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506章 爺爺舊物

第506章 爺爺舊物

  南玉和金沙玉,即便是極品,價位也不高。


  在李傳石家買走八件擺件,南玉金沙玉各四,一共隻花費三萬劍元,他還附送了南玉及金沙玉手鐲各一對。真空包裝袋層層捆好,李承打算到蒼梧市再發貨到深城。


  之所以用劍元支付,是因為剛才和胡勤海的“紙聊”過程中李承得知,胡勤海在李傳石家幫工已經五年時間,專為李家做極品料手工活,李家人對他還不錯。


  晚上在李傳石家吃的晚餐,飯桌上,李承開誠布公,亮出自己劍商、北羨絲僑的身份,拜托李家人對“胡伯”多加照應,李傳石將胸口拍得咚咚響。


  李承喝得有些猛,是夜,微醺,抱著電話與泰勒直接聊到沒電。


  第二天一大早,李承前往殿村,接上胡伯,又買上香燭鞭炮紙錢,前往青頂山胡璉祖奶奶的墳上磕個頭,估計,這也是爺爺李沛偉生前最大的心願吧。


  李傳石很會做人,領著著兒子,還帶著鐮刀鐵鍁什麽的,跟了過來,說是給老太太墳上除除草,添把土,以表對胡伯這五年來的感謝。


  青頂山介於殿村和同心村之間,一座不高的小山丘,山腰陽麵的一帶稍緩,被周邊村莊辟成墳地,東一堆,西一抔的黃土隆起,許多連墓碑都沒有。


  胡璉祖奶奶的墳上長滿了雜草與灌木,墳頭已經微微塌陷,幾人一起動手,重新整飭一番,燃香鳴炮祭拜。


  這個女人,為李家生兒守貞,卻連基本的名分都沒拿到,何其悲哉。


  爺爺李沛偉一生沒有主動聯係過李家,估計心中一直有怨憤。所以,李承也從未有過聯係李任潮的後人以“認祖歸宗”的打算。


  這次回蒼梧,事情竟然出奇的順利,他打算先報胡家恩情,再抽時間去李任潮故居看一眼,了卻爺爺的血緣之情。


  胡家恩情怎麽報?他昨天晚上琢磨很久,隻怕還要落在李傳石身上。


  趁著等候香火熄滅的時間,李承將李傳石叫到一邊,遞給他一支香煙,“李哥,有兩件事還要拜托您幫忙。”


  “李老弟您太客氣,直接說。”李傳石趕緊給李承點著火。


  朝身後的墳丘看看,李承說道,“還請李哥幫忙找幾個工人還有石匠,我想將祖奶奶的墳修一修,重新換個碑,把我的名字填上。”


  是的,李承已經決定,哪怕找到親生父母,他也不打算改姓歸宗。


  “這沒問題,應當的,我找人看個好日子,重新添墳立碑!”李傳石點點頭。


  李承停頓了片刻,想想昨天李家人對胡伯的孩子胡思宗的說法——這人很老實但是怕老婆怕得過分,還是覺得這事交給李傳石負責比較妥當,可以讓胡伯或者胡思宗協助督辦。


  “我爺爺在這裏生活了三十年,胡家對他有養育之恩,我這做晚輩的,也想給爺爺添點陰德。”李承撓撓頭,苦笑著,“可惜我還有其他事情,所以隻能拜托您來幫我處理。”


  他抬手指指那條山腳下那條沙土路,“我想把同心村到新地鎮,這五公裏的黃土路,修成雙車道水泥路麵,您能替我去和村裏協商一下,大概要多少資金麽?”


  “這……合適麽?”李傳石有點為難,撓撓後腦勺。事肯定是好事,隻是李承在這邊親有“表兄”,公有村支部,這種事情他一個外人負責,會不會有閑話?


  李傳石雖然彪悍,不代表他不怕村民物議。


  李承明白他擔心什麽,苦笑著說道,“我知道讓您為難,隻是……我胡伯聽不見,說話也不方便;思宗哥似乎又過於老實巴交,這事交給他們,我有點不放心。”


  “這樣您是否可行?您出麵和村委落實籌備款項,我去銀行開個賬戶,把預算款打足,修路所有的錢從賬戶走,修路的事情交給村裏負責,隻是每筆款子,需要你和我胡伯一起簽字,才能生效,算是幫我監督,行麽?”


  架橋修路,李承並不在乎花多花少,他擔心的是款項去向不明——這種情況太常見,整個工程必須有個強勢之人監督,才會收斂些。


  李承並沒有砍斷村裏的“財路”,將工程承包權交給村裏,隻要別太過分,他都睜一眼閉一眼。這樣,負責監督的李傳石身上的壓力也會小很多。


  擔心他還在顧忌,李承又笑著說道,“李哥,您家的老幺,不準備送到國外留學麽?如果有這心思,我全權負責幫您辦理好。”


  “當然,這事,與工程監督的事情無關,您的人情,我都記著呢。”李承又說道。


  李傳石搓搓臉,話都說到這份上,還能怎麽地?

  “行,這事我稍後就去找村裏商議。你肯定要和村幹部見一麵的。”


  “沒問題,以後胡家在村上還要這些幹部照應一二,晚上我請他們吃飯。”見他答應下來,李承連忙笑著點頭。


  談定這兩件事情之後,胡家恩情報了一大半,還有一小部分,要作用在胡思宗身上。


  胡思宗那邊昨天下午已經聯係上,他們一家子,正從岑溪市往回趕呢,估計中午能到。


  ……


  下山後,李傳石去找村委會商議修路一事,李承和胡伯,則往同心村胡家走。


  胡家的房子,還是解放前的青磚瓦房,八幾年平反時退還了三間,隻是已經破爛不堪,房頂上用茅草修補多處,隻有那厚實的青磚,依稀可見當年胡家的勝景。


  胡思宗倒插門,住在岑溪,胡伯常年住在李傳石家的庫房,沒人居住讓這座屋子裏黴味極重。李承捋起袖子,和胡伯、吳偉三人一起,將屋子裏裏外外拾捯一遍,又將那些箱箱櫃櫃的,搬到門前曬曬太陽,見見陽光。


  其中一箱子,引起李承的濃厚注意。


  整整一箱子書籍,很雜亂,全是線裝古籍,又因保管不善,部分書籍蟲蛀的厲害,還有部分已經軟塌塌的,粘連在一起。


  胡伯連哼(會說話隻是很久沒說話)帶比劃,李承明白過來,是歸還房子的時候,順帶歸還的部分被沒收的書籍。


  李承小心的拿出一本,劉大同的《古玉辨》,研光閣刻板、1940年(庚辰)春印製。結合爺爺的製玉手段,他立即明白過來,這些書隻怕是爺爺當時留下來的遺產。


  劉大同原名劉建封,字桐階,清朝宰相劉墉的後人。喜好書法、詩詞、精通收藏,建研光閣藏寶樓。


  《古玉辨》是他總結的自己對玉器及古玉的全部認識,可謂其一生辨玉經驗之所在。


  小心的逐頁翻開,劉大同從玉的名稱、玉質、玉性、玉色、出產地、沁色、玉雕、刀工、盤玉、玉器功用等多個角度,全麵介紹有關玉器的鑒定技巧,即便對於今天的李承,依舊有著不小的借鑒作用。


  非常不錯的一本“秘笈”類的玉器專業書籍。


  放在手邊,他又取出一本,這次驚喜更甚,乾隆三十六年,錢江社刻印的《考古圖》卷三。《考古圖》是北宋呂大臨所著,被稱為絲國青銅器和玉器係統研究的奠基之作,也是宋代金石學興起的源頭。


  呂大臨是宋朝時期著名的金石學家,先祖為中原人,祖父曾經出任太常博士。呂大臨總共有五個兄弟,除了一個早夭之外,其他五人全都等科及第,在當時也算是滿門榮耀。現在有史可考的就有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還有呂大臨四人,呂大臨是他們的幼弟。


  呂氏五兄弟,或在正壇,或在學術,或在文化等方麵,各有所出,譬如呂氏兄弟以“關學”思想為核心,編撰出來的《呂氏鄉約》,提出了同約人要“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的和鄉睦鄰契約,影響絲國鄉村治理一千多年。


  呂大臨一生著作甚多,但最終流傳下來的隻有《易章句》和《考古圖》兩本,讓人遺憾。


  《考古圖》中比較係統地記錄了當時宮廷和私人收藏家手中的一些古代的銅器、玉器等東西。書中卷一至卷六為商周時期的青銅器;卷七中收錄的為鍾、磐等樂器;卷八收錄的是玉器;卷九、卷十為秦漢器。


  全書中總共目列二百二十四器,實際收錄則達到二百三十四器,對每一件所提到的器具都非常精細的進行臨摹描繪,還對尺寸、容量、重量都有非常清楚的記載,將所能夠查清楚出土地方和收藏處的器具也都進行注明。


  可以說《考古圖》是我國最早而且是有係統的收錄古代器具的圖冊,在考古學中有開創性的曆史意義。


  清代江南收藏之風濃鬱,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金石學,錢江社作為江南最大的私家刻印社之一,重刻《考古圖》,也就毫不奇怪。


  李承趕緊將書箱中所有書籍重新整理一遍。


  老天庇佑,《考古圖》一套十卷,盡管損毀嚴重,可竟然奇跡般的成套存在。


  這種受損嚴重的書籍,最正確的處理方式應該是拆頁、清洗、修補,乃至重新換紙,可同心村哪來的條件?


  李承隻好將其攤開置於陰涼地方,期望能自動風幹書頁,等風幹之後,在過一遍陽光殺菌。可萬不能直接放在陽光下暴曬——潮氣過重的古籍,水分流失太快,會直接毀了整本書。


  箱子中還有二十來本其它書籍,多是清末的經義典籍,算不得珍品,遠不如這套錢江社《考古圖》重要,但這些經義典籍上,還能看見不少圈點批注,有些是爺爺當初點閱時留下的,也有部分是爺爺教授胡勤海讀書時留下的批閱。


  睹物思人,最近兩天,李承眼前似乎總在晃動著爺爺那黑瘦的身影。


  輕輕歎了口氣,都是爺爺的故物,這次離開,一定要帶走的。


  門外傳來一陣喧嘩,應該是胡思宗一家到了。


  有孩子的驚歎聲,應該是看見車子後的驚奇;還有男人的說話聲,似乎是斥責孩子的淘氣;其後又響起一個女聲,很尖銳,李承聽不懂方言,可罵罵咧咧的語氣還是能感受出來的,不知道是罵孩子還是罵男人。


  他眉心微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