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574章 興化書市

第574章 興化書市

  相距太遙遠,心有餘而力不足,而且那個圈層不是現在的自己所能涉足,所以,盡管很擔心瑪麗,李承也隻能選擇……祝她好運。


  當然,他還是叮囑塞斯科拉兩句,繼續關注帕爾馬的案件,有什麽突發變故,立即和自己聯絡,合適的時候,可以考慮出手幫一把。


  許是日有所思,這天晚上,李承在睡夢中重溫瑪麗安娜,早晨醒來,頗覺荒謬。


  海陵到興化,行車一個小時,進入城市環島,就看見街旁香樟樹上懸掛著“熱烈慶祝首屆絲國興化書市開幕”的條幅。


  明清時期,興化是吳門地區的版刻中心,明代版刻中心位於宰相裏,也就是青詞宰相李春芳的那條巷子。清代則轉移到城東外鄭家巷,也就是鄭板橋的故裏。


  清末明初,興化頻頻水災,尤其是1931年大水,興化雕版業全麵凋落。


  李承坐在車中翻看地圖,目光在老縣衙所屬的文廟街、古街宰相裏以及城東鄭家巷三處梭巡,這三處是興化城的精彩所在,肯定都需要走一遍的,隻是先後有別而已。


  最終還是決定先去文廟街書市看看。


  別看泰州是地級市而興化隻是縣級市,事實上兩者的城市格局差別不大。甚至在某些方麵,泰州還不如興化,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


  蓋因泰州市是今年新成立的地級市。


  就在今年年初,它還是與興化一樣隻是縣級市,基於國家行政區劃的更改與調整,今年七月,泰州升地級市,同時將周邊興化市、靖江市等劃歸到泰州市名下。對此,興化人和靖江人,是“不服”的。


  今天是興化書市開張第四天,已經沒有付大彪口中的“扒不開頭”的景象,但人還是不少。組織的書市,是從老縣衙到登瀛橋新華書店,大約三百米,此外,四牌樓兩側的小街小巷中,布滿了各種私家書攤。


  沿街帳篷連成一片,聲勢浩大,陣營綿連。


  揣著手,行走在人群中,李承四處瞅瞅,挺有意思。不算小攤小販的話,目測大約有四五百家來自全國各地的書商,還有專區,展存一些海外雜誌、武俠及言情小說,譬如梁、古、金、溫(溫瑞安)、柳(柳殘陽)、席絹和瓊瑤等。


  李承還瞅見一家全碧水語書籍售賣點——艾倫昂溫出版公司。該公司是《霍比特人》和《魔戒》係列原著的出版商,在碧水語書籍發行方麵很有影響力。


  這些海外書攤點,遊客眾多,正是這一時期國人希望更全麵了解國外的真實寫照。


  對這些書攤,他反而沒啥興趣。


  李承帶著吳偉和周典,專門找那些“舊書攤”翻看,沙裏淘金,還真有收獲。


  麵前這家四個帳篷相連,陣勢很大,蘇省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攤位——主場嘛,陣勢大能理解。


  這家攤位,三個帳篷陳列的是新書,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圍著看書,另有一個帳篷展售的是庫存,也就是二手書,這才是李承的最愛。


  李承最喜歡這種出版社放庫存,他們放出來的書籍,保存良好,基本全是九五品相之上,不像某些攤販上的舊書,有些有價值卻不入品,偏偏書籍這類商品最看重品相。


  攤位上各色各樣的青少年、兒童、啟蒙讀物、卡片、掛卡,因為前幾天的翻閱,早已經不再那麽有序,混亂不堪的堆積在一起。


  淘寶,他最有耐心,兩隻手如穿花花的蝴蝶般,在這堆書籍中翻找。


  不一會,李承淘到1983年創刊的《故事大王》叢刊選集一套四本,以及1985年改為月刊的年套十二本。


  誰能想到,這種純兒童廣譜類讀物,二三十年後竟然在收藏市場爆火,尤其是1983年第一輯(初版非二印),七品以上原本,網絡拍賣價就沒有低於五萬元的。


  《故事大王》最初並非月刊,而是兒童出版社一幫年輕人,整理倉庫稿件庫存時,心血來潮突發奇想,打著“征集少兒童話故事”名義,所出的“合輯”。


  孰料,合輯一上市竟然非常受歡迎,首印五千冊,竟然連中海市都沒出就賣得幹幹淨淨。


  加印!加印!二印、三印、四印!

  最後,《故事大王》第一輯竟然賣出三十五萬的超預期數字;三個月後,《故事大王》第二輯銷售量突破四十五萬冊……


  很快,《故事大王》被兒童出版社列為正式重點項目,並在1983年年底申請期刊,最終,在1985年,改為月刊。


  《故事大王》在此後二十年,伴隨無數絲國少年成長,最高峰時月銷量一百八十萬冊,與《故事會》《童話大王》《少年文藝》並稱“絲國少兒四大讀物”。


  在進入新世紀後,受和國動漫的衝擊,市場下滑很快,最終泯然。


  也不是所有的八十或者九十年代的《故事大王》都有收藏價值,其1983年的初版合輯和1985年的創刊號,也就是李承手中兩套,才有一定的收藏意義。


  這這兩套放在一邊,讓吳偉幫忙看著,李承的淘書大業,才剛剛開始。


  很快,他又發現寶貝——少年兒童出版社《少年文藝》堆料中的幾件“珍本”。


  《少年文藝》是1953年4月兒童出版社創刊,創刊號自然很珍貴,這裏沒有,李承沒機會得。《少年文藝》係列藏書中,除了創刊號外,最珍貴的莫過於1973年複刊的《中海少年》叢刊本,以及1977年《少年文藝》全麵複刊的複刊本。


  這三本《少年文藝》,曆來被喜好兒童讀物收藏的人稱之為“少年三傑”。


  可惜,李承一本都沒有拿到。


  他挑選出來的是1960年4月和6月刊,品相不錯。


  “《少年文藝》606本(1960年6月刊)”在珍貴程度上可以排在第四,至於“604本(1960年4月刊)”差不多能擠進少年文藝係列藏品前十。


  將這兩本再度交給吳偉,繼續……


  很快,他手中又翻出一本,《少年文藝(蘇版)》1976年的叢刊本。這本蘇版《少年文藝》叢刊本,同樣能擠進前十的。


  蘇版《少年文藝》是蘇省兒童出版社1976年,在接受絲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指導下,創刊的一本雜誌,早期非月刊,以叢刊形式發行。


  蘇版《少年文藝》相較全國版,版式上更精雅,內容文藝,有股子小清新的味道,與《讀者》《書林》的文風有些近似,頗受青少年喜歡。


  就像韓寒,最早就是在蘇版《少年文藝》上發表文章並最終成名。


  清掃完《故事大王》和《少年文藝》,李承又將目光投向孩子們聚集的連環畫。


  建國後,精品連環畫出版有“五大係”之說。


  首推“人美係”,以絲國人民美術出版社以及各地方美術出版社為主,最著名的莫過於中海人美社出版的連環畫最為精美,涵蓋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代表作太多,就不一一列舉。


  其次為絲國曲藝出版社係,特點是以“曲藝故事”為題材,代表作《興唐傳》《嶽飛傳》。


  其三為少年兒童出版社係(含各地方兒童出版社),多以“少年英雄”題材,代表作《王二小放牛》《小桔燈》等。


  第四為絲國美術出版社(含地方美術出版社)等。


  第五則是教育出版社係統。


  這裏是少年兒童出版社攤位,五大係之一,攤位上自然少不了連環畫,隻是……圍攏著七八個孩子,正在爭吵著翻看各色連環畫,李承不好意思和孩子爭搶呐。


  算了,等等吧。


  李承將手中的厚厚一遝書,遞給那位負責看收銀的小姑娘,微笑點頭,“幫我算算多少錢。”


  點貨的是一位四十來歲的胖大嬸,收銀的則是二十出頭小姑娘。


  那嬸子湊過腦袋翻看一遍,又抬頭詫異地看看李承,笑道,“啊喲喲,小夥子怎麽喜歡買兒童讀物?不會是……你家孩子都打醬油了吧?沒看出來呢。”


  李承經常對付饒棼、彭琳琳,對這類女人挺有經驗,笑嘻嘻道,“童心,一顆童心很重要。我這是買回去重溫一遍呢。”


  “咦,小夥子普通話說的挺不錯啊,外地來的?”這大嬸神轉折,直接從上一話題跳開。那位小姑娘拿著計算機核算價格,這會也抬頭瞅了李承一眼。


  李承微笑點頭,“外地來的,想要看看古籍善本,大姐,你幫忙指點一下?”


  一聲大姐,喊得這胖大嬸眉開眼笑,眼睛眯成細縫,“小夥你說的是老書是吧?要多老的?”


  “解放前幾十年的老書,往前幾十米就有老書攤,這兩邊夾巷裏也有賣的。”


  “要是明清老書正規交易的話,得去老縣衙,那裏麵有個你說的古籍善本交易場,文委會他們搞的,可能要有介紹人才能進。”


  她一提李承就明白怎麽回事。


  興化第一次舉辦書市,必然想要搞得隆重弘大些,書市交易,最頂端的就是古籍善本交易!

  於是,以興化市文管會的名頭,弄了一個古籍善本交流會。


  那絕對是個出好貨的地方,李承有些心急,“一定要介紹人麽?”


  胖大嬸瞅瞅李承,挺順眼的一小夥子。


  她腦袋前伸,低聲幫李承出主意,“你直接去老縣衙,別那麽死腦筋,門口沒人攔著就直接進。有人攔著真不讓進,再去旁邊巷子裏,花五塊錢,肯定有人能帶你走後門進去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