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2)
橄欖核、核桃、杏核、桃核皆為揚棄之物,核雕堪為化腐朽為神奇之工藝品,凡核或橢圓或扁圓,又以山核桃最為皺脊錯綜詭雜,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麵雕刻艱難十倍。
果核,在一般人的眼裏,是品嚐鮮果後的棄物,可這一枚枚的果核(桃核、杏核、橄欖核)到了微雕師的手中,就會化腐朽為神奇。
古代,我國南方的微雕工藝一向有特色。特別在江浙地區,傳統手藝一直注重精巧雅致,微中見宏,尺幅之間展示大千世界以及人生種種情趣地。在各式各樣的工藝巧作中,一種用果核雕刻的藝術可謂在中國工藝的藝術長河中獨樹一幟。
明清時期,我國大型雕塑藝術無大發展,然而件雕塑品和工藝品的裝飾製作卻搞得生氣勃勃,富於創造性。
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欖核雕刻是一個頗有特色的品種,其作品的構思和雕刻都達到了極高的工藝水平和藝術境界,被人稱作是“微雕神技,藝術奇葩”。
明、清兩代這種核雕的微雕藝術堪稱一絕,當時江浙一帶官宦商賈中流行玩賞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瓏的核雕藝術品就是當時人們搜羅的熱門之一。
據了解,明代的核雕最早的核材都是桃核與杏核,未曾見到當時用橄欖核或胡桃核等進行雕刻的物品。
據現存世的核雕來看,明代以後到了清乾隆年間才出現了用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的花船和人物等核雕。明代的桃核、杏核雕刻大多是神仙人物、避邪神獸、吉祥物等等。
核雕作為一種垂掛在衣帶、紈扇或是繡袋下麵的墜物,作為裝飾和點綴,一方麵也可玩賞。後來至清代中期開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為墜物裝飾和點綴了,許多橄欖核和胡桃核雕刻工藝品專門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手裏摩挲把玩。
欲善其事,必利其器。核雕也不例外。無論是大師,還是初學者,都要有一套好的工具才行,我們就核雕工具吧。
核由於尺寸對雕刻師傅的刀工靈活度及視力要求較高,不好拿也不好雕,能創作的基本也是微雕界的佼佼者,年齡越大越沒法雕,視力不行了,也產生很多孤品。
產地的橄欖核一棵樹上麵是三花的,下樹的一般都是三花核!而一棵樹上麵有四花的,一般都是四化核!至於價格四花比三花價格差那麽多,大家可要細細斟酌了!還有從結構上麵講四花沒三花核穩定,四花核更容易開裂,三角結構想必大家都了解吧!
了那麽多,也是希望大家合理的去看待核雕,希望核雕能長久穩定的發展,讓大家多了解核雕,懂核從而愛核,收藏好的核雕作品!不能盲目跟風,在以後的收藏中多看工,多了解核雕作品的韻味和雕刻師賦予核雕的靈魂!
橄欖核如果盤玩不會玉化包漿,你還會喜歡嗎?
橄欖核原核本身是亞熱帶喬木生長在一層包衣裏的樹籽。現在正是收核的黃金季節,產自廣東、廣西的每個山頭的野生橄欖,或多或少都有密度和油性等方麵的一些差異,但是簡單點都木質結構,隻要合適的盤玩方式都能玩出完美的玉化和包漿。
烏橄欖逐年被商家哄炒價格,動輒幾千元一斤的高價,讓我們望而卻步。都知道,烏橄欖之所以被喜愛,緣於其密度大、油性足、可塑性強,包漿後玉石般變化。如果他和其他普通木頭一樣,雕刻師早就選花梨、紫檀、樟木、黃楊等材質,而且便宜還沒有尺寸厚度的苛刻雕刻要求。
想了解烏橄欖怎麽生長,如何收獲的朋友們,可以看看之前整理的帖子
數據化的時代,固化我們的思維,忘記超強的本能l
核和人一樣,在北方容易脫水,多上點油,南方可以適當少點。自己盤玩,每一都會有變化,核本身,氣候,溫差等,核是否幹燥或表麵油膩,很容易辨別吧。
簡單口訣:核幹須上油,均勻盤吸收;表麵油膩接著揉,接觸體溫變通透,已然包漿隨你咯!(循環重複)
如果你還有疑惑,可以找我,我們一同分享下盤玩包漿過程中的心得和經驗。
三濃縮是精華,須彌芥子,核中乾坤
的果核,的刻刀,才有微雕技藝傳承至今。
大夥每年應該都會出去旅遊,看過大雄寶殿的佛像,景區山岩上的浮雕石壁畫,給人感覺莊嚴肅穆,很有藝術感。
烏橄欖強大的可塑性,加上鬼斧神工的微雕技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方便我們可以隨身佩戴,這就是微雕技藝下的串串文化。
核雕的製作與其它的雕刻手法基本雷同,首先要精於選料,因烏橄欖品種繁多,須根據其大、形狀、顏色進行分類,一般以粒大、核厚、色紅,飽滿為佳;然後是設計,需根據核的形狀進行構思,並將需刻劃的形象在核上勾勒;其三是定形,即根據勾勒的圖案打坯,即初步加工;其四是粗刻,即對整件作品的細部進行刻劃;第五為細刻,即對雕刻好的作品進行細部完善,特別是對人物的臉部、手部等重要部位作調整,使之更加生動;第六打磨,一般以粗細砂紙打磨作品,使之光潔細膩;第七是拋光,布輪拋光後的核雕作品細膩、潤滑而富有手感。
如果雕刻羅漢頭這類常規作品,胸有成竹則無需在核上勾畫草圖,自殷根福始就形成了五刀“定位”的技藝,一直流傳至今,即鼻頭一刀,眼睛二刀,耳朵兩刀,關鍵是下刀部位要準確。誠然,同樣是雕刻羅漢頭,其形象刻劃也有高低之分、文野之別。
核雕製作工具有鑿子、銼刀、扶鑽三類。鑿子有圓鑿、線鑿、平鑿等多種,需自行製作,才能得心應手。
圓鑿,快口呈圓弧狀,有大之分,大圓鑿可用來雕毛坯,圓鑿既可在核體較的原料上履行代替大圓鑿的功能,又能往深處挖,特別是透雕,往往需要用圓鑿來處理。
線鑿可用來刻細線條,如發絲、眼皮、眼黑、衣褶的細線條等,人物開相一般用線鑿來完成,在一些細微處需清理的,圓鑿無法施展的地方,均可用線鑿來代替。
由於線鑿靈活、雕刻有深度而被廣泛應用。平鑿用來雕刻塊麵,把物件輪廓勾刻出來,又可把橄欖核一些表層鏟去,突出布局的立體感。毛銼以其細密的鋼刺來修正橄欖核形狀,使其達到圓整,扶鑽則用來鑽孔。
蘇州核雕吸收了石雕、玉雕、木雕、竹刻、微雕等藝術精華,在保持果核外形的前提下,無論浮雕、圓雕、透雕均以“精、細、奇、巧”取勝,呈現出獨特的地方特征。
精、細,體現在核雕作品工藝細微,點睛之處既細如針尖,又形象生動。刻劃的羅漢等人物刀法簡潔,形神兼備,即使將其放大數十倍,仍栩栩如生。
奇、巧,體現在核雕作品均有巧奪工之奇效,如核舟,不僅能在細微之間表現人物數十人,而且舟上門窗每扇都能開合自如,其落榫處以毫厘計算,令人難以置信。
核雕體積雖,卻構思縝密,設計精巧,工藝細密,以見大,其作品可作為頸項、衣帶、折扇或繡袋的墜掛件,若穿成珠串,可作為手腕、頸項飾物。
它曾是曆代手藝人生活的主要經濟來源,代代相傳,至今依然如故。當今悄然興起的核雕市場,不僅使中國傳統優秀技藝得以傳承,而且將會不斷光大,顯示出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強大的生命力。
揉手核桃為明清時期核雕的一種健身、娛玩之物,一般為一對。選取隻有一條圈匝式皺脊且殼厚仁少,而又形狀相近的兩隻山核桃雕上圖紋而成,掌上盤玩,“嗑嗑”作響,時人視為時髦之物。文人學士閑庭靜坐,王公貴
胄後院賞花,手裏盤玩著一對揉手核桃,既可以添助雅逸,又能夠彰顯清高。
故宮博物院收藏十餘對揉手核桃,有雕仙人祝壽的,有生連理並蒂的,大多附有“丹貝勒預備”、“恭進”等墨書,表明為王公貴族貢送皇室的,用極考究錦盒裝盛。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一書中提到,紫禁城皇宮保存一隻乾隆皇帝的“百寶匣”,其中有一格裝的是一對揉手核桃,雕刻著神話人物。
乾隆酷愛核雕等微雕,曾下旨將當時的核雕名家杜士元召進宮廷造辦處。但皇宮珍藏的這批揉手核桃中,不見雕螭雕龍雕鬆竹梅圖紋的。
“歲寒三友”揉手核桃呈不規整橢圓狀,色澤紫褐,潤亮生輝,最大直徑不足4厘米。藝人利用圈匝式皺脊之兩側雕刻成一鬆一梅,鬆樹蒼勁,梅樹欹古,叢竹則繁茂於亂石之中。
方寸之中,寒梅綻放,鬆針堅潔,翠竹搖風,對嚴寒無所畏懼的共同品德鑄結了它們千古不渝的“歲寒三友”佳話。
藝人巧妙地利用核桃上錯落參差的結梗皺脊施以刀筆,梅花瓣芯清晰,鬆葉針針可數,竹葉婆娑有態,花迭葉累可見五六層次,於是如詩如畫常相伴,亦核亦桃好揉手。
核桃紋路各不相同,雕刻中非常考驗雕刻師的功底,需能隨形、隨意,因失敗率過高,能成對完成的作品更少見,“招財聚寶”即以成對核桃精雕而成,四麵采用了金蟾吐寶、貔貅納財、錦鋰聚運、如意祈福的傳統題材隨形雕刻,寓意招財聚寶、富貴吉祥。
其次是“庭園嬰戲”橄欖核雕。雕件高4厘米,色澤紫褐,光潤熟滑。分別在核之兩側雕刻一針葉樹、一闊葉樹,綠葉婆娑,枝幹挺拔。
樹下有童子?名,一童抱另一童雙腿作倒立狀,一童站立另一童肩上正欲攀援上樹,其他或蹲坐,或旁觀,或扶協,童趣躍然刀筆之下。采用浮雕和鏤雕手法,用刀爽索,造型生動,層次豐富,氣氛熱烈。
嬰戲圖為明代裝飾工藝中最常見圖案之一,為時人唱讚國泰民安的一種表達模式,但用在橄欖核雕上尚為鮮見。把玩於指撮之間,紫褐紅潤之古風古韻捫摩可觸,嬉戲玩耍之童聲稚氣似乎側耳能聞,些棄核竟成了童子樂園!
第三件是“十八羅漢”核桃雕。核雕高6厘米,呈梨狀,色澤棕紅油潤,老氣盎然。作者依憑硬核皺脊回穀式的錯雜刻麵循勢造型,羅漢或正襟危坐,或岸立嘯風,或雙掌合十,或開懷朗笑,神情態勢各不相同。施刀細膩,手法老到,粗獷處勾勒剛勁,精微間線條柔綿,意到手到,攬雲霧海中的十八羅漢於一核。
“十八羅漢”核桃雕佩掛於腰間,賞玩於案頭,臆想著具有“最高果位”的羅漢們為你驅滅煩惱貪癡,替你爭取衣食無憂,讓你脫離生死輪回,便如佛光罩體一般,可以樂哉悠哉了。
第四件是清代“春宮圖”桃核雕,高僅厘米,棕紅色澤,熟舊瑩潤。
“春宮圖”桃核雕一側雕林中屋,瓦棱曆曆可數,牆上窗明亮,窗下有一公雞同母雞觸喙親昵。另一側雕一裸男同一**求歡送愛,眉眼傳情,心愫纏綿。
構圖布局著眼於農家院宅,俗塵難拂不假,隱而不秘是真,藝人一定是意在直白表達對安居樂業的憧憬的。奏刀者線條圓逶,設計則別出心裁,各種雕刻手法兼而施用。
人愛以雞歡作襯,最坦誠地表達這樣一個道理:大自然的玄機就濃縮在“傳宗接代”四字之中。因此可以,核雕不盈寸,卻是載喻著大自然一個不朽法典的。
第五件是“福祿壽”桃核組雕。福祿壽三星高不過8厘米,皆熟滑潤亮,色澤棕紅。其中以壽星雕刻最為傳神,眉眼慈祥,美髯垂胸,精神矍鑠,袍服結帶寬鬆得體。
福星比壽星胖大些,體形敦厚,笑容可掬,刀法雖顯見比壽星工藝簡潔爽利,富貴氣仍然逼人。祿星胖瘦高矮介乎福壽二星之間,其用刀之簡潔一如福星,而笑臉卻更加明朗,莫非作者要留他個見錢眼開的笑柄?且三星中唯壽星須眉衣褶寫工而其他二星寫意,又莫非捉刀人自嘲與福祿無緣,唯求淡泊以求長壽?三星脫刀之日想見約百年,硬核上竟像古瓷一般開了片紋,粗細錯落,但皆紋而不裂,平添了幾多古舊香色。
終不知哪一位買了“三星”來,把玩於掌上足以怡情,懸佩於腰間尤可養性,集“福祿壽”於一已,雖而又,卻包羅了人生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