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三千北軍不如十幾錦衣衛
清晨,一輪橘紅色的陽光從地平線上升起,給籠罩在氤氳迷霧的大地塗摸上了一層霞光,雖是冬天,濃重的白霜蓋住了草叢、田垛、菜蔬、田間、原野。然而這絲絲縷縷黃燦燦的光亮驅散了霧障霜凝朦朧的早晨,猶如穴居久了的生靈凝聚的血液重又活躍起來。
劉協望著遠處粼粼而去的馬車,不由多了一絲感慨:“古之慷慨睿智的義士,何其多也!”
那遠去的馬車當中乘坐的,自然是被劉協新委任為上黨太守的杜畿。新春交接之際,劉協特意讓杜畿從河東趕回京兆過完這個年後,便將這位擢拔出來的良才召入了未央宮,進行了一場君臣奏對。
奏對的議題,自然便是今年收複並州的策略。
杜畿這個人,在曆史上是個手段很靈活、能力十分全麵的能臣。並且,他也曾在舊友的任下,抱怨過自己的懷才不遇。劉協以為這樣的人,雖然不會像楊修那般放疏,也會有幾分孔融式的憤懣,可讓劉協想不到的是,杜畿卻是一位性情嚴謹、謀定後動的人。
他幾乎不怎麽愛說話,那場君臣奏對,基本上毫無樂趣。大部分都是劉協提出問題,杜畿思忖片刻之後,才會言簡意賅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但就是那半個時辰之後,劉協便有些後悔放杜畿入並州的想法。
因為,杜畿這個人,的確非一郡之才。恐怕,一州之地都難以舒展他的才能。
然而,如今的漢室朝廷,各色各樣的英才比比皆是,應對家國大略已然沒什麽問題。反倒是外放的官員,除卻他一手培養起來文武兼備的大將外,剩下的都是那種秉承儒道、隻能安民,卻不能靖平一方的漢室老臣。
所以,即便舍不得,劉協也要忍痛割愛。就如他將楊阜、薑冏扔到涼州,梁習扔在豫州一樣,因為在這等敏感而微妙的位置,隻有這些不拘一格的人才,才能替劉協獨擋住一麵江山。
杜畿在河東的任上表現可圈可點,徐榮的回信也對於杜畿大為讚賞不已。對於這樣的人,劉協是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所以,奏對之前,他便將年前與心腹謀士的一番密謀告知了杜畿。
但事實上,袁紹那裏的表現卻不盡人意。雖然劉協也知袁紹在故弄玄虛,並未在青徐、荊揚一帶投入太多的錦衣衛,但錦衣衛經曆幾年的發展,已然有了遍及天下的情報網絡。所以,用來探聽一下情報還是不會出什麽問題的。
可那兩地,在去年三個月的時間裏,真沒有什麽大的動作。青徐一帶,袁譚隻是在十月份的時候,帶兵越過了徐州邊境。但隨後就被負責鎮守泰山一軍的曹洪,以精銳的虎豹騎壓退;三江口一地的情報更是乏味,黃祖移兵屯駐之後,仍舊江夏府衙作威作福的一套,使得孫策和周瑜根本沒有正眼瞧過那所謂的威脅。
這樣的結果,更加印證了荀攸的推測:袁紹大概有些走投無路,才想在這兩地刷一刷存在感,敲一敲邊鼓,尋找一下漢室的破綻。然而,畢竟這兩處地方異常敏感,所以執行力也大大打了折扣,這樣的動作隻在最初的時候,讓天下關注了一番,隨後便如塵煙一眼消散不見。
當然,這樣的結果並不表現今年這兩地不會出現大的變故。畢竟,這兩地的位置實在太過敏感,是值得劉協分出一部分精力去觀察提防的。但同時,劉協更認同荀攸的建議:一動不如一靜。
現在,沉靜的初平三年終於過去了。劉協也需要在沉靜當中蘇醒過來,主動為漢室謀劃一番。
益州那一片,是一項長久工程。劉協已然放歸了劉璋回益州,這樣的決定,使得種地的劉範和牢獄當中的劉誕咬牙切齒不已,紛紛認為劉璋使用了極其卑劣的手段,才迷惑了劉協做出了這樣錯誤的抉擇。
現在,兩兄弟對於劉璋的仇怨,還處於洶湧憤怒之際,並未到徹底斬斷兄弟親情的地步。而放劉璋回去,也需要一段時間讓劉焉接受,讓劉焉認為可能隻有這麽一個蠢兒子繼承益州的想法。等這樣的想法定型之後,劉璋才會在益州得到一批勢力。
到那個時候,才會是劉協將劉誕放回去的時候。而等益州那些士族大閥為兄弟鬩牆而焦頭爛額的時候,劉協又會將英明神武的劉範放回益州。
再到那個時候,益州上層恐怕早就是一片混亂。心力交瘁的劉焉,恐怕會帶著對劉協極大的怨恨撒手人寰。屆時,不管劉焉是否指定了由誰接任益州牧,從法理來說都是無效的。因為任命益州牧的最終權力,還是在漢室朝廷。
然後,益州上層穩固的政權被分為了三份;外部野心之士蠢蠢欲動,整個益州局勢將徹底陷入內憂外患的地步。最後,無論是三兄弟請求漢室調和,還是益州上烽火狼煙,漢室大軍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對付一盤散沙的益州。
這個十分卑劣卻有效的大招兒,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才能醞釀成型。
而這段時間,劉協認為用來收複並州,應該足夠了。即便,他明知收複並州的道路上,會有袁紹這頭大虎攔路。可縱然如此,劉協認為先期投入的謀略和精力,已然比袁紹領先了不少,足以讓他在這一塊地盤的廝殺上勝過袁紹。
所以,綜上總總,才有了五日前劉協與杜畿的一番君臣奏對——劉協真的很需要一位在並州前沿,且能力優秀之人的一點意見。
當奏對進入主題的時候,杜畿那剛正的臉龐已舒展了許多:“陛下在並州早已造下勢,而如今漢室兵威更如日中天,如此基礎下,臣認為收複並州隻需文火溫燉。”
杜畿之所以會說出這番話,是因為君臣奏對的時候,兩人吃的就是火鍋。杜畿那一刻已經十分從容地涮了一片羊肉,咀嚼品味了一番後,才繼續用‘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繼續解釋。
“如今的並州,就如這下鍋的菜肴,陛下早已將其投入了鍋中,那需要的便不再是急火猛攻,而是文火慢燉。最好,再用這竹筷攪動幾番,自然湯鮮味美。而臣,甘願當陛下手中這一雙竹箸。”
品完那塊羊肉,杜畿已然起身來到了沙盤模擬圖前,用手中的竹筷指著上黨一地道:“黨,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也。此地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然此地太守自多年前被黑山賊誅殺後,朝廷便一直空缺其位。微臣不才,懇請陛下調任微臣入上黨。”
因為年前九月就有對並州的圖謀之心,所以劉協此時不可能不知道上黨的情況,聞杜畿一言,不由大驚失色:“上黨一地,地方大亂,胡狄在界,張雄跋扈;黑山賊潛藏太行山中,奔突無常。此地吏民或逃走,或反叛,紛紛加入胡人及黑山賊,而縱然胡人各部落抑或黑山賊部之間也多相攻擊,紛亂不堪。不知伯侯為何偏中意此地?”
“因為臣此番一去,代表著的是大漢朝廷!”杜畿忽然振臂開聲,語如金石:“此地混亂已久,皆因各方勢力未有涉及。陛下早已將並州囊懷在胸,微臣此番前去攪動一番,豈不正可令風雲變色?”
“屆時,不論並州一地何人心向漢室、何人抗拒天命,都不會逃過微臣之眼。而徐將軍漢室北軍陳列待命,漢室精銳之師旦夕可至。一旦迷霧撥開,陛下大軍征伐豈非事半功倍?”
聞聽這一番話,劉協深深地點了點頭:杜畿的話沒有錯,漢室對並州有了籠統的謀略和布置,但真正的精細到何人可拉攏、何人要打壓、何人要誅滅,劉協隻能紙上談兵。假如杜畿鍥入並州當中,便相當於漢室在那潭渾水當中注入了一條活魚,隻需暢遊一番,便可知全貌。
但同時,也有可能,是那條活魚先死在了渾水當中——總得來說,這是一項極度考驗人膽量和能力的挑戰。
所以,劉協思忖之後,淡淡開口:“朕準你帶三千精銳北軍赴任。”
杜畿卻微微一笑:“臣不需要三千北軍,隻需陛下手中的錦衣衛!……”
劉協恍然一愣,但隨即哈哈大笑:“伯候慧眼獨到,不錯,如此地帶三千北軍,的確比不過十幾名錦衣衛。此提議,朕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