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捧著左傳品春秋> 第26章 趾高氣揚的代價 (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秋第二十四年)

第26章 趾高氣揚的代價 (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秋第二十四年)

  成語“趾高氣揚”出自《春秋左傳.桓公十三年》中楚國伐羅的戰爭中,《左轉》載: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公元前699年,桓公十三年,三軍總司令屈瑕帶著部隊征伐羅國。


  此時,屈瑕總司令一派風光,這兩年基本都是在上演他指揮的軍事經典戰役,估計都好寫成軍事教材了,他已經把自己當成戰無不勝的戰神,一當戰神,人就驕傲了。


  對不起,說錯了,屈瑕不是驕傲,而是驕橫了——


  楚軍出兵伐羅,明擺著是用“石頭打雞蛋”的遊戲。


  臨行前,楚國真正的軍事“戰神”鬥伯比,來為屈瑕送行。


  看著屈瑕那股神氣十足和目空一切的神態,即:“舉趾高,心不固矣”,在回來的路上,就對給他趕馬車的司機感歎的說:

  屈瑕總司令這次一定會失敗的,你看看他趾高氣揚的牛逼樣子,似乎天底下,他就是百戰不敗的軍事大拿,這說明他已經心浮氣躁,驕橫無比,玩軍事遊戲,就怕這個樣子。


  開車,直接進王宮,朝見大王。


  司機拿起鞭子,發動油門,以四十邁的速度,一溜煙的,噶噠、噶噠,把馬車開到了王宮。


  鬥伯比一見到楚武王就說:

  大王,快,你聽我一句,趕快的派增援的部隊,增援屈瑕,否則就晚了。這個屈瑕不能成事啊!


  楚王一聽,有些不樂意了,你鬥伯比,是不是嫉妒人家屈瑕,剛剛出師,你就說人家不行,是不是就你鬥伯比行,我看人家屈瑕趾高氣揚,也沒什麽不好,說明人家信心足。再說,打羅國這樣一個縣城級別的小國,還用增兵?那不成了“鐵錘砸雞蛋”了,沒有必要吧!


  楚武王拒絕了鬥伯比的建議,回到後宮和老婆鄧曼聊天的時候,還把鬥伯比奚落了一頓。


  沒想到,這個上次從鄧國搶回來的美人很有眼光,就和楚王說:


  “大夫鬥伯比增兵的意思,不是說兩國的實力有什麽差距,而是說:作為你楚王,不能光靠征伐解決問題,要靠誠信和德行來鎮撫這些反抗的老百姓,用這個原則來訓誡你的官員,用鐵的紀律和法律,來約束出征的總司令,讓他感到畏懼你大王,不要亂來。


  這兩年,總司令領確實打了很多的漂亮仗,尤其是在那次對抗四國聯軍的勝利,更是讓總司令很自以為是,導致獨斷專行。這次他必然會輕視羅國。如果大王你不去控製總司令,他就會翹起驕傲的小辮子,尤其是玩軍事遊戲,驕橫就是變相的對軍隊不負責任,不加防範。


  所以,大王是訓誡他,是最好的鎮撫手段。


  當眾表揚他,是勸他繼續發揚自己的美德,告訴總司令軍法如山,不會有任何的寬恕。


  難道鬥伯比不知道征伐的軍隊已經出發了?人家是看到這些問題,才提出增兵的。”


  楚武王恍然大悟,連忙通知楚軍征伐需經過的賴國,派人追趕總司令,但是很遺憾,沒有追上。也隻能這個樣子了,開弓沒有回頭箭。


  總司令屈瑕對鬥伯比送行時的表現,很是不滿,一個老頭子還指手畫腳,這不是當年你領兵的時候,現在我才是總司令,打這樣一個小國家,我閉著眼,用小指頭,就能滅了羅國,誰敢雞一嘴、鴨一嘴的亂建議,影響軍心,看我不殺了他。


  於是,在行軍途中,屈瑕就在軍中發布通告:諫者有刑!(《春秋》載),就是:敢胡亂提建議的,殺無赦!絕不輕饒。


  楚軍到達鄢水(渡河地點,現宣城縣南)渡河,屈瑕看到小河不寬,為了節省時間,打亂了行軍的次序,快速渡河。


  楚軍的次序大亂,亂哄哄的爭相渡河。


  關鍵是:楚軍並沒有安排渡河的保衛部隊,這可是兵家大忌,俗話說,軍隊渡河到一半的時候,河的對岸也是人,河中間也是人,河這邊也是人,是軍隊戰鬥力最薄弱的時候,因此兵法上就有“半渡而擊”的說法。所以一般渡河都是很危險的,要安排保衛人員,要安排合適時間,要觀察周圍地形等等。


  可是,屈瑕不把羅國放在眼裏,采取的“武裝旅遊”的心態,驕兵必敗。


  羅國,知道自己已經惹了大禍,楚軍征伐自己,完全沒有對抗的實力,於是便聯絡了盧戎(湖北南漳縣地區)一起對抗楚軍。


  兩國一研究,列陣、鬥將、守城都不是好辦法。


  對抗強國的最好辦法就是設卡子、打埋伏、掄悶棍、遊擊戰和麻雀戰。


  而目前最佳的地點,就是鄢水渡河地段。


  所以兩國軍隊,早在渡河兩旁的山脈中埋伏好,等候合適的機會。沒想到,楚軍真的很大意,太自信了,你楚軍再能戰,渾身是水,建製打亂,就是一團遊兵散勇而已,半渡而擊之。


  衝鋒號吹響了——


  羅國部隊從河的對岸發動攻擊;

  盧戎部隊從河的這邊發動攻擊;


  分進合圍,兩邊夾攻,把楚軍打的措手不及,頓時潰敗。


  這可是國際醜聞啊!強大的楚國被兩個小國打敗了,威信極度受損,楚武王氣得連摔了三、四個玉杯,直罵屈瑕的祖宗,髒話連篇。


  楚國的軍法是非常嚴厲的,在那個時代,大軍一敗,主帥基本就是死翹翹了,什麽理由都不行,這是鐵的紀律,很殘酷,但是很管用,楚國稱雄,就是靠這個。


  屈瑕一看,完了,什麽功名利祿,什麽趾高氣揚,都是浮雲,人家鬥伯比說的對,我就是太牛皮哄哄了,而且還在軍中下令不讓進諫,這不是把責任全攬到我身上了,找死啊。


  幹脆,與其被大王殺死,還不如我自己自殺,更痛快,不過用刀子割脖子也需要勇氣,很痛啊!算了,反正現在還是我自己說了算,上吊吧。


  屈瑕上吊死了,手下的將軍也害怕了,怎麽辦?自己把自己囚禁起來吧,這樣爭取個好態度,能保一條命就萬幸大吉了,大家一商量就自動的匯集到冶父(現在的江陵)這個地方,等候楚王的處理決定。


  楚王發完了脾氣,冷靜下來,又聽說屈瑕已經自殺了,就消了一大半的氣,楚王知道,雖然楚軍戰敗,但是總不能把所有的將領都殺掉,以後誰帶領軍隊征戰,首惡必辦,脅從不問,就是這個道理,但是總要有個說法。


  所以,楚武王就對大臣說:


  這次戰爭失敗都是我用將不利,不能怪眾將,我是有責任的,這樣吧,為了懲罰我的過失,我三天不回後宮找美人鄧曼睡覺,睡書房,吃窩窩頭。


  至於眾將都回來吧,不再進行處罰了,不過要深刻的反省,寫個檢查還是必要的。


  楚軍灰溜溜的回國了,不過這次沒有鮮花和美酒。


  關於這次伐羅的戰爭失敗檢查或反省,別人是否真的做了,我們也不知道。但是,楚莊王真的深刻反思這個問題了:


  這次楚國伐羅是得不償失的。


  老婆鄧曼和鬥伯比說得對,對於楚國周邊的小國,不能光用征伐的手段,要采用懷柔的辦法,慢慢的感化這個地區的小國們。


  作為楚國是這個地區的絕對強者和盟主,楚國的實力明顯強於各國,楚軍和小國作戰,勝了沒有什麽可值得炫耀的,可能還會落下一個欺弱淩小的黑社會的凶惡形象,別人會說楚國勝之不武;但是如果一旦與小國作戰出現差錯,那就是對楚國國際形象的極大損害,這次就是這樣。


  楚國的發展方向,還是應該向著周王室占據的中原地帶,這樣可以逐鹿中原,一旦時機和條件成熟了,周邊那些附屬的小國,就會瓜熟蒂落,自然的落入楚國的口袋,這才是硬道理。


  楚國要逐步的蠶食靠近周王周圍的國家,要尋找更強的對手,而更強的對手在中原。


  楚國需要休息和戰略調整。


  這一切,在楚武王的腦海中不停的思考著。


  春秋桓公時代裏楚國的發展狀態,已經接近尾聲,馬上就是要進入新的魯莊公時代了。按本書的原則,此時應該重新回到新時代的主線中,但是在下一個時代初期,楚武王生命走到盡頭,馬上就要開始進入楚文王的時代,為了不破壞故事連續性,我們接著向後,再延續四年,講一下的楚國事情,以完整的結束楚武王的時代。


  記住,下麵這一段楚國的故事“征途猝死的楚武王”,是發生在魯莊公四年的期間,我們提前到這裏講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