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五章 活字印刷(2)

第六十五章 活字印刷(2)

  活字印刷是早在11世紀的北宋時期的中國人民發明的。印刷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曾對世界文明進程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活字印刷術是一種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發明的。先製成單字的陽文反文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北宋慶曆間中國的畢昇發明的泥活字,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人,比德國人約翰內斯·古騰堡活字印刷術早約400年。元代王禎成功創製木活字,又發明了轉輪排字。明代中期,銅活字在江蘇南京、無錫、蘇州等地得到較多的應用。


  傳承了700多年的木活字印刷,複刻在紙張上的那一刻,簡直不要太震撼!

  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實際用起來根本就不是那麽回事兒

  活字印刷術,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發明人畢升。這是我們在學的時候就學到的一份關於曆史方麵的常識。


  活字印刷,和冷冰冰的電腦排版比較,帶有點粗糙的性感。


  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版費時費工,大部頭的書往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書,版片就成了廢物。此外雕版發現錯別字,改起來很困難,常需整塊版重新雕刻。


  活字製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隻要事先準備好足夠的單個活字,就可隨時拚版,大大地加快了製版時間。活字版印完後,可以拆版,活字可重複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間,容易存儲和保管。這樣活字的優越性就表現出來了。用活字印刷的這種思想,很早就有了,畢昇發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


  但是,他的發明並未受到當時統治者和社會的重視,他死後,他創造的膠泥活字並沒有保留下來,但是他發明的活字印刷技術,卻流傳下去了。


  宋人周必大曾被封為濟國公,老年時從沈括那裏學來了畢昇的方法,印了自己的著作。他也做了一點改動,把鐵板改為銅板。銅板比鐵板傳熱性好,易使粘藥熔化,但銅板比鐵板價格貴。元代的姚樞提倡活字印刷,他教子弟楊古用活字版印書,印成了朱熹的《學》和《近思錄》,以及呂祖謙的《東萊經史論》等書。


  不過楊古造泥活字是用畢升以後宋人改進的技術,並不是畢升原有技術。清康熙六年翟世琪出任饒州推官,集磁戶,造青磁《易經》一部。


  所謂青磁據專家分析可能是以製青瓷的瓷土燒成的陶活字。1718年山東泰安人徐誌定製成陶活字,印《周易略》。他將泥土煆燒後製成活字用以排版印書,采用的仍然是畢昇用過的方法。


  19世紀安徽涇縣的翟金生,因讀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所述的畢升泥活字技術,而萌生了用泥活字印書的想法。他費時0年,製泥活字10萬多個。1844年印成了《泥版試印初編》。


  此後,他又印了許多書。0世紀60~70年代在涇縣還發現了翟金生當年所製的泥活字數千枚。這些活字有大五種型號。他以自己的實踐證明了畢昇的發明是可行的,打破了有人對泥活字可行性的懷疑。196年發現於安徽徽州的翟氏泥活字模。


  與楊古同時代的王禎創製了木活字。王禎是山東東平人,是一位農學家,做過幾任縣官,他留下一部總結古代農業生產經驗的著作——《農書》。


  王禎關於木活字的刻字、修字、選字、排字、印刷等方法都附在這本書內。他在安徽旌德請工匠刻木活字萬多個,於元成宗大德二年試印了6萬多字的《旌德縣誌》不到一個月就印了一百部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