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九章 手工青磚(1)
在農村,許多人家還可以找出幾塊上百年的古青磚,摸去很光滑,厚度隻有現在磚塊的一半,但硬度可以和石頭比,這個質地才可以做磚雕。
青磚是粘土燒製的,粘土是某些鋁矽酸礦物長時間風化的產物,具有很強的粘性而得名。將粘土用水調和後製成磚坯,放在磚窯中煆燒(0℃,並且要持續8-15)便製成磚。
粘土中含有鐵,燒製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製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Fe4)則呈青色,即青磚。
青磚和紅磚的硬度是差不多的,隻不過是燒製完後冷卻方法不同,而紅磚是自然冷卻,簡單一些,所以生產紅磚多,青磚是水冷卻(其實是一種缺氧冷卻),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生產的比較少。
雖然強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麵性能明顯優於紅磚。青磚燒製時間一般是根據窯爐大決定;窯(在-5萬塊青磚左右)一般在0(不包括飲水)飲水一般5時間;大窯則需要0左右。
青磚選用然的粘土精製而成,燒製後的產品呈青黑色,具有密度高,抗凍性好,不變形,不變色的特點。
黑白灰青磚采用自然原土無氧燒製,以水為靈,以火為剛,五行相合,居家冬暖夏涼、養生環保:青磚中含有微量的硫磺元素可殺菌、平衡裝修中的甲醛等不利人體的化學氣體,保持室內空氣濕度,綜合“透氣性、吸水性、抗氧化、淨化空氣”等特點,成為設計師極力薦的產品之一。
產品表麵光滑,四角呈直角,結構立體,抗壓耐磨,是房屋牆體、路麵裝飾的理想材料。
青磚給人以素雅,沉穩,古樸,寧靜的美感,黑白灰青磚特在09年創新推出百年青磚係列產品,淺浮雕、高浮雕以及具有現代氣息的機理磚,藝術形態以中國傳統典故為主,花紋精美、有寓意,設計手法新穎,糅合中國文化精粹,可品鑒收藏,可裝飾賞目,可承載生活溫馨樸質,不是舶來,不是複製,是真正文明的返璞歸真。
青磚藝術不僅可裝飾,可承傳曆史,同時也是品鑒把玩的藝術品,中庸之道,於和諧傳統一體,潤心於磚。
青灰色亦是成磚中最不可多得的極品,可見色則變。常撫之則吸其體之氣、味、液而潤之,足踏則光。以水養之自然變,質樸成。
茶水撲之,則如茶色、茶香味。丹青之潤,則滋其藝心。故而提倡多以其收藏把玩,可修身、養心以融其五行相合,萬物歸一。
青磚是屬於燒結磚;古青磚的主要原料為粘土,粘土加水調和後,擠壓成型,再入磚窯焙烤至(1000度左右),用水冷卻,讓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使其具備更好的耐風化,耐水等特性。
經檢測古青磚的抗壓大於10兆帕,吸水率於0%,仿古青磚就是仿照古青磚的各類款式、按照古青磚的燒製方法,采用古青磚仿古筒瓦所用的粘土材料現代燒製的青磚是仿古建築材料常見的一種。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對紅磚的了解都比較清晰,但對於青磚的了解就比較模糊了。其實,青磚是采用黏土燒製成的,而黏土就是某些鋁矽酸礦物長時間風化的產物。
青磚是粘土燒製的,粘土是某些鋁矽酸礦物長時間風化的產物,具有極強的粘性而得名。將粘土用水調和後製成磚坯,放在磚窯中煆燒(0℃,並且要持續8-15)便製成磚。
粘土中含有鐵,燒製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製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Fe4)則呈青色,即青磚。
那麽青磚與紅磚有什麽不同呢?
最主要區別是青磚比紅磚結實多了。古建築采用的青磚,硬度、強度都遠遠大於紅磚,青磚密度高,不變形,抗凍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損,抗風雨剝蝕,千年不腐。
而且青磚透氣性極強、吸水性好,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濕度。中國古代的“秦磚漢瓦”,能曆經幾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磚性能優良的最好證明。
至於手工燒製青磚的過程,先找合適的耕地,粘土層要厚,一般這樣的地肯定都是上好的耕地。去除上麵一些稀泥後,挖取粘土運到一個大池子裏。
按比例加水後,把牛趕到大池子裏不停踩踏,這和做泥塑的時候不停的摔打泥土去除雜物和氣泡,增強粘性的效果是一樣的。
踩得差不多了,人跳到池子裏踩一遍,撿出一些踩到的石子。看他們玩得很輕鬆的樣子,時候的我也曾調皮跳進池子裏,結果腿被黏住了根本拔不動。
然後把粘土放入磚模,擠壓成型。把磚坯晾曬到特定程度後,入磚窯燒,燒好後澆水冷卻,悶窯,促使磚內的紅色高價氧化鐵還原成青灰色的低價氧化鐵。
燒窖的時候,得日夜盯著,不能睡覺,否則一個瞌睡就會毀了一窯磚。
青磚棱角分明,砌牆線條分明,白灰勾縫後非常漂亮。但是,耕地的粘土層隻有一兩米厚,燒製青磚取粘土,會毀掉許多農田。
而且燒製時做窯、燒窯、悶窯的工藝都很複雜;能耗高要燒掉大量的木柴;產量,成本高,難以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為了保護耕地,政府限製磚窖廠從耕地取土,很多磚窖廠這才改成燒紅磚。
紅磚以山上的紅粘土為原料,經過粉碎、混合後,以人工或者是機械壓製成型,幹燥之後用大火把磚坯裏裏外外燒透,再熄火讓窯和磚冷卻。
因為窯中的空氣比較流暢,並且氧氣充足,最終磚坯的鐵元素就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所以它的顏色是紅色的。
紅磚的生產工藝比青磚簡單,並且可以機械化生產,它的生產效率也很高,被應用得非常廣泛。
但是紅磚的表麵坑坑窪窪,滿是氣孔,一抓就簌簌掉渣。一車紅磚倒地上,棱角齊全的找不出幾塊。紅磚舉到一人高,放手落地上基本上會摔碎,而青磚用力摔也隻會斷兩截。所以現在表演單手劈磚的民間高手都用的紅磚。
紅磚不耐水泡,洪水中紅磚砌的房子隻比土牆好點,被水泡的時間一長,容易垮塌。紅磚還不抗凍,容易凍裂,容易被風雨侵蝕,所以現在紅磚加鋼筋水泥蓋的房子都隻能用幾十年。
這樣的質地,要是以前人都用它蓋房,現在哪裏還會有古建築呢?
同時,青磚表現的穩重、莊嚴,富含文化底蘊,正符合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這也是古代建築大多都用青磚不用紅磚的另一原因。
青磚紅磚原料一樣,隻是過去的磚窯和燒瓷窯一樣,全進全出,為了縮短周期,燒好後湮水降溫,磚變成青色了,不湮水就是紅色的。
家鄉一直用湖泊泥燒青磚,比地裏的土更好,又疏浚了湖泊,又不侵占土地,一舉二得。
青磚前期是氧化反應,後期是還原反應,還原反應特別耗燃料,成本高。就相當於瓷器,各窯口燒氧化氣氛的瓷器便宜好做產量高,景德鎮的瓷器是還原氣氛,代價高難度大,但是瓷品最高。
青磚紅磚用的土一樣的。青磚燒好後要悶窯,即用稀泥封閉窯門,窯頂也要用稀泥做一個水田樣,磚全部封死在窯裏。幾後才啟封,啟封時間記不得了。紅磚就不要封窯的。強度應該是一樣的吧。封窯封不好,出來就青磚也有,紅磚也有。
傳統燒製青磚的燒製過程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燒成紅磚,二是讓紅磚變青磚。青磚和紅磚兩者的區別是磚燒成後自然冷卻為紅磚,而讓紅磚變為青磚,則進行下麵工序,第一道工序叫“隔窯”。
傳統的操作是這樣的:當判斷窯內磚燒成後,要進行兩項工作,一是加煤,二是密封窯體。
密封窯體的目的是通過窯體密封,隔絕窯外空氣(氧氣)輸入;加煤是通過煤炭燃燒耗盡窯內、磚坯內的氧氣,兩種方法結合,能快速耗盡窯內氧氣,也就是還原燒結。
當達到還原燒結後,如何隔絕外界空氣侵入,將這種狀態持續到完全冷卻,先輩們利用了水遇高溫變為蒸汽的簡單原理,也就是下水飲窯。
因為水滲入窯內遇高溫,水變蒸汽體積膨脹,在窯內形成正壓,正壓隔絕了外界空氣的侵入,確保了磚瓦在缺氧的氣氛中一直冷卻到無法再次氧化的溫度,完成整個返青工作。
從隔窯密封到下水飲窯,再到開窯出磚,前兩個工序一氣嗬成,且窯內磚瓦色澤的變化都是在人們無法觀察到的情況下完成的,紅磚到底是在哪個環節變為青磚的,就形成了模糊概念。
從操作環節上由於隔窯的時間很短,人們往往認為隔窯是為下水飲窯做的準備工作,而下水工作要持續幾時間,且要技能求很多。
例如初期下水與後續下水的水量不同,同時要防止短時間大量水進入窯內,以及飲水的連續性等,這些工作和要求人們能看到,操作起來付出的辛勞也很多,所以,形成了青磚是下水飲窯後變成的概念。
而這一概念形成後,燒磚人並沒有去澄清,這恐怕和保守觀念有一定的關係,畢竟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擔憂。這一套連續的過程磚瓦人很形象的稱之為“悶青”,一個悶字,將青磚燒製的技術描述到了極致,也隱隱約約能觀察到燒磚人的技術保守心理。
青磚變色是在還原初期開始的,還原結束,就已經完成了返青過程,飲窯的開始,也就預示著返青結束。下水隻是保持了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最後開窯,而不是下水飲窯工序造就了青磚。
由於某種失誤造成返青失敗,窯內磚瓦呈不同程度的青色、紅色、青紅色等,燒磚人稱為“花窯”,磚瓦呈青紅相間現象被稱為“青紅磚”。
青磚燒成青紅磚一般為三類失誤造成的,一是還原燒結時間不夠,還原氣氛和濃度沒有達到完全耗盡氧份的要求,導致磚垛某些部位或磚的內部不同程度為氧化氣氛下的紅色。
例如不燒還原直接下水飲窯,窯內雖然能形成缺氧的還原氣氛,但受還原氣氛濃度、時間、溫度等因素影響,還原氣氛不穩定,就會導致青紅磚出現。
這一點也證實了形成青磚的關鍵是燒還原過程而不是下水過程,例如:一座窯完全還原如果需要個時,將其時間壓縮為5時,下水時間不變,其出窯產品則會出現“青磚紅心”現象,磚體外部完成了返青,磚內由於還原時間不夠呈紅色,雖然下水時間沒有壓縮,但由於之前的還原燒結不徹底,導致磚體內部的氧沒有丟失,青紅磚現象就出現。
有些建築物上經常見到的磚也呈青紅磚,但形成的原因則不一定是還原不足造成的。如果仔細觀察窯內不同部位出現的青紅磚,一般有規律的出現在排煙道口附近、底層,或窯門、觀火孔位置,之所以經常出現在這些部位,這要歸罪與窯體密封不好。
在還原階段或者還原後高溫階段,由於窯的密封不好出現漏氣,造成外界的空氣(氧氣)進入窯內,導致還原氣氛不足或還原後回氧。
還有就是還原完畢後高溫下水階段下水量不夠,蒸汽少窯內正壓壓力不足、不穩定,外界空氣從漏氣點侵入,也會形成青紅磚現象。所以,青磚隔窯工序另外一個重點就是窯體密封。
第三是高溫出窯造成的再次氧化也會形成青紅磚現象,燒磚人稱之為“回火”。紅磚中的三氧化二鐵在還原氣氛中由於氧的丟失形成黑色(青色、灰色)氧化亞鐵,也就是紅磚變青磚的化學反應過程。
但氧化亞鐵很不穩定的,遇高溫會迅速氧化,再氧化成紅色的三氧化二鐵。從這一轉換的過程可以觀察到,紅磚變青磚和青磚變紅磚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燒結氣氛,二是溫度。
開窯時(打開窯門稱為開窯)溫度高是造成此類青紅磚現象的元凶,雖然相對燃燒的高溫來講這時屬於低溫階段,但由於氧化亞鐵不穩定,易氧化的特性,磚體溫度由低溫到完全冷卻滿足了氧化的條件,這種情況下青磚顏色慢慢丟失,逐漸變成紅磚或灰磚。
開窯時溫度的高低決定了磚的變色程度,高溫為紅色,低溫為灰紅色或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