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90之白手起家> 第379章 舍得投入

第379章 舍得投入

  說完薪水,張謙修開始叮囑他們工作上的事情:“陳總,我對農業懂得不多,對農業機械化,更沒有什麽經驗。”


  “所以,人耕變機耕的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的問題。”


  “到時候我會買機械過來,安排人過來教學,你要提前找好人,跟他們商量好,一但開始學,就不能退出,至少要給我幹十年,十年以後才能走。”


  陳德福詫異的問道:“要連續幹十年才能走?”


  張謙修肯定的點頭:“對!這些機械,國內可能沒有什麽人會用,我們要去外麵招人的話,肯定是招不到的。”


  “國外的專家教會他,他轉身就要走,我們損失很大,所以必須要幹十年才能走。”


  “開這些機器的人,選年輕、肯學、肯幹的,隻要他們願意一直留下來,表現好的話可以給他們提到管理層,不用一隻開機械,這些人以後就是我們的中堅力量。”


  “還有就是維修方麵,找幾個聰明的、可靠的,讓他們跟著學,選出來以後,告訴他們,至少也要幹十年。”


  “修為方麵的工人,最好有一些文化功底。”


  “如果是學機械方麵的大學生更好,我會安排他們去國外學習。”


  陳德福聽到還要去國外,頓時更驚訝了:“老板,我們是種地,不是像袁教授那樣做研究,搞科學!”


  “修機器的,沒有必要用大學生吧?”


  張謙修說道:“我已經打聽過了,那種大型的農用機械,我們國的根本就生產不了,很多較為關鍵的維修技術,我們國內也沒有。”


  “換一句話說,如果一個螺絲鬆了,我們可以擰緊,要是裏麵壞了,哪怕隻是一個小問題,我們可能跑遍整個省都找不到一個人會修。”


  “農用機械天天在地裏跑,不可能不壞。”


  “雖然我們造不出來,維修我們要學會啊,要不然每次出問題,我們就要去國外請人來修,這花費可很大。”


  陳德勝說道:“老板,既然用那些機械那麽麻煩,那我們就不用唄。”


  “從古到今我們都是人種的,還不是一樣種出糧食來了?”


  陳德勝的想法其實很平常,很多人都是這麽想的。


  但張謙修很清楚,農業機械化,那是必須要進行的,如果現在是1992年,自己可能會選擇用人,而不是機械。


  但現在是1990年,他還有機會,那就是蘇國解體,他可以挖來大量人才。


  張謙修的目標不是高端人才,蘇國的重工業發達,但輕工業並不發達。


  重工業是搞啥的?簡單來說,就是跟鋼鐵打交道的,大型機械、軍事等,張謙修又不幹這個,弄幾個、幾十個高端人才來也沒有用。


  但目前,蘇國是全世界農業機械化率最高的,比米國還高,他們的農業人才非常多,尤其是中等人才,比如開機械的、維修的,每個農場都會有,也是必須的,在他們那裏,可能不是什麽高端人才,放在國內,那就是稀有人才。


  現在你全國找找,根本就找不出幾個會開大型農用機械的,更找不出幾個能維修的。


  張謙修為什麽還要把現在簽約的人綁住十年?那是因為張謙修打算以後還要擴張種植基地,以後可能會有十萬畝、百萬畝,甚至去國外種,那就需要大量開機械和維修機械的人才。


  我們國家的製造業為什麽這麽發達?就是因為我們擁有了大量中低層的人才,這些人才不算難得,但量大,培養一個這樣的人,沒有培養一個博士,一個科學家難度大,但也要受過一定的教育和專業培訓,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培養出來。


  一個兩個這樣的中低等人才不難,一千萬、一個億、兩個億這樣的中低端人,那就是一個寶庫,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培養出來,哪怕是米國這樣的超級大國。


  所以,張謙修要把這些會的人給留住。


  言歸正傳。


  張謙修說道:“人跑的再快也跑不過汽車;人再勤快,也不能像機器一樣,不停歇的幹。”


  “現在我們有機會,那就要用機器去幹。”


  陳德福和陳德勝做生意是一把好手,但對於這些東西,他們肯定沒有張謙修理解的透徹。


  其實,大規模機械化,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釋放出的勞動力要怎麽安置。


  一個農村強壯的勞動力,沒日沒夜的幹,大概能種十畝地左右。


  張謙修如果真的種了十萬畝地,那就至少有一萬個農民沒有活幹,他們要出去找工作。


  如果張謙修種了一百萬畝,那就有十萬個農民不種地了,必須要出去幹活。


  全國有一百四十三萬平方公裏的耕地,也就是二十一億畝耕地,有些地方,比如陳莊,還有南方一些村子,一個人隻有一畝地,一戶人三五畝。


  幾億人種地,如果全部機械化,數百萬人就能全部把地給種了,剩下那幾億人去做什麽?僅僅依靠那點租金,根本就不夠他們活的。


  如果大規模機械化,糧食的價格可能就會下跌。


  就算有一部分地方,沒有機械化,他們種田花的錢,能買到的糧食比他們種得更多,換句話來說,他們買肥料、種子的錢,就能買到他們一年種出來的糧食,還不用辛苦勞作一年,他們自然就沒有理由繼續種地,隻能想辦法出去找工作。


  不過,這不是張謙修要管的,這是國家要管的,國家要給這些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要不然這些人就有可能會餓死,他們的孩子也沒有錢上學,就會變成社會問題。


  而且,張謙修自己也覺得,自己沒有那個能力讓國內農業機械化進程提前,國內的重工業還不足以支撐農業機械化,自己折騰折騰就算了。


  張謙修自然也不會跟他們兩個去討論這些問題。


  陳德福和陳德勝卻以為自己理解了張謙修的意思:“張老板,還是您有遠見,我們明白了。”


  張謙修沒有跟他們繼續討論這一個話題,轉而說道:“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袁教授那邊,如果他有什麽要求,那就盡量滿足。”


  “袁教授會給我們研究出能提升產量的種子。”


  陳德福點頭:“好的,老板,我明白了。”


  “還有就是水庫的問題,現在還沒有租下來,陳總你到時候多去跑一下,盡快把水庫給租下來。”張謙修叮囑道:“在簽合同之前一定要跟我說一下,我要看看價格合不合適。”


  “好!”


  張謙修把所有人想到的問題都叮囑了一遍,這個地方才剛開始,他就要離開,他心裏著實是不放心,但他又不可能留下來。


  選擇陳德福和陳德勝兩個人,賭的成分還是很大的。


  次日,張謙修等人離開,袁鵬池他們也要跟著離開,他們這一次來主要是幫張謙修看看這個地方合不合適,順便看看地方,確定一下研究所的位置,回去以後好設計。


  這大冬天的,自然不可能施工,要等到明年才會動工建設。


  陳德福和陳德勝兩人一直把張謙修他們送到火車站。


  張謙修等人坐上了去翼州省的火車。


  翼州省包圍著上京,由於上京缺水,原本水就不充沛的翼州省,必須要想盡辦法保證上京的用水。


  換句話來說,翼州省北部,就算自己用不上水,也不能截留水源,要保證上京有足夠的用水。


  在翼州省的南部,情況也好不到什麽地方去,因為地裏原因,雖然有平原,但降雨量並不充沛,省內的河流也少,水資源來說,甚至比中州省的還少。


  張謙修坐在袁鵬池對麵,看著外麵的雪景問道:“袁教授,翼州省那一片荒地,大體情況的資料拿到了嗎?”


  袁鵬池說道:“我也沒有去看過,具體的情況我也不知道。”


  “不過就我拿到的資料來看,還是有改造的餘地。”


  “那一片荒地,並不是不存水,那裏有足夠的植被,最大的問題是那裏降雨量不夠。”


  “這幾天我和我的老同學打了幾次電話,他說那一片荒地,土壤還是比較肥沃的,主要的投資就在水庫、水渠上,土地整改反而不用花多少錢,至少比預期的要少。”


  張謙修收回目光,他對那一片荒地,是真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張謙修試探著問道:“不種水稻行不行?”


  “我們種一些耐幹旱的農作物。”


  袁鵬池愣了一下,隨即笑道:“如果張老板願意的話,那就更好了。”


  張謙修一直在折騰水稻,袁鵬池就擔心張謙修一門心思盯著水稻。


  如果張謙修願意種其他的農作物,對袁鵬池的研究也是有好處的,他就能找到其他的理由去研究其他的農作物,做其他的研究,那個研究所就不用一心撲在水稻上。


  他們搞農業研究的都知道,水稻還是蕭江省那位袁老比較有權威,國家也重視,而且國家另外也有水稻的研究所。


  相比全世界來說,我們國家對水稻這種農作物的投入研究是最大的,因為我們是全世界大米最大的消耗國。


  張謙修說道:“袁教授,那你覺得,如果翼州省那一片地,我們拿下來了,種什麽比較好?”


  張謙修的心裏在小麥、玉米、大豆三種農作物裏做選擇。


  小麥不用說,北方人很多都是麵食;大豆和玉米可以壓榨食用油,張謙修內心其實最傾向於小麥,因為自己有餅幹廠,要消耗小麥,進可賣,退可自己消耗。


  袁鵬池說道:“小麥或者大豆吧!”


  “我們國家相對來說,除了水稻,這兩種農作物消耗量比較大。”


  這個回答,深得張謙修的心:“那就小麥,這東西對水的要求也沒有那麽高。”


  袁鵬池順著就問道:“張先生,那研究所要不要順便研究一下小麥?”


  張謙修明白袁鵬池的想法:“袁教授,你們先把水稻的種子給我研究出來,種子出來以後,小麥的肯定加進研究範圍,到時候看發展情況,要是條件允許的話,玉米和大豆也可以加進去。”


  “等我的商業穩定下來,就開始著手研究更多的農作物,土豆、紅薯以及各種青菜,都可以加進來。”


  袁鵬池聽到張謙修這話,心中自然是高興的,忍不住拐彎抹角的說道:“張先生,科研投入巨大,我們研究一兩項,隻是培育種子還好。”


  “要是做深入研究的話,可能需要很多資金。”


  張謙修說道:“一億!隻要我的糧油生意穩定下來,我會投入一億資金做研發,並且在三年之內投入。”


  “要是我真能打通國外的渠道和市場,十億百億也沒問題,當然,這個太遠了,但一億沒有問題!”


  張謙修的話讓袁鵬池吃了一驚,但他心裏更多的是驚喜。


  徐倫、田俊華、裴安平都忍不住驚訝的看向張謙修,他們沒想到張謙修願意投這麽多錢進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