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恍惚已三載
光陰如水,流轉不休。
一切都隨著薑蟬所安排的節奏前進。
所有人都沉浸在這難得純粹且自由的環境裏,外麵所有風浪至此戛然,隻餘歲月靜好。
可是風平浪靜的日子在某一天裏起了微浪波瀾,雖然所有人都不知道接下來會是什麽走向,什麽章程,但他們卻毫無擔心,因為他們對掀起微浪波瀾的那人有無限的信心。
不過,雖無擔憂之情緒,但麵對未知的茫然還是有的,畢竟這是身為人所擁有的好奇的本能。
那麽到底是何事會在眾人心裏掀起波瀾呢?至於為何不問是何人掀起的,那是因為在這行宮裏有此影響力的非薑蟬莫屬。
原來薑蟬很是突然地告知眾人,她將於三日後在荒丘邀請眾人論道。
眾人回神思量,才發現原來三載已往。正是“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再回首四顧,則發現又是一年采蓮時。不由得都在心下感慨萬分:“歲月怎如此不經花費!”
這幾年,因著薑蟬的原因,眾人似乎又回到了學生時代的歲月,無憂且充實。
甚至比學生時代還要更加精彩繽紛,更加令人珍惜萬分,因為這裏的學風是如此開明自由,如此的難得。
製度發展到如今,雖是太平之世,但自由二字總是離他們相去甚遠的,甚至在這之前,他們都沒有意識到所謂的自由是什麽。
他們以前是不知道自由的感受的,從孩提到白發,他們都順從著祖輩留下來的規矩,也隻體會過那一種經過層層壓抑過後的生活氛圍。是的,那習以為常的氛圍,如今被他們命名為——壓抑!
隻有都經曆過了,才會有對比,才會有選擇。
不知道已經體驗過自由的他們又將如何融入人群。
是避世而居還是入世抗爭?抑或以自身的聰慧在二者之間找尋平衡點?
反正是不可能無動於衷的,畢竟都不是石頭做的傀儡——無心無意亦無情。
到底該如何,總歸是有法子解決的,畢竟人的潛能從來都難以估量。
船到橋頭自然直,此時閑話休提,留待日後再解。
卻說薑蟬這幾年所主導的各種文會交流,讓他們享受到了什麽是真正的暢所欲言。
在這裏,他們可以直抒胸臆而不必時刻留心各種忌諱,擔心自己無意間犯了某種口舌;他們可以互相爭辯、詰難,也可以互相指正、幫助,而不必擔心被禦史彈劾;他們也不用在乎學術派別、政治站位,以及身份、年齡、資曆等,他們隻須痛快地做自己即可。
時光似乎倒回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的稷下學宮,雖然沒有百家爭鳴時的盛況,也沒有先賢之輩的驚才絕豔,但那種一脈相承、兼容並蓄的學術風氣卻在此時此地重新煥發了光彩。
這種風氣也許就是所有讀書人所追求的東西。
學識上的進步,總會讓人的心靈與精神格外的滿足和愉悅,非是外物可以比擬的。
這種快樂不是所謂隱士、權勢、財富可以替代的,那是對生命的探索,對人世的思索。
在這裏,可以找到知己,也可以找到勁敵;可以在上一刻為一個問題掙得麵紅耳赤,也可以在下一刻為同一見解而惺惺相惜。
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都是珍品,自有一種身為讀書人的自豪感。
於他們來說書籍是珍貴的,不比現代社會,書籍已是平常之物,隨處可見。
所以他們對待書籍,有一份現代人所不具備的虔誠。
對於書籍的虔誠,對於知識的追求,讓他們更加珍惜薑蟬所營造的這種學習氛圍。因為他們比薑蟬更加明白這種學習氛圍的珍貴難得。
如果天下讀書人都知道這裏有一處稷下之風的學習交流之地,怕是個個都會無限神往,從而匯聚而來,或可重現百家爭鳴的盛況。
可惜,環境不允許在此時如此的張揚,也許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所尊崇的主子可以做到。
他們為這裏自豪,自是希望將它發揚光大。這裏本就應該是所有讀書人都向往的樂園。這裏的人,不拘地位高低,不拘華服陋裳,都無法遮掩那一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采。
這幾年,薑蟬所主持文會的地點,不拘泥於行宮,有時也會在護國寺。
參加的人員有時隻有那些先生;有時隻有那些僧人;有時先生僧人匯聚一堂;有時甚至是所有人,包括侍衛及婢仆。
三年下來,受幾十場文會的熏陶,參與者個個都吸足了文墨之氣。哪怕是武者,哪怕是目不識丁者。若論教化,薑蟬當得一大功。
雖然薑蟬主持了如此多的文會交流,但她的角色從來都是聆聽者。現在冷不丁的聽到她要親自參與論道,眾人可不得心起波瀾麽?
不過心中略一思量,又都明白了緣由,遂各自的眉角心下俱都歡喜異常。
他們都已在心中尊她為主,自是盼望其前程廣闊。
長時間的相處,當然,也有薑蟬從未遮掩過的原因,眾人都對她那非人的天賦能力耳聞目睹過。
因此大家在此刻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她參與論道的原因——必是她已學完了行宮與護國寺現在所能學到東西。
既然已學完,那麽她必將開啟新的篇章,而他們也將跟著進入新的征途。
關於未來如何,如今且不消細說,且來看看眾人這三年來的成就。
先說薑蟬自己。她不僅學完了他們所知道的那些,她還師從自然,掌握了周邊所有動植物的習性,就連天上也摸索了一番。可以說,這片空間的天上地下,就沒有她不了解的。
關鍵是她不僅學完了,融會貫通了,而且還所得頗豐,她能感覺到再次進階就隻差一層薄紙的距離了。
她需要一個更進一步的契機。於是不由想道了上次講道時眾人所形成的混合道韻,那次助她良多的道韻。
所以,這次論道,不僅是要回饋眾人在這幾年的盡心盡力,讓他們能更進一步,也是為了給自己的突破營造條件。
說完薑蟬,再來看看郭皇後、郭老夫人與郭小舅。
郭皇後本是年已中年的人物,如今看著卻如青年的女子,年輕明媚異常。應該是常年順心如意的原因,整個人顯得開闊明朗,愈發如同閨閣時期那樣,鮮明大氣,爽朗明麗。兼之修煉小有所得,可不是年輕了不少。
郭老夫人的變化則更明顯。原先的白發返青,皺紋驟減,恰似一位剛剛邁入中年的人,還是那種精氣神都格外充足飽滿的人。
郭小舅則是身形更加高挑挺拔了,劍眉星目,一襲白衫,不像個瘦弱儒生,反似那傳說中文武雙絕的太白臨世。
接下來便是各位先生了,原先的儒學之士,在這幾年的熏陶裏增添了幾分疏闊明朗之氣,合在一起便有了幾分魏晉風流的韻味。原先年老的外貌,也與郭老夫人一般,年輕硬朗了很多,站出去,個個都是風流瀟灑的中年美男子。也幸虧這幾年都沒有回京去,不然早就掀起軒然大波了。
至於餘下諸人如何,此處便不必細說了,反正個個都進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