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異國獵寶檔案> 第436章 緙絲織物

第436章 緙絲織物

  “緙絲?”


  李承點頭。


  “村頭天後廟那個墟市?”


  李承再點頭。


  馬老將漁網一放,拍拍手,“走,回家看看!”


  腳步挺輕快,還順手摘下氈帽,扇扇風。


  這次,李承看到馬老全貌,頭頂一根毛發沒有,隻有兩鬢各有兩簇斑白,很有點黑老版陳小二的味道,精神矍鑠的很。


  楚老背著手,晃晃悠悠另一側街角過來,笑眯眯問,“老馬,今天魚獲怎樣?”


  李承翻翻白眼,這位老爺子來的時間卡得真準啊。


  “你回來了?最近不忙?”馬老腳步稍稍放慢,朝他笑著點頭招呼,又對他招招手,“這位李小哥,剛才在天後廟墟市入手了一件好東西,來看看。”


  “哦?就村頭天後廟?”楚老難以置信的看看李承。


  馬老點點頭,挺感慨,“最近一段時間,鬼畜在那裏擺攤賣舊貨。我前幾天還去看過一次,沒發現什麽好東西,李小哥好運氣。”


  馬老的話讓李承慶幸不已,忽然想起那位眼鏡男說的“他今天第一次出來擺攤”,當時還不以為意,看來還真是……自己運氣不錯。


  馬老的兒媳婦早已經端出來幾張小矮腳凳,吳偉幫忙抱出一張這疊桌,放在小店門口。


  馬老去店內洗手,楚老胳膊肘碰碰李承,“什麽好東西,拿出來看看?”


  玩古董的,就聽不得“好東西”三個字。


  李承將挎包拿過來,取出那隻紅木盒子,又將紅木盒子打開。楚老探頭朝盒子裏麵看了眼,有些失望,隻是他嘴中還是念叨一句,“鯊魚皮眼鏡盒?那裏麵勢必是老玳瑁眼鏡。”


  “老玳瑁眼鏡,也算……好東西吧。”他原本是想用升調表示譏諷,估計是又想到和李承不算熟,忙又換成平調。


  聽起來怪怪的。


  玳瑁眼鏡雖然不錯,可在俠州市場並不少見——南方重商,海上絲綢之路從未斷絕,來自歐羅巴的稀奇古怪物品,基本上都要走雲州、泉州過,能少得了玳瑁眼鏡?

  故此,楚老還真看不上這件東西。


  李承嘿嘿一笑,繼續手中的動作。


  將鯊魚皮鏡盒打開,一副三折玳瑁眼鏡抽出來,又將它身上的“眼鏡布”揭開,將眼鏡放在木盒中,又將“眼鏡布”攤開放在木盒上方。


  “咦?織錦?不對,是緙絲!”楚老剛準備‘違心的誇獎’一句這件三折玳瑁眼鏡,就見到李承變戲法的弄出一塊織物,最開始,還以為是絲綢呢,再細看,緙絲。


  楚老不由自主的低頭細看。


  緙絲和絲綢、織錦等,同屬於絲織品,可它們的織就工藝差別很大。


  傳統的絲綢,在織法上采用“通經通緯”,再輔助絲線構成精美的圖案,而緙絲采用的卻采用“通經斷緯”,局部回緯的方式織製。


  因而在緙絲織物上,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的交界處,會呈現一些互不相連的斷痕,就像用刀鏤刻過一樣,古人形容其“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故稱緙絲。


  普通織物在表現花紋時,受技術限製,一般都織成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規整紋樣,走的是大紋飾、大色塊。


  而緙絲卻因為斷緯和回緯,能自由變換色彩,對小局部的著色非常細膩到位,因而擅長表現細致精微的色彩過渡和轉折,有層次豐富和靈活多變的裝飾效果。


  因而特別適宜摹製書畫作品,它所表現的物象生動逼真,與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


  眼前這幅尺寸不大的緙絲織物,就是一幅《仙山樓閣圖》。


  “仙山樓閣”,是絲國傳統畫作中廣泛被用到的題材,隻要具備“山”“雲”“樓閣”“仙人”,表現風格較為縹緲,即可稱為“仙山樓閣圖”。


  絲國繪畫史上,類似的畫作比較多,像南宋畫家趙伯駒,明代畫家仇英、盛茂燁,清代畫家王時敏等,都創作過《仙山樓閣圖》。


  楚老原本是低頭查看,後因為木盒上不平,他直接上手將緙絲織物攤開,再後來直接撚起兩端邊角,將其懸掛起來,邊看邊慢慢舉高,迎著光線,一點點的查看。


  緙絲表麵挺髒的,除了灰塵積垢,還有一處油漬,但這些似乎並不影響楚老欣賞,邊看邊嘖嘖稱歎。


  楚老的手法,就是“承空視之,如雕鏤之象”。


  李承也趁機再細看一遍——剛才購買時擔心引起攤主疑心,沒敢看得太仔細。


  緙絲織物中的仙山樓閣,沐浴在光線之中,在素色底子的映襯下,加上微風輕拂,飄飄蕩蕩的,有著一股子讓人飄飄欲仙的怪異視覺感官。


  “乾隆蘇工,不錯,好東西。”


  李承一回頭,馬老不知什麽時間已經站在自己身邊,說話的就是他。


  老爺子眼力了得,一眼看出清代乾隆年間,蘇工工藝。


  緙絲起源於何時已很難考證,漢代樓蘭遺址中就已經有中西域風格混合的緙絲毛織品,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緙絲毛織物,其製作極為精美,說明當時緙絲工藝水平相當高超。


  文物大盜斯坦因,他在整理諸多文物後發表過有關緙絲起源的論文,認為緙絲工藝,極有可能源自西齊雲洲或者臻國,再由張騫通西域,傳入絲國。


  考古界基本上認可他的觀點。


  有意思的是,緙絲這種工藝,在西亞並沒有流傳下去,也沒有文字記載,甚至連實物發掘都很少,反而在絲國落地生根,並逐漸成為絲國織品工藝上的一顆閃亮明珠。


  絲國隋唐,緙絲已經開始大麵積應用,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用緙絲織品做書畫包首——敦煌藏經中有不少珍貴經書都采用緙絲做書畫包首。


  宋代緙絲,工藝上創造“結”的戧色技法,讓工藝變得更細密,同時,緙絲織品開始華麗轉身——轉向層次更高的欣賞性藝術品的製作——緙絲畫作。


  宋皇室和文人的追捧,讓緙絲的身價倍增,隨即有了“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明緙絲,結合江南文人的風流才氣,一舉將緙絲工藝推至頂峰,其花色花樣繁多,名家輩出,知名的就有朱良棟、吳圻、王統等人,各有派係,流傳技藝。


  清代緙絲雖然色澤多達六千多種,其實在工藝上沒能突破明代頂峰,但並非說清代緙絲不好,而是“明之極”太高!

  眼前這方緙絲,就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蘇工精品,整幅作品輪廓精確、線條挺括,富有光感、質感、立體感。


  國內緙絲工藝有三處較為有名,其一為冀北緙絲(含劍閣),其二為為金陵織造;其三為蘇工。什麽李承和馬老都能一眼認出蘇工工藝?

  蘇工緙絲有兩點是其它兩處無法比擬的。


  第一點就是色線多,活細,用色精準。其二就是蘇工緙絲在技法上,融入部分絲毯織法,使得畫麵的立體感更強。


  眼力高明的鑒定師,一眼就能辨別出來,稍差一些的鑒定師,需要上手才有可能感知。


  楚老嘖嘖稱歎,戀戀不舍的將這件緙絲織物重新放在木盒上,看李承的眼神頗為複雜,搖頭感慨,“你小子真是好運氣。”


  李承揉揉眉角,嗬嗬一笑,倒是有些奇怪,這老家夥怎麽不提邀請馬老給鬆心閣三處頂班掌眼的事了?


  此後,三人坐在那裏喝茶聊天,誰也沒在提及馬老出山的事情。


  楚老很有意思,還將李承今天在船上講述的劉香故事,簡略說了一遍,讓馬老很是看了李承兩眼。


  這會李承也看出來,楚老想讓了。


  估計是楚老自己也意識到,馬崇峰前往李承那邊擔綱大掌眼,要比去鬆心閣三處頂班,強得多,於是索性不提,還捎帶著幫李承墊句話。


  老狐狸一隻,李承還不得不領這個人情。


  一杯清茶香味散,日已斜陽半邊天,李承正準備開口再度邀請馬老。


  不料,馬老先開口了,“李小哥若是信得過老頭子,留下這件緙絲。老頭子我剛好還會點清洗緙絲的手藝。很長時間沒去拜訪饒老哥,過幾天我去饒府,順帶著捎過去,怎樣?”


  李承大喜,“這有什麽不放心?求之不得呢!”


  不僅是因為緙絲清洗——李承自己也會,更因為這句話實表明老先生的態度——他原則上接受李承的邀請,具體事項,饒府當著饒師的麵再談。


  他又補了一句,“我師傅要是得知您上門,一定會非常開心。上次和他聊起您時,他還說,這幾十年沒見您聯係他,還感歎,老朋友相見越來越難了。”


  李承的這句話,讓馬崇峰和楚源盛都有些唏噓——英雄遲暮,終究是件讓人傷感的事。


  將緙絲連帶著玳瑁眼鏡套裝,全留在馬老這裏,又示意吳偉從店鋪內將今天的收獲都帶上,李承準備告辭。


  楚老眼尖,看見那堆東西中還有一幅玻璃框,以為什麽古畫呢,指指問道,“李東主,那是什麽?”


  “一幅明代航海圖,我瞧著挺有意思的,就買下了。”李承沒好意思說藏寶圖。


  馬老瞥了瞥,嘴角帶笑,“是那個鬼畜的藏寶圖吧?”


  額,馬老還真的去逛過墟市。


  “藏寶圖?拿出來看看,興許老頭子我還能給你點線索呢。”楚老笑嘻嘻的,不像好人。


  顯然,大家都把藏寶圖,當成一個笑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