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古田織部
有關“織部”意思的類比解釋,別看糊塗了。
織,有漢語“施釉、掛釉”的意思;部,就是物件。黑織部就是掛黑色釉;青織部就是掛青綠色釉;總織部就是全器掛釉……
……
這一次,阪本五郎上手了。
七福神瓷套被他一件件揭開,看色釉和瓷胎,迎著陽光轉轉,看得很仔細,還會屈指輕彈一下瓷壁聽聽聲響。
大約五分鍾,他放下手中的七福神,欣賞之色,溢於神情,“這套七福神,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是出自海鳴織部流的白兵窯口。”
“能詳細說說您的研判?”阪本五郎的鑒定水平,確實很高,這麽好的學習機會,李承自然不會放過。旁邊的富田雅孝,也垂手恭聽。
阪本將已涼的茶水潑掉,重新續杯後,以詠歎調的方式感慨道,“古田織部大人真是讓人敬仰啊!”
這是和國人的通病——準備講述大段故事前的起首語!
李承安靜的跪坐,富田雅孝垂手恭聽!
“美濃燒的曆史很早,但真正崛起,還是托應仁文明之亂(1527-1546),大量的瀨戶燒陶工,逃到美濃避難,使美濃窯更具規模。”
“然而予美濃陶業發展方向更深刻影響的,是千利休茶道的繼承者古田織部大人!”
“他將利休平民式的內向謙和的茶法,改造成武士風格的豪放的‘大名茶’。”
“此外,他受西洋藝術的影響,使他的茶陶觀更進一步擺脫絲國與高利陶瓷文化的製約。”
“他指導美濃陶工製作的織部遝形茶碗,造型扭曲而有生動感。”
“他指導美濃陶工在茶具、灑具、文房用具上用鐵釉以灑脫之筆,描繪山間的野花和各種自由運動這的形象,給身逢亂世的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寬恕。”
“古田大人,在黃瀨戶(淡黃釉和金黃釉),黑瀨戶(發色漆黑)的基礎上,他指導美濃陶工們創造了青織部、總織部、繪織部、鳴海織部、黑織部和繪誌野、赤誌野、鼠誌野等造型大膽、色彩多變、圖案新奇的陶藝技巧與流派。”
“可以說,正是古田織部大人,綜合繼承並展現桃山時代的美學思想,孕育出當代和國陶藝的近代風格。”
說到這,阪本指指七福神,說道,“這套瓷器的用色、造型,有著強烈的鳴海織部特點。”
“鳴海織部流派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造型,造型多變異,不走尋常路,符合這種陶瓷人物像的製作需求;其二就是多彩色釉,鳴海織部流,喜歡利用鐵釉與銅釉產生黑、赤、綠、褐諸色和胎土中的紅土與白土,組成華麗多彩的圖案,富於裝飾美與異國情調,也適合這種多套色人物瓷雕。”
“至於白兵窯口的辨認,其實有些幸運。我曾經入手過一件白兵窯口的陶盆,它的長石粉瓷坯,帶有均勻的芝麻粒,向天空中的繁星,給我留下深刻的的印象。”
“而這套陶瓷,就有白兵窯口的典型特征。恰好,白兵窯口很受鳴海織部流影響。”
說到這,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示意自己的講述結束,可以鼓掌了。
阪本的鑒定,非常精彩,李承不由自主的擊掌讚歎,又低頭向他請教幾大織部的各自特點。認真傾聽的同時也在自責——最近又有些自大,導致在這套瓷器上出現兩大鑒定失誤!
其一是技術流派失誤。
現如今的和國,織部陶所遺留下來的技術流派,以青織部和黑織部的影響力最大,也最為主流,故此,很多人其實都不怎麽關注鳴海織部、總織部、繪織部這些淹沒在曆史塵埃中小支脈,包括李承也是如此——他就認為這套七福神套娃是青織部的作品。
事實證明,學無止境,他自己鑒定錯誤!
這裏簡單說一下和國織部陶各個支流的鑒定特征。
青織部,也就是李承鑒定錯誤的那種陶器製藝。
青織部的特征是,在器物局部掛施透明的銅綠釉,空白處用鐵釉畫上簡略的植物或幾何紋樣,有疏朗明快之美;在器型上多有變化不講究規則;在人物瓷雕喜歡用變色(混合色釉自然產生的變化)——這一點是李承鑒定錯誤的重要原因。
黑織部是織部陶各大流派中,最具藝術價值的陶瓷製藝。
黑織部衍生於瀨戶黑(瀨戶燒的成名絕技),比瀨戶黑更強化了造型的歪扭,在器物的局部掛釉,留出的空白處繪以簡練豪放的幾何紋飾,底足不施釉以形成質的對比,構成嶄新而有力度的造型。
總織部,這裏的總有“全部”的意思,“織”是有著漢語“施釉掛釉”的意思,總織部就是全器掛滿銅綠釉,造型多樣,色澤以綠、藍、灰為底色,變化較多。
阪本五郎一頓神侃,一個小時過去,李承心悅誠服,在和國古董鑒定方麵,自己不過剛剛入門。以前撿的幾次漏,現如今看來,不過是運氣太好。
親手為阪本五郎斟茶,又為富田雅孝倒了一杯——他可不是阪本,在富田麵前沒什麽資格擺譜。
阪本端著茶杯,心情愉悅,眯著細眼,邊喝茶邊看著李承。
如果拋開國籍不談,眼前這位年輕人真的很適合做弟子,難怪饒固庵收他入室……不僅能舉一反三,求教的態度非常認真,還能時不時給老師以啟發。
可惜啊……
“李生為什麽對和國古玩這麽感興趣?”放下茶杯,阪本看著李承問道。
“這啊……可能說的不對,請見諒。”李承笑笑,組織了一下語言。
“四國文化,加上部分諸國的文化傳承,無可辯駁的都受大絲國文化的影響。我師傅一直在教導,要關注文化的缺失性與互補性,以此保證傳統的完整。”
“絲國文化的傳承,在某些階段是有很大的缺憾的,而這份缺憾,在和國、在閑城,能找到相應的文化遺蹤。”
“在研究絲國文化時,我關注到和國文化,關注到閑城文化,關注到當地文化,發現他們各有魅力,其中,又以和國文化發展的最具特色且已經有自我基因,並衍生出一套和國文化體係,這種現象在閑城並沒有發生,或者說沒有和國這麽明顯。為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讓我很著迷,於是投入部分精力研究起和國文化……”
“我這麽說,您能理解吧?”
阪本眯眼微笑,微微頷首,“感謝李生對和國傳統的欣賞。”
對方這番話,有點辯解的意味——非我特意去研究和國文化,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你們和國文化產生一定興趣,僅此而已。
阪本五郎心下也在盤算,這話可能是真的,那……是不是意味著,對方根本就無意攪局和國古董市場?自己想太多了?
阪本今年七十歲,不怎麽掩飾自己的情緒,想到這,對李承的態度也親和許多,他的目光,主動落在第三件物品上,微笑問道,“李生的兩件藏品,我已經欣賞過,非常美妙,不知第三件又能給我怎樣的驚喜?”
第三件是鼠誌野陶杯,李承原本不準備拿出來的。
見他問道,也就笑著將物品挪到自己麵前,打開盒子,“小子幸運,昨天偶然得到一枚誌野陶的茶具,您請欣賞。”
說完,他將這件鼠誌野陶杯取出,雙手遞給阪本。
誌野陶作為美濃燒兩大代表窯口之一,始創於誌野宗信,此人不僅是茶道達人,還是誌野流香道的始祖,非常有才華的文人逸士。
誌野陶也曾經受惠古田織部的指導,隻是並沒有接受古田織部的“動感之美”的精髓。
這枚鼠誌野陶杯,灰白色中微微顯紅,有點燒焦的感覺,充滿溫暖、柔和的情調,極富人情味。稍有點缺憾的是,杯足有兩個米粒大小的磕碰傷。
讓李承沒想到的是,這件在他看來最為“平凡”的和國古董,卻招來阪本五郎的重視。老家夥一直眯著的雙眼,此刻卻瞪得溜圓,直愣愣地看著,“這……這怎麽落在你手中?”
這件物品與他有淵源?
“得自於昨天的宴會上,實在是幸運!”李承並沒有說秦雲賢之事,沒必要給對方添堵。
“真是……好運!”阪本瞥了他一眼,目光再度回到那件鼠誌野陶杯上。
盡管李承沒說,可昨晚是自己的歡迎宴,有帶有和式古董,賣方的目標不用猜也是自己,可最終被這小家夥給截胡,要說不鬱悶那肯定是假話——李承如果坦誠真實經過,估計他更鬱悶。
“這件物品……和我有些緣分,”阪本猶豫了片刻,又說道,“另外兩件也不錯,李生,你報個價格。”
原本他想要壓壓李承疑似“炒作和式古董”的行為,可看到這件陶杯,忍不住想要出手。既然出手,那麽另外兩件,也就捎帶走吧。
孰料,李承幹脆利索的搖頭,“前輩,我同樣很喜歡這三套物件,恐怕……隻能讓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