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芙蓉殿> (043)仲英巧解困境

(043)仲英巧解困境

  一騎奔騰著的駿馬,突然感受到了危險,迅速停止前進。


  它的主人正是前去淮水河畔,核查淮水漲勢的烏漢陽。


  今日傍晚十分,大軍行至淮水附近,仲英便命將士們停止前進,原地安營。


  恰巧有往來的商戶,見他們在此,便出言,善意的提醒了他們,前麵淮水水位升高,今年的春汛似乎已經提前到來了。


  烏漢陽便率隊前來查看。


  他們一行十幾人,快馬加鞭,行至淮河岸邊。


  舉目望去,淮河兩側綠意已濃,風過耳邊,呼嘯聲重。


  淮河中水位高升,已經漫過本來連著河岸兩側的木橋。


  “烏將軍,這淮河上的橋麵都被淹沒了,我們這二十萬大軍,可如何過得去?”


  跟在他身側的前鋒參領高月,出聲問道。


  “想不到,這幾日,我們緊趕慢趕,卻還是遲了一步。”


  烏漢陽悅耳的聲音中,透著一抹失落。


  他騎在馬上沿著淮水岸邊,轉了幾轉,仔細看了下河岸兩側的情況。


  在河岸邊,原是過河木橋的位置,岸邊有兩個細長的木樁,紮根在地麵裏。


  烏漢陽在此,下了馬。


  他將身上盔甲卸了下去,扔在一邊的草地上。


  高月見此便知,他這是要下去查看一下河底的情況,連說道:“將軍,河水尚冷,還是讓屬下去吧。”


  “不用,我得親自查看一下,回去好向仲將軍,稟告詳細的情況。”


  說完,他在岸邊,做了幾個常用的熱身動作,便縱身一躍,跳入了淮水之中。


  他身後的那些士兵,倒是並沒有被他這舉動嚇到。


  畢竟,都是跟在他身邊的老兵了,每次上戰場,仲將軍和烏將軍遇到這種情況,向來都是親力親為的。


  烏漢陽從小在河邊長大,水性了得,在水下足足待了一刻鍾,才‘噗’的一聲,冒出了頭。


  “將軍,慢點。”


  高月見他終於出來,忙上前查看他的狀態。


  見他在如此冷涼的河水中,待了這麽久,依然麵色如常,才放下心來。


  烏漢陽上岸後,將衣衫中掛著的水,用力的擠了擠,河水滴落在地。


  他又抬手將濕頭發緊了緊,便接過高月手中的盔甲穿好。


  整理完畢,他飛身上馬,足下一個用力,調轉馬頭,大喝一聲:“走,回營!”


  “是!”


  ……


  月上樹梢,林中寂靜。


  連續趕路幾日的士兵們,除了站崗放哨的,都睡著了。


  烏漢陽一行人趕回營地時,仲英正在她的大賬中,研究她們南征之路的詳細地圖。


  烏漢陽將他的戰馬拴好,卸了身上的盔甲,放在馬背上,略微整理了下衣衫,輕步來到仲英帳前。


  “仲將軍,烏漢陽求見。”


  “烏將軍請進!”


  烏漢陽抬起手臂,掀起暗綠色的營帳布簾,身姿挺拔的走了進去。


  “末將參見將軍。”他行至仲英擺放地圖的桌前,行了個軍禮。


  仲英正側身對著他,在看桌麵上的地圖,便抬手示意他起身:“烏將軍不必多禮,淮水的情況如何?”


  “稟告將軍,淮水春汛提前的消息屬實。


  屬下在河岸上轉了一圈,之前能夠供人過河的木橋,已經被完全淹沒。”


  “想不到,我們已經加快了那麽多進度,還是沒算過老天爺,這淮水竟然真的提前進入春汛期了。


  按照欽天監日月薄,所記錄的時日,今年淮水春汛,整整比去年提前了十多日。”


  “是。將軍,那如果我們現在換其他路線,向西平行前進,繞道金州的話,如何?

  烏漢陽在地圖上,用他細長的手指分別點了幾個點,目光帶著詢問,看著仲英。


  仲英黛眉凝立,語氣緩慢的說道:“不太可行,繞道金州,此前的三日路程就白趕了。


  若是要行至平行的位置,則需要五日之久,前後總共需要近十日。


  卻仍舊未向南行過淮水之橫側。


  糧草消耗太多不說,金州那邊每逢春季,會鬧蝗蟲災,若是大軍到了金州,趕上蝗蟲災,又會生出何等變故,尚說不定。”


  “嗯,確實。”烏漢陽點頭讚同。


  仲英想了想,將視線從地圖上挪開,抬眸看他,這才發現他尚未被風吹幹的衣衫,她說道:“今日,你又親自下水去查看了?”


  “是,屬下在淮水河下,將淮水兩岸之間的距離衡量了一下,河麵不寬。


  不用一會兒,便能遊一個來回。


  雖然淮水水位高漲,但因是春汛時期,水流速度不快,水位增長速度並不快。


  我們飛鷹營的兄弟水性都不錯,應該能靠遊水過河。


  但其他新編入我大軍的士兵,常年駐守京都周圍,不知道水性如何。


  還有,押送輜重糧草的馬車,應該也沒辦法送過去。”


  “繞路橫行不可,全部人都遊水過去,似乎也行不通……”仲英微眯著眼,眼神專注。


  略有所思的說:“你們回來的路上,你可注意到路邊都有什麽樹木?尤其是淮水岸邊,可有枝幹約為成人手臂粗細的樹木品種?”


  聽她這麽一問,烏漢陽眉尾高抬,眸中精光乍現:“將軍的意思是?”


  “不錯!”仲英聲色靈動,眸子微挑:“你放才說了,那河麵不寬,若是選出我們飛鷹營一些,精於遊水的兄弟。


  分為兩撥,輪換著下水,去固定住水麵上,用新木臨時做的木橋棧道,是不是,就可以讓輜重糧草的馬車先行安全過河。”


  烏漢陽麵帶激動的說:“的確可以,屬下往返之間,確實看到了許多可用的樹木,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


  最多兩個時辰,輜重糧草車馬應該是能過去。


  我們的兄弟們,也是能堅持得住的。”


  “嗯,隻要避免了糧草遇水,保證大軍的糧草不會發黴變質,就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至於那些不識水性的士兵,要如何過河呢?……”


  “有了!繩索!”


  “可以用繩索!”


  他們兩人竟異口同聲,說出了心中的想法。


  解決了至關重要的兩個難題,仲英忙讓烏漢陽回去換身幹衣衫,說是第二日,再從長計議。


  翌日清晨,大軍用完了早膳,仲英便選了些身強體壯的士兵,命羅大風帶著他們去了淮水附近的林中,砍些粗壯的樹枝,送到淮水岸邊。


  她和烏漢陽則到淮水河畔,在兩側各選了幾棵根莖紮實的大樹,將繩索的一頭綁在大樹的高枝上,固定好。


  將幾根繩索的另一頭,綁在她的腰間,卸下盔甲,遊水到對岸,將那些繩索的另一端,綁在大樹的低枝上。


  她固定好後,先是下水遊回了對岸,然後和烏漢陽同時試用了一下繩索的承重力。


  她雙手帶了護掌的麻布,起身一跳,抓緊高枝上的繩索,用力一滑,從大軍所在的一側滑到了河對岸。


  接著,她又命幾個看起來比較重的士,用同樣的方式,過了淮水。


  如此,她才徹底確定此方法可行,數根繩索同時進行,比此前一座木橋的通過時長,還能縮短不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