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我在大明當暴君> 第363章 收天下山川河流

第363章 收天下山川河流

  想要平定東南?


  得有充足的戰艦和火炮吧。


  現在戰艦是有的,但火炮炮彈的數量明顯不夠了。


  那麽就要大肆製造炮彈。


  所以,需要大量的鐵。


  鐵從何處來?

  當然是鐵礦。


  而且緩解目前的基建綜合征,還需要擴大商品的生產,增加市場上商品的數量。


  這就延伸到另一個問題。


  工業革命。


  因為隻有工業革命才能提高生產效率。


  也就是說,現在民間的消費力已經有了一點點提升了,而生產規模,還需要擴大化。


  八月十四日,崇禎在建極殿召見了內閣大臣、軍委會大臣,還有財務大臣,以及大明國土管理部禦司使王在晉,皇家銀行禦司使陳子龍,立法院顧炎武和黃宗羲,國稅局鄭三俊。


  另外徐光啟、宋應星也來了。


  先是內閣首輔韓爌匯報了這段時間來各個地方的進展匯總。


  目前各地的推進都在有條不紊,行政和地方司法的進度都沒有出現大問題。


  隨後鄭三俊出列,匯報了今年剛剛結束結束的夏稅的稅收。


  稅收正處於新稅和舊稅的過渡期。


  什麽叫新稅?


  就是用銀鈔交稅。


  什麽叫舊稅?


  就是用糧食交稅。


  因為各地不可能直接發銀鈔,銀鈔是通過生產產出釋放到老百姓手中的。


  例如貸款買田,例如基建的工資,例如官府從民間采購糧食。


  所以,即便是目前銀鈔已經開始在民間普及,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銀鈔。


  所以,今年還是有不少人用糧食繳稅。


  至於全民用銀鈔交稅,肯定還需要一段時間的過度。


  孫承宗出列道:“陛下,眼下關於北伐建奴,大臣們各執一派,老臣以為,當有一個決斷,以免人心不穩,影響了民生社稷。”


  其他大臣也道:“請陛下早做決斷。”


  崇禎掃視一轉,笑道:“朕知道不少人都想北伐建奴,收複遼東,但眼下朕還有幾個重要的問題要問諸位,待解答之後,再定不遲。”


  “請陛下明示。”


  崇禎拿起桌上的一小袋大米,說道:“這是朕昨晚讓王承恩出宮,去李記糧鋪買的大米,一共5斤,花費了70文錢,大米在北京的確不多,人們主要以小麥為食,朕記得前年的時候,大米的價格是每石1.2兩,現在這個價格每石都快到1.7兩了。小麥也從每石0.7兩,漲到了現在每石1兩銀子。”


  “來,顧炎武,你來跟朕說說,為何會突然漲價這麽多?”


  顧炎武出列道:“陛下,這兩年頻繁戰爭,自然會引發物價上漲,今年北方是一個豐收年,臣以為,恢複物價需要些許時日。”


  “韓爌,你是內閣首輔,民間物價上漲,你來說說原因。”


  “回稟陛下,臣以為是去年南直隸動亂,運到北京的糧食減少,糧價自然就上漲了,待需要些時日。”


  韓爌和顧炎武說的都沒錯,也有這方麵的原因,但是根本性原因卻並不是這兩點。


  陳子龍道:“陛下,從皇家銀行建設到現在,流入到民間的銀鈔,超過了8000萬兩,其中主要以北京、武昌、大名、鄭州、江陵、襄陽為主,從去年到今年,金陵、蘇州、鬆江、杭州等地也陸陸續續開始流入。尤其是順天府,順天府的銀鈔已經高達2000萬兩。”


  “臣以為,民間的銀鈔數額已經足夠多,不少老百姓以前手中並無銀兩,而現在有了銀鈔,對商品的購買需求增加了,但商品的數量增加緩慢,物價自然就漲了。”


  陳子龍此言一出,立刻典型了在場所有人。


  中國古代的金融知識,也並非後人想象的那般匱乏。


  至少割韭菜這種事,曾經的大宋朝就沒有少幹。


  那蔡京做宰相的時候,為了解決朝廷的財政危機,鑄大錢,搞得民間通脹嚴重,是史書有載的。


  明初朱元璋更是毫無底線的印銀鈔。


  偏偏朱元璋收稅還不收銀鈔,搞得民怨沸騰。


  而現在,朝廷稅收開始收銀鈔,這通貨膨脹一來,銀鈔購買力就下降,銀鈔貶值,朝廷的錢自然也跟著貶值。


  也就是說,大家的資產都縮水。


  這也正是民間那些商人大力反對皇家銀行的原因,因為錢的價值決定權不在他們手中了。


  崇禎道:“陳子龍說的沒錯,眼下銀鈔是到民間了,到部分老百姓手中了,但物價卻漲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水泥路以後還要建,新城以後還要建,工人的俸祿,朕以後還要發。”


  “朝廷發那麽多錢下去,錢越來越多,可是糧食呢?糧食的增長速度太慢。”


  “除了農政院要大力引導各地官府帶領老百姓開荒,還必須從其他地方引進糧食。”


  “諸位愛卿,物價上漲的問題,以後朝廷會時刻麵對,想要民生穩定,就必須不斷增加商品產量。”


  被皇帝這麽一說,大家這才意識過來。


  原來現在大明朝已經多出了這麽一個通脹的問題來了。


  而中央朝廷現在明顯已經深刻體會到了銀鈔的好處,自然是不會停止下來的。


  但不采取行動,印的錢越多,反而越不值錢了(參考津巴布韋)。


  正如皇帝所言,隻有增加民間的商品物資,才能均衡下來。


  崇禎看大臣們若有所思起來,他說道:“所以,諸位有何良策?”


  眾人一時間也答不出來。


  崇禎道:“朕倒是有些想法。”


  “還請陛下明示。”


  “其一、朕聽聞東南沿海與南洋通商密切,南洋糧食產量豐饒,可從南洋采購糧食。”


  “其二、安南國糧食也不少,亦可采購。”


  皇帝此話一出,大臣們的思維一時間竟然沒有跟上來。


  大家也習慣了皇帝的天馬行空,腦回路太清奇。


  李邦華道:“陛下,臣以為可行,隻是臣聽聞,東南沿海海寇為患,恐怕朝廷的商船……”


  “海寇?”皇帝劍眉一抬,話題一轉,“孫愛卿,現在登州有多少艘蒼龍戰列艦?”


  “回稟陛下,50艘已經全部到了登州。”


  “這不就成了麽?調30艘到杭州灣駐紮下來,朕看那個海寇敢動!”


  孫承宗又道:“陛下,調兵是可以,不過,火炮的配置現在急缺。”


  “王在晉。”


  “臣在!”


  “新的國土法呢?”


  “已經提交立法院。”


  黃宗羲道:“陛下,《大明國土法》已經撰寫完畢。”


  “好,傳令下去,天下山川河流,全部收歸朝廷,以後凡私人,不得擅自開采,否則一律大明律法處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