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523章 藝術

第523章 藝術

  “小李喜歡這些現代瓷?”雙方已經算是熟悉,見李承這般模樣,杜老問道。


  現代瓷?李承一怔,想起此時還沒有“官窯”的稱呼,笑著放下茶杯,點頭答道,“這是您老從醴陵窯口買來的?”


  “嗨,買什麽買。”杜老右手摸摸地中海,回憶道,“我不是做地質礦產的麽?六七十年代,經常被派駐醴陵,幫他們找石英砂、高嶺土什麽的。那些年沒什麽風味特產送,他們就陸續送了我們不少他們自己出產的茶杯茶碗什麽的。”


  我去!還有這一說?

  李承雙掌一拍,喜道,“杜大媽,家中還能找到這些瓷器麽?我五百一件收!這些東西在俠州,很受歡迎的!”


  “哎呀,這些也能賣錢?我這就去給你找找!家中還有一些。噢喲,早些年打碎不少,太可惜了。”老太太立即起身奔廚房,邊走還邊惋惜。


  1992年收藏家吳玉敏,曾經在景德鎮以五百元一件的價格,收走六百多件7501瓷器,開始紅色官窯瓷器的行情看漲。但那是景德鎮官窯產品,而醴陵官窯瓷,此時還未被重視,市場上有大量存貨,李承報價五百一件,不算低。


  “這些東西在俠州有市場?那醴陵瓷廠的那幫人,說是貨賣不出去,又是怎麽回事?守著金疙瘩要飯?”


  李承哭笑不得,挑簡單的給他解釋兩句,“研究所送給您老的瓷器,和市場上出售的東西,那是兩個概念。另外,醴陵現在差不多有三四十家窯口窯廠吧?也不是每家窯口都能出精品瓷。”


  一解釋就明白過來,杜老哦了一聲,抬頭笑笑,“當年和我一樣,支援醴陵瓷器研究所的,還有好幾位,稍後讓海濱跑跑,問問他們家有沒有。”


  “那真是太好感謝了!”李承暗自慶幸,今天早晨救人救得很值啊!


  讓他覺得更值的還在後麵——杜海濱夫婦終於出臥室了,手中捧著三隻錦匣。


  “這是……”李承立即起身,從杜海濱那裏接過上麵的一隻錦匣,粗略看一眼,濃鬱的極北國花紋風格。


  “這是我五四年留學基輔,很偶然的機會,入手的三件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極北國皇家瓷器廠的東西。”杜老顯然對這三件東西非常得意,說話時都帶有修飾詞,“極北國皇家瓷器廠,你應該知道吧,號稱夕羨最華麗瓷器的製造基地。襄南博物館的文館長看過,想要收錄被我拒絕了。他說起過,這三件都是大師所做呢,至於大師叫什麽……瓦列裏安葉梅利亞諾維奇加利亞。”


  說實話,李承對極北國瓷器不太了解,更不知道瓦列裏安是何方神聖,不過,極北國皇家瓷器廠他還是知道,笑著點頭,“是麽?那我一定要好好欣賞。”


  杜老口中的極北國皇家瓷器廠,真實名稱叫做聖彼得堡羅蒙諾索夫瓷器公司,是彼得大帝女兒伊麗莎白女皇1744年成立,比英倫的皇家道爾頓(1815年)、韋奇伍德(1759年)成立的曆史還要悠久。


  它是皇家瓷器專用供應商。


  八年後的1925年,在極北國科學院成立200周年之際,為紀念改善了瓷器製造技術的科學家、詩人、藝術家羅蒙諾索夫,於是以這位學院創始人的名字重新為“國瓷工程”命名,此刻才正式得名羅蒙諾索夫瓷器廠。


  羅蒙諾索夫真的改善極北國的製瓷工藝?

  其實,隻能說他將極北國製瓷工藝的流程規範化,能燒製出來瓷器——當時全歐陸,隻有景國可以燒製瓷器,極北國真正的優質瓷器直到十八世紀末才研製成功。


  將錦匣放在麵前,扁平長方體,長約四十公分,寬約三十公分,高約十五公分,搭扣翻蓋式,應該是二戰後重新定製的禮品盒,翻蓋式。李承的眼睛落在極具極北國特色的鈷藍網紋刺繡匣麵上,一道道網格線,是用金銀線攀織而成。


  “鈷網”這種花紋,是二戰後崛起的極北國代表性圖案。


  1944年畫家安娜·亞采科維奇,將一套謝拉菲瑪·雅科夫列娃雕塑師的茶具,塗滿了這種“鈷網”圖案。


  “李老板連這刺繡都認識?”


  杜老留學五年,對極北國了解頗深,伸手摸摸錦匣的刺繡,滿懷感慨,“托爾若克金製刺繡,是極北國傳統藝術。我現在還記得,當年出席宴會時,極北國婦女身著金製刺繡的華麗場麵。”


  說就說吧,還眯著眼睛搖晃著腦袋,一副沉醉模樣。


  幸好這會杜大媽不在,否則絕對挨呲!


  托爾若克金製刺繡與絲國的金雲織錦,有些類似,但它們更多的用天鵝絨或呢絨麵料做底料,成品有強烈的立體感,富麗堂皇、雍容華貴。


  盛裝物品的盒子,都用金製刺繡包裝,李承越發對內裏的物品感興趣,伸手翻開盒蓋。


  裏麵塞有錦緞絲綢,絲國式紋案,應該是杜老後來添加的。


  掀開絲綢,露出真容,李承嘶了口氣,確實是件好東西,連忙雙手捧出來。


  這是一件極北國盤式異形瓷雕盤,橢圓形,長徑約三十二三公分,寬徑約十五六公分,高約八公分,平足。


  李承習慣性端著瓷盤,先翻看底,底款為雙頭鷹 皇冠圖案款,雙頭鷹上方為皇家瓷器碧水語,下方為1744,正是極北國皇家瓷器1917年之前的原始標誌。


  順手用指腹搓搓瓷盤底部,瓷胎略顯粗疏,沒有絲國精品瓷器的細膩,還真是十九世紀極北國瓷器的特點。


  極北瓷器的成形與絲國瓷器不太一樣,它更像是從泥陶製品直接跳躍到瓷器,並沒有中間的探索過程。因此,極北國瓷器保留有大量的泥塑工藝特點,對瓷胎的質地,要求並不嚴格。


  瓷器的發展,與文化發展一脈相承,十九世紀初,極北國瓷器的製作工藝,跳躍式前進,因此它身上不可避免帶有社會的特點——不精細,喜繁縟,好華麗。


  在雙頭鷹廠款的旁邊,還有一行藍色簽名款,李承沒看懂,估計就是杜老所說的“瓦列裏安”。


  看來,自己還有必要關注一下極北文,不要求會說,但基本文字需要能讀懂。


  要知道,極北國可是世界大國之一,這幾年經濟條件不太好,抄底極北國藝術品市場,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


  再度回到異形盤最精彩的正麵塑形瓷上。


  這是一件風格極為別致的“遊蛇瓷盤”。


  盤子的整體布局為一處水澤生態,一條水蟒,扭曲著身子,肆無忌憚的橫穿而過,驚得水中的魚兒、龍蝦、青蛙,蜥蜴,要麽靠邊,要麽上岸逃走。


  該瓷盤上裝飾有多種高浮雕動植物形象:蛇、魚、青蛙、蝴蝶、海螺、扇貝、海草、樹葉等,其凸起的“浮雕”將這些動植物表現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創意風格來自十九世紀上半葉的世界流行學院派油畫。


  不得不讚歎極北國陶藝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還有精湛的瓷塑工藝。


  沒錯,它並非瓷雕,而是瓷塑,是由極北國的泥塑工藝直接發展出來的瓷塑,並非一次成型,而是瓷塑師用陶泥一點點堆塑成型,然後在修的天衣無縫,再送入窯口烤幹,再度著色,二次送燒,等色料幹著後,再度上釉色,三度高溫燒製。


  整個工藝非常繁縟。


  這是一件典型的極北國瓷塑藝術品,非常難得的一件極北國藝術瓷精品!

  李承疑惑頓生,這件瓷器,更應該出現的地方是博物館,而不是一個絲國普通家庭。


  另外,杜老看起來平平無奇,他是怎麽入手這件極北國精品瓷器的?


  這問題,即便涉及到隱秘,還得問,否則自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它。


  將這件遊蛇瓷盤放下,李承撓撓頭,斟酌著話語,“杜老,方便說說您的傳奇經曆麽?”


  沒錯,李承用了傳奇來形容自己的疑惑——能得到這樣一件鎮館級極北國老瓷器,杜老當年的經曆,一定很傳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