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之風雲大時代> 第37章 輔導班

第37章 輔導班

  於是,拿慣了鋤頭鐮刀的手操起了筆杆,揮慣了鐵錘板斧的手捧起了書本,扛慣了犁耙石頭的肩膀背起了書包,背慣了語錄口號的嘴巴讀出來是“go”,在田間地頭機器馬達旁響起了朗朗讀書聲,在牧場工廠宿舍茅屋裏的夜燈下留下長長的背影。


  薑家,老大薑承平肯定是要參加高考的,老二薑承安今年和老三薑承英、老四薑承雄都是高二,老五薑承輝今年高一,也就是說今年至少有老大要參加高考,老二、老三、老四高中快畢業了,參加高考問題也不大。


  其實,這個時候最缺乏的東西是啥,當然是教科書了,而薑家有三個高二學生,至少有三套高中教材,就有人打主意,要找薑家借書。


  搞得薑家父母哭笑不得,孩子正在上學呢,把書借出去了,還要不要上課了。


  既然借不到教科書,就有人打主意,要到薑家和他們一起複習。


  問題是是薑家的堂屋並不大,容納不了多少人,大家都是熟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拒絕誰都不太好。


  幸好,薑家的院子前麵就是小學的教室,而薑家老六今年是畢業班,小學五年級。而薑家的孩子都是從這個學校畢業的,和學校的老師比較熟悉,所以,從學校借了一間教室。


  由於薑家的孩子成績好,所以順理成章地成了大家的指導老師。於是高考補習班成立了。


  “可惜不能收費,要不然咱可成了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


  老薑心裏感歎道。


  做老師首先這業務要精,最重要的還要勤懇,桃李滿天下固然挺好,那要有當園丁的覺悟。


  為了不誤人子弟,薑家兄弟花了不少時間閱讀各種版本的教材,找了能找得到的複習材料,認認真真地做起了教學筆記,這要比前世自己考大學考研做實驗要來得辛苦,雖然如此,老薑還是樂此不疲。


  “這要是這裏邊出了一個大人物,咱還可以沾沾光!”


  老薑就是這樣想的。


  在別人看來老薑兄弟是樂於助人,可以稱得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沒人想到老薑的“居心叵測”。


  老薑前世大學裏有好幾位老師,都是77至79屆的大學生,他們每次談起這三年的高考,都是興致勃勃,聊得最多的是作文題目。


  作為他們的“得意門生”,老薑也對這幾年間的高考有所了解。


  其實考題並不難,甚至在後人看來有些幼稚可笑,可就是這樣還有不少人交了白卷。


  因此老薑並不講解深奧的問題,從初一課程開始講起,講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問題,這些基本知識點才是這些知青們最需要掌握的。


  考試有四門課,招生考試由各省單獨命題。


  分文科、理科兩大類,文科類考政治、語文、數學、曆史、地理;理科類考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各科滿分100分。


  報考外語專業的,加考外語一科。


  數理化,老薑自認自己是權威,當仁不讓成了指導老師。


  語文,老薑覺得自己講不了,如果考拚音,自己絕對不如小學生,n、l分不清,前鼻音後鼻音弄混。


  不過大隊的知青們早就有準備,提前找到了二中一位有二十年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師,這讓其它人又一次感歎自己輸在了起跑線上,別人已經衝刺了,自己剛開始熱身。


  雖然語文是老薑的弱項,不過他認為還可以押一押作文題什麽的,雖不像後世那些“考研專家”那樣神通廣大,但是作文無非跟當前的時代特點有關,作文命題有其固有的習慣等等,《小學生作文選》或《中學生作文選》咱也看過不少,掌握不少命題規律。老薑為此“湊”了不少作文題,比如“記某某某二三事”、“他像**同誌那樣”、“知識越多越反動嗎”、“駁讀書無用論”、“我在這戰鬥的一年裏”、“喝水不忘挖井人”等等,隻當是給大家練練手。


  連請來的語文老師都認為這些題目很有參考價值。他沒想到的是真讓他押對了不少作文題,有好幾個省的高考作文題與他押的題目相同或類似,以至於有人懷疑泄密了,不過這同時與幾個省的題目相同,而且命題、印刷、保管與運輸都是在軍隊的保駕護航的情況下完成的,沒人相信誰有這個能耐能同時搞到幾個省的作文題,因此最後不了了之。


  曆史,在“批林批孔”和“批水滸”中大家自學成材,在旁征博引中大家順便學了曆史,黨史和軍史更是張口就來的。


  比如機關部隊大院長大的,相互炫耀父母的“光榮曆史”,你得知道父母哪年參加革命,哪年入黨,所在單位有什麽樣的光輝曆史,參加什麽戰役,要能如數家珍一一道來。


  地理,在座的許多人,當年都是熱血青年,大串聯時用雙腳走到延安、韶山或者井岡山,每經過一處瞻仰一下革命勝地,緬懷一下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交五湖四海的朋友,順便了解一下沿途風物特產,抒發一下祖國地大物博山河壯麗的豪情。


  肚子餓的時候,大家討論一下哪裏的水蜜桃最好吃,哪裏的鴨子最適合做烤鴨。


  吹牛的時候,大家討論誰的家鄉最盛產將軍,誰的家鄉最有革命傳統,誰的家鄉最適合打遊擊。


  所以說,這地理知識也是有基礎的,完全是自學成材。


  政治,這個恐怕是最好考了。


  大家每次都能緊跟黨中央的號召,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可謂是耳濡目染身臨其境。


  大家都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旁征博引,理論政策水平與活學活用兩方麵俱佳。


  更不要說有人能將語錄一字不差的背下來,經典著作更是無數次誦讀。看報讀報聽報告,更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有人能夠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麽寫,但是當前的政治大事說起來一套又一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