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593章 郵票之珍

第593章 郵票之珍

  再次來到英雄山市場,人潮如海。


  王躍進擺擺手,謝絕李承的陪同,準備去考察“神童”,瞥了眼身側的兒子。


  王建華恍若未覺,目光看向不遠處的小食攤位,伸手指指前方驚喜狀,“李老板,你們還沒吃早飯吧?那有家周村燒餅,酥香脆的很,我去給買點回來大家嚐嚐。”


  王躍進冷哼一聲,甩袖就走——還琢磨著借機指點兒子一二,結果人家心思全放在巴結新老板上。也罷,隨他去吧。


  李承自然不會讓王建華去買早點,對吳偉使了個眼色,自己伸手拽了“二師兄”一把,笑著問道,“王老弟,昨天王老師說的……和英雄山市場一家古玩店老板不睦,我挺好奇的。”


  “具體我也不是很清楚,隻是聽他偶爾說過一嘴,好像是和前麵順源莊的老板,合夥‘打圍子’,結果被人家騙了,接下梁子。”老子怕丟醜,犯忌諱的事情,兒子說出來一點壓力都沒有。


  ‘打圍子’一詞來自於“打魚窩”,對比後世項目招標中的“圍標”就能明白大概意思,放在古玩行,就是幾個人合夥做局,拿下一樁比較重要的古玩買賣。


  涉及到“打圍子”這類隱私,李承不好繼續往下問,倒是將順源莊的名字記下來。順源莊,賈鄭廷的記憶中有些印象,是做普洱茶的,怎麽會和王躍進一起打圍子?


  昨天看過的攤位,一掠而過,來到昨天結束的位置,繼續走起。


  市場人超多,四人一起也不那麽紮眼。


  這是一家做舊報刊雜誌、書籍的攤位,貨品不少,很淩亂的堆在水泥櫃台上,攤主三十來歲的漢子,他身後還有好幾個捆紮好的蛇皮袋,估計裏麵都是新進的舊書籍。


  櫃台上的貨品,已經被更早一撥客人翻過一遍,有好東西的概率不大,所以,有客人站在櫃台前,指著老板身後的蛇皮袋叫嚷著,“老吳,那是新貨吧,打開一袋子我們看看唄。”


  舊貨不出,新貨不上,這是規矩。所以即便是熟人,那攤主依舊用衣袖擦擦臉上的汗珠,搖搖頭笑道,“台上擺不下,不能開。”


  幾名老顧客,嚷嚷著要看新貨,攤主老吳,一口咬定不上新貨,雙方在掰飭、糾纏。


  李承也很想看新貨,便低頭在櫃台前翻看,等候攤主應對。


  攤位上確實沒啥好東西,多是六七十年代的書籍以及各種詩歌集——七十年代後期到八十年代,詩歌這種文學體突然在國內興盛起來,成為傷痕文學的典型代表,進入九十年代後,朦朧詩和抒情詩又蓬勃發展,代表人物汪國真,那真是火的不要不要的。


  汪先生的詩,確實很火,可是銷量並不高——徐家匯的一家書店在九十年代初進了二十本《汪國真詩選》,兩個月沒賣完。是不是很奇怪?

  其實一點不奇怪。


  原因有兩點:其一是當時非常流行“手抄本”,很多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詩歌,抄寫在一個筆記本中……手抄本的流行,極大的限製印刷本的銷售;其次就是倒版的泛濫,正版要十多塊,倒版兩塊一本,經濟不富裕的九十年代,那些學生或者年輕人,選擇哪一樣可想而知。


  說起來,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大多欠汪先生一本詩集!

  李承將最上麵一層倒版二手書以及諸如《農村天地》之類的雜誌,整理到一邊,查看最下層,那裏可能還有漏網之魚。


  最底層,還真沒怎麽動過,書籍側立,彼此壓得嚴嚴實實,書脊朝上,印有書名、出版社和出版時間,很方便查閱。


  李承的手指在一排書脊上劃過,很快挑出三本有些價值的書籍。


  第一本是1964年八月,作家出版社中海編輯所出版的詩集,《獻給火的年代》,作者李瑛,頗有名氣的詩人。選中這一本,是看中出版社和出版年代,有些增值價值。


  第二本是1957年新文藝出版社印製,現當代詩人穆旦先生翻譯,普希金的長篇詩歌《青銅騎士》。選擇這本,是因為出版年代和翻譯者,穆旦先生是當代著名詩人,他還是金庸先生的堂哥。


  第三本是1980年川中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歸來的歌》,作者為文學家、詩人艾青。李承非常喜歡艾青詩歌中深沉而憂鬱的抒情風格。


  再瀏覽一遍,沒什麽看上眼的,三本書中,李承拿起最上麵的《獻給火的年代》。


  照例,先看看印製冊數,第一版兩千冊,還不錯,算小版本,三十年後的今天,存世量估計不足百分之一。


  再翻翻扉頁,有一個頗有力度的鋼筆簽名“沈括購於1967年5月21日”。這個沈括當然不是宋代的那個沈括,是這本書的原主人。


  再看看封底,有點油汙但不影響閱讀,通書八五品相。


  手壓在頁邊,嘩啦啦翻看頁邊,查閱是否有脫頁和折邊現象,翻動的書頁突然出現一個輕微的跳頁。額,這是夾有書簽?


  將書本放在雙掌中壓了壓,不像書簽那樣硬紮,幾無感覺。將書本攤開,慢慢翻動,李承的目光一凝,嗬嗬,真是……什麽運氣?

  書頁中夾著一枚四方聯,簡陋印製畫麵,粗糙的紙張及齒邊,卻不能掩飾它的“珍郵”屬性。


  這枚四方郵,肯定沒有藍郵值錢,但上拍的話,大幾萬還是沒問題的。


  李承將書本一合,三本疊在一起,往攤主麵前一放,手一抹,三本書攤開,“老板,幾個錢?”


  這一係列動作,看似多餘,實則是“購買心理學”的應用——他這麽一攤開,那攤主隻是探頭看了看,沒再上手,自然也就不會“臨時起意拿起來翻翻”,抬頭對李承笑笑,“五六,十塊,八零後,五塊,一共二十五。”


  五六書,就是五六十年代出版書籍。


  李承爽快的支付費用,老板還免費贈送一隻塑料袋。


  裝好,李承又笑著問道,“老板,你那蛇皮袋中的貨色,拿出大家嚐嚐鮮唄。說實話,你的攤位上東西可選擇不多哇。”


  也許是李承買了三本書,也許是被其他幾個熟客纏得煩了,這位攤主遲疑片刻後,將身後的一隻蛇皮袋拎過來,解開袋口繩索後,抱著蛇皮袋往書攤上倒各色舊書籍。


  其中一本,向李承這邊滑落過來封皮卷曲,發黃陳舊,邊角多有折損,散發著淡淡的黴味。


  李承一把摁住,順帶著捋平封皮。


  《柳湖俠隱》,還珠樓主著,津門勵力印書局刊印,校對:劉匯臣、潘榮添。


  喔噢,還珠樓主的大作!還是勵力印書局老板劉匯臣親自校對的。


  這種書籍,在香江非常有市場,香江有不少名家是還珠樓主的書迷,最喜歡收藏他的小說,譬如金庸老爺子和梁羽生老爺子。


  梁老爺子和饒老關係非常好,1944年,饒老曾經在蒙山梁老家中避難一個多月。


  上次和饒老電話,聽說梁老身體狀況有所好轉(肝癌),準備回港見諸位老友,手中這本書,倒是一件非常適合的贈送禮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