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軍民情深
天將黑下來的時候,部隊終於抵達預定的演習場。此時周邊集結的部隊已經相當的多了,路麵上在跑的車幾乎全是部隊的軍用車輛。
當特警團的車隊到達指定區域時,地方武裝部的人員和軍指揮部的聯絡員馬上就迎了上來。特警團領導怎麽去和相關單位接洽報道這不勞戰士們操心,大家隻管坐著車,跟著地方武裝部的人員走就是了。
等天色完全黑下來的時候,部隊已經抵達了他們預定的宿營地,一個有著幾百戶人家的中等規模的村莊。與在碌碌村遇到的憋氣的情況不同,在這個村子裏戰士們一下車就體會到了什麽叫軍民魚水情。
部隊在村頭整隊的時候,已經有大量的村民等在一邊了。熟悉情況的老兵們講,這是來接戰士們回家住宿的村民。由於這個村子離演習場的距離不遠,所以幾乎每年都會接待一下參演的部隊官兵。時間久了,這個村子的百姓和部隊的感情很近,真的可以體會到軍民如一家的感覺。
當然,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這些村民們與部隊的關係好,關係近,其實並不是沒有物質方麵的原因的。
首先就是,部隊的戰士們借住在房東家裏,部隊上都會給村民家裏一點補償。雖然補償的數量不是很大,但絕對不會讓老百姓吃虧的。
其次就是,這一帶的居民都以半農半牧方式生活。可在這草原和半山地的地帶,土地雖然不算貧瘠,但出產也算不得豐富。那麽每年像候鳥般到來的演習官兵,每每會給這個小村子帶來一筆絕對算得上豐厚的消費力。演習官兵隻要在這裏隨便買點什麽,吃點什麽,就會給這個小村子的經濟產生不小的促進作用。
還有一點,每年部隊演習耗費的子彈炮彈等各種彈藥無數。每當演習結束,那些經濟收入比較差,且家裏又閑得沒什麽事情的村民就會提著各種大大小小的袋子,跑到演習場裏麵揀拾官兵們用過的子彈頭、炮彈皮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對村民們來講,也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個別有經濟頭腦的人還地把一些還算完整的子彈頭、子彈殼之類粘合起來,做成工藝品賣給專門收購這些東西的小販,那利潤就更可觀了。個別運氣好的揀到塊相對完整的炮彈皮,還會做成匕首和刀具之類,這樣價值更是不菲了。
另外,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參加演習的官兵們一直忠實恪守著軍人的本分。隻要住到房東的家裏,不管什麽活兒多少都會幫著幹一些。如果趕上農忙的時候,這些血氣方剛的大小夥子就是村民家裏免費的勞動力。多年下來,軍民關係能不好才怪!
幾百戶村民分一千五百名官兵,根本就不會存在分不了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村民們家裏住房寬裕的會直接分到一個班,住房情況差點的也會分到半個班的戰士。
至於戰士們住的地方,要求條件真心不高。隻要一間閑置不用的倉房或空房,用磚頭或者條凳掂起幾塊門板或木反,那就是戰士們睡覺的床。實在沒有這個條件,直接弄點稻草放地上,再掂塊整齊點的木板,戰士們直接參與打地鋪也一樣睡。這樣一算,他團一千多人隻需要二百戶人家左右,就可以安置下來了。
種緯所在的三班被分到了一戶姓宗的老太太家裏。老太太有一個兒子,但因為兒媳經常和老太太鬧矛盾,因此就在村子裏另建了一套房單過去了。現在老太太常常一個人帶著個十一二歲的小孫女,兩個人住著一個大院子,平時家裏冷冷清清的,都沒什麽人氣。這回家裏一下子來了十個戰士,閑置下來的兩間房立刻就派上了用場。
等戰士們跟著宗奶奶回到她的家,立刻就在班長張彪的吩咐下分成了兩夥人。一夥人布置宿舍,打掃院子,另一夥人開始借宗奶奶家的鍋灶收拾晚飯。雖然戰士們的手藝都不怎麽樣,但畢竟也在大大小小的演習中練習過多次,做出的飯菜味道雖然談不上好,但入口還是沒問題的。
而這樣飯菜對五十來歲的宗奶奶和她的小孫女來講,已經算是不錯的飯食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平時家裏就兩個人,好歹對付對付就是一天,誰還廢勁整什麽色香味?這次官兵們借宿在他們家,也算是她們祖孫倆打牙祭的日子到了。
一夜無話,第二天一早,全團戰士除了少數留守的人員之外,該訓練還是訓練,該出操還是出操。除了沒有了器械之外,平時該怎麽練今天還怎麽練。
而在戰士們訓練的時候,村裏沒什麽事的閑人和不上學的孩子,就會像看演出似的弄個小凳子坐在一邊觀看。這時部隊也不會以什麽泄密的理由將村民們趕走,軍官們也都知道,村民們這是把部隊的訓練當成了一項平時難以見到的文娛活動了。
出過早操吃過飯,各班班長張彪便被叫去參加會議了。雖然各部已經集結完畢,但這好幾萬人的隊伍怎麽進行演習,演習分幾個階段,各部如何部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還需要上上下下各單位的通力合作。
其實在部隊裏呆得久了,對軍事了解深入之後,種緯就已經得出了一個結論。凡是軍迷,迷的都是戰場那短短幾天,甚至幾十天內分出的勝負,迷的是某位將軍所謂力挽狂瀾的壯舉;但實際上軍隊真正見功夫的,是部隊在上戰場之前的諸般事無巨細的工作。
比如從軍人角度來說,平時的訓練水平如何?各部配合情況與效果?各兵種之間是否已經形成了默契?各種軍事技能是否出色?新技術新裝備解讀的如何?使用效能如何?各種裝備、物料、人力調配是否得當,能否發揮較好的運作效率?參謀人員對官兵真實戰鬥力是否認識深刻?對演習目標是否做到心裏有數,各種人員情況、天氣情況下的情況預案是否清楚明白?對敵方戰術戰略的判斷是否準確?
最後的最後,才是戰場決勝中能否以自己的優勢打擊敵方的劣勢,並最終形成優勢,然後再將優勢保持到最後,轉化為勝勢。而這最後一部分的內容,往往隻占到整個戰役演習籌劃的十分之一還不到的內容。
所以說,評價一個人對軍事和戰爭的認識是否深刻,不是這個人能否將若幹個戰例講得神乎其神,是否能講得天花亂墜,或者將某種稀少得幾乎沒人用的武器槍枝能否講得頭頭是道。而是這個人是否真正對某場進攻或防守戰役有著宏觀的理解,能夠真正建立起大局意識,充分調動己方一切可供調動的資源,與對方進行資源的比拚和消耗。並且能夠在敵方的各種騙局和詭譎伎倆下不犯錯誤,並且始終保持自己一方的優勢地位,這才是真正的軍事專家該擁有的能力。
像老犇曾有位同事也是軍迷,某一天突然抱怨中國為什麽還不打仗,如果打仗的話他一定要上前線。老犇暗暗驚訝很久以來也沒發現他身上有鐵血精神,怎麽突然這麽說。一問之下才知道,這位老兄說他狙用得好。
這下老犇更奇了,平民百姓能把狙練好的可能性太低了,便問他是不是當過兵。結果這位老兄的回答讓老犇不由吐血三升,他居然是用電腦CS練的狙。
接下來老犇就把這位老兄給貶了一通:你知道狙擊手的標準負重是多少?你知道狙擊手有哪些隨身裝備?你知道狙擊步槍的後坐力有多大?兄弟你別說全副裝備,僅扛著一支八五狙跑上四百米,就你那抽慣了煙的小肺葉子,能不咳出夫妻肺片就算我輸。更別說,還想拿著狙擊步槍玩跳狙,那玩藝站著放一槍就能給你坐一跟頭。連打十槍第二天肩膀不疼,就算你牛X!
所以說,軍迷永遠是發燒友級別的,保衛國家還是要靠專業軍人來幹。指望軍迷保家衛國,那還不等於相信馬X的守婦道一般不靠譜。軍迷還是老老實實的上班工作,該上稅上稅,該消費消費,閑時多關注和訂閱老犇的就行了。扯遠了,打住!
張彪走了,臨走特別關注讓種緯帶領全班戰友幫房東宗奶奶家裏幹點活兒。具體幹什麽,種緯說了算。
幹點什麽呢?其實種緯也不知道。他隻是從老電影裏邊知道,老八路到村民家除了挑水就是掃院子了。既然軍民關係是傳統,這些傳統的活計也肯定是該幹的。
想到這裏,種緯招集全班其他的八個兵,開始給宗奶奶收拾院子。開始種緯以為這點活兒沒什麽,但真幹起來才發現,活是幹不完的。
比如想掃院子吧,宗奶奶家的那幾隻雞就夠搗亂的,前腳剛掃完,後腳它們又把地刨得亂七八糟的。等多弄了點樹枝給圍了個雞窩,又覺得院子裏種的絲瓜和豆角那塊太亂了,於是又把那兒的地給平了平。完事兒又覺得牆根下的各種雜物太多太亂,好歹一清又是半個小時過去了。等好不容易把院子清出點樣兒來了,張彪也回來了。
種緯跟班長張彪和其他戰友一商量,得,還是細水長流吧,畢竟正事兒要緊。
正事兒是什麽?熟悉這一地區的地理環境,風土地人情,熟悉這兒的氣候和水平。至於完整的作戰計劃,現在上邊的導演部還在協調之中,等具體作戰任務下達,恐怕還要一周左右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內,特警團正好借機在駐地周邊搞一些小範圍的演習和拉練,率先熟悉周邊環境。等戰士們的身體和情緒都調整得差不多了,也就該拉上去開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