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趙氏孤兒”案的三個版本 (魯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春秋第一百四十年)
第一個正規的版本《左傳》:
魯成公八年,晉國已經遷都新田二年,紮下了根基,離開了趙氏宗族把持的故絳。
趙氏宗族要倒黴了,現在就需要一個理由而已。
機會總是有的,這就是趙莊姬。
自從趙嬰齊被趙同和趙括逼迫的離開了晉國後,趙莊姬恨死這兩個人了。
他們一點也不理解寡婦的悲傷,你們三妻四妾的不亦樂乎,我就是和三叔有點樂趣,也不用這樣的懲罰我吧,女人的嫉妒心一上來,簡直就是洪水,什麽也不顧了。
他就經常在晉景公麵前說:“趙同和趙括要造反。”
國君最怕什麽?當然是造反了,開始晉景公將信將疑,處理趙氏家族還有些忌憚,但是沒想到趙莊姬竟然聯合了對趙氏有積怨的欒氏、郤氏,共同對付趙氏。
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
欒氏、郤氏早就想滅掉把持朝政的趙氏,擴大自己的勢力,沒有機會,也不敢挑戰,正好敵人內部有了這個矛盾,於是也就紛紛的在晉景公麵前誣陷趙同和趙括。
晉景公一看時機成熟了,加上幾股勢力在晉景公麵前輪番誣陷趙同和趙括要謀反。
晉景公就信以為真,當年的六月,晉國突然討伐趙同和趙括,趙氏家族被打了冷不防,滿門全滅,血濺宗族,殺死了趙同、趙括。
晉景公殺死趙同兄弟後,就想把趙氏的土地賞給祁奚家族。
好在,趙家唯一的血脈,也是趙朔和趙莊姬的兒子趙武,因為年齡很小,跟著媽媽一起寄居在晉景公的王宮內,才免於被殺。
此時,滅了趙氏宗族的人後,趙氏宗族成了光杆司令,作為趙氏家族的媳婦趙莊姬,才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殺了趙同和趙括,趙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兒子趙武了,而此時欒氏、郤氏力量壯大起來了。
這不是自己一頓忙乎,反而給別人做了嫁衣嗎?
流血的事件,局外人看的最明白,此時晉國執政大夫韓厥,需要平衡政治勢力,不想將趙氏全部滅門,就對晉景公說:
“趙氏家族的趙衰、趙盾、趙朔都對國家有大功,卻沒有了後代,也失去了土地,這樣讓後來的人會怎麽想呢?還怎麽願意為國家盡忠?
《周書》說:不敢侮辱鰥(guan)夫和寡婦,這就是發揚美好的道德。”
過去那個時代,最大的懲罰就是讓人沒有後代接續宗族,沒有為先人祭祀的後人,這是很厲害的,叫做斷後,也是很不道德的,所以韓厥的這一句話,挽救了趙氏,也最終成就了戰國時代的趙國的誕生。
說實話,趙國真應該給韓厥立個宗祠,趙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後來又封還給了趙武,趙氏家族才得以複興。
這才是正版的“趙氏孤兒”。
第二個版本:《史記》版本的趙氏孤兒,是司馬遷在幾百年後寫的,原文如下:
《史記》趙氏孤兒(原文)趙朔妻,成公姊,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死?“
程嬰曰:“朔之婦有遺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無何,而朔婦免身,生男。
屠岸賈聞之,索於宮中。
夫人置兒絝中,祝曰:“趙宗滅乎,若號;即不滅,若無聲。“及索,兒竟無聲。已脫,程嬰謂公孫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後必且複索之,奈何?“
公孫杵臼曰:“立孤與死孰難?“
程嬰曰:“死易,立孤難耳。“
公孫杵臼曰:“趙氏先君遇子厚,子強為其難者,吾為其易者,請先死。“
乃二人謀取他人嬰兒,負之,衣以文葆,匿山中。
程嬰出,謬謂諸將軍曰:“嬰不肖,不能立趙孤。誰能與我千金,吾告趙氏孤處。“諸將皆喜,許之,發師隨程嬰攻公孫杵臼。
杵臼謬曰:“小人哉程嬰!昔下宮之難不能死,與我謀匿趙氏孤兒,今又賣我。縱不能立,而忍賣之乎!“抱兒呼曰:“天乎!天乎!趙氏孤兒何罪?請活之,獨殺杵臼可也。“
諸將不許,遂殺杵臼與孤兒。
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然趙氏真孤乃反在,程嬰卒與俱匿山中。
這就是現在我們喜聞樂見的一個說法。
第三個版本《元雜劇》:
到了元代,元人紀君祥的雜劇《趙氏孤兒》全名《冤報冤趙氏孤兒》,又名《趙氏孤兒大報仇》,與《竇娥冤》、《長生殿》、《桃花扇》並稱中國古典四大悲劇。基本都是在司馬遷《史記·趙世家》,劉向《新序》、《說苑》的基礎上改編而成。
我們既然是以曆史《左傳》為基礎讀《春秋》,所以采納曆史的記載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