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幼學
yuan ha]
元朝 (中國曆史朝代)編輯
元朝(171年—168年)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 定都大都(今北京), 傳五世十一帝, 曆時九十八年。[1]
106年, 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國後開始對外擴張, 先後攻滅西遼、西夏、花剌子模、東夏、金朝等國。蒙哥汗去世後, 引發了阿裏不哥與忽必烈的汗位之爭,促使大蒙古國分裂。160年忽必烈即汗位, 建元“中統”。171年,忽必烈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 次年遷都燕京,稱大都[] 。179年(至元十六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南宋, 結束了長期的戰亂局麵。[1] 之後元朝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緬戰爭、元爪戰爭等。元中期政變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 權臣幹政, 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 導致元末農民起義。[] 168年, 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隨後北伐驅逐元廷攻占北京,此後元廷退居漠北, 史稱北元。140年, 元臣鬼力赤篡奪政權建立韃靼, 北元滅亡。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禦史台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地方實行行省製度,開中國行省製度之先河。元代也推行了不少弊政,如諸色戶計[4-5] 、投下製[6-7] 、驅口製[8-9] 、匠籍製[10] 、籍沒製[11] 、人殉[1] 、宵禁[1] 、海禁[14] 等,中斷了唐宋變革的進程[15-16] ,深刻地重塑了宋後中國的曆史。[17] 元朝商品經濟和海外貿易較繁榮,但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麵,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18]
中文名稱元朝 英文名稱 yuan dynasy 簡 稱元、大元、元國所屬洲亞洲首 都大都主要城市臨安、泉州、廣州、邢州等官方語言蒙古語貨 幣 圓形方孔錢政治體製君主□□政體國家領袖元世祖、元成宗、元仁宗、元文宗人口數量九千萬左右(141年)[19] 主要民族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主要宗教藏傳佛教、□□教、漢傳佛教、道教 國土麵積 17萬平方公裏(10年)[0] 決策機構中書省 地方機構行中書省、宣政院文學家關漢卿、馬致遠、白樸等文學形式元曲民族製度四等人製起訖時間 171年—168年
目錄
1 國號
曆史
蒙古擴張
建立元朝
遠征海外
抗蒙鬥爭
中期朝政
漢化與政變
元末民變
北元衰亡
疆域
範圍
藩屬
4 政治
主要機構
行中書省
行政建置
法律
等級製度
5 軍事
6 經濟
農業
商品
人口
賦稅
7 文化
思想
文學
元曲
宗教
8 科技
文曆法
地理
農學
9 民族
漢族
西南諸族
吐蕃
10 外交
11 帝王世係
國號編輯
元朝由忽必烈於171年所建。他的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國。[1] 元朝的正式國號叫大元,取自於《易經·乾篇》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這句話。[1] 其中大元中的“大”字並非類似大漢,大唐那樣的尊稱,因為統治者是蒙古人所以又叫蒙元或胡元。[] 168年元廷退居漠北,所以稱呼元廷的殘餘勢力時又叫北元或殘元。[1]
曆史編輯
參見:元朝曆史
1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諸部,於斡難河(鄂嫩河)建立大蒙古國。當時蒙古的宗主國為金國,金國與西夏走向衰落,蒙古先後攻打西夏與金國,並分別於17年和14年攻滅西夏和金國,占領中國華北。在西方,蒙古先後發動三次西征,使蒙古人稱霸歐亞大陸。[1] 159年元憲宗蒙哥於征伐宋戰爭去世後,領有漢地的四弟忽必烈與受漠北蒙古貴族擁護的七弟阿裏不哥為了爭奪汗位而發生戰爭,最後於164年由忽必烈獲勝。忽必烈於171年改國號為大元,[] 建立元朝,即元世祖。這場戰爭讓蒙古四大汗國先後脫離與大汗忽必烈的關係,直到元成宗時期才承認元帝為大汗。176年元朝攻滅南宋征服全中國地區,使中國陷入異族的統治之下。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間是元朝國力鼎盛時期,軍事上平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東南亞諸國卻屢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戰爭戰敗。中期皇位頻繁更迭,政治始終沒有上軌道。元惠宗晚期,由於怠於政事、濫發紙幣導致通貨膨脹、為了治理泛濫的黃河又加重徭役,[4] 最後導致151年爆發元末民變。1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徐達北伐攻陷元朝的首都大都(北京)。元廷退居漠北,史稱北元。140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停用大元國號,複稱大蒙古國[1] 。
蒙古擴張
元□□成吉思汗
元□□成吉思汗
蒙古人的直係祖先是和鮮卑、契丹人屬同一語係的室韋各部落。隋唐時,他們分布在契丹之北、韃靼之西、突厥之東(洮兒河以北,東起嫩江,西至□□)的廣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統治,突厥人多稱之為達怛(韃靼)。唐朝貞觀年間,突厥勢衰,後室韋人臣服於唐[6] 。繼突厥而起的回鶻政權崩潰後,室韋—達怛人大批進入大漠南北[7] 。
大約在9至11世紀,其中的一支蒙兀室韋,從望建河下遊之東逐漸西遷,到了斡難河、克魯倫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帶,分成尼魯溫蒙古 [8] 和迭兒列斤蒙古 [9] 兩大支,合稱為合木黑蒙古 [0] ,其中包括許多大大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當時在蒙古高原活動的,還有蔑兒乞、塔塔兒、克烈、乃蠻、斡亦剌等部。所有這些氏族部落,先後都受到遼和金的統治[1] 。
蒙古部落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到1世紀時,大部分從事狩獵遊牧,隻有少數部落經營農業。不過這時,他們通過同中原的貿易獲得了大量鐵器,從而推動了生產的發展,階級的分化更加明顯。為了掠奪更多的財富,各個部落的奴隸主互相展開戰爭。[1]
蒙古高原地區的眾多蒙古部落原為金國的臣屬。隨著金國的衰落,蒙古部落也開始壯大起來,逐漸脫離金國政權的統治。金泰和四年(104年),蒙古諸部領袖鐵木真通過戰爭統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金泰和六年(106年),鐵木真被各部落推舉為“成吉思汗”,建立政權於漠北,蒙古帝國成立,國號大蒙古國[] 。從此,蒙古草原結束了長期混戰的局麵[1] 。[-4]
蒙古汗國成立後,不斷發動侵略戰爭擴張其疆域。[]
大蒙古國侵略戰爭
時間
對外戰爭
118年
滅西遼。
119年
西征中亞花剌子模,[5] 一直進攻到東歐的伏爾加河流域,於15年東歸。[]
17年
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對西夏的遠征中死亡。[6]
14年
滅金國。
141年
一度逼近東歐腹地。
146年
招降吐蕃。
15年
滅大理。
蒙古帝國九白紋章
蒙古帝國九白紋章
蒙古軍隊的對外戰爭具有征服性質,為了減少蒙古軍隊的傷亡,加快戰爭的進度,蒙古軍隊在戰爭期間對敵人采取了殘酷而野蠻的政策。向蒙古軍隊投降的地區遭受的破壞相對較,而大量敢於英勇反抗的地區破城之後人口被屠殺和奴役,無數財產被掠奪損毀。這一係列的征服戰爭給包括中國在內的歐亞大陸眾多古老文明帶來了巨大的破壞,眾多民族受到了殘酷而不公正的民族壓迫,難以記數的人口和財產在戰火和隨後的瘟疫、饑荒及自然災害中損失,對戰火塗炭地區而言也是少有的黑暗時期。[] [8-9]
蒙古汗國大汗蒙哥於159年在四川攻打合州時暴死,終年5歲。159年11月,阿裏不哥在宗王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蒙古帝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裏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
15年
滅大理。
蒙古帝國九白紋章
主人故殺無罪奴婢,也隻是杖八十七;因酒醉殺奴隸,還要再減罪一等。元律規定,私宰牛馬,杖一百。奴隸的法律地位,還不如牛馬。主人甚至對奴隸私置枷鎖禁鋼,刺麵割鼻。奴隸遭受主人壓迫而竟敢於控告主人,即由官府處死。奴隸可以被當作牲畜一樣地買賣。元初,大都有馬市、牛市、羊市,也有人市,買賣奴婢。奴隸在法律上低於一般良民的地位。良民打死別人的奴隸,隻杖一百七,罰燒埋銀五十兩。奴隸不能與良民通婚。奴婢所生子女,世代為奴,仍屬主人所私有,稱為“怯憐口”(家生子)。奴隸如背主逃亡,要由官府拘收,稱為闌遺(不蘭奚)奴婢。如主人認領,仍交歸原主。驅奴既為主人的私產,完全聽從主人的驅使,用以擔負家內勞役,也用來從事農牧生產或軍前服役。官府或蒙古諸王役屬的工匠,也多是奴隸。……元朝一代,驅奴一直作為一個被壓迫的階級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