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580章 墳前撿寶

第580章 墳前撿寶

  朋濟明來得比李承料想的要快,今天下午抵達中海,周典開車回中海,將他接到泰州。


  沒車很不方便,李承便琢磨著去付家公墓瞅瞅。


  吳偉找了輛麵的,五十塊錢包半天,司機送到將兩人送到昌旗嶺公墓。


  墓地上,付大彪不在,但這人辦事挺靠譜的,李承抵達時,十來位壯漢正在用青石、磚塊加固付家公墓的墓基和墓外牆,還有兩位石匠在一塊大理石墓碑刻字,旁邊還有人和水泥。


  石匠工頭瞅瞅李承和吳偉兩人,看裝束不像等閑人,猜到點來頭,沒阻攔兩人旁觀。李承瞅了會,沒啥意思,便帶著吳偉在這片墓園四處逛逛。


  昌旗嶺是薑堰最大的公共墓地,山坡上一片片的全是墳丘。土葬太費地,這可能是泰州最後一批土葬公墓,過幾年火葬製度就會推行,再想大修墓園,就會難上很多倍。


  墓碑上的姓名顯示,薑堰一帶付氏並不算多,錢氏所才是真正的大族,這一片墳墓中,至少有五分之一是錢氏先人。吳越王錢氏後人的繁殖能力,果然很猛啊。


  李承記得錢氏家族在新世紀十年中做過一次宗親普查,有譜可尋的錢繆後人,足有兩百多萬,名家名人輩出,被譽為“絲國第一家族”。


  李承麵前的這一座公墓,墳丘很大,墓碑上刻著“錢家窪錢氏之公墓”。立碑日期有兩個,第一個是壬寅年丙午月丙子日,也就是1962年農曆五月初六;重修墓碑日期是壬戌年甲辰月戊辰日,為1982年農曆三月二十二日。


  這抔墓應該是三年自然災害時,錢家窪的錢氏掩埋墓,八十年代初錢家窪的後人重修過一次。


  三年……看著墓碑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李承歎了口氣。


  不過,這些錢氏先人要比付家人稍微幸運一些,至少他們還能留下姓名讓後人緬懷紀念,重修墳塋,冥錢香灰也有個去處,不像付氏公墓,黑碑一塊。


  這隻墓碑也有些年頭沒有修繕,墓基坍塌了一小片,塌下來的黃土,掩埋著一隻香爐。


  吳偉伸腳踢踢,不一會,一隻灰撲撲的三足香爐裝滿泥土露出全貌。


  李承還在感慨三年……呢,吳偉踢著這隻香爐過來,“李少,這是不是古董?”


  這世上哪有那麽多古董!李承翻翻白眼,正準備調侃他一句呢,目光從這隻香爐上掃過,突兀的愣了愣,又抬頭看看吳偉,我去!這家夥什麽運氣?

  把吳偉看得一愣神,撓撓頭,不會吧!


  這隻香爐本色為醬紫,可能風吹日曬時間過長,讓爐身帶有黃白的土色。


  扁圓腹,三矮足,雙耳外翻,唇口,形製穩重古雅,還真的是古董!是典型的明清家廟、祠堂中的貢香爐!


  “找根竹棍來,把裏麵的土給清幹淨。”李承蹲身查看,同時吩咐吳偉。


  將香爐扶正,手指在香爐雙耳以及簷口摸摸,胎質厚重,內外通體施鐵沙釉,素麵,釉麵色澤溫潤古樸。這是一尊清代早中期素色貢香爐,雖是民窯爐,可品質相當不錯,暫且看不出破損。


  吳偉用刀子削來一根筷子粗細的灌木枝條,開始清理爐膛泥土,李承蹲在旁邊看著。


  爐子完好無損,隻是外部釉色部位,因為小部分長時間日曬,大部分被黃土土埋,兩者之間產生相對比較明顯的色差,算是小瑕疵,有辦法處理的。


  清理的過程中,李承大概推測出這件香爐出現在這裏的原因。


  能在1982年(回鄉探親潮年份)重修公墓,錢家窪一脈錢氏後人中,必定境外支脈,並回鄉主導重修祖墓。此人可能在外銷文物商店購買、亦或者從祠堂寺廟找來這尊香爐,充當祭祀供奉爐。


  重修公墓,祭祀完畢之後,這尊香爐就留在墓前。


  探親潮嘛,人來如潮起,人走如燈滅。錢家窪公墓隨著境外支脈的人離去,又變得荒蕪起來,江南多雨,某一天,墓基坍塌,將這件香爐掩蓋起來。


  今天自己在目前感慨一番,結果吳偉這家夥無聊,隨腳將其踢出來,重見天日。


  不要疑惑當時這人為什麽不帶走這件“古董”?

  1982年、民窯、素色香爐,這三點就是修墓之人不帶走的原因——估計當時他從文物商店買走這件香爐,也就花個五塊十塊的,打心底就沒想著帶走。


  所以,當吳偉眼神征詢李承怎麽處理這件香爐時,李承毫不猶豫的點頭,帶走!


  離開前,倒是向錢家窪公墓合十失禮,又笑著對吳偉說道,“付家公墓立碑時,你別忘了上來給他們也燒點紙,擺點果茶什麽的。”


  香爐挺大的,帶耳高三十公分,直徑二十五公分,吳偉脫下外套,將其包起來,圈在胳膊肘中,倒也看不出來。


  雖然是無主之物(切!),兩人像做賊一樣,再沒心思去看其他墓碑。


  回到付家大墓前時,付大彪已經到來,笑著擺擺手,“李老弟過來怎麽也不招呼一聲?”


  “過來看看工程進度怎樣?實不相瞞,我還要北上京城,行程挺趕的。”李承自然不會說我是來突擊檢查的,笑著給對方遞過一支香煙。


  “明天差不多就有眉目,我讓裘師傅看過日子,後天早晨七點十分,立碑的好時辰。”付大彪接過香煙,嘿嘿笑著指指那位石匠工頭。


  那就是說,後天上午就可以離開泰州北上。李承點點頭,對工期還是挺滿意的——自己剛好利用明天一天時間,陪朋濟明前往興化處理一些事情。


  閑聊幾句後,李承指指山頂方向,似乎不經意的問起,“我剛才看到錢家窪公墓……似乎也埋葬不少骸骨。錢家窪錢氏,現在怎麽樣了?”


  “嗨!”付大彪搖搖頭,“錢家窪離我們付家莊不遠,聽地名就知道,那地方地勢比我們付家莊還低,年年內澇,六七十年代改成圩塘。我小時候,錢家窪還有些人口,改圩塘之後,全部遷到縣裏麵,有些去中海安家,現在已經沒錢家窪這地方了。”


  喲,那這尊香爐,是真正的無主之物啦。


  李承很想問問付大彪,他母親的那隻愛閑老人陶盆,能不能轉手,可話到嘴邊怎麽也吐不出口。


  墓地修繕進度很快,沒什麽可盯的,又兼吳偉懷中藏著一件香爐,李承很快向付大彪告辭。


  “李老板,今天中午一定要去我家吃頓家宴,略表心意!家母已經在家準備。”付大彪握手時,邀請很誠摯,“本來還準備去你住宿的賓館當麵邀請,沒想到在這遇見,省了我跑一趟。”


  李承對那件陶盆還不死心,順勢答應下來,“那就叨擾付哥,還有嬸子!”


  在賓館轉一圈,換了身衣服,又去商場購置一些禮品,趕到付大彪家,已經十一點。


  付大彪一家子都在,兩個孩子,男孩上初一,女孩小學四年級,都挺眉清目秀,很乖巧。寒暄客氣一番後,李承瞟了眼客廳門口,那盆程字梅還有那隻愛閑老人陶盆,還在原位置。


  這一發現,讓李承心涼了半截。這說明付大彪家並不因為自己說過花盆值錢,就改變對這盆花的看法。這種對金錢持恬淡態度客戶,是最難搞的——不能直接用金錢誘惑他們出售,會讓絕大多數買家望而止步。


  午餐很豐盛,口味也不錯,能感覺出來,付家是一個和善之家,母慈子孝兒女雙全,還不缺錢,真的幸福的讓人羨慕。


  吃完飯,付大彪陪著李承喝茶。


  看了眼準備上學去的付錦悅和付菁兄妹,李承再度笑著問道,“付哥,有沒有考慮安排阿悅和阿菁兄妹去國外上學?”


  金錢不足以打動對方,那就隻有試試“孩子教育未來”——剛才吃飯時能感覺到,付大彪母親對兩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更看重些。


  “出國留學?沒想過!”


  付大彪搖搖頭,“孩子還太小。倆人要是有出息考上大學,到時候再說吧。”


  “其實……讓孩子更早一些接觸世界,對他們未來成長是有好處的。”李承微笑,似乎在不經意的闡述自己的觀點。


  兩人談話的聲音都不低,李承聽到,廚房洗碗的聲音突然變得安靜下來,應該是付家奶奶和付大彪媳婦,都在關注這一話題。


  付大彪還是有些猶豫,但還是搖頭否定,“孩子太小,連話都聽不懂,怎麽放心?”


  李承不好再勸,陪著笑笑,“也對。等幾年阿悅上高中,能進行簡單英語口語交流,付哥可以考慮送孩子去北羨上學,大不了讓嫂子去北羨陪讀兩年。”


  “不是說羨國教育製度有多先進,而是說,羨國各行各業的發展,走在世界前端,讓孩子早點見識,早點感受,對他未來發展,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倆孩子我挺喜歡的,和付哥也是一見如故。以後付哥有需要幫忙的,可以和我聯係。我在北羨有自己的農場,也有兩家公司,還是能幫上一點小忙的。”他這是退而求其次,先和付家打好關係,並埋好以後繼續來往的伏筆……


  為這件愛閑老人的陶盆,他也算是窮思極慮。


  “那就太感謝!”付大彪這次沒有拒絕。


  從付大彪家中出來,周典來電話,已經接到朋濟明,正準備往回返。


  挺快啊。


  李承走後,付大彪一家三口坐在客廳中,閑聊的話題,正是李承提及的“孩子出國留學”。


  九十年代,送孩子出國留學,非常熱門,且門檻很高——要麽是學校邀請,要麽是巨額投資,要麽是有熟人或者親戚關係在北羨。


  付大彪一家並非不心動,而是基於孩子太小的實際情況,另外就是……李承表現過於熱情,讓付大彪摸不透。都是生意場老手,又怎會輕易相信“一見如故”的鬼話。


  付大彪的母親,閑聊時目光從自己養的程字梅上停頓一下,有所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