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武曌 六九製服 七十期滿
六十九 製服
天之所命,必無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無辜。既避不得此讖,又複不能禳解時,莫若趨而應之何如?
新帝李治心念一動——莫若依舊著媚娘依阿爺遺命先入尼寺,待製服期滿,再著媚娘還俗複歸宮中——媚娘未曾承恩,製滿還俗納為己寵,無人可以為議。待媚娘複歸宮中,蒙恩生子,子立太子,媚娘立為皇後,則末一旦己之崩逝,其子繼位,其以太後主位宮中。即媚娘勢必為天下主時,繼位者亦已身與其之子也,亦李唐也,又何妨?豈非應了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之讖。兩下裏皆好?
隻是依製現下當立妃王氏為後如何可解?——或者,暫不立妃王氏為後?惟久不立後,百官鹹議,又複如何?或漫延之,徐徐以俟後罷。
一、製服之期。依《後漢書 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製服二十五月”。依《舊唐書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張柬之》唐之前及初唐製服二十五月之期,“《儀禮》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之明驗也。”
1、製服之期:《後漢書 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忠上疏曰:“臣聞之孝經,始於愛親,終於哀戚。上自天子,下至庶人,尊卑貴賤,其義一也。夫父母於子,同氣異息,一體而分,三年乃免於懷抱。先聖緣人情而著其節,製服二十五月……”
2、唐之前及初唐製服二十五月之期:《舊唐書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張柬之》“張柬之,字孟將,襄州襄陽人也。少補太學生,涉獵經史,尤好三禮,國子祭酒令狐德棻甚重之。進士擢第,………聖曆初,累遷鳳閣舍人。時弘文館直學士王元感著論雲:“三年之喪,合三十六月。”柬之著論駁之曰:
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不刊之典也。謹案《春秋》:“魯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乙巳,公薨。”“文公二年冬,公子遂如齊納幣。”《左傳》曰“禮也。”杜預注雲:“僖公喪終此年十一月,納幣在十二月。士婚禮,納采納徵,皆有玄纁束帛,諸侯則謂之納幣。蓋公為太子,已行婚禮。”故《傳》稱禮也。《公羊傳》曰:“納幣不書,此何以書?譏喪娶。在三年之外何以譏?三年之內不圖婚。”何休注雲:“僖公以十二月薨,至此冬未滿二十五月,納采、問名、納吉,皆在三年之內,故譏。”何休以公十二月薨,至此冬十二月才二十四月,非二十五月,是未三年而圖婚也。按《經》書“十二月乙巳公薨”,杜預以《長曆》推乙巳是十一月十二日,非十二月,書十二月,是《經》誤。
“文公元年四月,葬我君僖公”,《傳》曰,緩也。諸侯五月而葬,若是十二月薨,即是五月,不得言緩。明知是十一月薨,故注僖公喪終此年,至十二月而滿二十五月,故丘明《傳》曰,禮也。據此推步,杜之考校,豈公羊之所能逮,況丘明親受《經》於仲尼乎?且二《傳》何、杜所爭,唯爭一月,不爭一年。其二十五月除喪,由來無別。此則《春秋》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之明驗也。
《尚書伊訓》雲:“成湯既沒,太甲元年,惟元祀十有二月,伊尹祀於先王,奉嗣王祗見厥祖。”孔安國注雲:“湯以元年十一月崩。”據此,則二年十一月小祥,三年十一月大祥。故《太甲》中篇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於亳。”是十一月大祥,訖十二月朔日,加王冕服吉而歸亳也。是孔言“湯元年十一月”之明驗。
《顧命》雲:“四月哉生魄,王不懌”,是四月十六日也。“翌日乙醜,王崩”,是十七日也。“丁卯,命作冊度”,是十九日也。“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須材”,是四月二十五日也。則成王崩至康王麻冕黼裳,中間有十日,康王方始見廟。則知湯崩在十一月,淹停至殮訖,方始十二月,祗見其祖。《顧命》見廟訖,諸侯出廟門俟,《伊訓》言“祗見厥祖,侯甸群後鹹在’,則崩及見廟,殷、周之禮並同。此周因於殷禮,損益可知也。不得元年以前,別有一年。此《尚書》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之明驗也。
《禮記三年問》雲:“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斷之者,豈不送死有已,複生有節?”又《喪服四製》雲:“變而從宜,故大祥鼓素琴,告人以終。”又《間傳》雲:“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醬。中月而禫,食酒肉。”又《喪服小記》雲:“再期之喪,三年也。期之喪,二年也。九月七月之喪,三時也。五月之喪,二時也。三月之喪,一時也。”此
《禮記》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之明驗也。
《儀禮士虞禮》雲:“期而小祥。又期而大祥。中月而禫,是月也吉祭。”此禮周公所製,則《儀禮》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之明驗也。
此四驗者,並禮經正文,或周公所製,或仲尼所述,吾子豈得以《禮記》戴聖所修,輒欲排毀?漢初高堂生傳《禮》,既未周備,宣帝時少傳後蒼因淹中孔壁所得五十六篇著《曲台記》以授弟子戴德、戴聖、慶溥三人,合以正經及孫卿所述,並相符會。列於學官,年代已久。今無端構造異論,既無依據,深可歎息。其二十五月,先儒考校,唯鄭康成注《儀禮》“中月而禫”,以“中月間一月,自死至禫凡二十七月”。又解禫雲“言澹澹然平安之意也。”今皆二十七月複常,從鄭議也。逾月入禫,禫既複常,則二十五月為免喪矣。二十五月、二十七月,其議本同。………
故由也不能過製為姊服 ,鯉也不能過期哭其母。夫豈不懷,懼名教逼己也。
………
時人以柬之所駁,頗合於禮典。”
七十 期滿
貞觀二十三年八月,庚寅,葬之(唐太宗李世民)於昭陵。廟號太宗。百僚上諡曰文皇帝。(《資治通鑒 卷一百九十九 唐紀十五》)
踰年改元永徽。
距阿爺崩逝二百日餘矣,不循例立妃王氏為後,後位久懸,百官鹹議,難言此理。再數月阿爺忌,阿爺原宮之於尼寺人例將集,媚娘自於其間。現下且暫立王氏為後,平朝之百官議。待製服期滿後,複將媚娘迎歸宮中。斯事先朝有漢元帝納其父未蒙恩之傅才人為傅昭儀(《漢書 卷九十七下 外戚傳 第六十七下 孝元傅昭儀》)之例,又有晉武帝賜其未蒙恩之謝才人玖與其子,後封淑媛之例(《晉書 卷三十一 列傳第一》),又有魏孝文幽皇後入宮、又入尼寺為尼、複迎歸宮中始封昭儀次立為皇後之例(《魏書 列傳第一 皇後列傳》)。媚娘原非阿爺嬪禦,不過阿爺宮中未蒙恩內官承旨才人,隨嬪禦之例尼寺。則末依先朝舊例,製服期滿,自可將媚娘自尼寺複迎歸宮中——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正月丙午,皇太子即位逾二百餘日,立妃王氏為皇後(《資治通鑒 卷一百九十九 唐紀十五》)。
太宗忌。
上(唐高宗)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即武曌)。武氏泣,上(唐高宗)亦潸然(《唐會要 卷三 皇後》)。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李治(唐高宗)製服期滿,迎武氏(武曌)複歸宮中後。孕子。
永徽三年,武氏(武曌)子生。
武氏自永徽二年(公元651年)複歸宮中至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十月立後前,次第誕二子一女。女繈褓夭。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帝(唐高宗)意決,下詔廢後(廢皇後王氏)。詔李勣、於誌寧奉璽綬進昭儀(武氏,即武曌)為皇後,命群臣及四夷酋長朝後肅義門,內外命婦入謁。朝皇後自此始。(《新唐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 後妃上 則天武皇後》)”
武氏(武曌)詩曰“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後世以唐高宗此“命群臣及四夷酋長朝後肅義門,內外命婦入謁。朝皇後自此始”之百官朝後舉,乃曰“拜倒在石榴裙下也”。
詳注:
一、守製期。依《後漢書 卷四十六 郭陳列傳第三十六》“製服二十五月”。依《舊唐書 卷九十一 列傳第四十一 張柬之》唐之前及初唐製服二十五月。“《儀禮》三年之喪,二十五月之明驗也…唯鄭康成注《儀禮》“中月而禫”,以“中月間一月,自死至禫凡二十七月”…今皆二十七月複常,從鄭議也。逾月入禫,禫既複常,則二十五月為免喪矣。二十五月、二十七月,其議本同。”
二、永徽二年有閏九月
1、《開元釋教錄 總括群經錄上之八》沙門釋法琳 大乘成業論一卷(見內典錄世親菩薩造第二出與業成就論同本永徽二年閏九月五日於大慈恩寺翻經院譯沙門大乘光筆受)。
2、《舊唐書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永徽二年)九月癸巳,改九成宮為萬年宮,廢玉華宮以為佛寺。閏月辛未,頒新定律、令、格、式於天下。”
3、《資治通鑒 卷一百九十九 唐紀十五》“(永徽二年九月)閏月,長孫無忌等上所刪定律令式。”
4、《玉海 卷一百五十四 朝貢》“唐吐穀渾獻名馬…永徽二年閏九月遣使貢駿馬…”
5、《唐會要 卷第八十八 倉及常平倉》“永徽二年閏九月六日敕。義倉據地收稅。實是勞煩。宜令率戶出粟。上下戶五石餘各有差。”
三、武曌懷孕時間當於永徽二年唐高宗製滿之後,無可能於永徽二年五月時。
1、以正常足月產期280日計——世所常雲,十月懷胎,一朝分娩,非十個月也,十月所指乃女性生理周期28日*10=280日(40周),即曆十個月經循環周期也即40周,乃言十月。280日產期所計初始日亦非懷孕當日,乃最後一次月經來潮初始日。孕日通常為生理周期28日-月經期7日=21日之中間5日左右。
譬若以21日中第12日受孕為例:懷孕當日前推7日生理期+12-1日,則280日-11-7日=262日,即自懷孕當日起曆262日足月生產。故曰十月懷胎者,末次月經來潮日起算實不過九個月也。若自懷孕當日起算,不過八個月餘。即懷孕當日曆262日即足月產期。產期再提前3周(21日)至241日亦屬正常分娩。
2、查永徽二年五月——譬若永徽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經閏九月至永徽三年正月十八日,已過懷孕當日經262日足月產期矣。亦即以永徽二年五月二十六日計,前推11+7日生理期曆永徽二年閏九月至永徽三年正月十八已過約280天,40周以上。考慮到通常女性生產皆提前1周至3周。故曰,武曌孕日無可能於永徽二年五月時。
3、以此推論,武曌回宮孕日當於永徽二年製服期滿後。譬若武曌回宮後孕日為永徽二年八月五日,永徽二年有閏九月,武曌子正常自孕日起算262日,即自末次月經來潮日起算280天,足十月產期為永徽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前。以通常產期提前3周即21天為正常,則產期大致為永徽三年三月初。武曌子即誕於永徽三年正月初三,亦屬自孕日起算178日,即自末次月經來潮日起算懷胎28周196天(178日+11日+7日生理期),也即懷胎7月早產分娩。
4、女性生育常有早產現象,即懷胎6月——24周168天,即自懷孕當日起算曆21。5周約150日早產,亦常有得活者。
四、據以上注一、二、三,唐高宗於唐太宗李世民崩後,製服期滿,於永徽二年迎武曌複歸宮中後,乃孕子。永徽三年,武曌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