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橫掃蠻夷小諸侯“城下之盟”( 魯桓公十二年,前700年,春秋第二十三年)
我們常說“城下之盟”這個成語就出典在下麵的故事裏。
兩年後,公元前701年(魯桓公十一年),中原出了件大事,一代雄主鄭莊公寤生死了。
中原地區諸侯國之間的政治格局發生新變化,國際形勢不明。
但是楚國的國力,卻一直在上升中。
本地區那些小國家已經基本臣服於楚國,為了繼續擴大楚國在本地區的盟主地位,楚武王從征伐隨國和鄧國的行動中騰出手來,開始運作那些更小的小微國家,整合資源。
在楚王的授意下,兼有負責楚國位於湖北黃岡地區的三軍總司令官屈瑕,準備代表楚國和貳國(應山縣)和軫國(應城縣)結盟。這些諸侯國,都是所謂的一個縣城般大小的小微國家。
但是,在此地的另一個小微國家隕國(現湖北京山縣西北)感到很是擔心,隕國知道貳國和軫國並不願意結盟,但也是沒有辦法,這樣發展下去,他們隕國早晚也得被“友好結盟”,與其生不如死,不如放手一搏,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經過隕國秘密的聯絡,受夠了楚國氣的隨國和絞國(湖北鄖陽縣)、州國(湖北監利州陵城)、蓼國(河南唐河縣)三個縣級大小國家,聯合起來,決定共同伐楚。
沒聽過這些國家吧。
春秋的政治製度是國野製:以城池為中心居住的為“國人”,在郊外的叫做“野人”,他們雖然都是人民,但是義務和權利不一樣。國人要交稅、當兵、參政等;野人是農業的擔當者,但是不能成為士兵。簡而言之,國人有公民權,野人似乎沒有,兵農分治。因此春秋的小國,其實就是一個縣城,縣城裏麵的公民組織一支軍隊,就是國軍。
隕國最靠近準備“被結盟”的貳國、軫國身邊,於是就首先將自己的“國軍”駐紮在了,與貳國、軫國交界的隕國“蒲騷”(現在應城地區),先對楚軍形成軍事威脅。
楚國此地的行政長官莫敖(類似大司馬或總司令官職稱呼)屈瑕非常擔心。
前年,領兵打敗鄧國的大將鬥廉,充分的再次顯示出自己的軍事才能,他根據目前各國的情況,向總司令屈瑕建議:
總司令閣下:
我認為現在隕國的軍隊,雖然駐紮在他們的邊界地區,但是在其他四國的軍隊還沒有到來的時候,隕國的軍隊是絕對不會貿然行事的,這就說明對付隕國的軍事主動權,在四國聯軍尚未到前,掌握在我們手裏。
而且隕國很可能認為,我們楚國精力集中在與貳國、軫國結盟事務上,加之還有四國的支援,如果楚國真的要出兵,焦點也在四國的聯合軍方向。
這樣,隕國此段駐紮期間,警惕性必然會慢慢的鬆懈下來。
如果總司令帶兵駐紮在郊郢(湖北鍾祥縣郢州故城),以抵擋四國的聯合部隊——
屈瑕靜靜的聽著鬥廉的建議,頻頻點頭,心裏讚揚這個小夥子成長的很快。
鬥廉繼續說道:
“我用精銳的馬車突擊部隊,利用夜間掩護,突然發動進攻,此時,隕國的軍隊仗著城池的堅固,而且一心盼望著四國支援部隊,望眼欲穿,就沒有決戰的鬥誌了。
俗話說,兩軍相逢勇者勝。
如果我們打敗了隕國軍隊,四國一定就會撤兵。
如果我們暫不能破城,形成相持狀態,那麽作為四國聯軍是勞師遠征,糧草不擠,戰鬥膠著,我們占天時、地利,也會立於不敗之地。”
屈瑕一聽,認為可行。
但是還是擔心兵力不足,因為這個方案會造成楚軍分兵兩處,一旦出現膠著情況,可能會出現兵力捉禁見肘的尷尬局麵。總司令考慮的要站在全局,而不是局部。
總司令沉吟了一下,說:
“很好,鬥廉將軍,但是我還是擔心我們的兵力不足,我們是不是可以向大王要求增兵,這樣豈不更有把握?”
鬥廉把腰下的佩劍一拍,朗聲向屈瑕說道:
“敬愛的司令員,我認為軍隊能夠取勝,在於上下一心,團結一致,態度堅決,而不是在於人多。
想當年商朝軍隊眾多,而且還臨時征募了八十萬的民兵,周王的軍隊雖然少,但是都團結一心,不怕苦、不怕死,最後商場還是敗在周王手裏,這個你也知道。
既然決心已下,軍隊出發,又談什麽增兵的問題!這樣是否對你總司令的威信也不好,你想想,有沒有道理。”
屈瑕連連點頭,心裏暗道:
“行,這個鬥廉有思想,是個可造之材。”
屈瑕就又問鬥廉:
“好,聽你的,不過,我們出兵前占卜一下,看看是否順利!”
鬥廉哈哈大笑:
“占卜,是因為有了疑惑,拿不定主意,才占卜。可是現在,就目前軍事部署,我們已經研究的很清楚了,並沒有任何的疑惑,我們占卜什麽?
當斷不斷,勢必後患!
司令,我甘當軍令——”
屈瑕一看,鬥廉這樣的決心,自己再婆婆媽媽的,就說不過去了,於是下令出發。
楚軍曉行夜宿,口銜寸竹,突擊軍團靜悄悄的來到隕國蒲騷城下,趁著月色,先派少許精兵爬上城頭,然後三軍點亮火把油鬆,大部隊喊聲震天,一舉將還在睡夢中的隕國軍隊擊敗,並占領蒲騷。
四國聯軍一看隕國已經失敗,再戰已無意義,連忙撤兵。
貳國、軫國一看,什麽聯盟,什麽軍事,我們這些小國都綁在一起,恐怕也打不過楚國,與其被楚國的菜刀砍死,不如拜服這個強種,好歹也是結盟,不是滅國。
沒幾天,在貳國、軫國這兩個小國的“強烈”要求下,楚國終於與他們結盟,又收複兩個小國。雖然國家有點小,但是在聯合國會議上,也是二票。
目前,隨國、鄧國、貳國、軫國先後被武力征服了,這次四國聯軍中的絞國鬧的挺厲害,似乎軍事實力有兩把刷子的意思,就先拿你開刀吧!也算是鍛煉一下軍隊。
第二年,公元前700年,桓公十二年,楚國接著征服隕國的餘威,征伐絞國。
反手就是一刀,又快,又利。
屈瑕帶領眾軍包圍了絞國的首都南門。
屈瑕分析說:
“絞國地小,而且人也很輕浮,總是覺著自己很牛叉,其實並沒有什麽策略和道道,我們包圍了他們的首都,先圍困上一陣子,等他們城內的柴火沒有了,做飯都是問題時。
然後,我們就主動把部隊轉移到北門駐紮,然後放出一些砍柴的後勤人員,不要派兵保衛他們,讓絞國軍隊俘虜他們,這樣可以引誘絞國人出城砍柴。然後在山裏埋伏軍隊,一舉俘獲絞國軍隊。
這樣,就基本摧垮絞國的軍事力量了,何必去費事攻城,勞民傷財。”
誰說,楚國是野蠻人,沒有文化,你看看這幾年的幾仗,楚國將帥都是足智多謀,狡猾的很,在沒有所謂的道德理念的約束下,軍事手段真是運用的如火純青。
果然,
絞國軍隊按照楚軍的安排,“如約”的俘虜了三十幾個楚軍的後勤人員。絞國城內,早就斷了燒火的柴火了,別說做飯,就是烤火都成問題,看著城外的大山,上麵鬱鬱蔥蔥的樹木,幹著急,沒辦法。
絞國想:你們楚軍太大意了,竟然移兵北門,甚至連砍柴的人員都不派兵保衛,這不是太瞧不起我們絞國了,好,既然你這樣,我們明天也出城搶柴火,不過我們可不像楚國那樣輕敵,我們會派重兵包圍砍柴人的。
於是,絞國要求所有輕裝部隊,放下刀槍,準備繩子,磨好柴刀,整理扁擔,一起出城砍柴。重裝部隊,進行保衛,同時戰車還肩負拉運木柴的任務,熱火朝天的打一場“搶奪劈柴競賽”,優勝者,有賞。
既然是比賽,就要爭先。
當絞國的部隊爭相出城,一窩蜂的奔向最近的山林時,楚軍的伏兵已經等了一夜了,憋了一夜的勁,一下子爆發了,呼啦啦,象是趕羊一樣的,把絞國的砍柴部隊圍了起來。那些所謂的絞國重裝包圍部隊,其實就是十幾輛兵車而已,馬車都來不及掉頭,也跟著稀裏嘩啦做了俘虜了。
絞國的步兵身上帶的全是繩子,唯一的能拚殺的短兵器就是砍柴刀,拿著砍柴刀和楚軍長戈作戰,沒法打。正好,絞國軍隊的繩子,也不用捆劈柴了,直接捆綁自己就行了,楚軍連繩子都省了。
你說,這是打的什麽仗,開始是四國聯軍共同伐楚,反而被楚國連續兩拳,打掉了隕國和絞國,簡直是慘不忍睹。
絞國無奈,國小勢弱,又被楚國痛扁一頓,這樣下去,豈不滅國,於是便老老實實的在絞國的城下,被逼著與楚國結盟了,自此留下一個成語就是“城下之盟”。
《左傳》記載: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
楚國打了一場“輕鬆而又很快樂”的軍事戰鬥,回來一查,就是昨夜埋伏的士兵,感冒的很多,吃上幾頓羊肉,發發汗,正好還有很多絞軍幫著砍的劈柴,再烤烤火,很是愜意,不用吃藥了。
沒想到,在楚軍烤火的時候,抓獲了幾個與絞國無關的他國軍事間諜。
這可不是個小事,軍事機密受到威脅,是誰?這樣大膽,覬覦我們楚國,屈瑕開始也是一身冷汗,要是真有第三支軍事力量埋伏在戰場,那就太可怕了。
不行,嚴刑拷打,審訊——
果不其然,經過審訊得知:在楚國軍隊前往絞國征伐的途中,楚軍分兵渡過彭水(後改成築水,現在叫南河)的時候,另一個小微諸侯羅國的軍隊,曾經想偷襲楚軍,幫幫絞國這個小兄弟,然而楚軍行動很快,羅國沒有機會下手,就派出了以羅國大夫為首的“間諜小分隊”,一直跟著楚軍偵查,他們已經三次數遍了楚軍的人數。
那個被抓獲的小分隊中穿黑衣服的老頭,就是羅國大夫伯嘉。
這還了得!
羅國(現湖北宜城羅川城),這個小縣城式的彈丸國家,埋藏的很深,表麵上在參加楚國組織的聯盟會議上,又是萬歲、又是舉手,很是誠懇,誰知道他玩陰險的。
正好,借著這個機會,楚軍快樂的戰鬥剛結束,還沒盡興,接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