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鎮國大陣
列陣,首先要治兵。
要使士兵做到有聞鼓出擊,聞金而退的概念。
具體到列陣時的排列,直擊還是迂回,由什、伍長之類的下級軍官,望中軍旗號令決定。
曆國最基層的編製就是伍,一伍的成員就是一個小的戰鬥集體。
主要以長兵器和遠射兵器為主,短兵多為精銳或中、高級軍官持有。
這其中弩兵站第一排,近戰時則撤至最後,持盾兵站第二排,兩軍對射時到第一排。
而後是長兵器在後,以刺擊為主,主要作戰對象是對方的作戰人員,各伍之間成縱列向前推進。
伍為陣型之中最小的作戰單位,二伍為一什,五什為一營,五營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
曆國由於長期處於戰爭之中,常備軍數量龐大且有效。
其臨時征召的士兵,也有很高的戰鬥技能和很強的紀律意識。
這也從客觀上保證了,他們能進行有效的陣法排布。
也保證了將領們,能有效地排出他們想要排出的,最適合戰場形勢和雙方兵力對比的陣勢。
這也是這時的曆國軍隊和南荒野人部落之間的最大區別。
一旦列陣而戰,南荒野人簡直與烏合之眾沒有什麽區別。
但是一旦進入叢林之中,進行小規模的突襲戰,南荒野人就立刻占據上風。
此時校閱台上將旗變換,又有新的號令傳出。
一字長蛇陣的頭尾變化,另一頭轉過來,形成二龍出水陣。
然後再中間向前,形成天地三才陣。
再兩頭回撤,形成四門兜底陣,互相穿插,變成五虎群羊陣。
然後按照六丁六甲排列,變成六丁六甲陣。
隨後一半拉成線,一半如同四門兜底陣一般。
這個時候,吳鋒心中一驚,這不是北鬥七星陣嗎?
北鬥七星陣環繞一圈,按八卦陣布陣,留八個出口,變成方形,再按九宮排列,每格兵將穿插,逐漸如同一體,互相交穿,即成九字連環陣。
到最後又變成十麵埋伏陣,十陣變化無窮,反複變幻,直把人眼睛都看花。
到了最後,在校閱台上將旗的指揮之下,六萬大軍又變化出一種集團方陣。
由八個小陣分布在中央的中陣四周的八個方向上,八陣的中央是主將金鼓旗幟,以及直屬的兵馬,這就是中陣。
每個小陣都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等代號。
而每個方向的陣編組為六小陣,中陣編組為十六小陣,整個大方陣共有六十四小陣。
大方陣之後還有遊騎構成的二十四小陣,一共是八十八小陣。
這些小方陣由騎兵、步兵、車隊,由幾十到幾百不等組成,前排為弓弩手、中間為長兵器手、後排為短兵器手。
此陣屬於防禦性陣型,沒有部署上的弱點,任何方向遭受攻擊,整體大陣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一處遭到攻擊,兩翼相鄰的陣可以自動變為兩翼,保護支援遭受攻擊之陣。
但是此陣缺點也很明顯,首先就是,這樣複雜的大陣需要大量時間進行訓練,而且機動性較差,為了保持陣型的完整,前進時不允許奔跑,後退時不能猛跑。
但是現在作戰地域屬於山地密林環境,而八陣更適合於在平原作戰。
觀禮席上的眾人,紛紛對於征南將軍演練這樣的陣法大感不解,尤其是像左清等人,麵上輕蔑之色,溢於言表,顯然都不太看得上征南將軍的戰場本領。
如果征南將軍在實戰中的照搬此陣,當陣地上有溝坎,林木等限製時,如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則必有大敗之禍。
曆國軍隊在與北方敵人在大平原地帶作戰時,往往把部隊分成前鋒、後衛等各個部分,再由各個部分分別組成陣型,然後組合在一起,來進行戰鬥。
先鋒陣是由前鋒部隊所組成的戰鬥隊形。
前鋒部隊的任務是“禦奔衝,陷堅陣,擊銳師”,因此先鋒陣多選精兵。
策先鋒陣是由策應先鋒的部隊,所組成的戰鬥隊形,“置陣在先鋒陣後”。
此陣當先鋒抗敵或兵勢不支時,則為應援”,以製敵“奔突”。
大陣亦稱中軍陣,是由主力軍所組成的戰鬥隊形,一般成長陣或方陣。
排陣時,以步軍槍刀手在前,雜以旁牌、標槍,當陣設木拒馬,或間以大車,強弓勁弩在其後排列,排成四麵防敵的陣勢。
在需要出戰時,則四麵開門,放“戰隊”出戰。
前陣是部署於中軍大陣之前的奇兵。
東西翼陣是直接保護大陣的一種布陣,為大陣之左右翼。
而無地分馬則是中軍大陣所控製的機動部隊。
拒後陣亦稱“殿後”,是由後衛部隊所組成的戰鬥隊形,布陣於中軍大陣之後,以防敵人從後麵襲擊。
策殿後陣是由策應殿後的部隊所組成,在拒後陣與主力之間布陣。
征南將軍將曆國軍中,凡需要練習的陣法,一一號令演練,幾乎全都給演練了一個遍,到最後終於下令演練鎮國大陣。
鎮國大陣是曆國首任曆王親自製作,並授予軍中世代傳承的,所以頗受重視。
其陣是由前後左中右五軍組成,有數十裏見方的正方形大陣。
此方陣如此拓展縱深,可壓縮敵人機動的空間,把主力步兵部署在陣勢的中央,加強戰車,增強步兵的防禦能力與攻擊能力,把騎兵部署在前後左右擔任警戒和掩護中央大陣。
這是一種保守的防禦陣型,中軍大陣由三個方陣排列而成,是全陣的主力。
如果按照曆國的標準陣型排布的話,每個方陣周長二十裏,每方陣共用步兵三萬六千六百八十人,三個方陣共十一萬零四十人,另外加上哨兵二百四十人,總共步兵十一萬零二百八十人。
前陣與後陣,各兩列騎兵。
前列騎兵六十二隊,每隊五十騎,共三千一百名騎兵。後列六十二隊,每隊三十名騎兵,共一千八百六十名騎兵。
兩列共四千九百六十名騎兵,另加探子四十名騎兵,總共五千名騎兵,前後兩陣共一萬名騎兵。
左、右翼兩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五十名騎兵,共六千二百五十名騎兵。
後列一百二十五隊,每隊三十名騎兵,共三千七百五十名騎兵。
這每陣共一萬名騎兵,另有探子六百五十名騎兵,總共二萬零六百五十名騎兵。
若是標準的完整大陣,所用兵力共十四萬零九百零三人。
不過征南將軍這裏總共也就6萬兵馬,當然排不出來完整大陣,隻是簡單的做出了一個大陣的形態。
而這其中又以弩陣和疊陣最為重要。
弩陣是一種發揚蹶張弩,這是一種用腳蹬拉上弦的弩,威力要比用手上弦的臂張弩大威力的陣形。
軍士分成三列,從後至前,第一排上弦,第二排上箭進弩,第三排瞄準射擊。
第三排進行射擊後,則通過兩列之間的空隙,回到第一排身後上弦,第二排進弩之後,進入瞄準射擊狀態,如此循環反複,獲得持續的較密集的遠程打擊能力。
疊陣也是分為三列,刀槍持長兵者居前,弓在後,最後為弩,作戰時,全軍跪坐,當敵接近至百步時,令一弓手起立射之測距,若可入敵陣,則弓手俱發。
當敵接近至半百步時,令一平射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敵陣,則平射弓手俱發。
當敵至拒馬,則槍兵與之肉搏。
如此使用遠程打擊武器層層攔截防禦,削弱敵軍迅速機動的能力。
不過征南將軍越是排兵演陣,觀禮席上的人則越是心中疑惑。
因為長樂郡主排布的這些陣勢,不但都是平原地區常用的戰陣,而且大多都是防禦之陣,在這南荒地區又有什麽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