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古琴(3)
古琴的右手彈弦亦有手指之別與指背甲彈與指麵肉彈之別。右手的彈弦是由大指、食指、中指和名指承擔的。
一般來,大指與中指力度較強,食指與名指較弱(指是古琴中的禁指,隻用其餘四指彈奏)。這四指的彈弦又各分指背甲彈和指麵肉彈兩種。前者音色比較輕、薄、亮,後者音色比較重、厚、實。
近代著名琴家彭祉卿對此有過詳細的分析,他:“以指甲肉別之,輕而清者,挑摘是也;輕而濁者,抹打是也。重而清者,剔劈是也;重而濁者,勾托是也。外弦一二欲輕則用打摘,欲重則用勾剔;內弦六七欲輕則用抹挑,欲重則用劈托;中弦三四五欲輕則用抹挑,欲重則用勾剔。抹挑勾剔以取正聲,打摘劈托以取應聲,各從其下指之便也。”
古琴的演奏以左手按弦取音,以右手彈弦出音。左手按弦之指的不同和手指按弦部位的不同均可造成音色的差異。
左手按弦除偶用中指與食指外,最常用的是名指與大指;其按弦的部位亦有肉按與甲肉相半之按兩種。一般來,名指按弦其音溫厚穩實,大指則清脆明亮;肉按者溫厚穩實,甲肉相半者則清脆明亮。
空弦的音高不固定,要根據演奏的樂曲而定。正調時琴弦最低的一條空弦音為大字組音,定弦由第一弦至第七弦依次按五聲音階排列,分別為、d、e、g、a、、d。
古琴音域寬廣,由—d,共有四個八度零一個大二度。古琴常用的還有緊五弦、慢三弦、緊五慢等調式。
古琴表現力特別豐富圓潤,運用不同的彈奏手法,可以發揮出很多藝術表現的特色,它的散音(空弦音)嘹亮、渾厚,宏如銅鍾;泛音透明如珠,豐富多彩,由於音區不同而有異。
高音區輕清鬆脆,有如風中鈴鐸;中音區明亮鏗鏘,猶如敲擊玉磬。按音發音堅實,也叫“實音”,各音區的音色也不同,低音區渾厚有力,中音區宏實寬潤,高音區尖脆纖細。按音中的各種滑音,柔和如歌,也具有深刻細致的表現力。
中國古琴的音域為四個八度零兩個音。有散音七個、泛音九十一個、按音一百四十七個。古琴的聲音是非常獨特的,一般人聽琴樂能感到古琴的安靜悠遠。“靜”可以是琴音的最大特點,琴音也被稱為“太古之音”、“地之音”。這裏的“靜”還有兩層意義,一是撫琴需要安靜的環境,二是撫琴更需安靜的心境。
古琴的三種音,散音、泛音、按音,都非常安靜。散音鬆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則非常豐富,手指下的吟猱餘韻、細微悠長,時如人語,可以對話,時如人心之緒,縹緲多變。
泛音象,按音如人,散音則同大地,稱為地人三。因此古琴一器具三,可以狀人情之思,也可以達地宇宙之理。
在古琴音樂三音交錯、變幻無方、悠悠不已之中,凡高山流水、萬壑鬆風、水光雲影、蟲鳴鳥語及人情複雜之思和宗教哲學之理,盡能蘊涵表達。
宋代《琴史》中:“昔聖人之作琴也,地萬物之聲皆在乎其中矣。”晉時嵇康作《琴賦》曰:“眾器之中,琴德最優。”也就是認為在各種樂器中,古琴是最好的,具有最優異的品德,最適宜君子作為修養之具。琴音的鬆沉曠遠,能讓人雪躁靜心,感到和平泰然的氣象,體驗內心的祥和喜樂;琴樂的潔淨精微,能讓人感發心誌、瀉泄幽情,化導不平之氣、升華心靈意境。
歸根結底,就是以七弦琴中的“含至德之和平”(《琴賦》),來養成君子“中和”的品德、達成“樂教”的目的。尤其是道家“大音希聲”(老子)、“至樂無樂”(莊子)的思想,在七弦琴中能得到最好的體現。琴音的低緩悠遠、縹緲入無,讓人由撫琴聽琴而進入一咱超乎音響之上的“無聲之樂”的意境,體驗到“希聲”“至靜之極”的境界;莊子將這種虛靜的、通乎地萬物的境界稱為“樂”,“以虛靜推於地,通於萬物,此之謂樂”(《莊子·道》)乃是一種人相和、無言而心悅、超乎音響感受之上的精神境界。
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神而和正心也;故宮音動脾而和正聖,商音動肺而和正義,角音動肝而和正仁,徵音動心而和正禮,羽音動腎而和正智。此謂五音相合入耳,而感動於心肝脾肺腎,而得仁義禮智信之正,得其正則疹癘之氣不入而壽矣。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就十分重視“樂教”的作用,甚至認為,人之學應“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把音樂作為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其實,自古以來,中華文明就不是一個與世隔絕的。
但我們對古琴的認知,不應該隻停留在樂器及其所表達的喜怒哀樂,古琴的聲音結構及文化蘊涵,乃至它所表征的“回歸自然”的人文意義,都更值得關注,王鵬,“我所認為的古琴,應該是一種地精神和人文情懷綜合的表現。”
先不古琴與中國的儒釋道都關係匪淺:儒家“琴者,禁也”,琴用來修身養性,塑造品格;道家“琴者,心也”,心的律動跟音樂產生關係,“心同吟同,則自然亦同”;佛家“攻琴如參禪”,佛祖聽海潮聲而頓悟,聲音之道可與禪通。
古琴的絲弦有效弦長和琴弦所能承受的張力,正是4赫茲,這是與宇宙最協調的頻率,而古琴的五音也暗合五行。從這方麵,“以見大,這些聲音動蕩你的血脈,流通你的精神,令你的思想發生變化,才產生哲學層麵的思考,也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仁義禮智信’”。
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故音樂者,所以動蕩血脈,通**神而和正心也;故宮音動脾而和正聖,商音動肺而和正義,角音動肝而和正仁,徵音動心而和正禮,羽音動腎而和正智。此謂五音相合入耳,而感動於心肝脾肺腎,而得仁義禮智信之正,得其正則疹癘之氣不入而壽矣。”
的正是五音“角徵宮商羽”對應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又對應到我們的身體“肝心脾肺腎”。所謂正音以正心,在王鵬看來,這也正是古琴的作用之所在。
而製作一張琴比較合理的時間,是兩年左右,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修行。據王鵬,好的琴讓人肅然起敬,形製上圓中帶方,聲音九德俱全,“奇、古、透、潤、靜、勻、圓、清、芳”。
他做過的樂器很多,有古箏、琵琶、二胡、中阮、楊琴、柳琴等,但古琴是最愛,“生命屬性,就是為這個來的”。
他繼承和篩選了古琴樣式中的0餘種,並設計了90多種新的樣式,其中“倚道琴劍式——無痕”便是代表作之一。琴心劍膽是他創作的來源,以儒者之心,畫無痕之劍,取名為無痕。
在機緣巧合之下,王鵬還耗費十幾年做了一百張樣式不同的古琴,他笑稱,“這些式樣在古代應該都有,隻是古人太忙了,我今把它重新做出來,替古人完成了一項工作。”
幾十年與琴為伴,王鵬隻是坐著,手未動、弦未撥,平和淡遠又肅穆的氣場便傳播開來。“其實最開始學的是基本的演奏技巧,長時間的練習突破以後,就會變成一種手的記憶。”而每個人對譜的理解不同,演繹也會有所區別,所以打譜也是二次創作的過程。
從這方麵,古琴與太極、昆曲、現代歌曲,甚至其他中西樂器,比如箜篌、大提琴和吉他,都能夠密切結合起來,但在王鵬看來,“娛樂性和通俗性的方向,對古琴來並不美好。
古琴是令人聽起來肅然起敬的,是要人用心去感受聲音的……古琴的教學演出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它,但實際上,一個人一張琴就夠了,三五知己相互切磋,聽琴辨音,聽音辨人,就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良材、美斫、妙指之外,所謂的正心,是“通過對文化藝術、對古琴的學習,掌握了其中的情感、度的把握、邏輯思維、美學意境空間的表達,最後形成你在意識上精準的判斷,然後再轉移到社會,對人、事、物的判斷。
這個判斷力其實也就是古人講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而古琴能夠在當今社會存在,正是因為它有這樣鮮活的文化價值。
王鵬不僅製琴了得,修複古琴的技藝更是一絕,唐代的“九霄環佩”、宋代的“龍吟虎嘯”,還有陳雷激手上的那張清代“養和琴”都經他手修複過,前前後後修複的古琴已經數不清了。
同時王鵬能夠做一百張古琴,每張古琴樣式不同,做到百琴百式。這個想法源自現今還保留著的一些古代的名琴,以及其他隻出現在記載中的名琴,如果將這些名琴複製出來,不足數量的再自己創新,對古琴的保護傳承也將起到巨大作用。
製琴的材料,如黃花梨、紫檀木等珍貴木材,王鵬甚至還專門給這批古琴定製了純金的金徽。然而中國曆史上傳承下來的古琴隻有50多種樣式,要做到百琴百式實在有難度,王鵬本以為兩三年就能完成的事,結果花了十多年時間才把百琴百式收集完。
【推薦:ㄒㄨㄒ016 一個超【十萬】完結站,手機輸入(Τ0⒗см)可直接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