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鹹豐瓷器
這種暗標小拍,每一件拍品都是組織方精挑細選的。
贗品率的控製、貨品的搭配、書畫種類、套瓷器的色釉器型的選擇等等,都有著精心考慮,絕不會出現高重複率的問題。
嗯?不好理解?那就舉個例子,譬如今天的現場隻安排了一尊嘉慶年間風格的抱月瓶,那就絕不會出現第二尊,即便是隔代隔朝的也沒有。又譬如今天現場還有一件廠官釉鱔魚青太極紙槌瓶,那麽就不會出現第二件廠官釉的瓷器。
保持唯一性,是為了增加鑒定的難度係數,提升競爭的激烈度,另外,組織方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讓贗品銷售更平穩些。
沒錯,組織方可以在其中混雜相當數量的贗品,不用擔心任何“找後賬”的事情發生。
為什麽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傳說這種真贗混合的黑市暗標小拍,起始於葉恭綽。
葉恭綽,清末書法大家,金石大家,國學大家,收藏大家,呃,他還是一位名人。
1913年4月,工人挖出一個瓷器小窖,裏麵竟然掩藏著六件清三代瓷器。
真真算是天降橫財。
許多人建議,將這六件瓷器送到琉璃廠賣了——當時琉璃廠是劍閣最大的古董交易地。
葉恭綽沒同意,但也沒迂腐到上交。
他自己找來十多件不錯的贗品民窯器,和那六件瓷器混在一起,然後利用自己的人脈,廣邀劍閣古董商和收藏家,舉行“瓷器鑒賞會”,大家可以就自己看中的寶貝,進行投標。
一舉籌措十一萬大洋,不僅籌建住宿樓的資金夠了,還給員工發了兩個月工資。
一時佳話!
呃,也就是今天舉行暗標小拍的最原始版本。
葉恭綽大家,都能這麽幹,後世的人,打著樣來。
所以,黑市小拍上明目張膽的將贗品陳列出來,賭的就是眼力勁,願賭服輸!
走一圈,李承心中有點譜,因為不能上手,今晚的書畫作品,盡量少出手,至於青銅古器,是絕對不碰的。
接下來,就是一件件細看。
回到朋濟明三人處,他們已經看完四件,翟建明率先問道,“感覺怎麽樣?”
雖然結對,可交情還沒那麽深,李承不會膚淺到全盤吐出,搓著手笑笑,“就看看。感覺青銅古器占比稍高。”
大家都是精明人,一句提醒就已經足夠。
三人不約而同抬眼,掃視全場,盡管看不全,但還是能看見三四尊青銅古器,果然超出以往。
“重災區在青銅古器?”黃家瑞小聲嘀咕一句,有點失望,“總不能一件真品都沒有吧?”
看來,他今天來這裏投標的目的,可能是為某一件青銅古器。
李承沒有接到邀請,因此就沒有接到邀請人在電話中的提點——電話邀請時為了增強誘惑力,會提到一兩件對方感興趣的拍品名稱,譬如朋濟明接到電話時,對方一定會提到“宋版書”或者“明版書”之類拍品的名稱。
結對,隻是暫時的利益合作,又不是什麽過命交情,李承才懶得為這句話辯解。愛聽聽,不愛聽拉倒,自認為可以從這些青銅古器中挑出真品,上當受騙,那是自己活該。
再說黃家瑞。
說起來,黃家瑞也是年少成名,今年二十八歲,一身祖傳的鑒定技術。
1973年,黃英豪就開設了福成行,黃家瑞可以說是從古董店中長大的,自認眼力勁不比任何人差,一時之俊傑。可是,兩年前傳出饒固庵收了一位入門弟子,天賦稟異,關鍵是年紀尤輕,還在摩羅街獨開古董店……
兩年來,他一直不願和李承同台,自認對方不過是靠著師傅的名氣而已。
沒想到今天竟然在禦州黑市小拍相聚,既然躲不開,他也就想著試試,這位名揚江城摩羅街的年輕人究竟什麽水平?
剛才李承獨自離群,黃家瑞就有些瞧不順眼,裝什麽大頭蒜?
短短十分鍾,回來就勸告大家,青銅古器不能買(李承的話語就是這意思)。
青銅古器,那麽好辨認?十分鍾你就看完了?黃家瑞才不信呢,所以才由那麽一句嘀咕。
翟建明作為師兄,很替師傅的兒子捉急,白了他一眼,你有想法也不用叨咕出來啊?繼而對李承歉意的笑笑,“李老板,阿瑞這邊湊巧有條線,想要收一件金合器納福。”
這句話又是江城古董行的特色。
合器,就是其中一種。
所謂合器,就是天地蓋結構的容器,能納福、納祥,越老越好。
木質合器最常用,譬如梳妝盒、珠寶盒,這些都是陪嫁最常用的物品;其次是陶罐類的(仔細觀察陪嫁用品,你一定會發現,這些陶罐全都帶蓋子或者塞子),像將軍罐之類;最高級的就是金合器(金屬),像簠器。
簠器,一直被認為合器中的至高品!蓋因簠器最大的特色是蓋體同形,上下一模一樣,寓意納福分瑞。若是青銅古器,尤佳,最適合作鎮宅之物!
李承擺擺手,“沒事,我也沒細看,黃老板自己意見為主。”
我又不是黃英豪,憑啥糾正你的錯誤?他指指最裏側的一件瓷器,“你們看完了,我還沒細看,你們看慢點,等等我哈。”
朋濟明擺擺手,黃家瑞扭頭裝作沒聽見,暗地裏撇撇嘴,隻有翟建明笑著點頭,“快去,我們邊看邊等你。”
其實李承剛才瞜過一眼,這當頭第一件,還真是件不錯的東西。
大運琢器!
這一個詞,有兩個概念需要明晰。
首先是琢器。
琢器和圓器,是瓷器兩大分類,琢器是指不能在輪車上一次性拉坯成型,需要二次拚接和雕琢的器物,譬如瓶、尊、罐等相對較大件的瓷器。圓器則是平麵造型為主的瓷器,例如盤、碗、碟、洗、杯等等。
其次是大運瓷器。
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大批運輸的瓷器,從實際燒造情況看,是指禦窯廠每年年底,在清宮內務府奏銷、按每年慣例不用皇帝另外下旨,按固定的瓷樣定式燒造且統一運至劍閣,交付清宮瓷庫收貯的瓷器。
也就是說,大運瓷器,基本上都是皇家標準器,已經很成熟,勿論器型還是釉色、花式等,無需修改和調整的瓷器。
兩個詞合在一起,大運琢器,就是這是一件很成熟的、皇家標準的立式瓷器!
也就是說,李承第一眼,已經認定這件瓷器是正品!
這件大運琢器的學名叫做“青花芭蕉玉壺春瓶”。如果按照絲國古董瓷器的命名規則“朝代 年號 釉色 圖案 造型”,還少了年號,這就需要細致鑒定!
因為不能上手,底款看不見,所以,如何斷代,就需要靠眼力。
瓶撇口,長頸,圓腹垂下,圈足略高,微外撇。
頸部繪蕉葉紋,下繪卷草和變形如意頭紋,腹部主題圖案繪翠竹、芭蕉、洞石、花草和欄杆,近底處繪變形蓮瓣,足外牆繪朵花紋。
初看一眼,有點雍正朝的樸素淡雅味道,但又達不到“素之極”的那種雍正皇家瓷器的級別,另外,青花發色趨於灰淡,裝飾圖案趨於粗糙。
不出意外,這是清朝中晚期的作品。清朝中晚期,一般是指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四朝。至於光緒、宣統,那是清晚期。
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四朝,李承又比較看好鹹豐,為什麽有這種鑒定結果呢?
這就需要看雜書——《清鈔稗史》有記載,鹹豐皇帝非常崇拜他的雍正先祖,剛繼位時,曾在宮中持佛珠念佛,初一十五吃齋度日。
所以,李承認為,這件大運琢器,有非常大的可能出自鹹豐朝!
看了眼攔標價,五千夕元,心中暗忖,稍後可以投一標,估計競爭不會很激烈。
另外,這是一件鹹豐朝的大運瓷器。
為什麽特意將這句話拎出來?有什麽特別用意?
還真有!
清朝中晚期瓷器中,鹹豐朝貢瓷,收藏價值最高。
列舉一組數據,大家就明白了:劍閣博物院現藏清代瓷器共計三十一萬餘件,而鹹豐時期的僅有五百六十九件,且器形很少!
這是什麽原因造成的?
是因為鹹豐帝在位時間過短?那麽雍正帝在位13年,仍留下了26000餘件!
還是經濟實力過弱?同治朝經濟不及於鹹豐朝,同樣留下了6000餘件器物!
因為是第一件,李承不自覺多逗留一會,沒想到,旁邊竟然有人盯上自己,“李老板看上這件大運瓷器?”
一抬頭,黃學仁的圓臉,正笑眯眯看著自己。
他的身側,是劍州寒舍總經理王定乾,同樣笑眯眯的。
李承心中咯噔一聲,這件瓷器的投標,隻怕要起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