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儺麵具(2)
盡管儺戲麵具被賦予了複雜而神秘的種種宗教和民俗的含義,但它本身卻不失為藝術百花園的珍品。
它本身就是一種造型藝術,遵循著它自身的藝術規律與原則。其造型,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異。
其表現手法主要以五官的變化和裝飾來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猙獰、威武、嚴厲、穩重、深沉、冷靜、英氣、狂傲、奸詐、滑稽、忠誠、正直、剛烈、反常、和藹、溫柔、妍麗、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從戲劇角度講,麵具具有藝術代言體的功能,什麽角色一般佩戴什麽麵具都有講究。
同時,各種千姿百態的麵具造型一經展示,便讓人獲得無窮的藝術美感。
剽悍之美、凶猛之美、猙獰之美、剛烈之美、英氣之美……無不顯示其中。
儺戲麵具的各種藝術造型、質料選擇、色彩運用、功利目的、民俗意象等等,都因地域、民族、文化、審美等方麵的不同而有差異。也正因為如此,儺戲麵具於是更加表現得千變萬化、多姿多彩。
下麵對地戲、儺堂戲、變人戲這麽三種典型儺戲及其麵具分別作一概略介紹並略加論述。
《中國儺戲麵具藝術》收錄了民族文化宮博物館、貴州民族文化宮博物館所藏的經典儺戲麵具文物圖片共計00餘幅,從藝術的角度上,詮釋了儺戲文化及儺麵具的文化內涵、流派分類、工藝流程、傳統經典劇目故事等,是一本運用通俗簡潔的文字和精選代表性的儺麵圖像來講述中國儺戲及其儺麵藝術特征和文化內涵的畫冊出版物。
讓讀者在簡潔的文字和精美的儺麵圖像中了解中國儺戲文化和領略儺麵藝術的神奇魅力和這些寫館藏文物的獨特價值。
儺麵具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於儺儀、儺舞、儺戲。
儺麵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均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表現出粗獷樸拙、莊典華麗。
儺麵具是中國傳統工藝的一種,在日本稱為能麵。
湘東儺麵具、瀘溪儺麵具繼承了宋代儺麵雕刻技藝。
006年5月萍鄉湘東儺麵具被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申遺作品440尊儺麵具的創作人賴明德處士,即項目明中的“祖傳三代,繼承的是宋代儺麵雕刻技藝”的繼承人,該440尊儺麵具之後被萍鄉市安源影視城收藏。
儺麵具申遺成功後,當地政府對儺麵具進行了開發和保護,彭國龍入選儺文化傳承人保護基地首批儺麵雕刻傳承人、省級非物質遺產項目萍鄉湘東儺麵具代表性傳承人。
007年德江儺麵具入選貴州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承人為王國華。
008年,瀘溪儺麵具入選湖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梁鐵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
儺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信仰。中國的儺祭和儺戲具有悠久的曆史。伴隨儺祭而產生和發展的儺戲麵具,源遠流長,豐富多彩。
儺麵具的藝術風格,雖渾厚、粗獷,但民間工匠製作時憑著傳統的雕刻技藝,簡潔明快的刀法、柔美流暢的線條,雕刻。
儺文化,分為儺三寶,儺廟、儺舞、儺麵具。儺麵具在儺事活動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儺麵具雕刻更富有重要的意義。
儺麵具是儺文化中儺舞、儺祭、儺戲中使用的道具,是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儺麵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
儺麵具的藝術風格,雖渾厚、粗獷,但民間工匠製作時憑著傳統的雕刻技藝,簡潔明快的刀法、柔美流暢的線條,雕刻出各種不同的造型麵具來刻畫每個麵具在戲曲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和身份,讓人一看就能分辨出是神是鬼、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文是武、是和尚還是道人或是醜角。
麵具是儺文化中儺祭、儺儀中使用的道具,是較為原始的麵具造型,是原始的圖騰再現,是祛災納祥地吉祥象征,是自遠古時代以來人們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當地的人戴著這種儺麵具跳舞。
儺麵具是中國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用於儺儀、儺舞、儺戲。儺麵具種類眾多,造型各異,均為楊柳木和香樟木所雕,然後敷彩上漆,表現出粗獷樸拙、莊典華麗。
儺麵具經曆了從原始神靈崇拜到娛神、娛人的類型變化,具有宗教藝術的品位和民間藝術的特征。儺麵具根植於民間,凝聚了世代民眾的審美情趣,更反應出人的一種本質力量,許多儺麵具堪稱藝術精品,麵具特征或寫實、或抽象,粗獷猙獰。
它不僅驅鬼避邪,而且祈福佑吉、除病滅災、鎮宅、求子、興旺,給商業帶來無限生機等等,多姿多彩的儺麵具藝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博物的標誌,文化的象征。
其表現手法主要以五官的變化和裝飾來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猙獰、威武、嚴厲、穩重、深沉、冷靜、英氣、狂傲、奸詐、滑稽、忠誠、正直、剛烈、反常、和藹、溫柔、妍麗、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通過精雕細刻、講究色彩,拙樸的民間造型手法賦予了麵具以生命活力、形象的刻劃出了民間神話中的神靈、鬼怪及傳中各類人物的喜、怒、哀、樂、表情豐富,性格鮮明,令人歎為觀止。
儺麵具儺麵具是儺戲表演的一種道具,屬彩繪木雕藝術,分專用儺麵具和通用儺麵具兩種:專用的有楊五、楊四、聖公、聖母等0餘種;通用的則主要分為生、旦、淨、醜
各種各樣的刻刀有幾十把,牆上、地上,牆上掛著各式各樣的儺麵具的成品半成品藍桉在儺緣旅遊文化產品中心一樓看到一名雕刻師正在精心雕刻麵具。他不需要任何圖紙,圖紙已經印在了大腦裏。
在貴州省德江縣,儺麵具是神靈的符號,有著重要的地位。儺麵具作為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是當地傳統民間木雕工藝的典型代表。
“儺麵具以柏楊和柳木、桃木等為原材料,有取材、製坯、雕刻、打磨、著色上漆5個流程0多道工序,均為手工製作。簡單的麵具一能做一麵,複雜的兩能做一麵。”雕刻師。
“儺堂戲麵具人物有唐氏太婆、尖角將軍、關聖帝君、九州和尚、開山將軍、梁山土地、秦童等4個,每一個麵具背後,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麵具特征或寫實,或抽象,粗獷猙獰,不僅驅鬼、避邪,而且祈福佑吉、除病滅災、鎮宅、求子、興旺。”德江縣儺緣旅遊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之一華波指著麵具介紹。
“儺戲並不等同於‘驅鬼避邪’狹義上的認識,也許隻有大家來到德江,才能真正了解德江的儺文化,進而能深入了解儺戲之鄉的文化魅力所在。而這也是德江文化發展的一個例證。”
“儺文化的傳承,儺麵具以其古老的樣貌和神秘的氣氛也越來越受歡迎。這些年德江縣積極推介儺文化,為手工藝品的宣傳搭建各種平台,極大地促進了儺麵具工藝的傳承和生產銷售。我們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儺文化,喜愛儺麵具。“華波。
“我們在推廣儺文化的同時,正嚐試讓更多儺文化愛好者參與儺麵具製作。與此同時,我們先行先試,在保留儺麵具原樣精髓的基礎上,經過創意加工,開發一係列的符合現代人的欣賞和審美習慣的文創產品。在文創產品製作方麵邁出第一步。讓更多的人了解德江縣的民族民間文化,讓外界多了解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民族民間的傳統藝術傳承發揚。”德江縣儺緣旅遊文化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經理冉勇。
目前,該公司正協助德江縣政府,打造鄉愁紀念館,將儺文化及以土家族為代表的民族古籍古物資源在鄉愁館中進行展示。展示的物品包括:土家銀飾、頭飾、刺繡;儺堂戲係列道具,如案子、法衣、法裙,頭紮、鑼、鼓、鈹、鑼、竹卦、牛角、師刀、寶劍;傳統儺麵具,儺戲書籍等。
湘東區尚存儺麵具雕刻源於清代,由湖南太丈傳人,已祖傳三代,繼承的是宋代儺麵雕刻技藝,技術成熟,所雕麵具古樸細膩,是中國雕刻領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賴明德這雙手,自從15歲那年拿起“繡”(雕刻)儺麵具的刻刀,一拿就已4年。
儺,原本是我國古代一種驅鬼逐疫的原始宗教儀式活動,後來演變成兼容祈福與除邪的祭祀儀式。遠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一支三苗先民在萍鄉繁衍生息。
萍鄉在戰國時期為楚國屬地,三苗的圖騰崇拜與楚人好巫,令萍鄉自古巫風盛行。
此處的曆史與風俗促進了巫儺文化的生長與保存,由於儺麵具製作工藝的地域性,從而產生了這片土地本身特有與固有的美。
信奉“處士教”且有師承的儺麵具雕刻者被稱為“處士”。今年58歲的賴明德告訴記者,他是賴氏第74代的“處士”。
除了這個民間的身份,賴明德還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萍鄉市民藝協會民間工藝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麵具省級傳承人。
賴明德家中有兩套譜,一套家譜,一套神譜。
中國人講究慎終追遠,對於家譜,能傳承的必定盡力去薪火相傳,以家族先賢的事跡與家訓來銘記和發揚家族精神,凝聚家族力量。
據賴氏族譜記載,賴明德的始祖為叔穎公,是周文王的第8個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協助周武王滅紂有功,被賜封於河南穎水一帶的“賴地”,後建立賴國。後世子孫以國為姓,是為賴氏。
賴氏三十二世碩公,字(仲芳)德才兼備,卻堅決不入仕,因通曉“神靈處士咒”,被晉安帝賜封為“處士”,集曆朝君臣賢士為“神”雕刻成像,由“處士”開光、安腹臓、招兵買馬、封號顯靈。
由於有譜可考,賴明德從姓氏淵源到先祖,娓娓道來,始祖的皇家血統,先祖的德才兼備,“處士”與太學士職位同等的榮耀,讓千餘年後的賴氏子孫賴明德仍然感到尊敬與自豪。
與其他雕刻儺麵具的人不同,賴明德的手藝來自祖傳,並有一套祖傳的譜,共80餘本。如《儺麵具神譜》、《神靈處士咒》、《易經》、《藥譜》等。
4年前的一個夜晚,賴明德的父親關門閉戶,心翼翼地將一個一直藏在家中隱秘角落的木箱子拿出來。
打開木箱子,裏麵填充了防蟲用的生煙葉,《神譜》被土布層層包裹,蠟封得嚴嚴實實。
賴明德的父親慎重地對自己的兒子,“這是我們的祖宗傳下來的的,你好好學,學了不吃虧,一門手藝,能賺到飯吃!”
賴明德自就喜歡雕刻,上課的課桌都留下了他不少“作品”,這門家傳的手藝,正合賴明德的心意。從此心無旁騖地開始了繡儺麵具的生涯。
彼時——上世紀70年代初,還是反封建迷信的時代,曾經的“處士”身份,令賴明德的父親隻得日日以裝瘋賣傻自保。但他還是將家族的使命傳給了兒子。
儺麵具、儺廟、儺舞是儺文化的三大重要體係,賴氏祖傳的《儺麵具神譜》上,有140尊儺麵具神像。
祖傳完整的儺麵具製作工序包括:選材、雕刻成形、請神、開坯、整容、打磨、上底漆、彩繪金容、生胡須、開光、拜坐、安腹髒、招兵買馬。
4年中,賴明德繡的儺麵具不計其數。“你有過創新嗎?”我問他。
賴明德斷然搖頭:“沒有創新。我就是照著神譜上的畫像老老實實、規規矩矩地繡。三停五嶽定吉祥,九州八卦分貴賤,金木水火土五行分造化。儺麵具的尺寸、顏色、表情都是有陰陽、五行、八卦與善惡、尊卑的講究,我沒有創新的必要。比如關公的臉為什麽是紅色的。因為關公的八字在五行是火年火月火日火時。如果關公的臉改成其他顏色,他就不是關公了。麵具是不能隨便改的。”
不強調個性,沒有固執的自我,這位處士對於祖傳手藝,態度謙遜而順從。
雖然賴明德僅僅是一位文憑不高的鄉間手藝人。但他傳承了來自《易經》等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體係。
最初的“處士”地位與太學士相等,學識豐富廣博。不僅具有儺麵具的雕刻技藝,還上知文、下知地理,醫理、命理(八字、占卜)、地理(風水)都懂。
賴明德對祖傳手藝的恪守,是對神譜的尊重,更深的原因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畏以及對自然規律、人倫秩序的遵守。《易經·係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