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為了複興漢室!
“刺殺?此事萬萬不可……”荀攸話音剛落,便有一人出口反對:“孫武有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行刺自古以來乃最為人所不齒的手段,也是所有政治鬥爭手段中的最下策。我等深明大義,深受孔孟仁術熏陶,豈能出此下策、為人所不齒?”
說此話之人乃尚書仆射士孫瑞,他是王允的左膀右臂,曆史上在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專權後,保護天子東歸,被涼州亂兵所殺。是個忠臣,卻是帶著漢末這個時代明顯印記的愚忠之臣。
漢末這個時代的士人,他們崇尚讀書談玄,重虛名,總想著流芳百世卻不營實務,凡事想當然,隻為追求心中的信仰和理想。不過,從另一方麵說,他們的確有名士風範,為了理想,輕生不畏死,與後世那些缺乏信仰理想的人完全不同。
隻可惜,這樣的人,生在平世或可為安邦之臣。但在亂世,卻隻能被大浪淘沙清洗掉,留下諸如荀攸這等為求目的而不擇手段的謀主類人才。
而王允,現在也屬於這種有理想的人。
“公達,此計過於險惡,牽一發而動全身。我們還未到這山窮水盡之時,不可如此莽撞。”王允微微眨動了一下眼睛,這句話說得頗有深意。
在士孫瑞耳中,這是王允斥責荀攸此計下作、斷然拒絕之語。但在荀攸聽來,其實還有另一層意思,那便是他也認同此等作法,隻是時機尚不成熟而已。不過,荀攸畢竟是漢末早期最閃耀謀主之一,不同於心機不深的士孫瑞——他回望一眼王允那含義頗深的眼神後,當即便明白了王允這番話的另一層意思。
王允是言這等作法凶險且後患頗多,但假如有人可以完美策劃出一場謀殺並做好善後事宜,那此事亦不是不可為。當然,此事他是萬萬不會親手所為的,隻會樂觀其成……
想到這一層,荀攸的嘴唇條件反射般地牽扯出一個厭惡的弧度,但很快隱於無形。隨後再不言語,隻是默默垂下自己的頭,避開了王允那絲充滿期待的眼神。
王允的眼中頓時閃過一絲失望,他很清楚荀攸明白了他的意思,但同時,也很痛恨荀攸明白了這一點卻沒有任何表示。
“不!我們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這樣困守在關中除了坐以待斃之外,再無他法!”劉和突然激動起來,他似乎下定了極大的決心,猛然開口說道:“我要出關中入幽州聯絡父親,求他帶兵來長安救駕!”
此言一落,在座之人雙目中都閃過一絲光亮。劉和的計劃跟荀攸的比起來,繁複太多且有遠水解不了近渴之嫌,但這條計策卻最符合他們這些士人理想。前往關東聯絡義兵勤王,這樣的作法是多麽高尚正義,多麽可以彰顯他們士人為天下黎庶不辭辛勞、甘灑熱血的情懷!甚至,這一刻他們都想到此事若成,後世對此該有怎樣光輝而燦爛的一筆!
並且,在他們看來,當朝大司馬、幽州牧劉虞乃正統的皇室宗親,斷然不會對天子蒙塵一事見死不救。因為早在群雄起兵討董卓以來,劉虞便是關東群雄當中唯一遣使朝拜天子的人。年初之時,劉虞為表忠心,還派了他麾下從事田疇繞經大漠之南,不遠萬裏來到長安朝拜天子,讓朝廷士人感動不已。
假如劉和這次將天子受董卓這般欺淩之事告之劉虞,那有劉虞倡導、慨然揮軍西進,何愁不會再掀一次討董狂潮?無論怎樣說,關東士人也都是他們的親人故吏啊!這些人蒙受漢恩四百餘載,一旦有劉虞起事,他們可可能不聞風而動、報效皇恩?!
所以,劉和此言一出,不待士孫瑞及眾人讚同,王允便當即開口讚道:“果不愧為漢室皇親,此舉當令老夫敬你一樽!”言罷,王允不顧年邁,毅然端起案桌上酒樽,屈身向劉和敬下。
劉和想不到自己這條計策竟會得到王司徒如此器重,當下熱血盈滿胸腔,亦然舉樽滿飲。在座之人見狀,紛紛不甘示弱,又同時起身向劉和敬下一樽。
唯獨一旁的荀攸仍舊默然無語,待眾人情緒稍微平複下之後,他才再度斟酌著開口道:“劉侍中,此計也未嚐不可。然行此計之前,務必有兩件事需提前謀劃妥當。”
眾人陡聽荀攸又在此潑冷水,頗有幾分憤慨之色。然而,王允畢竟最有識人之明,當下佯裝出不解之色,阻斷眾人發難,開口向荀攸問道:“公達,不知是哪兩件事?”
“其一,此事需劉侍中向陛下討一密令。有此密令,入京勤王方乃名正言順,司馬大人亦可持此密令號令群雄。”
“公達好心思!”王允聞言不由激讚一聲,情不自禁輕輕拍起荀攸的肩膀。其實他心中還有一句讚語沒吐出:滿座之人,唯有公達方是可交心任事之人!
不錯,劉和這番謀略隻是熱血洶湧時的靈光一現,所有人也隻看到了此計成功之後的輝煌偉業,不可自抑地陷入一片幻想當中。但唯有荀攸,第一時間看出了此計的關鍵,一言中的。
也因此,這成為既對荀攸有些嫌隙,卻又不得不器重的緣故。不過,雖然荀攸第一句話已然震驚全場,但王允仍舊低估了荀攸的深謀遠慮。
“其二,劉侍中萬不可急於求成,需喬裝改扮之後,秘密繞到而行。”荀攸意味深長地說完這句,才起身端起一樽酒,無言敬向劉和。
這一次,劉和沒有向之前那般一飲而盡。他聽明白了荀攸的意思:長安通往關東最近的道路是徑直向東經過華陰、潼關、陝縣到達洛陽,但這條路上有董卓派遣的重兵把守。朝廷侍中一旦出逃,必然遭到董卓的通緝,走這條道路風險極大。並且,出自對董卓的所作所為,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劉和被人發現,斷然再無活命的可能。
也正是因為看出了這條計策的萬般不易和凶險,荀攸剛才沒有熱血上湧、人雲亦雲向劉和壯行。
不過,劉和停在半空的酒樽也隻微微停頓了一下。明白了荀攸的意有所指之後,他才微微笑了笑,身上蕩漾起沉凝的堅毅氣質,舉樽說道:“為漢室複興,萬死不辭!”
這一瞬,王允掃視了一圈身邊的同僚,他敏銳捕捉到每一個人都流露出狂熱的神情。這是一種源自於緊張的興奮,更是大業將成的陶醉。於是,王允猛地把飲罷的酒樽摔在地上,高高舉起了自己寬大的袖袍。
“為了漢室複興!”他振臂高喊。
“為了漢室複興!”所有文臣都拋棄了矜持,如那些他們向來不恥的武將一般齊聲響應。
這一次,荀攸沒有獨善其身,事實上,他本來也不是什麽清高孤傲之人,很懂得必要的見風使舵。畢竟,他的身份是士人,為了維護這個集團的利益,他可以讓自己變得圓滑一些。
走在回宮中的路上,荀攸不由望著天邊那顆黯淡的星辰苦笑了一下。也因為他是士人,所以,他對漢室、對那位少年天子,便自然而然想到要拉開一絲距離。
隻是,他沒想到,漢室的人,竟然會在他這個小小的黃門侍郎念念不忘。更令他吃驚的是,眼前這個明顯喬裝過、但卻被自己一眼認出服侍在陛下身邊的小黃門,竟然會突然出現這條司徒府回皇宮的必經小路上。
“荀侍郎,陛下有旨,明日您要隨陛下講經陪讀。”冷壽光一絲不苟地向荀攸施禮,看起來好像完全忽視了荀攸眼中的殺機。
聽到這句,荀攸掩藏在袖袍手中緊握的匕首才鬆了鬆,他已經從震驚當中反應過來,知道殺死這個小黃門是個十分愚蠢的決定。不過,他仍舊掩飾不了對於這道旨意的疑惑:“既然是這等尋常小事,你為何不等到明日再告知於我?”
“小人在宮中尋不到荀侍郎,也是這樣向陛下說的。”冷壽光抬頭悠悠看了一眼荀攸,待荀攸麵露驚異之色後,才又慢慢說道:“隻是想不到陛下告知小人,在此等候荀侍郎便可……”
“今日乃司徒大人壽辰,我隻是前去向司徒大人拜壽而已。”荀攸驚恐不已,甚至不自覺又握緊了手中的匕首。
“陛下也是這樣跟小人說的,荀大人無需多心。”冷壽光這次微微笑了笑,說罷之後恭身離去。
荀攸眼光複雜地望著冷壽光那越來越模糊的背影,突然忍不住又抬頭看了看夜空中那顆帝星,這一次,他覺得那顆帝星好像沒有之前那麽黯淡了,甚至,在那偶爾閃耀的光亮中,還透著一絲他根本看不懂的詭異。
終於,荀攸悠悠離去。而這條小巷當中,一人才緩緩而出,手中還持著一柄滴血的利劍,他微微搖了搖頭自言自語道:“陛下果然深謀遠慮,這小巷當中果然有宵小刺探。荀公達當真好運氣,竟讓陛下勞動我來暗中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