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中海相機
國內精密儀器生產一直為世人詬病,但當時的“中海製造”絕對是一抹亮色,最典型的代表是海派鍾表、相機。正如李承眼前的這款,絕對珍品!
中海照相機二廠生產的!
1969年中海照相機二廠,集工廠無數個頂級工匠、技術專家,經過對萊卡M3等原機的拆解、調式、研究等,曆經一年多時間,一個零件一個零件製圖,用“土法上馬”的繡花針的絕技,用絲國工匠獨有技藝和精巧雙手,以手工 機器的辦法精心雕琢而成,並將試製的相機定名為20。
二零出產後,一機三鏡的造價超過二千元,正式產品曾在俠州攝影器材展覽會、輕工產品展覽會多次露麵,當時一機三鏡市場標價三千多港元。
由於成本高昂(當時萊卡M3原機僅售價六百二十馬克),不具有市場競爭力,而國內市場需求更窄(最初計劃拿新華社、廣播電台,各大駐外媒體的單子,可被劍閣相機廠的大來相機搶走),兩個版本,一共隻生產兩百一十四台,便遺憾關線。
20,雖然是仿製品,可絕對是當時世界相機行當中的鳳毛麟角,性能指標要超過萊卡M3。其獨特的“膠卷成像在適當光源下可以進行放大及用燈欣賞、近距離攝影有毛玻璃對焦”等技術特點,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
在後世全球相機收藏界,它被稱之為“無假冒可能的最頂級藏品之一”!
今天竟然能遇到一台,李承焉能放過?
他立即指著相機招呼,“哎,老板,那相機……就那個二零,拿我看看!”
亭主丁寶定,早就注意到李承與泰勒倆人在自家亭子前晃悠。不關注不行啊,實在是那女孩太紮眼,橫掃中海老街的絕美存在。
見這男孩一開口就是自家的“鎮亭之寶”,丁寶定咧咧嘴,還真不是普通人家出來的,識貨!
他笑著將相機取過來,輕放在亭台上,忍不住叮囑一聲,“小心點,很貴重的。”
不用說李承也會小心的,他抬頭笑笑——亭子為了防水,地基較高,“有手套麽?借用一下。”
是真行家!丁寶定從櫃台下取出一副白手套,放在麵前,笑笑。
李承戴好手套,單手將相機拿住,先看看後門——裝膠卷的後背蓋,是中形內嵌蓋,是紅旗20二型機。
“不是一型的啊。”語氣有些失望。
丁寶定翻翻白眼,“小老弟,一型隻生產十台,每一件都是國寶好不好。就這二型,市場上也極其罕見,我這台還是以前在相機廠當副廠長的三叔家中收藏的,他委托我賣的呢。”
“一型不止十台,是十四台。”李承輕聲嘀咕一句,丁寶定一愣。
合著這小夥子不僅懂行,對紅旗20的生產過程還非常了解啊。
市場傳言,20一型相機隻生產十台,事實上不是。
從1967年下半年試研製,當時手工生產一台,此後為定型,又生產三台,等基本定型之後,於1969年6月到8月,開工生產十台。
所以,一般人認為20一型相機隻生產十台,隻有中海相機廠的人知道,一共生產十四台。
丁寶定之所以知道,還因為他三叔當年是相機廠的副廠長和工程師,眼前這年輕人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這位亭主的話讓李承暗樂,合著是今天剛擺出來的,自己這運氣,杠杠的!
至於他如何知道的?無它,紀錄片爾!
20一型獲得高度認可後,中海相機二廠開始全力生產這款相機,以期打開市場。當時為了節約成本和消減生產難度,在一型的基礎上做了部分簡化,俗稱“20二型”。
兩者最大的外形區別,就是“後門”,一型為小門,二型為便於模壓,改為中門。
20二型一共生產兩百台,與一型合計在一起,二百一十四台。
1977年,中海相機二廠關門歇業,紅旗相機成為永遠塵封的曆史。
這台相機,原收藏者很用心,基本沒有使用痕跡,機身原配鏡頭,沒有絲毫磨損痕跡,各類開關鍵哢哢有聲,很脆,旁軸轉動也很流暢。
“配套鏡頭,能拿出來看看麽?”李承將相機再度放回亭台上,又問道。
20一機三鏡,內含一隻超廣角EF 17-40mm F4L;一隻標準變焦EF 24-105mm F4L;還有一隻遠攝EF 70-200mm F4L。俗稱“小三元”——恒定F4光圈的三隻變焦鏡頭的總稱。
鏡頭原配(非中海照相機廠生產,而是定製於佳能帶中海相機廠標),無磨損痕跡。
“老板,相機包呢?”
等對方將相機包拿出,同樣是原廠配包——中海皮革廠定製帶中海相機廠標。
原版原套原鏡頭!很爽啊!
“老板,報個價吧,這台相機我很喜歡。”李承親自動手將一機三鏡裝好,扣好嵌扣,再度揚聲問道。這會,泰勒拍完照片,往李承身邊一站,好奇的打量著這家八角亭中的貨品。
泰勒之美,晃眼!丁寶定一個恍惚,竟沒顧得上回話。
李承眉頭微皺,手指輕叩亭台,“老板……報個價。”
“哦……哦,兩萬五。”丁寶定趕緊收回目光,朝李承歉意的笑笑。
價格不算離譜,可必定是要還價的,李承又道,“用夕元支付的話,能便宜多少?”
夕元的“黑市效應”截止到明年年底——明年齊雲洲股災,一舉讓東南地區所有國家承認華幣的世界一流硬通貨地位,至此,夕元對華幣,不再有“黑市效應”。
李承清晰的記得這段曆史,嗬嗬,此時不用,過期作廢。
“你是俠州同胞?”丁寶定其實有所猜度,隻是當李承操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時,他還是有些驚訝,笑道,“港紙支付,兩萬。”
“貴了!”李承笑笑,又指指那亭主右手邊的一款相機說道,“搭上這款中海58三型折疊機,差不多兩萬。”
丁寶定心中暗罵,真特喵識貨!今天櫃台上兩件寶貝,都被他看中。
“那不行!中海58三折疊機,單賣就得這個數。”他比劃個八的手勢,寓意八千!
“太貴!又不是中海58一!”李承立即反駁。
“中海58一未必就比58三折疊機貴!”丁寶定對相機研究頗深,不接受這種論調。
這位亭主的性格也挺有意思,看來真喜歡相機,兩人立即爭執起來。
沒有誰對誰錯,偏好問題。
泰勒不懂,低聲詢問李承,吵什麽?
李承簡單給她普及絲國建國後的相機發展史。
“中海58一”是簡稱,全名叫做“中海58—I型135照相機”。
中海相機廠於1958年研製投產,它完全仿製景國萊卡Ⅲb型,製作極為精致,被戲稱為“萊卡的中海版”,於1 961年停產,總產量約在1100多架。
“中海58一”的出現,標誌著新絲國照相機生產走向正規,是第一批工業化生產的照相機。
又因為產量很低,再加上近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留存在世上的58—型就更少了,也就更顯得這款相機的珍貴,被收藏家視為照相機收藏中的珍品。
因為造價高昂,中海相機廠推出簡化版,俗稱“中海58二型”,這種相機的產量很高,約有六萬多台,收藏價值大大縮水(別矯情,可沒說沒價值哦)。
因為“中海58一”機身龐大,攜帶不方便,於是在1959年6月,中海相機廠又組織人員,仿製一款景國愛克發Isolette120折疊相機——這款相機最大的特色就是鏡頭可以縮入機體,鏡頭底板反扣,讓整個相機顯得小巧便攜。
這便是李承提到的“中海58三型折疊機”,這隻是行業內對它的稱呼,正式名稱為“中海58-型120折疊式照相機”。因為它是中海相機廠推出的第三款相機,因此習慣稱呼它“中海58三”。
這款相機其實是不成熟。
因為伸縮鏡頭需要使用耐磨耐腐蝕的高能伸縮橡膠,以1959年絲國的工藝水平,根本生產不出來這種橡膠,而第一批六十台“中海58三”所使用的橡膠,全是和國進口,價格不便宜。
這就決定這款相機在國內不可能大規模生產,很快停工,具體產量未知,但不會超過兩百台——依據是當時進口和國高能橡膠數量。
因為數量極其稀少,引發相機收藏愛好者的熱捧,認為“中海58三”要比“中海58一”更有收藏價值。李承與這位亭主的觀點,是其典型代表。
收藏不分對錯,隻能說,見仁見智!
兩人倒是因為這番爭執,彼此有點惺惺相惜的感覺,互換名片,這兩台相機最後以兩萬兩千成交。
“李先生在摩羅街做夕羨藝術品生意?都有哪些類別?”丁寶定拿著李承的名片,翻看著。李承的名片沒來得及更換,隻寫有摩羅街“三人組夕羨藝術品二手店”一家店麵的地址。
看看他的貨品,全是近現代中海及周邊地區工業產品,李承心中一動,主動提到,“丁老板對夕羨工藝品也有興趣?我這次來中海,打算找一家長期合作的供應商,如果丁先生有這方麵興趣,可以深度合作。”
“不收絲國產近現代工業品?我看李先生對中海相機很有研究呢。”丁寶定有點失望,他確實想和李承合作,但更希望是自己擅長的國產貨。
揉揉眉心……這又涉及到一件非常重要的決定,那就是三人組公司,要不要涉足國產工業品收藏?李承沒想好。
雖然三人組店鋪存貨量很大,十年內不虞斷貨,可流落在絲國的夕羨藝術品,畢竟數量有限,門類也不太齊全,自己終究要考慮長遠。
原打算經營幾年再說,可現實擺在眼前,如果九十年代不囤貨,到新世紀後,近現代工業藏品也會升溫的,自己的貨源同樣變得難找!
可現在就囤貨,資金壓力會非常大——想要在近現代國產工業品上賺錢,起碼要五年之後!
丁寶定一句話,讓李承不得不再次麵對取舍問題!
一句話,還是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