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大時代的夢> 第五十四章 古法造紙(2)

第五十四章 古法造紙(2)

  而讓袁恒通擔憂的是,從事古法造紙太苦,年輕人不願意學,如今也隻能是以家庭成員作為骨幹: “我年輕時,棠嶴1000多戶人家之中有近700戶從事造紙行當,現在,隻剩下我們一家嘍!”8歲的袁恒通老人端詳著一張棠嶴竹紙,自自語,眼睛裏閃過一絲落寞。 他是浙江省級非遺項目棠嶴紙製作技藝傳承人,他希望這門古法技藝能夠傳承下去,讓這張紙走進更多的博物館、圖書館。 在寧波奉化蕭王廟街道棠嶴村,清澈見底的泉溪江穿村而過,兩邊連綿的竹山顯得一片盎然生機。 袁家的造紙作坊坐落在溪邊,分成打紙漿、烘紙房、抄紙棚三個區域。據奉化地方史料記載,棠嶴竹紙起源於明朝正德年間,至今已有500年。最興盛時,村裏光抄紙槽就有00多個。 8歲的袁恒通仍然閑不住,在倉庫裏收拾存放的造紙原料苦竹。造紙術是我國四大發明之一,自東漢以來,延續至今近000年。 棠嶴竹紙起源於明正德年間,至今已有500年的曆史。這裏曾是商貿古道必經之地,產自這裏的棠嶴竹紙隨著往來的客商走出這的山嶴,有的甚至成為貢品進入皇宮。 袁恒通17歲時拜師學習竹紙製作技藝,經過一年多的磨練,正式出師。0世紀80年代末,隨著現代科技快速發展,機械化製造的興起,手工紙坊紛紛歇業。 最後,村裏僅剩袁恒通一人,成了棠嶴造紙的最後守望者。1997年,一次偶然機會,讓作坊重獲生機。 老袁使用苦竹為原料造出的紙質地細膩柔韌,且久存不蛀,“可以保存1000年”。一閣博物館的研究員來到棠嶴,請老袁研發專用紙,用於修複古籍。 每年初夏,毛竹、苦竹不軟不硬纖維多,是作為造紙原料的最佳采收時節。大缸裏的苦竹料一般要浸泡三個月才能加工做紙漿。 除了上好的苦竹、桑樹皮、棉麻等必不可少的原料外,袁恒通還創造性地添加野生獼猴桃藤、冷飯包藤、豆腐渣樹葉等輔料,這個獨特配方沒有文字記載,全憑他自己摸索。 60餘年時光一晃而過,和紙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袁恒通已是耄耋之年。抄紙、烘紙等費力氣的活兒已吃不消,袁恒通老人將技藝傳承給了兒子、女兒和女婿。 但他仍離不開作坊、離不開造紙,總是要做些諸如收拾竹料、攪拌紙漿等力所能及的活兒,讓自己心裏踏實。 袁恒通的女婿江仁堯在往抄紙槽裏添加紙漿。從一棵竹子變成一張竹紙,需經過原料堆漚、搗踏、打漿、漂白、過濾、抄紙、曬紙等7道工序,整個過程長達、4個月。 抄紙是紙漿變成紙張的過程中最神奇的一步。簡陋的抄紙房裏,江仁堯手持簾床,一撩、一提、一掀,薄如蟬翼的竹紙便脫水而出。 “抄紙看看簡單,學起來很難。抄紙時力量要均衡,不然紙會厚薄不均。”江仁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