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大明朝的新常態,潛在的金融危機
也是在八月十三日這一天,畢自嚴將此次的軍費預支奏表呈遞了上來。
這一次,明軍出動了多少人?
京衛軍8萬人!
北府兵5萬人!
關寧軍1萬人在遼河之畔。
天武軍3萬人!
一共動員了前線將士16萬人。
而這16萬人所需要的後勤補給,需要多少人完成?
30萬人!
如果不是順天府到山海關有了水泥路,如果不是調動了幾十艘戰列艦到登州做後勤補給,恐怕東線打得也不會如此順利。
西線(草原)呢?
西線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張家口被破,北府兵和禦林衛在北府大會戰中都有受到重創。
可以說,這種東西線同時開戰,並且大明朝是縱深作戰,以目前軍政完善程度,補給已經達到了極限值。
這樣規模的戰爭,再往前一步,就是雙方的全麵戰爭了。
雙方的全麵戰爭是什麽場麵?
大明是這個時代人口最多,幅員最遼闊的帝國。
皇太極的金國,是這個時代,野戰鐵騎最強大的汗國。
東方大陸的兩個最強者全麵開戰,將是千裏化作赤地的戰爭,將是人頭堆積如山,屍骸如汪洋的戰爭。
雙方都沒有準備好,所以,雙方的最高領導者,都做了最後一步的克製。
所以,對朝堂上的爭議,其實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糾結。
因為現在根本還沒有能力推平遼東。
從治理整個大國的角度也可以分析。
目前大明內部尚有諸多矛盾沒有消化,貿然發動大規模滅國戰,如果沒有作者對主角的氣運加身,戰勝率大概也就60%。
即便滅了皇太極,大明朝目前的行政體係也不能消化遼東廣袤的地盤。
即便勉強派人管製,也會激發出更大的矛盾,從而影響關內各項新政的持續深化。
所以,無論從自身實力還是時機來看,都還不是滅國的時候,
此次的總體花費戶部也做了估算了,包括軍糧、運輸軍民的俸祿、撫恤金、犒賞,對張家口的賑災款,以及對傷員的治療,保守總花費是3000萬兩。
這麽大一筆開支,朝廷目前的財力,肯定是有的。
畢竟去年剛從南直隸抄了一億多兩。
唯一麵臨的問題就是,目前朝廷沒有那麽多現金銀鈔,需要打開印鈔機。
那麽問題來了。
是不是現在有了皇家銀行,就不差錢了,想印多少印多少?
當然不是!
錢是不能亂印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違背經濟規則。
朝廷本身有一億多兩的儲備銀,相對應的是可以印這麽多錢的,不會出現太大的經濟風險。
不過按照目前的盤子,這一億多兩,基本上最多兩年就用完了。
想想就知道,現在最花錢的水泥路已經完成了一半了。
第一批水泥路主幹道屬於國家級別的公路,肯定是朝廷掏錢,和地方上的財政支出和收入沒有太大的直接聯係。
而就水泥路的最新情況,從北京到武昌的國道已經從北京到修到了鄭州,還有三分之一就到武昌了。
而從武昌修到西安府的水泥路,也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
至從武昌抵達廣西的路,可能因為南邊山區很多,路修的有些饒,才修了一半。
不過,兩年半時間,能修到這個地步,動員能力已經非常高了。
若是換做以前的大明朝,恐怕沒個幾十年是修不下來的。
那麽問題又來了。
擺在崇禎麵前的新問題已經出現了。
為什麽問題?
因為新政引發的經濟問題。
什麽經濟問題?
通貨膨脹的問題。
為什麽會出現通貨膨脹?
因為朝廷通過搞基建,把銀鈔都發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為什麽發到老百姓手中,就出現了通貨膨脹?
因為皇家銀行這兩年大量的印錢放水啊,不少省的錢明顯增多,雖然市場上的商品也相應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遠遠沒有銀鈔增加的快。
錢大大增加,商品的數量卻跟不上,市場上自然就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麵。
如此一來,商家當然就漲價咯。
例如,以前可能賣0.8兩一石的糧食,現在就會賣到1兩一石。
這種漲價,在順天府有違明顯。
因為北京城在擴大,外城的外麵在建立新區,新區建設了諸多大學、商業街等等。
北京城需要的工人也最多,那些工人以前原本是佃戶甚至無業遊民,現在他們手裏有錢了,去酒店消費了。
這部分人就是突然增加出來的需求者。
而商品的數量雖然也增加了,畢竟新農政也促使了糧食的增加,可明顯跟不上需求了。
這就是新問題,並且這個問題,會在接下來的大明朝成為新常態。
因為宏觀調控主導的經濟發展,必然會適度的引發通脹。
朝廷要做的就是控製通脹的速度。
如何控製?
一、控製銀鈔流入市場的速度,即皇家銀行的印錢需要克製,需要準守市場規律,不能太任性。
二、快速增加商品的數量。
那麽這第二點,其實本質來說,就是發展商業經濟了。
而增加商品數量也有兩種辦法:
一、自產自銷,即大明內部自己生產。
二、從外部購買。
第一種速度會很慢,第二種,速度快,但是一般情況下需要軍隊參與進來。
那麽,對於現在的崇禎來說,很顯然兩種都需要。
這第二種,最直接的就是在安南采購大量的糧食,運回國內,通過外部糧食的補給,來穩定通貨膨脹的速度。
有了糧食,很多商品都可以製造出來了。
目前向民間釋放銀鈔引發的通脹還算可接受的範圍,但未來幾年再不從外部引進大規模的糧食和商品,國內的經濟可能就會出現大危機了。
最典型的就是銀鈔貶值帶來的金融危機。
這一次的危機可不是某些傳統勢力的阻撓,而是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客觀問題。
所以,發動一場收複安南的戰爭,已經刻不容緩了。
而發動對安南的戰爭之前,就必須掃清東南沿海的局勢。
否則糧食的運輸通道受阻,即便收複了安南,也沒有用啊。
如此分析下來,和皇太極的較量就更應該先緩一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