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父子談話
劉建國在青峰村就待了三天,等李英家把年過了,他就準備回城了,學校一放假,他們直接就從南城回青峰村了,劉建國還沒有回家呢。
家裏就隻有一個老爹在,怎麽著也得回去陪他守歲過年。
劉建國對李英說:“過完年初六你就進城來,我帶你去逛公園,看電影,吃好吃的。”
“好。”
李英送他到鄉上去搭拖拉機,雞一叫就吃飯出發了,晚了怕趕不上鎮上回城去的末班車,同行的還有李福民,推著一個雞公車,車上裝著一些土特產,一隻雞,幾塊鹽醃肉,那是殺了豬後醃上的,還有紅薯青菜蘿卜什麽的,裝了一麻袋。
李福民:“都是自己的東西,給你爸帶回去,吃個新鮮。”
“叔,你太客氣了……”
“以後都是一家人了,不客氣。”
回去路好走一些了,晴了幾天,路都幹了,比來時要好走很多,劉建國覺得沒走多久就到鄉上了。
到農機站找到拖拉機時,拖拉機上已經坐滿了人。
今天正好白馬鎮趕集。
快過年了,去鎮上趕集買年貨的人就多了。
白馬鎮三天一集,可比五天一集的太平鄉熱鬧多了。
認識李福民的都紛紛打招呼,一時間,“李支書,福民哥,福民老弟,李叔,”的聲音此起彼伏。
“福民老弟,你這也去鎮上趕集呀……”
李福民:“我不去……送個人…”
“咦,這不是你家大女嗎?放假回來了?”
“是的,是的。”
“這個長得一表人才的年輕娃是哪個啊?”
“大女的同學,來耍幾天,今天要回市裏去,麻煩大家挪一挪,騰個地方。”
“怕是你的幹兒子吧!”
“哈哈哈……”
“有這樣的幹兒子也是我的福氣啊!”
說笑著騰出一塊地方,讓劉建國上了車。
李福明跑到前麵去找到拖拉機駕駛員說道:“王師傅,要麻煩你一下哈…”
掏出一支“紅梅”給王師傅點上。
王師傅笑眯眯地:“吔,李支書,抖起來了,抽好煙了?”
在他的印象中,李福民是最節約的支書,連幾毛錢一包的煙都舍不得買,都是抽自己裹的葉子煙。
“嗬嗬,幹兒子來看我,孝敬的。”
李福民有些得意地指了指車上的劉建國。
李福民又掏出一支煙遞給王師傅,
“王師傅,麻煩你把我幹兒子送到鎮上車站,改天請你喝酒。”
王師傅把煙夾在耳朵上,“沒問題。”
然後喊道:“走了走了,要走了快上車哈。”
拖拉機突突突地發動起來,冒出一股濃煙。
又有幾個人跑來了,見車上已經沒地方了,就扒在車廂後麵,還有兩個站在駕駛室兩邊,讓劉建國想起電影裏站在車門外的特務打手。
劉建國艱難地把手伸出來朝著李英和李富明揮動,“李叔李英,你們回吧,再見。”
“再見,建國…一路順風。”
真的是一路順風。
劉建國在車裏被擠得像夾心餅幹一樣。
而頭卻被風吹得暈暈乎乎的到了鎮上都快找不到北了。
還好,等那些人下了拖拉機之後王師傅就把他送到了車站,還幫他把麻袋送到車頂上去綁好。
那個時候的班車車頂上都有專門放行李的一個框架。
劉建國對王師傅萬分感謝。
從鎮上到縣城,再從縣城到市裏中間倒騰了幾趟車,等劉建國坐著三輪車回到家裏的時候就像一個逃難的一樣。
這就是劉建國第一次去青峰村。
後來還去了兩次,一次是畢業後帶著父親去認門提親,這是按照青峰村的規矩來,一次就是結婚後回門,那次住得久一點。
之後劉建國忙於工作再加上交通不便,他和李英都很少回去。
再後來……
再後來就回不去了。
劉建國靠在沙發上回憶得入神,劉老爹收拾完廚房出來喊道:“建國,你想啥呢,我叫你好幾聲你都沒聽見。”
劉建國被驚醒過來:“哦……爸,我在想一些陳年往事……對了,爸,我想問你一件事情。”
劉老爹過來坐在劉建國的旁邊,“啥事?”
劉建國:“我們家跟我嶽父家還有聯係嗎?”
劉老爹:“你嶽父?”
劉建國:“就是李英老家那邊……”
劉老爹:“怎麽你又想起李英了?”
兒媳李英走了這麽多年,兒子一直沒有再娶,心裏頭還念著她呀。兒子劉建國是個有情有義的,可李英的家裏人……
李英就葬在後麵的西山坡上,後來西山坡打造成西山風景區了,劉建國還是天天晨跑去李英墳前看看坐一坐,說說話…
這些劉老爹都是知道的。
劉老爹:“李英是個好女子,隻可惜……命呀……自從她走了以後,你嶽父嶽母就再也沒上我們家的門,你一天渾渾噩噩的,啥事也不管,我想著兩家還是親戚,還有劉李這孩子在,以後還是要走動的,所以逢年過節都還是寫了信寄了禮物過去的,可他們家一封信都沒有回……再後來我就沒寄了。”
劉建國知道為著李英的病,家裏的人情客往都是劉老爹在操持,就連劉李都是他在照顧。
劉建國隻一門心思照顧李英,還帶她去省城看過病。
為此經常請假,耽誤工作,那時候他已經借調到教育局了。
所以劉建國都沒有提拔上去,是有原因的。
劉建國和李英畢業後,找了一點關係,把李英也留在了寧城市裏,不然李英有可能會分會縣城甚至鎮上。
之後兩人都在寧城中學教師,然後結婚,過起了甜蜜的二人世界。
一起上班下班,一起買菜做飯,一起沿著渠河散步……
那段時間對劉建國來說是難得的溫馨歲月,可惜太短了,短得劉建國的記憶裏都快找不到了。
記憶深處更多的是李英生病。
李英生了孩子後就出現了不妥。
醫生說李英身體方麵沒有毛病,應該是精神方麵的病,開了些藥,讓回家好好修養,家屬多陪伴多開導,保持心情舒暢愉快,不要有壓力。
那時候還是九十年代,還沒有抑鬱症這個說法,醫院也沒有心理疾病科。
劉建國也不知道有一種叫產後抑鬱症的病,更沒想到有這麽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