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因地製宜
陣法確實是曆國軍中強項,是常需要使用的,而鎮國大陣也確實是厲害無比。
但是這都是在北方平原上的利器,到了這南荒密林之中,陣法基本上就起不到什麽作用了。
所以對於征南將軍演練這些陣法,觀禮席上的許多人,都非常不以為然,連帶著對征南將軍的觀感急速下降,由有些畏懼變為輕視。
這裏是邊城,管你什麽皇親國戚,什麽世家名門,你如果打仗不行,那麽就沒有人會把你真正的當一回事。
不過校閱台上的征南將軍,仿佛不知道人們心中的想法一樣,仍在繼續演練他的陣法。
由於這是一個修行的世界,附著法力武器的大量使用,使得較為密集的隊形,往往會造成較大的傷亡。
而南荒地帶,平原較少,多為山地密林,大型陣勢展不開。
而麵對南荒野人的威脅,其單兵作戰能力強,使用短刀等兵器,尤其善於突襲之法,采用較為鬆散的陣形。
曆國軍士在密林中遇到凶悍的南荒野人時,往往陷於被動。
所以曆國軍隊發展出了一種小集中,大分散的陣式,由大陣變小陣,由密集變為疏散,這是陣形因為環境原因,而主動作出的一種創新。
以12人為最基本的戰鬥單位,最前為兩個盾牌手,分別是長牌手、藤牌手,其中一個為隊長,然後是跟著長槍手兩名、再次是四個短槍手,最後是兩個短兵手。
所謂的短槍手,就是將以前曆國軍中常用的長槍,把它鋸掉一截變成短槍,這樣的話,在密林之中,就不會被樹枝什麽的所阻擋。
這也算是武器因為環境,而作出的一種主動改變吧!
作戰時以藤牌防護遠程射擊兵器,這時候牌手麵向敵人,其餘人排成縱隊,其餘人躲在牌手後麵,以短槍為進攻主力,以長槍取人性命,短兵是防止敵人進身,或者長兵疲憊時進攻的。
這種新式小陣在南荒的小型戰鬥中,得到了成功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正是這種這種小型陣式的應用,才使得無數的屯墾點得到了保存。
這個陣形還有許多變化。
比如成兩伍縱隊的陣勢,這是基本陣。
由基本陣變化的兩儀陣,就是兩伍分開。
大三才陣橫隊,就是把兩伍並列的隊形變成橫隊,隊長持牌居中,左右各一長槍,短兵在後。
這是為了在比較寬的,橫路上戰鬥運用的。
小三才陣橫隊,以長槍居中,左右各二短槍,短槍左右短
兵和牌,一伍平列,這是在窄路上采用的陣形。
一頭兩翼一尾陣,把參戰軍士分成四部分,最前者為頭,是主要的進攻部隊,兩翼為奇,保護頭的側後方向,在適當時機進攻敵人的側翼,尾是策應,隨時準備增援任意方向。
長樂郡主將這個陣排了出來之後,整個大校場上,6萬人馬紛紛變成小陣,一個個小陣如同朵朵梅花,煞是好看。
見到了這個陣式出來,在場的有許多都是識貨的,這才麵色稍稍好些。
如果說先前的那些陣,雖然不算是花架子,但是在這南方地區也用不著的話。
現在這個陣,卻正是適合在南方地區使用的,因此對於這個征南將軍演練陣法,大家也就稍稍平靜了一些,認為征南將軍可能真的隻是讓士兵把各種陣法演練一下,看一看他們的配合程度,和熟悉的狀態。
觀理台上的議論聲漸漸小了下去,而各種陣法還在依次演練。
牽線陣是一種行軍的戰鬥隊形,行軍時,每什執旗一麵,一百人、五百人、二千五百人、一萬二千五百人,一軍接著一軍前進。
寬路則分雙行,狹路則單行,魚貫以進。
在行軍中,一旦發生遭遇戰,首尾蟠曲鉤連,頃刻聚集,結成圓陣。
如果戰事不利,統將敲鑼為信號退卻,仍守牽線陣戰鬥隊形,這時按照路寬,分為十行二十行都可以,但不得斜奔旁走,亦必魚貫而退。
牽線陣急趨,敵往往追趕不上,即追上了,見隊伍不亂,也不敢窮追。
這之後是螃蟹陣,這是一種三隊平行配置的戰鬥隊形,中間一隊人數要少,兩翼的人數則要多些,形似螃蟹,所以叫做螃蟹陣。
這一種陣法,極為靈活,可根據敵情變化,如敵僅分左右兩隊,就以陣的中隊分益左右翼,也成兩隊。
如果敵前後各一隊,就合左右翼的前鋒為一隊,以左右翼後半與中間一隊合而平列,以為前隊接應。
如果敵左一隊兵多,則變偏左陣。右一隊兵多,則變偏右陣。
如敵出四、五隊,也分為四、五隊次第迎擊。其以大螃蟹包小螃蟹陣,先以小陣與敵交戰,後出大陣包圍,或詐敗誘追,伏兵四起,將敵包圍。
螃蟹陣變化雖然複雜,但損左益右,移後置前,運用之妙,在於統將根據敵情,臨時指揮。
其進退開合的疾徐,隻須幾個大旗手嫻習,全軍望大旗向那裏,就向那裏奔赴。
所以一軍隻用幾個大旗手,便可以指揮萬眾,略無參差,提綱挈領
,深得以簡馭繁的妙用螃蟹陣。
接下來的百鳥陣是一種使用疑兵的陣法,以二十五人為一小隊,把部隊分為一百幾十隊,好似天空散布繁星那樣,使敵人驚疑不知人數多少,每隊人數都同,又不知應先攻何處,傍徨不進,每因此被打敗。
臥虎陣則是每遇敵人來追時,退卻到水窮山阻的地方,由統將發令,忽地一麵大旗仆倒,千旗齊仆到,瞬息萬人幾千人都貼伏在地上,寂不聞聲,積蓄士氣。
敵軍追到,看不見一個軍士,正在詫異徘徊,疑神疑鬼的時候,大軍一聲號令,忽地一麵大旗揚起,千旗齊起,萬人幾千人風湧潮奔,呼聲雷吼,轉麵急趨,向敵猛撲,轉勝為敗。
這軍陣的指揮,大都使用金鼓、旗幟、號炮、號角、傳令兵等構成。
而旗幟則分為四種,分別為大旆、號旗、將領之認軍旗、供辨識的旗幟以及其他。
大旆,又叫旄旆,指用動物尾巴做裝飾的旗子,也可以泛稱用動物皮毛、羽毛裝飾的貴重旗幟。
旆指尾端有尖角的旗幟,以燕尾狀居多,這種旗幟往往由作戰一方的,身份高貴的全軍統帥才會擁有。
在統帥作戰時,往往建大旆與身旁。
所以,有的時候,在兩軍大戰時,往往會發現有不少人,根據有沒有建大旆,而判斷其主帥是否在陣中。
而這個大旆,也往往是敵軍集中進攻的目標,往往全軍將士總是關注與大旆在哪裏。大旆是否存在,甚至會影響戰鬥的勝負。
至於將領認軍旗,有些軍隊建立時間短,沒有光輝曆史,缺乏軍團榮譽感,其士兵大都作為將領的附屬而存在。
這樣的隊伍大都沒有軍團旗,但是有繡有將領姓的旗幟,來作為部隊辨識。
如果主將的身份不夠高貴,也可能用帥旗或者認軍旗代替大旆。
而所謂號旗,就是信號旗,是用來指示傳遞命令的。
辨識軍旗則是用來辨識敵我雙方的。
除了旗幟,往往以金鼓、號炮、號角等可以發出巨大聲響的器物指揮大軍。
“聞鼓而進,鳴金而退。”,就是說擊鼓時進攻的信號,敲鑼是退兵的信號等等。
征南將軍在演練陣法時,把所有指揮用具都一一用到,其主要的還是使用旗幟。
6萬大軍在她的指揮下不斷變化陣法,整體而言,還比較流暢,沒有犯什麽錯誤。
尤其是到了後期,演練適合南荒地形的小型陣式時,就連觀理台上的人,臉色也變得好看了許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