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寒花誌> 第二百八十九章

第二百八十九章

  俗話:“過了臘八就是年。”這是孕育自農耕社會的俗話,經曆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辛苦了一年的農夫總算有段清閑的日子,而春節就在這段日子中來臨。人們對春節的期盼,無疑要比對其他節日更熱切,因此臘月剛過了一個星期,便創造了一些過年的氣氛。今人對時間的感覺已與古人大為不同,也許距離春節還有一個星期,我們才開始嗅到空氣中愈加濃厚的年味,而這一正是臘月二十三。


  臘月三十過大年,臘月二十三過年。關於哪一過年,不同地方有不同習慣,有二十三過年的,有二十四過年的,還有將除夕前一稱為“年”的。中國幅員遼闊,風俗不同自然不奇怪,我們也不必糾纏於此,而單臘月二十三的一項古老的習俗——祭灶。


  臘月二十三這,家家戶戶的灶王爺都要上去向玉帝報告所在人家一年來做了哪些善事,又做了哪些惡事,據玉帝要根據灶王爺的話降下福禍來,因此灶王爺的話便頗為重要了。為了不讓灶王爺出對自家不利的話,就得請其吃糖,讓黏糊糊、甜滋滋的糖粘住灶王爺的嘴,即便要,也隻能出蜜一樣的好話。因此,臘月二十三這,家家戶戶都要吃糖,俗話“二十三,糖瓜粘”,有的地方將麥芽糖做成瓜的樣子,這便是糖瓜了,咬一口糖瓜,那叫一個脆,咀嚼了幾口後,可真粘牙啊。


  糖瓜是一種用黃米和麥芽熬製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稱為“關東糖”,拉製成扁圓型就叫做“糖瓜”。冬把它放在屋外,因為氣嚴寒,糖瓜凝固得堅實而裏邊又有些微的氣泡,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


  “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舊時,每當臘月二十日過後,孩子們就唱起了上麵的歌謠,並且盼望著大人們快些買糖瓜來。


  但在屋子裏遇熱後就變成了又粘又硬的糖疙瘩。這種粘性很大的麥芽糖,在晉代的《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記載,當時稱為“膠牙餳”(音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一首詩中也寫道:“歲盞後推蘭尾酒,春盤先勸膠牙餳”。由此可見,在唐朝它已與美酒一樣,成了春節期間必備的佳品。元代程文海模仿灶王爺口吻寫成《祭灶詩》,仿佛向人們述自己的苦衷:“何年呼得灶為君?鼻是煙囪耳是鐺。深夜乞靈餘不會,但令分我膠牙餳。”到了明清時代,麥芽糖又被派上了新用場,成了祭祀灶王爺時,粘糊其口的武器。


  在北方,臘月二十三就是年了,也就是從這一開始,大家就開始置辦年貨,正式準備過年了,這一也是農村過年的一個重要標誌。時候老家流傳著一段順口溜,的是: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隻雞、二十八把麵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為什麽“二十三,糖瓜粘”呢?


  這個和傳中的“灶神”有關。臘月二十三,在民間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在古代,家家戶戶家裏都供奉這灶神,又叫灶王爺、灶君、灶君司命。祭祀灶神的由來已久,遠在在我國商朝時期,民間就已經開始普遍祭祀灶神了,在秦漢以前,就被列為五種最重要的祭祀之一。


  灶神的主要職責,就是掌管人們的飲食生活,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賜予大家生活上的各種便利,因為這個涉及民生,所以受眾很廣,大家都很熟悉。據民間傳,灶王爺本是上的一顆星宿,因為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除此之外,灶神還有一項職責,就是玉皇大帝讓他專門負責考察每一戶人家的善惡,讓玉皇大帝參考後加以賞罰,相當於現在的監督員。灶神身邊還帶有兩個隨從,一個手裏捧著“善罐”,一個手裏捧著“惡罐”,這家人做一件好事,就記錄在“善罐”裏,做一件壞事,就記錄在“惡罐”裏,到年終的時候,也就是臘月二十三的這一,灶神就把每一戶人家在這一年所做的善惡之事分別統計好,離開世間,向玉皇大帝匯報各家各戶的所作所為,到大年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


  所以臘月二十三這一,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為灶神擺上供品,燒香祭拜,因為大家都怕灶神君在玉皇大帝麵前自己的壞話,怕遭到上的懲罰,讓他“上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一般供品都是又甜又粘的東西,比如這個糖瓜,時候我們一般都吃過,牙口不好的能把牙粘下來。給灶神供糖瓜,就是為了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盡量不了話。當然這隻是一廂情願罷了,即使灶神不話,那兩個“善惡罐”裏不是還有詳細記錄嗎?

  所以民間才有了“二十三,糖瓜粘”這段順口溜,這也是表達人們對未來美好的願望,期盼來年平安吉祥,五穀豐登。


  兒童們則把這一當作春節的序幕和“彩排”。一擦黑兒,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聲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盤,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點上蠟燭和線香,祈禱行禮後,把灶王像從牆上揭下來燒掉,再把茶水潑在紙灰上,糖瓜則由孩子們搶著分而食之。


  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熱鬧隆重而又風趣幽默,所以把這一稱為“過年”。


  比較有名的有陳樓糖瓜,始於清朝同治年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生產曆史。製作糖瓜先從製作黃米飴開始,然後精加工而成。陳樓飴糖是用黃米(黍子米,也叫大黃米;粘穀米,也叫黃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