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全能網紅> 第290章 兩個大企業

第290章 兩個大企業

  梁騰重生前的“帝都”,也稱得上“科技之都”。


  在那個年代,“帝都”最火的地兒之一,應該是“關村”,那裏麵入駐的高科技企業不計其數,有很多後來都成長為赫赫有名的“業界至尊”。


  梁騰前世為了生活,“北飄東飄西飄”,哪兒有機會就往哪兒“飄泊”——在“帝都”之時,也曾光顧“關村”,尋找機會。


  可惜屢戰屢敗。


  有兩家企業把“總部”設在帝都近郊“開發區”的“大廈”內,當時梁騰跑完“關村”又跑到這兒來“應聘”,足見那兩家企定擁有足夠的吸引力。


  確實是這樣。


  那兩家企業,當時聯手買下這棟“大廈”充當“總部”時,兩家企業勉強算是國內一流企業(按照掌控的資本而言)。


  但短短幾年之後,這兩家企業都先後躋身於500強企業之列。


  暴漲的速度,堪稱恐.怖。


  這兩家企業,一家是大型的風投公司。


  這家名為“風驥”風投公司,在全國範圍內也僅僅投資了幾十家他看好的中小企業。這相對於海外的十大風投公司,“投資對象”真是少得可憐。


  海外十大風投公司,隨便挑一個出來,曆來投資過的企業數量成千上萬。那是多得不得了。


  其中投資回報率驚人的企業,也不在少數。


  那十大風投公司,隨便哪一家,在某一個區域,少說都有一、兩百個投資項目。在業界之內,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


  而像“風驥風投”這家公司,在國內絕大部分人,聽都沒聽過它的名頭。


  但這並不妨礙“風驥”的利潤節節攀升。它甚至可以引入來自西方發達.國家的戰略資本投資。


  因此,成立短短十餘年時間,就躋身於國內500強企業中的100多名。這排名也是非常厲害、非常靠前了。


  前世,梁騰是想進入這樣的一家“風投公司”,結果輕易就被人家給刷下來了。


  一點競爭力都欠奉。


  習慣性的失敗,梁騰當時也沒有特別難過。但對於這棟“風驥公司”的總部所在的“大廈”,記憶越發深刻。不可能忘記。


  此時此刻,梁騰非常意外的又一次“故地重遊”,來到了他曾經求職不得的所謂“傷心地”。


  但這時候的梁騰,卻是“腰纏億萬貫”的大老板身份了。他這輩子已經不需要再考慮到哪一家企業“求職”,更用不著擔憂求職不成。


  他考慮的問題,已經上升到了“怎麽樣爭取一個機會?”入股這家“風投公司”的機會?


  這“風投公司”盡管知名度低,但它的贏利能力,是經得起時間檢驗的。就連西方發達.國家中的最大風投公司,都願意成為它的“戰略合作夥伴”。唔,通俗說,就是發達.國家的業界老大,都來入股這家公司了。


  這是多麽看好它,才會入股。


  事實也證明,投資“風驥”的回報率非常高。


  後來,“風驥公司”於2008年,2011年,兩次完成非.公開發行股票。


  所謂“非.公開發行股票”,就是專門把“稀釋出來的股份”,定向賣給一些合同者。


  “風驥”也屬於上市公司,但散戶所占股份,份額太小,梁騰不可能通過收購“散股”來投資這“風驥公司”。而在後世,“風驥公司”兩次以“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成功出售了股份。這讓梁騰看到了希望:這家“風驥公司”是有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的。就看你這位“戰略合作夥伴”,能否入得它的“法眼”了。


  如果是“風驥公司”,梁騰非常願意入股它的。


  畢竟這家公司,經過幾年的資本迅速擴張,在2013年的時候,由外國著名刊物主持的100家風投公司評比中,“風驥公司”按投資規模,位列第19位。


  這已經屬於一個很了不起的排名了。畢竟海外的風投公司,成立都有上百年的輝煌曆史。


  如果可以入股這樣一家大公司,梁騰那是夢寐以求。


  畢竟在國內的風投公司中,這“風驥公司”,是排在第3名成功上市的專業公司——這就足以彰顯它的強大實力。


  當然,一開始時,比它規模及體量更大的,還有兩家。


  那兩家也成功上市了,但通過收購“散戶”手裏所持的它們的股票,來累積達到一定的“股份”數額,代價其實非常大。又耗時費力,梁騰當然不會去做那種“吃力不討好”之事。


  畢竟,花費巨大代價去收購散戶所持的“股份”,到頭來卻沒辦法在“風投公司的董事會”中謀取到任何位置,就連身為“大股東”的發聲渠道都沒有。那也忒卑微了。


  為什麽梁騰那麽斷定那兩家“風投公司”不會直接出售股份給他,隻能通過從“散股”中購買呢?很簡單。那兩家都沒有發行過“非.公開發行股票”。


  隻有“風驥公司”發行過,還發行了兩次。


  隻有像“風驥”這種公司,梁騰才有希望,直接跟對方談“購買股票”。


  隻不過,想入股這種真正優質的公司,誠非易事。


  風驥公司的“非.公開發行股票”,也隻有兩次機會,都是引入了實力強勁的大企業。


  知道機會隻有兩次,但梁騰如今成立的公司,資本情況優良,但影響力有限。在宛如“金融大鱷”的“風驥公司”眼裏,估計也就是個小小暴.發戶。一句話,你根本還不夠格“入股”它哩。


  梁騰的所有資本,未來十年“板上釘釘”可以突破千億,甚至突破兩千億。但那是未來之事(主要還是靠“開放之都”的房地產價格暴漲,他的財富跟著暴漲)。


  就按照現在的資本評估值,梁騰的身家撐死能接近兩百億吧?!

  這也是個非常恐怖的數字了。


  但是,你要知道,那“風驥公司”在注冊之初,注冊資本就達到了驚人的153億了。而它的注冊時間,是1992年。


  也就是說,十多年前,“風驥公司”剛剛成立,就擁有差不多兩百億的資本了。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尤其是前兩年成功的引進了“西方發達.國家排名第一的風投公司”的投資,成為戰略投資者,“風驥公司”如今的市值,早就比創建之初,暴漲了幾十倍了。


  而梁騰如今可以動用的資本,撐死也隻不過幾十億。


  這點投資額,先不說風驥方麵看不看得上眼,就算可以讓你“入股”,梁騰那點錢又占多少的“股份”好呢?

  占股份太多,對方覺得虧。占股份太少,梁騰“投資大、獲利少”,很容易失掉投資興趣。


  梁騰並非學習金融出身的人材,但吳瑕是啊。因此,梁騰跟吳瑕混熟之後,兩人在琢磨投資門路時,就聊過入股“風投公司”的可行性。


  主要研究哪家“風投公司”有可能會把股份出售給他?投資多少錢,才能夠占據比較可觀的股份?

  就是那一次,金融“專業出身”的吳瑕,給他作的一些講解,令他有種“茅塞頓開”之感。


  世人往往被“風投公司”動輒多少多少“萬億”的“市值”規模,震得“高山仰止”一般,隻有瞻仰的份。


  感覺好像風投公司就有花不完的錢。用不完了,就到處投資項目,投資了還讓別人來做。公司隻因為看好你,所以投資。投資完了也不幹預你,就等著你賺錢了分它好處。


  一副大老財的模樣。


  但以梁騰有希望“入股”的“風驥公司”為例,前些年市值便突破了2000多億。但那一年度歸屬“風驥公司”的利潤,卻隻有20億左右。


  不是說20億的利潤不高,但相對於2000多億的體量,那點利潤感覺就有點不夠看。


  之所以市值那麽高,那是因為公司以前投資的項目多了,累積起來感覺就有那麽多的資本了。但其實去年由“風驥”投資的項目,都沒有進入營利階段,等於一直在“燒錢”。因此就拖累了公司的業績及利潤了。


  總之,經過跟吳瑕的探討,梁騰對“風投公司”的敬畏感,算是蕩然無存了。


  那些風投公司動輒“放.貸”幾千億,好像挺有錢啊。但它也吸納廣大“股市散戶”的幾千億的“投資”啊——等於是用“融資”而來的資本,做做中介的工作。


  當然,風投公司經手的錢多了,做做投資,就產生了可觀利潤。


  但“風投公司”真正屬於自己的資本,遠沒有所謂的“市值”那麽恐怖。


  理解了這點,就知道風投公司往往引入“戰略投資者”時,隻不過注資幾十億,就可以從公司那兒分到可觀的“股份”。似乎入股的錢也不需要太多。那正是因為對於公司資產的評估,有著一套嚴格而複雜的評估標準,評估方式。


  因此,梁騰手裏掌握了一定資本後,收購“風驥公司”一定的股份,還是可能的。


  梁騰希望收購的股份足夠多,並且能在公司的“董事會”中占據一席董事職位。唯有如此,他才真正在公司中擁有自己的發言權。


  但這事需要一個契機。他一直找不到這種“契機”。


  “風驥公司”方麵也不是那麽容易就把自己的股份出售。


  梁騰覺得,現在那個自己“夢寐以求”的“契機”,隱約就要出現了。


  按照重生得到的訊息:那“風驥公司”最終會把“總部”設在那棟“開發區”的“大廈”。


  梁騰如果跟鎮裏負責人呂橫交涉成功,用遠低於預估的1個億,就買下了“大廈”。那以後梁騰就有了明正言順跟“風驥公司”接觸的機會。


  當然,有接觸機會,並不意味著就一定能談判順利,入股它。


  但起碼讓牛烘烘的“風驥公司”高看你一眼,願意坐下來跟你談。這就代表著有“達成協議”的希望。


  本來,梁騰對於購買一棟鎮裏“開發區”的“大廈”,持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


  一開始他以為“開發區”的“大廈”就是一棟還算不錯的房地產。但他手裏擁有的優質地產不在少數。多投資這一處不多,少投資這一處也不少。總之,這棟“大廈”對於他的吸引力,遠沒有想象中大。


  然而,親眼看到那並非一座普通的“大廈”,竟然是一棟日後連他都要“久仰大名”的“風驥公司”的“總部”——“大廈”的投資價值,一下子凸顯出來了。


  或許更準確來說,是梁騰對它的興趣,一下子變得濃厚起來。


  現在“風驥公司”在國內的風投公司中隻排名第三位。但未來短短數年間,它便躍升為第1名。而且業績和規模,都是第2名的好幾倍。


  這種公司,大大的值得入股啊。


  再說了,這“大廈”還不僅僅是一個“大公司”的總部,它同時還是一個後世著名的“網絡公司”的總部。


  那個名為“24小時新聞”的網絡公司,也把“總部”設在此。


  該網絡公司,開發過好幾款“爆紅”的APP。擁有數量極其驚人的忠實用戶。


  “24小時新聞”網絡公司,後來把自身幾項主打的“APP”業務,獨.自經營,每一款都順利的完成了上市。融資情況非常樂觀。


  對於那幾款APP成為“爆款”的原因,梁騰未必每一款都有過深入研究,但他對於其中一款APP的最成功的招數,卻印象深刻。


  不為別的原因,就因為梁騰也曾經有一段時間,是那款APP的“忠實用戶”。


  他印象中,那款APP應該算得上最早采用“刷新聞”就可以“送金幣”的遊戲規則。


  網站上的“金幣”刷得多,翌日早上,“金幣”就可以自動的兌換成“現金”。


  而現金累積到一定的數額,用戶就可以直接把這些錢“提現”到微信或“某寶”上。


  雖然一個“忠實用戶”積極的去刷金幣,最後一天下來,估計能刷到1塊2塊的錢,並不多。但通過的是“類似於玩遊戲”的手法,讓使用者參與其中,既能玩,又有收益,吸引力還是挺不錯。


  尤其網站,還使用了一種大招數——你“邀請好友”注冊該網站,就能從網站領取現金。


  隻要你能替網站多發展到一名“活躍用戶”,你就可以從網站領取30多塊錢(網站就通過這種撒錢方式,迅速發展了新用戶)。


  一旦“用戶”的基數大了,有幾百萬的用戶,每人每天“刷”個1塊2塊的,那需要支付的金額就異樣恐怖了。


  並且,還是一天就得支付那麽多錢。


  一天都得支付過百萬了。真正“花錢如流水”。


  那款APP最初用上述的手段進行“推廣”時,遭遇到清一色的同行們的嘲笑:它這是在“砸錢”來確保“活躍用戶”的總數啊。


  說白了,就等於花錢來買“人氣”啊。


  一款APP為了賺錢才去設製的啊。有這樣“倒貼錢”去經營的嗎?荒唐!

  孰不知,那款APP“砸錢”維持著“居高不下”的“人氣”,似乎隻為了表麵好看。其實不然。


  那款APP最終的目標(砸錢都要引流量),並非“培養”一大批的忠實觀眾(被“刷金幣”吸引過來的用戶,忠誠度能有多高?反正同行們是持“懷疑態度”的)。


  APP努力實現“活躍用戶”規模,達到“數百萬”的級別,原因歸根結底,為了能讓公司進入股票市場,成功的“融資”。


  後來,還真被主導那款APP的公司,成為了海外成功上市的公司。


  “吸納”的融資金額,相當可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