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台州莫家反了
仲英的先吐為快,加上趙煜的陰陽怪氣,將集英殿中的熱絡氛圍,變得有些詭異。
宣德帝端坐龍位之上,不笑不怒,神情及其平靜。
他不出聲,就沒人敢先開口。
正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聲‘報’響徹宮內大殿內外。
集英殿中晚宴,正在進行,按道理,是不允許宮門外的守軍,擅自入內的。
可此事事關重大,禁軍統領簫衛,便不得不先斬後奏。
他親自引領負責監測台州一地,烽火台的傳訊士兵,送來了台州送來的軍機要事。
長報聲響起,張公公首當其衝,衝著集英殿門口站在的小太監,輕聲詢問道。
“什麽事,如此大聲喧嘩?”
那小太監,得了他的問,立刻開門出去查看。
小太監出去時,尚且態度自若,步子平穩。
待他再推開門回來之時,麵上已是一片慌亂驚詫之顏色。
“陛、陛下,外麵是禁軍統領簫大人,他帶著台州那兒,快馬加鞭趕來的一位將士,請求麵聖。”
宣德帝正在想,今兒的場麵該如何收,才算是既不傷麵子,也不傷裏子的兩全之法。
這殿外就鬧出這麽一出大動靜來,簫衛做事,進退有節。
若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事,他斷不會在此時前來打擾。
宣德帝遂一抬手,朗聲道:“讓他們進來問話。”
小太監恭敬回禮:“是,奴才這就去傳話。”
集英殿的大門很快被再次打開,亮白的月光,也隨著大門的敞開,而落進了大殿之中。
身材高大的簫衛,一馬當先跟在小太監身後走進來。
當他身後那人,也進入大殿,站在明亮的燭光下後。
殿中許多人,忍不住同時倒吸了一口氣。
“啊!”
“天啊!他、他……”
“……”
來人比簫衛矮半頭,四方大臉,衣衫已經襤褸不堪。
單瞧著他,可不像是給朝廷辦事的兵。
但若是仔細看,還是從他身上已經破爛的衣衫殘布能夠看得出,他應是隸屬大宋負責監聽的部門。
此人的臉上,已經完全看不到原色,血痂粘合著泥土,將他整張臉,蓋得嚴實。
簫衛帶著他,一入了大殿,便跪地同宣德帝,請了安,叩了頭。
宣德帝一派淡定,全然沒有因他這身狼狽不堪的樣子,有半點的失態。
“你是何人,怎麽如此的模樣,見朕有何要事?”
那士兵倒也不畏縮,跪在地上,高聲回道:“回陛下,小人乃台州監烽營的管事石方。
陛下,台州發生了叛亂,先前聽命於朝廷的東路軍,他們反了!
如今,台州方圓三十裏內,百姓皆被東路軍控製,台州一眾官員都被他們羈押起來。
許多將士都被他們當場斬殺,台州血流成河了啊!
陛下!……”
“石方?你說,台州的東路軍,反了?!”
“是啊,陛下!他們反了!東路軍聯合了當地的匪寇與東海的倭寇,突然對我們朝廷的戍軍發難。
短短三日,他們便將我們的戍軍全都擒獲了啊!”
“豈有此理!莫望東,這個忘恩負義,吃裏扒外的狗東西!”
他順手拿起桌邊的銀紋酒杯,一個大力,將它摔到地麵上,裏麵的酒,灑了一地。
大殿中的眾官員,文臣和家眷們噤若寒蟬,心驚膽戰。
武將義憤填膺,竊竊私語。
宣德帝盛怒不歇,眉眼圓瞪,神色駭人。
也不怪宣德帝如此動怒,平日裏,大宋邊疆的陲遠之地,常有流寇造反,匪徒橫行。
可那都是些,曆朝曆代都養不熟的白眼狼。
畢竟大宋疆土如今廣袤寬洛,若是沒有這些亂黨存在,那倒是新鮮了。
可莫望東和那些人不一樣,在太上皇時期,莫望東的祖父,是和他並肩作戰,為大宋開疆擴土的七賢王。
莫老將軍是一位驍勇善戰,沒有私心的人,所以才能異姓封王,風光一世。
太上皇因著對他的信任與尊重,準他親自挑選一座城池,作為他的養老之城,和他們莫家後世的封疆之地。
台州地處江南以南,織錦養蠶技術發達,風景又十分秀美。
老賢王親手將台州收複穩定之後,便選了台州,作為他們莫家之後繁衍生息的城池。
到了莫望東父親之時,先皇對他們莫家,也是十分禮遇有加的。
他做主將瓏元郡主嫁給了他們莫家,做了當家主母。
瓏元郡主的父親是宣德帝的親姐姐,德嘉長公主。
本來這遠疆之地的土皇帝,與這京都城的真龍天子,是相安無事的。
除了每年,台州莫家會按著一年的進賬,給京都按時送來貢品與稅收之外,絕對的是偏安一隅,自由自在。
可如今,到了莫家第三代莫望東這裏,他竟然狼子野心,聯合倭寇,造反了!?
這等挑釁龍威之大逆不道的行徑,無疑是當著全天下人的麵前,打了宣德帝的臉!
他可是一直記著太上皇的囑咐,將他們莫家奉若上賓的呢!
想不到他的仁慈與寬厚,竟然換來了這麽一出,忘恩負義的好戲!
宣德帝怒火中燒,一時間隻想派大軍,將那莫望東一黨鏟除殆盡!
“眾位愛卿,台州的莫家反了,你們誰能領兵去台州平定此亂,還台州百姓一片安寧呢?”
大殿之內,寂靜無聲。
宣德帝濃眉皺起,低沉冷語:“怎麽,平日裏不畏生死的大將軍們,今日都變成啞巴了不成?
還是說,朕的將軍們,何時都變得如此貪生怕死了麽?!
一聽到‘倭寇’二字,就變成縮頭烏龜了!?”
今日因是以譽王要迎娶譽王妃為名,辦的宴席。
故而,朝堂中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皆攜著家屬出席了。
能帶兵出征的將軍,除了不在京都城中的,其他的也大概都到場了。
宣德帝卻沒想到,這些人,今日沒一個人,敢接他的話的。
其實,真不是這些人,貪生怕死。
實在是那莫家,根本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
殺不得,放不得。
生擒活捉,在人家的地界上,容易嗎?
莫家在台州根基深厚,莫望東手上還捧著太上皇,賜給期賢王的免死金牌。
宣德帝這可是給這些領兵大帳的將軍們,出了一個大難題。
可皇帝的話,還是得有人來回,要不就都得完蛋。
既然問的是能帶兵出征的武將,大家夥期待的目光,便都落在了勞苦功高、地位不低的平西王麵上。
發現自己成了眾望所歸啊,平西王隻得最先出了聲。
“陛下,臣認為,台州莫家勾結倭寇,殘害我大宋百姓,罪不可恕。
陛下想要派大軍,前去台州平亂,此決斷十分聖明。
隻是,那莫望東手中,怕是還留著太上皇賜給莫家的免死金牌,若是他以此為擋箭牌。
那前去平亂的眾將士,怕是不知該如何自處。
如是衝撞了太上皇他老人家的聖意,那可是萬死不辭的大罪過。
所以,臣與其他將軍們,想來都是一樣的,並非畏懼生死,隻是不知該如何應對此事。
故而,還望,陛下聖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