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儺麵具(3)
賴氏祖祖輩輩雕刻的器物所表達與所遵從的正是中國傳統的精神內涵。有什麽樣的人性理想,就有什麽樣的技術理念。
世事變遷,賴明德依然恪守老祖宗的規矩做事,因為他深知,他手中的器物所表達的是他信仰的家譜、神譜裏的“地國親師、仁義禮智信”。
“您的父親對您最大的影響是什麽呢?”
“家父一再叮囑:對祖師爺有恭敬心!”
現在的賴明德,再也不是剛開始從師時白在生產隊做事,晚上偷偷學繡儺麵具的戰戰兢兢了。他的儺麵具雕刻手藝受到了國際國內的關注。
業務在不斷開拓,他的兩個兒子——賴光華、賴太平也繼承他的衣缽,成為了“處士”,積極地推廣儺麵具。賴明德依然樸素平和。
在他成為處士的那一刻,他曾像他所有成為處士的先人們一樣誓言“弟子之性如之平,弟子之心如水之清……”。
湘東儺麵具有唐代雕法和宋代雕法之分,唐雕比較粗陋,宋雕比較精細,賴師傅製作儺麵具以宋代雕法為主,工藝複雜講究,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
儺麵是萍鄉儺文化的瑰寶,那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樣貌,讓人印象深刻。在萍鄉,要談到儺麵雕刻大師,不得不提彭國龍。
彭國龍是中國儺文化傳承保護基地首批儺麵雕刻傳承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萍鄉湘東儺麵雕刻代表性傳承人,至今已在儺麵雕刻領域研磨近40年,不僅能寫詩作畫,還精於木工雕刻。
其中,又以儺麵具雕刻最為拿手,行內尊他為大師、湘東儺雕第一人。
初見彭國龍,他正拿著雕刻工具在一絲不苟地進行創作,進入廳堂,映入眼簾的是掛滿客廳的儺麵具畫,赤黑麵相濃眉大眼的武將、白麵朱唇善良公正的文相、粉麵朱唇英俊俏麗的生旦、慈祥善良的老者、青麵獠牙的凶神鬼怪……透過這一張張古樸而傳神的儺麵,感受到的是撲麵而來的盎然古意。
“我是子承父業,父親原來也是湘東儺麵具的名雕工。”提及自己40載雕刻年華,彭國龍笑著,自己非常喜歡搞美術,加上父親的調教,從就迷上了雕刻。
1歲時,彭國龍開始隨父親學油漆、雕儺、繡神等技藝,19歲起外出闖蕩,後受聘於廣東一企業專門從事繪畫設計。
1996年,彭國龍放棄廣州的工作,用10多年來打工的積蓄回湘東老家辦了個儺麵具雕刻廠,006年開始把雕刻好的儺麵具推向市場。
彭國龍回憶放棄廣州的工作,他樂嗬嗬地:“我還是喜歡搞儺麵雕刻,這是我一生的追求。”
在彭國龍二樓的臥室裏,有一隻精美的樟木箱,珍藏著一件有人出價5萬元他都不舍得賣的“寶貝”。
彭國龍心翼翼地打開樟木箱後,裏麵是一個已經上漆完工了的儺麵具,看造型是個濃眉大眼的武將。
“這就是唐將軍,我給取了名叫做‘古儺迎賓’。”彭國龍一臉虔誠地,箱裏的唐將軍儺麵具是他從事儺雕以來花費心血最多、耗費時間最長的古儺麵具。
“我用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才完成。”彭國龍輕撫著麵具,儺雕的工藝很繁雜,要想成為一名好的儺雕師,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彭國龍介紹,一般而言,儺麵具的雕刻都要經過7道工序:選材-量材-初雕-細雕-精雕-打磨-噴漆,均為手工製作。如果是用作供奉,還必須要“開光”,即請神、上香,在麵具上塗雞血。
“儺雕的選材基本都是樟木,因為樟木防蟲,並有‘納財’的寓意。此外,所有工序裏麵最難的就是精雕。”
彭國龍,有時候為了雕好龍王嘴裏的一顆圓球,需要耗費好幾的時間。因此,急性子的人幹不了儺雕的活。
“除了要耐得住寂寞,還要大膽創新。”彭國龍告訴記者,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浸潤下,儺麵具的雕刻藝術早已超越了宗教祭祀意義,成為引人注目的民間工藝品。
因此,這就需要打破傳統儺麵具雕作,在傳統形象中揉入現代元素,並采用新的雕刻技法,使作品接近生活、彰顯人性。
010年的鄱陽湖生態文化節上,在短短幾時間,彭國龍帶去的幾十副經過改良了的儺麵具被顧客購買一空,甚至他現場雕刻的不少半成品都被搶購。
此事經媒體報道後,彭國龍的生意開始“火”起來,一些慕名而來的遠方客人上門要貨,他的儺麵具逐漸銷往廣州、上海、香港、北京以及美國和日本等國內外市場。
“僅去年一年就有10多萬元的銷售額。”儺麵具的走俏不僅給彭國龍拓寬了增收渠道,也讓當地很多年輕人看到了其中的商機。
此後,不少人紛紛找彭國龍拜師學藝。
“我雖然得過不少獎,也有一些徒弟出了‘門道’,但還得依托這一產業,讓更多的人富起來。”
彭國龍感慨道,產業要做大就必須依靠市場,但市場得有公司來運作,隻有兩者合而為一,產業才能成為品牌,並帶來財富。
除了讓產品走向市場,彭國龍對自己的技藝傳承看得更重,他有一個目標,就是讓他這一身技藝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從事儺麵雕刻以來,彭國龍共有徒弟11人,5人已出師,有6人還在學習中。
彭國龍感慨地:“如果我的技藝失傳了,就白忙活了一世,所以我一定要帶徒弟,把技藝傳承給徒弟,也希望他們學好以後也繼續傳下去。”
“我覺得工匠精神就是要對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力求創新,學習不能停止,我就是到了80歲還要學。”彭國龍笑著。
起“儺”,可能很多人並不熟悉。儺又稱跳儺、儺舞、儺戲,是一種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禮。流行於江西、四川、甘肅、貴州、安徽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區等地。
戴麵具的演員扮演傳中驅除瘟疫的神──儺神,反複的、大幅度的程式舞蹈動作表演極具原始舞蹈風格。
在儺的表演中,儺麵具可以是最能體現這一藝術的標誌之一。
不久前,在湖南省沅陵縣的龍溪口儺文化山莊,藍桉見到了今年4歲的儺麵具雕刻師向清國,並聽他講起了與儺麵具相識、結緣的故事。
接觸儺麵具雕刻之前,雕刻手藝精湛的向清國在沅陵縣城的沅水大橋下開了個仿古家具店,以承接古典家具維修、定製仿古家具為生。
009年秋的一個下午,向清國的仿古家具店來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
來人叫鍾玉如,是縣史誌辦的退休幹部,正在牽頭籌備成立縣儺文化協會。
老人仔細詢問了店裏每件木雕作品的來曆,得知這些都是出自向清國之手後,便問他願不願意雕刻一些儺麵具。
老人告訴他,儺麵具是儺文化中儺祭、儺儀、儺戲中使用的道具,是原始的麵具造型,它不僅驅鬼、避邪,而且祈福佑吉、除病滅災、鎮宅、求子、興旺,是一種很受歡迎的宗教和民間藝術品。
這是向清國第一次聽儺麵具,雖然對老人的話似懂非懂,但覺得可以嚐試一下,也就應承了下來。
過了幾,老人又一次來到了向清國的店。這次,老人帶來了一大遝儺文化資料和儺麵具圖片。
那一張張或剽悍、凶猛、猙獰、威武,或穩重、深沉、冷靜、英氣,或和藹、溫柔、妍麗、慈祥的麵具,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向清國的目光,帶他走進了一個色彩絢麗、千姿百態的儺的世界。
老人離開後,向清國照著圖片雕刻了十幾個儺麵具掛在店子裏出售。一時間,來家具店看稀奇的人增加了不少,但真正掏錢買儺麵具的幾乎沒有。
無奈之下,向清國隻好把這些試水的作品送給朋友們收藏。再後來,因為生意不好,他隻得關掉店門,匯入了南下打工的浪潮。
憑著自己多年練就的雕刻手藝,向清國很快在廣東省中山市找到一份古典家具雕刻的工作,工資收入也比較可觀。
到014年,他的年收入已接近0萬元,一家三口日子過得舒坦滋潤。
但015年8月,向清國作出了一個讓人十分不解的決定:辭去工作,回到沅陵專心搞儺麵具雕刻。
“雖然鍾老的到來並沒有給我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但通過他認識儺麵具後,這一藝術就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中。
外出打工這5年裏,我看得最多、想得最多、最放不下的,仍然是儺麵具雕刻。”
這話時,向清國始終微笑著,言語之中充滿著對老人的感激。
向清國的儺文化山莊麵積不大,兩排平房的牆麵上掛滿了大不一神態各異的儺麵具。筆者粗略算了下,大約有10麵左右。
其中麵目猙獰、露著獠k、表情誇張的居多,也有神情端莊、慈眉善目的,色彩多是大黑或大紅、大紫、大黃、大白相間,裝飾性、視覺衝擊力很強。
據向清國介紹,儺麵具起源於遠古的儺祭活動,最初是用來娛神的。
後來成為儺戲表演用具,戴上麵具是神、脫掉麵具是人,以娛人為主。現在更多用於儺文化景區和家庭裝飾。
沅陵古稱辰州,那些麵目猙獰、露著獠k、凶神惡煞、表情誇張的麵具象征著勇敢和力量,是辰州儺麵具最常見的題材。016年初,向清國的儺麵具雕刻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機。
為了深入發掘沅陵儺文化,縣委、縣政府牽頭舉辦了一次儺文化專題研討會,除了本地從事儺文化研究和儺文化愛好者外,還邀請了貴州、重慶、湖北等周邊省市儺文化專家參加。
作為縣儺文化研究會理事的向清國,整理了0餘件近年雕刻的儺麵具,在縣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的儺戲堂展出。
湖北恩施儺王穀景區董事長滿益明看到向清國的儺雕作品後讚不絕口,當即下單預訂了100個儺麵具。
為了完成好這個訂單,向清國專程去了趟有中國儺雕之鄉美譽的貴州安順,現場揣摩大師們的構圖和雕刻技法,同時廣泛收集散落在沅陵民間的老儺雕作品,從中汲取營養。
100個儺麵具運抵儺王穀後,滿益明通過微信給向清國留言:很震撼,要的就是這個感覺。
“這是我從事儺麵具雕刻以來接到第一個大單。更重要的是專業人士對我的儺雕作品的認可,讓我看到了儺麵具雕刻的希望。”
雖然已經時隔一年多的時間,但如今起這件事,向清國依然頗有幾分自得。
應筆者要求,向清國現場展示了一番他的雕刻技藝。
他拿起一截事先準備好的木料,先用鉛筆在木頭上簡單地勾畫出一個大概人物輪廓,然後取出專用刀具雕刻起來。
隻見他手到之處,木花飛濺,不到一個時就雕刻出了一個線條流暢、栩栩如生的儺麵具雛形。
“這隻是完成了下料、畫輪廓、開坯這幾道工序,後麵還要進行挖空、打磨、修光、著色和開光,雕刻一個儺麵具要花6個時左右的時間。雕刻時,還要根據不同的線條和彎度,使用0多種不同的刀具。”
向清國一邊雕刻一邊向筆者介紹儺麵具製作的心得。
017年,向清國的儺麵具雕刻有成就,湖南借母溪自然保護區定製的10麵辰州儺麵具剛剛完成,另一家儺文化基地又慕名而來定製儺神麵具。
8月份,他還被縣文化部門正式確定為辰州儺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向清國告訴筆者,想靠儺麵具雕刻賺大錢很難,但儺雕技藝不能失傳,而自己也有責任、有義務做好這個事情。
接下來,他準備物色幾個熱愛儺文化的徒弟,一起來做儺麵具雕刻,把千百年積澱下來的辰州儺雕技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