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回天無力的悲哀
邢彬心裏大慟,高呼一聲“平君兄弟,我給你報仇來了”。
邢彬狂亂地揮舞著大刀,完全不避開敵人的襲擊,很快,他腿上再次受到敵人長槍的重重一刺,立刻鮮血一陣狂湧。
邢彬的部下立刻撕下一幅內衣替他包紮傷口,依然無法止住湧出的鮮血。
邢彬已經身負重傷,萬不得已之下,他果斷地把隨身所配的七星寶劍解下來,交給部下。
他說“我的傷勢實在是太重了,已經不能再支撐下去了,你們自己趕快想法突圍吧,見了蔣大人,就把這把寶劍替我轉交給他,並替告訴他一聲,我沒給義軍丟臉,讓他趕快再派兵援救常州。”邢彬慘然一笑,“再有,就是我對不起虎臣兄弟,我沒有能保護好他。”
部下流著熱淚勸他一起撤離,邢彬顯然是死誌已決,堅決不肯,仍然繼續堅持戰鬥。
他的胸前又被敵軍連中數箭,他偉岸的身軀仍未倒下,又拚力揮刀砍死數名欲要目前燕軍士卒。
隻見他渾身流血,怒目圓睜,立在那裏,燕軍為他的精神所震懾,沒有人敢靠近。
“抓住他!抓活的,這是蔣清揚義軍的頭子,抓住他重重有賞!”孔智鬆在遠處厲聲高喊。
這時數十名包圍著邢彬的燕軍才如大夢初醒,蜂擁上來用長槍架在他的脖子上。
孔智鬆趕上來,大聲吼著:“快投降吧!我饒你不死,還給你高官厚祿。”
“不!要殺就殺,誓死不降!”邢彬斬釘截鐵地回答。
“給我打--”失去耐心的孔智鬆狂暴地下令。
一根大木棒向邢彬頭上狠狠地砸去,可憐英勇無敵的邢彬,就這樣倒在了血泊裏。
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邢彬手下的士兵沒有一人願意認輸投降,他們仍舊堅持著和燕軍又打了一整夜,箭用光了,就用石頭砸,刀槍斷了,就用拳頭、牙齒和燕人拚。
就這樣,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沒有一個人投降,500人的隊伍,除4人突圍脫險外,全部壯烈犧牲。
羅平君還活著。他掙紮著從死屍堆中爬出來,呆坐在那裏。
原來,他被敵人之矛柄紮紮實實地擊中後腦,隻是昏厥倒在了地上,並沒有死去。
就在他昏迷的這段時間裏,燕軍之殺戮也宣告結束,所有的人都且風一般地消失離去。
曠野裏隻留下無數具兩軍交戰留下的累累死屍,更多的是殘肢斷臂,血肉橫飛。
緩緩流動的大河裏河水,也被鮮血給染紅了
不遠處,邢彬的遺體呈大字形躺在那裏。
羅平君爬了過去,撫屍痛哭失聲。
既然被孤零零地殘留在這個世上,羅平君就需要一個生存之目標,一個活下去的理由。
他壓著同僚的屍體站了起來,同時咬牙切齒地從齒縫擠出一聲低吼:
“張全勝,你個狗娘養的,你給我記住,我羅平君絕不讓你苟活於人世。”
接著他便蹣跚地搖晃地向東而行。
大雪,終於開始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鋪天蓋地的雪花,很快就開始覆蓋了大地,將一地的死屍和殘肢斷臂都掩藏在了潔白下麵。
天地之間,也隻留下了白茫茫的一片,似乎眾人世間已經沒有了戰亂,也沒有了苦痛。
在蘇州平江的蔣清揚,聽到羅平君痛苦失聲地匯報這一消息時,心裏不禁悲憤交加,氣憤得說不出話來。他恨啊,恨自己看錯了人,恨老天爺的不開眼,恨張全勝的卑鄙無恥,恨……
我連忙上前安慰蔣清揚:“蔣伯伯,勝敗乃兵家常事。請你老人家要節哀順變,不要太傷心了。剩餘的義軍將士們,都指望你帶領他們去替戰死的兄弟們複仇呢。”
“邢彬,我的好邢彬!”蔣清揚悲慟欲絕地呼喚著。一個從燕軍包圍陣中死裏逃生的兵士進來,把邢彬留下的七星寶劍交給蔣清揚,並轉告邢彬的遺言。
蔣清揚手捧寶劍,呆呆地一言不發,他久久地凝視著劍上的點點缺口,和寶劍上那斑斑血跡,仿佛看到邢彬一字一句地說,“蔣大人,我沒有給義軍丟臉。
蔣清揚的淚水簌簌落下,掉在劍上。眾將士們也都熱淚盈眶,聲音哽咽。
“邢將軍等人為國家生死存亡而英勇獻身,實在是令人敬佩。沒想到張全勝竟是這等卑鄙的小人!”
“我,傳我的號令,除留守的少數部隊外,其餘人馬立刻隨我前往常州,我要親自為邢將軍等人報仇!”蔣清揚發出了無可動搖的命令。
“是!”我領命匆匆而去。
很快地,所有義軍部隊全部集合在校場。他們刀槍明亮,甲胄鮮明,旌旗飄揚。
蔣清揚環視著士兵們,打算作戰鬥前的動員。但是,蔣清揚尚未開口,遠處傳來一聲陰陽怪氣的喊聲:“聖旨到--”蔣清揚本能地預感到又將有不遂心的事情發生了。果然,使者帶來朝廷的命令,要蔣清揚從平江撤離。
田清揚作夢也沒想到朝廷會作出如此糊塗的決策,很清楚,這完全是夏平安和林詩雲搞的鬼。
“朝廷啊,你知道嗎,常州就要失守了,而平江是戰略要地,你怎能不戰而讓呢?”蔣清揚呐喊著。
他當即回到官廳,取過紙筆,向朝廷燕述不能放棄平江、常州的理由。
但是,他的奏疏剛剛寄出,朝廷的第二道催他棄城的命令又來了!
緊接著,另一個更重要、更讓人傷心的消息傳來,常州城已經被攻破了。
因為常州城的誓死抵抗,讓燕國折損了大量軍隊,所以燕國的軍隊在蜂擁入常州城後,隨即展開了一場遺臭曆史之殘虐殺戮。
殘暴的孔智鬆傳下號令,全城男女老幼一人不留,屠殺殆盡,血流成河,橫屍遍野,腥穢數裏可聞,天地為之色變,同感哀悼……
在一片直令嗅覺麻痹的惡臭之中,孔智鬆進入常州城裏。常州全城百姓幾乎被殘害殆盡。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就算有心製止進一步之樣戮,終究也隻挽救了十五條人命而已。
常州至此永遠從大齊國的手中失去了。
在常州所發生之屠城事件,令大齊國之朝野為之震撼。
從前從朝廷以至於民間,大家都在傳說,隻要你提出投降,燕軍就不會殺人。
直到現在,人們才充分體會到燕國軍隊所謂的“不殺”,隻不過是侵略者的一種掩人耳目的招數罷了。
達官貴人們都在議論紛紛,如果抵抗得越激烈,屠殺得越厲害,常州全城被屠隻是一個警告,對敢於反抗的警告。
事到如今,惟有開城投降一途,才能夠免除屠城之殺戮。
朝廷上至楊太後,下到京城普通平民百姓,似乎都總算是統一了口徑,開城投降,召回還在抵抗的蔣清揚,準備投降議和事項。
他們唯恐蔣清揚會抗旨不遵,召回蔣清揚的旨意一道接著一道,從京城快馬加鞭地送抵平江城,每一道旨意都是讓他棄城而回。
大齊國完了,再也沒有任何希望了。
怒火化詩句,悲憤作檄蔣,蔣清揚大聲吟著剛寫完的一首新詩:
山河千裏在,
煙火一家無。
壯甚睢陽守,
冤哉馬邑屠!
蒼天如可問,
赤子果何辜?
唇齒提封舊,
撫膺三歎籲。
平江百姓得知蔣清揚要走的消息,紛紛擁到城門口,跪在路兩邊……
他們也知道,既然是朝廷的十二道旨意接連下來,蔣大人是不得不走的了。
他們的心底,依然存在著卑微的希望,蔣大人會繼續留下來。
蔣清揚鐵青的臉龐,向著遠方……
我站在蔣清揚旁邊,有些悲憫地望著地上如螞蟻一般懷著一絲微弱希望的人們。
我現在才深深體會到什麽叫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