。
胡逸之感慨:“到底是陳姑娘的女兒,老臣萬萬不及啊。郡主之功,古往今來無人可及!”
陳柯連忙說道:“胡伯伯千萬別這麽說!試驗田能種成,也多虧了大家的幫扶,我一個人能幹什麽。”
李西華隻是愣了好半天。最後才說道:“中國數千年來的饑荒,恐怕能夠解決了。”
他這麽一說,倒是讓胡逸之都吃了一驚。
陳柯卻沒吃驚,反而十分欣慰。因為開眼看過世界的人,總歸有了一個客觀的認知,不再胡吹亂侃。
和大家一同坐下,他說道:“是啊,當年為了解決糧食問題,鄭和七下西洋,向外國進口大米和香料。結果到了明末,西洋發生了大航海,將東印度群島占領,由此斷了大明的糧道。”
胡逸之也恍然大悟。原來一直自詡為天朝上國,居然自古就是糧食進口大國。
陳柯說道:“現在的化肥還不完善,最多讓我們做到糧食自給自足而已。不過加上西洋傳來的經濟作物,合理搭配,讓人吃飽吃好應該問題不大。”
李西華也點了下頭。
前明時,在呂宋做生意的陳振龍冒死將番薯偷運回國,卻未得到廣泛種植。因為政府沒有推廣。
如今,陳柯作為一方邑主,已經成功的將各種雜糧在騰越推行。這樣一來,必然能夠傳播到整個中國。
這就是行政力量,官方的促進能讓事物的普及快上一百年。
但胡逸之卻又說道:“隻是天下太平之後,人口會一直增長。糧食再如何增產,也會有個極限,怕是到了那個時候,依然會有戰亂。”
李西華也說道:“確實如此。如果不像西洋那樣向外拓展,或許這個圈子永遠也繞不出去。”
陳柯說道:“的確如此。所以我們現在要持續發展下去,短期內社會可以自然調節。然後把眼前的事情做好後,為向海外移民打好根基。”
工場開業之後,已經開始緩解土地問題。
有地的人負責耕種,無地的人負責生產,然後用貨幣進行等價交換。
而且聽李西華的意思,他似乎也想效仿西洋那樣,開辟海外的土地?
因此陳柯又問道:“西華兄,如果打好了根基,再向海外移民。你覺得哪裏比較合適?”
李西華說道:“外洋如今都是西洋人。但也有能夠去的,比如湄公河三角洲的恾坎,那裏聚集了不少華人。他們依附於南掌王朝,建立了一個港口國。”
“好像聽說過。”胡逸之也說了一句,他當年尋找稻種的時候去過廣南。
李西華又說道:“再都就是臣去的渤泥國了,在婆羅洲北岸,現在的國主是袁前輩。此洲非常巨大,抵得上中原好幾個省,簡直就是一片小型大陸。上麵亦有許多華人,還有與我們華人長相差不多的土著人。”
陳柯也點了點頭,說道:“這的確是個不錯的地方。”
婆羅洲,也就是加裏曼丹島,是世界第三大島。總麵積超過七十萬平方公裏,地處熱帶。
當地有華人政權,李西華移植的橡膠就在那裏生根發芽。
李西華還介紹說,當地的土著叫達雅人。
和馬來人不一樣,達雅人皮膚白晳,麵貌清秀,和中國人差不多。
這樣的民族教化之後,就和雲貴的土著一樣,不會有“非我族類”的隔離感。
“南洋的諸多小島,如納土納島,都有許多華人政權。隻是他們在西洋人的環伺下,大多朝不保夕。臣有時候都會想,如果大陸有一方強權將他們召於一統,整個南海就會成為我中華的內海,如同奧斯曼擁有陸中海一樣!那個時候我中華才算得起天朝上國。”
陳柯不禁笑道:“理想不錯,但不要拿咱們跟奧斯曼土雞比!這個比喻太不吉利了。”
說得李西華和胡逸之都笑了起來。
不過人的話匣子一打開,就容易胡吹亂侃。
一個騰越都沒建設好,居然就談到一統中華,開辟南洋?陳柯也發現自己居然也挺能吹逼的。
幾人越聊越投機,不覺已經到了深夜。
眼看胡逸之和李西華遠途勞累,單是休息一天肯定沒能調整回來。
於是陳柯也不多耽誤,安排他們早早歇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