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大婚
天子金口一開,立後大事自然便成了初平四年最後一個季節的大事。
隻是,雖然他已有心理準備,但怎麽也想不到,天子大婚竟如此繁瑣不堪。文武百官所行事務皆有禮製:太尉上封讀策,司空、將作監理器物,太常司儀傳納禮,宗正禮待諸侯,大鴻臚奉迎九賓,太仆監造鳳輦,大司農典算支錢,光祿勳守衛梓宮……這還是三公九卿裏缺司徒和衛尉空缺、朝廷大臣減員的情況,若是全班人馬登場,簡直能把所有人折騰得四腳朝天。
莫說朝廷大臣了,各地諸侯王也要千裏迢迢進京賀喜。更令劉協氣憤的是,長安的坊市裏商販竟然還打出了天子大婚的噱頭,開始了全場甩賣。有意思的是,這年頭真有不會做生意的,那些一擲千金的土豪們真心好像在為天子收買人心,大批的貨物賠本揮淚賣出,也不知暗地裏被自己蠢哭了沒。
如此一來,劉協便弱弱地問了一句太常這大婚究竟何時能夠舉行。那位新抱上劉協大腿的種拂大人正幹勁十足,得意洋洋地向劉協保證道:“陛下勿要憂心,雖說漢室光景不比往年,一切從簡。然畢竟乃天家第一喜事兒,老臣就算不眠不休,也要將此事辦得漂漂亮亮,至少要籌謀上三個月才行。”
好嘛,這都寒冬十月多了,再準備上三個月,直接就明年了。
對了,說到明年,劉協突然又想起,明年這個時候,朝廷要改年號了。曆史上,劉協不知道漢室為何要更改年號,但現在他卻知道,滿朝為慶賀天子大婚,進而名正言順開始執掌朝廷,便給往後起了一個充滿期盼的年號——興平。
不錯,經曆了董卓覆滅、長安靖平、關東大勝的初平之年,如今上至朝臣、下至百姓都衷心期待他們能過上一個興盛安寧的日子——整個大婚所有的瑣事中,劉協唯獨覺得此事最對自己的心意。
終於,當厚厚的白雪在初春的第一縷陽光下消融時,興平元年的第一天,朝廷舉行了盛大了立後典禮。
這一日,未央宮中到處被喜慶的紅色覆蓋,劉協三更的時候便被人從床上拉了下來,一整天的時間,他都如牽線木偶般被司儀拉著,不是祭天祭地祭宗廟,就是當做猴子一樣遊街接受百姓們的祝賀。來來回回換了六次禮服,最後才一屁股坐在未央宮前殿的龍椅上。
古代大典最令劉協受不了的,不是繁瑣無聊的流程,而是那種完全契合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提出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念折磨。為了大典的肅穆莊重,那些司儀主辦人員一個個都好像健忘一般,根本不考慮人的基本生理需求。
餓了倒是可以忍,渴了也能忍。可問題是,人有三急這種不能忍的事兒,還必須爭分奪秒快速解決,並且,更多時候還是得憋著——這種又饑又憋的痛苦,讓劉協心頭的怒氣直如蓄勢的火山,他都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突然爆發。
可是,當他看到那一襲盛裝、被女官簇擁著上前的伏壽時,忽然間便有一種說不出的明悟,好像這些折磨,都是理所應當的。
記得第一麵,玄武池邊的小亭中,劉協縱馬看到了那一株縈繞在悠悠愁中的雛菊……那一瞬,陽光灑下萬丈金邊,本身就是一種幸福。
而今日,盛裝而出的伏壽,已然是怒放吐蕊的牡丹。她身穿一襲大紅華衣宮裝,外披著也是紅得熾烈的宮紗。迎麵劉協而來的是,是白皙肌膚上線條優美的頸項和清晰可見的鎖骨。裙幅褶褶如紅日光華流動輕瀉於地,挽迤三尺有餘,令伏壽的每一步態都愈加雍容柔美。
三千青絲被金色的飾物綰出了一個略有些繁雜的發式,確實沒有辜負伏壽那頭漂亮地出奇的頭發,發髫上插著的,正是劉協送給她的那支金簪。女官們還用碳黑色給伏壽描上了柳葉眉,更襯出她皮膚的白皙細膩,嫵媚迷人的雙眸在眼波流轉之間光華顯盡。唇上再淡淡抹上紅色的唇紅,整個伏壽美得好似不食人間一絲煙火,如天宮的貴人降臨凡塵。
劉協癡癡地望著伏壽,腦海中忽然便浮現出一幅似曾相識的畫麵……在陽光明媚的掖庭小亭邊,一株雛菊便凝視著自己,輕吐心語疑惑道:“那個他,就是我未來的夫君嗎?”
原來,兩人早在兩年多前,今生的緣分已然注定。
直至渾厚的禮樂聲響起,劉協的神思才被拉回了現實。此刻,伏壽已然走到了九階玉台之下。中常侍冷壽光手捧一帛黃絹,展開宣讀吟誦兩人天作之合,讚曰:
“昔開辟鴻蒙,物化陰陽。萬物皆養,唯人其為靈長。蓋兒女情長,書禮傳揚。今成婚以禮,見信於天下。三牢而食,合巹共飲。天地為證,日月為名。
自今禮畢,別懵懂兒郎,營社稷安康。榮光共度,患難同嚐。願關雎之聲長頌,悠悠簫聲龍鳳呈祥。不離不棄一曲鸞鳳求凰,同心同德不畏華嶽仙掌。
比翼鳥,連理枝,夫妻蕙,並蒂蓮。夫天地草木菁靈,可比真愛佳緣。高山之巍,皓月之輝,天長地久,山高水長。”
冷壽光宣讀完之後,伏壽便盈盈拜倒在劉協麵前,行六肅三跪三拜大禮。之後伏壽望著龍椅上的劉協,久久不語。正當女官以為伏壽忘了禮數時,伏壽才緩緩開口,一字一句鄭重說道:“臣妾伏壽賀帝萬年,漢室中興。”
按道理講,伏壽這句話其實隻需說到賀天子萬歲便可。但她自作主張道出‘漢室中興’一詞後,頓時令百官為之敬肅。而這句如威風吹過陳簫的輕語,也深深印入劉協心中,起身向著伏壽深深一禮。
伏壽坦然地受了劉協這一禮,按說,這根本不符合禮製。可朝堂百官卻無人上前指摘,皆認為兩人行這等君臣之禮天經地義。
劉協禮畢,伏壽才後起退立。太尉馬日磾上前授伏壽璽綬,中常侍、太仆趕緊跪受,轉授女官。女官退下後,伏壽再度拜伏,複稱臣妾謝恩。
再之後,龍椅上的劉協忽有所感,毫無征兆地親自走下九階玉台,執手將伏壽引上禦座之前。兩人對視一眼之後,心有靈犀一般轉身同視群臣。一時間,滿朝文武隻見一對璧人恃立朝堂,仿佛整個綿延天下盡在這二人眼中。這一刻,耳邊似有魚躍鳳鳴之音。茫茫的前方,無數祥雲在天際縈繞翻騰……
古之立後大典,從未有過天子這般尊寵皇後的。而任何一代,也沒有任何一位皇後,便敢如此坦然與天子共掌陰陽的。一瞬間,無論滿朝文武,抑是那些千裏迢迢趕來慶賀的諸侯禮臣,皆望著這史無前例的一幕,睜大了眼睛。
幸好,中常侍冷壽光見這二位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皇後果真擾亂了大典流程,趕緊上前救場,高聲吟道:“天子迎後即位,天下歸心!”
由此,滿朝文武才如夢方醒,紛紛拜倒高聲恭賀:“陰陽調和,天地歸心,漢室興平永盛!”
再之後,大禮終於恢複到原來程序當中。沃盥禮、同牢禮、合巹禮、拜堂禮、結發禮一一舉行。天子與皇後這次中規中矩,再未有逾製之舉。然而,這些飽含深意的禮節在眾人眼中看起來,卻總覺得少了一絲味道。
直至待禮畢之後,天子與皇後再度同恃一側,兩人眉目當中清晰傳達出九州天下之誌,他們被這位夫妻同心永結的氣質與魅力折服後,才恍然明白:
原來,這就是他們的皇帝與皇後。
原來,這就是漢室中興的開始。
或許,以後的道路不論還有多遠,亦多麽艱辛坎坷,他們這對夫妻,隻會從這裏堅定啟程,直至走向那被光輝和榮耀沐浴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