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趙氏孤兒”案:晉國遷都(魯成公八年,公元前583年 春秋第一百四十年)
晉國的首都是絳城。
自從晉國分封為諸侯後,就一直將這裏作為晉國的首都。
當年,晉國小宗替代大宗的時候,小宗封地為曲沃,經過六十多年的努力後,小宗成為正式的諸侯時,也是前往了絳城立國,因此,晉國的首都一直就是:絳城。
隨著晉國的發展成為了春秋霸主後,逐漸的絳城就出現了兩個問題:
一個是地理位置的問題:
絳城的位置在晉國的靠北的現在太原周圍,當時困擾諸侯各國的戎狄侵犯,是個常年不好解決的大麻煩,晉國封國之初,就要麵對這些不服從中央的戎狄之族,這也是當時周天子將晉國封國到這裏的目的。
在後來的爭霸中,晉國和楚國爭雄,晉國需要麵對三方麵的壓力,來自西方的秦國、來自北方的戎狄、來自南方的楚國。
所以,晉國總是在運籌帷幄的時候,冷不丁的出現背後的狄人攻擊,導致晉國不能首尾相故,晉國在幾代國君的努力下,雖然慢慢的征服了周圍的戎狄,但是作為靠北的都城,似乎總是變成了一個邊疆的重鎮,這對於一個國際的行政和政治中心來說,位置存在不利的情況。
於是,晉景公就想消除這些隱患,打起了遷都的主意。
第二個是宗族勢力的問題:
晉國的首都絳城,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個宗族的勢力盤根錯節,非常的強大,即便是經過晉獻公的處理,還是一茬接著一茬,不停的在發展壯大中。這幾年,尤其是趙氏宗族的勢力,非常的強大,當年趙盾執政,晉君都不能很好的處理這個關係,在趙盾死後的趙氏家族,更是發展的規模驚人,很多趙氏的後人,都在晉國的政壇上和軍隊中擔任要職,這是對於君權很大的威脅。
要想避免趙氏宗族的威脅,消滅他們,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行為,這需要過程,而且,如果激烈的方式,更容易引起晉軍政局上巨大混亂。那麽,隻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離開絳城,重新選擇一個新的首都,避開趙氏宗族。
因此,晉景公就準備離開絳城,選擇新的首都。
得知晉君有這個想法後,晉國的大臣們都說:
“新的國都一定要選擇在郇(huan)和瑕氏之地。這兩個地方在解池的南北,靠近肥沃的解池,地方廣大。所以大臣們說,這個地方肯定會讓國君快樂,對國家有利,是個難得的好地方。”
晉景公沒有答複,溜溜達達的和韓獻子韓厥在王宮內散步,看待大臣們都走了,就剩下他們兩個人時,問韓獻子的意見。
韓獻子說:
“別聽他們的忽悠,那個地方土薄水淺,容易造成肮髒汙穢的東西滋生,百姓就會愁苦,就會生病身體孱弱,老百姓是國之本,我看不如遷到新田(就是現在山西侯馬,山西的中部地區),那裏的土厚水深,老百姓居住的環境好,不生病,還有汾水和澮水交匯,可以帶走汙穢的東西,那裏的老百姓忠厚老實,可以讓我們子孫後代十世安享其樂。
山、澤、林、鹽都是國家的寶藏,都到這樣的地方去居住,大家就會爭利,爭利,國家的財富就少,因此就不快樂了,大家不快樂,我就不快樂,大王自然也是不快樂了。”
晉景公一聽哈哈大笑,就聽從了韓厥的意見。
魯成公六年,公元前585年,四月十三日,晉國正式遷都:新田,以前的絳城改稱為:故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