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前朝世子李晟
仲英從九殿下書房回到她的房中,便即刻將趙煜的態度修書一封,轉達給了前朝世子——李爵。
那李爵雖是前朝世子,本該與趙家人有些心結,但到底也是個真性情,心中懷揣百姓之人。
從他收到仲英的第一封書信,便已經啟程從青冥山下了山,向著江寧而行。
他到了江寧後,尋了金靈鏢局在江寧的分號,住了下來。
昨日她給仲英的回信,便是從鏢局中發出的。
故而,仲英的回信,他也是隔日便接到了。
李爵雖承襲了前朝李唐後人之名,卻全無半分,覆滅皇室子孫的唏噓與苦悶。
趙煜在見到他之前,心中暗自想了下,待日後,見了麵,他該如何同他相交,才合適。
可不想,在李爵接到仲英回信的後,午時之後便登上了別苑的門。
趙煜與仲英方才一起用過午膳,正在庭院中商討著,若是開鑿運河的奏折被宣德帝通過,他們該從哪一步開始準備。
白霖便帶著一位身材微胖,絳色衣衫,笑容可掬的老伯,步履穩重的走了進來。
那人麵色榮華,肉感十足,微眯著的笑眼,藏在圓滾滾臉頰上,倒是十分的可愛。
“殿下,仲將軍,方才門房小廝來報,有一位老翁來訪,他自稱是仲將軍的知己好友。
所以,屬下,便擅自做主將他請了進來。”
“咦?l老頭子,您怎麽這麽快就來了?”
仲英與李爵之間,是通過金靈鏢局傳得信,但她以為,李爵人還在青冥山上。
可他竟突然出現,著實叫她十分的驚喜。
“怎麽,臭小子,看到老頭子我,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仲英上青冥山後,基本也是以男裝示人,雖然她與李爵甚是親近,但李爵卻不知道她的女子身份,一直把她當做調皮搗蛋的臭小子看待。
“驚喜、意外!金靈鏢局那幫小混球,竟然沒告訴我,您早就到了。”
金靈鏢局的大當家,原是神劍山莊大弟子陳金霖的父親。
後來,陳金霖的父親金盆洗手,陳金霖便回家接手了金靈鏢局。
但因為他神劍山莊大弟子的身份,凡是與他在神劍山莊有交情的師兄弟,有任何事需要他幫忙,他都義不容辭。
仲英當年在神劍山莊與陳金霖一見如故,又算是師出同門,故而,仲英便與金靈鏢局的來往比較密切。
“老頭子,許久不見,您這精神頭還是沒得說!”
“那是!你小子,保家衛國,好幾年沒來看老頭子我咯!
哼!這回要不是有事找我,你怕是早把我這把老骨頭忘得一幹二淨了吧!?”
仲英道:“怎麽會!我可是每年都有讓人給你送去,京都城最香甜的梅花釀,你可別說,你都沒喝到喲!”
李爵舔了舔嘴皮,大笑說道:“啊,那個,倒是!算你臭小子還有點良心!”
仲英在青冥山上,與他一起喝酒的日子,最多,他們倆之間算得上是亦師亦友。
她感覺李爵對她而言,有時候也像父親,但是卻比仲世恒更加親切,所以,她在這裏突然見到他,真的是喜上眉梢,發自內心的歡樂!
仲英同李爵一番敘舊,才想起,身邊還站著一位大人物呢。
她笑著轉頭,望向趙煜一眼,又回身同李爵開心的介紹道:“老頭子,這位就是九王爺。”
李爵聽了她的介紹,倒是沒有尋常百姓見到王孫貴族之時的慌亂與畏懼。
他隻是有禮有節的抬起手,在胸前搭在一起,俯首道:“草民李爵參見九王爺。九王爺,吉祥安好。
李爵雖為前朝世子,但此時的身份,早已如同尋常百姓,見了本朝王爺,理應下跪行禮。
並非他久居深山,不懂禮節,此番,他這也算是故意為之。
修建水利、開鑿運河,改善大宋境內水道,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李爵此番接了仲英的邀請,出世而來。
便是意味著他從此之後,便要投身與麵前這位九王爺的陣營了。
一個上位者,若是連這等容他之胸襟都沒有,那麽便不是一個值得他去追隨的人。
到底他該是以十成的真心,為之所用,還是隻助這位九王爺解決眼前危機,而迅速離開。
這是李爵今日到訪,想要得到的一個答案。
趙煜見他這般,看似無禮的舉動,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附身向前,抬手扶住了李爵的手臂。
“老先生遠道而來,辛苦了。
老先生能為我大宋百姓,放下桃源仙日,甘願同本王這等粗野之人為伍,本王十分感激。
仲將軍曾同本王說,老先生腹中滿是治水良策,這一番,我大宋百姓終於可以不用,年年經受洪海之害了!
老先生,請坐。”
趙煜邀他入座,李爵倒也不去推脫,十分自然的坐了下去。
“九王爺胸懷若穀,為了百姓的安全,能夠摒棄隔閡,同小人相對而坐,實屬百姓之福。”
他這一生,曆經無數,閱人千萬,這位九王爺卻是人中英傑。
李爵心中對趙煜甚是欣賞,不由得麵上的笑容越加深濃,這一刻的笑意,與先前的應酬不同,實乃出自他的真心。
落座之後,李爵與仲英交換了一個,你小子不錯,懂得良禽擇木而棲!
李爵認為的是,他欣賞的仲家小子,政治眼光比他那個國公爺的爹要強!
不知道,他日後知道,仲英之所以選擇站在這位,曾經以孤傲冷漠聞名的九王爺陣營裏。
其最真實的原因,是他們彼此相互愛慕的話,他會不會覺得自己老眼昏花呢!
****
肖太師一家的突然覆滅,使得京都城的官員,行事都越加謹慎小心了。
故而,在此次爭論是否要在財政如此緊張的情況下,還要勞民傷財的做一件,成果渺茫的工程之時。
大多數官員選擇了擱置的態度,尤以五王爺一黨,反對的呼聲最高。
孟相一黨倒也悶著不出聲,始終不表態支持。
紫宸殿中,百官雖不敢大聲喧嘩,卻也都暗戳戳的表明了自己的意見。
仲世恒看著眼前的局麵,心中想著,看來此事,大有腰斬於殿前的可能。
然而,經過了三日的膠著討論後,不知是宣德帝心中早有計劃,還是因為他為了給這位初涉朝政的九兒子以支持。
所以,這次雖然兩江總督請求開鑿運河、疏通河道的奏折,在朝堂之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論。
但是宣德帝還是力排眾議的將準許的聖旨,在七日內就快馬加鞭送到了兩江總督府。
這一日,仲英、趙煜、李晟與同為等人正在總督府內,分析日後大概能夠遇到的困境之時,宣德帝的聖旨就到了總督府大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