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好生養
鍾振興跟梁氏過了半輩子,如何不知道她言下之意,徑自揭了被子躺下:“你想接她回來,這恐怕不行,這事才過去不到兩個月,一開始還說好了叫她去饅頭庵念三年經書呢,好容易咱們三房全家子到大房去找大伯母賠罪,才變成到京郊的田莊上過三年。這才多久,你就想接她回來?”
梁氏以帕子抹了淚,臉上神色頗不以為然:“怎麽?難道我們還真真兒的要把怡兒丟在那裏三年?你可要想清楚的,怡兒如今都十四歲了,三年後可是十七歲,十七歲再開始想看人家,還能挑到什麽叫你合心滿意的?”
顯然,當初送鍾靜怡去田莊思過,她打心底就沒覺得自己女兒做了多大的錯事,逼不得已的送去,不過是為著敷衍大房的。
她一邊說著,一邊眼神往鍾振興的臉上瞄,因心知肚明,自家男人那點子心事,雙胎姐妹花,出了門,看著就叫人歡喜,也叫別人知道,她梁氏好生養,一次就生倆,還都健康活潑。
想當年,她抱著兩個女兒出門做客的時候,不知多少的太太都羨慕她,別人吃苦受罪一年,隻得一個孩子,她同樣吃苦受罪一年,卻是得了兩個。
她好生養,生出的兩個女兒必定也是這樣有福分的人,再加上她第一個生出來的是嫡長子,生男生女都不耽誤,兩全其美,這些年暗暗找她打聽女兒婚事的人,可不少。
俗話也說的好,“低門娶婦,高門嫁女”,她和老爺可都想將女兒嫁到世家名門中去,做一輩子心滿意得的官太太呢。
鍾振興被梁氏說中心事,他凝眉想了想,仍是沒有答應:“孩子的婚事是頭等大事,耽誤不得,隻是這才送去不到兩個月,就要把人接回來,難免叫大房的人詬病,說咱們道歉賠禮沒有誠信,出爾反爾,要是更加惱怒了,大伯娘要是在宮裏頭娘娘的麵前說怡兒兩句,她還要不要嫁人了?”
梁氏白了臉:“這怎麽可以?”
想象到那樣的場景,梁氏現在都覺得心驚膽戰。
京城裏曾有那麽一個驕縱傲慢,縱奴行凶殺人的小姐,因其父是朝廷三品大員,她母親不光沒有教誨女兒改過,反而為其遮掩,想要將當初凶手的奴才全家斬草除根。
那奴才走投無路,害怕兩歲無知幼兒慘遭毒手,不得已自己到京兆府尹坦白自首,引起軒然大波。宮中皇後娘娘得知此事,當即頒下懿旨,痛斥這小姐心如蛇蠍,同時斥責其母教女不嚴,枉為人母。
最後結局,小姐懸梁自盡,其母被安置到家廟裏念經悔過,同時為了死的人祈福,不到三年,昔日裏金玉富貴的豪門夫人,如何忍受的了苦寒和貧窮,也自殺了。
看梁氏嚇白了臉,鍾振勳才歎口氣,說道:“所以,還是安安分分的吧,先待一年,她那壞脾氣你也知道,要是這就接她回來,她肯定覺得犯了這樣的大錯也沒什麽了不起的,以後要是犯下更大的錯,可怎麽辦?”
梁氏心裏害怕,口裏卻還是下意識替女兒反駁:“這怎麽可能,怡兒她都已經知錯了,走的時候,都答應了,以後再也不會衝動了。”
鍾振興年前辦事,跑累了一天,早就想睡了:“行了,我睡了,接她回來的事,等過個一年半載的再說。”
梁氏沒有辦法,隻能隨著他安歇了,可她睡在舒適溫暖的屋子裏,想著自己的女兒在田莊上睡的屋子,夜間幾次凍醒,她就睡不著覺。
她心裏暗暗琢磨,還是要想個辦法才行,即使把女兒接不回來,也要叫她在那裏過的舒坦。
梁氏下定決心,這才架不住困頓,慢慢入睡了。
翌日,鍾振興早起自去處理事務,平西侯府二房和三房涇渭分明,二房老太爺官之五品,在官場上又借著是宮中燕妃娘娘之父,三皇子之外祖父,多的是有人巴結奉承他,因此混的如魚得水,其子如今也是六品知州,隻等在他今年好生替他籌劃,明年回京述職的時候,好升任一處京官的位子,以後才好在京城發展,為三皇子所用。
三房老太爺當年被太夫人強壓著讀書,到底還是沒有二房老太爺有天分,最後隻勉強考上了個秀才,如今管著家裏所有的莊田鋪子等,其子鍾振興,也如他一樣,念書不成,頗有點經商天賦。這三房每一年都能賺的不少銀子。
二房和三房不曾分家,若有收入,一改歸於公中,若有支出,便要報備到賬房,登記造冊,才可取走銀子,二房和三房官商相護,這些年都頗有成就。
隻是,到底還是底子太薄,譬如這莊田,大房老侯爺有近郊的莊田,那是皇上賞賜的,老夫人娘家金陵王氏給的,他們兩房,一開始打算在京城附近置辦田地的時候,竟然都買不到好田。
但凡有點好田,都被皇親國戚、世家名門聞風而動,分割買下了,他們也是這十來年,隨著三皇子被皇上看重,才漸漸積攢了一些。
提起這錢物方麵,西府總是一言難盡。
眼看過年,太夫人對錢物這樣的大事,都是親力親為的,便問西府的賬房總管:“今年府裏頭的進項如何,開支多少?”
賬房總管恭恭敬敬地垂手站著,對麵前花甲衰老的老婦,不敢有絲毫懈怠:“回太夫人的話,今年莊子進賬三萬六千八百一十六兩,鋪子進賬總計十三萬兩千二百兩二十九兩,支出總計是十五萬五千八百兩。”
今年的支出,竟比去年的多了,太夫人心驚:“怎的花用的這麽多,眼看還要倒賠?”
賬房總管眼風往一邊掃了一眼,確定除了邱嬤嬤,與兩位老太爺,再無閑雜人等,才說道:“這總支出的十五萬兩之多,其中十萬兩是三皇子暫借去挪用,四萬兩是進獻給了咱們家的娘娘,作為宮中花費,一下的一萬五千多兩,二老太爺用了七千三百兩,三老太爺則是八千五百兩。”
說畢,太夫人垂眸,沉思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