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風波定大唐> 第五十章 不辨風塵色 安知天地心(中)

第五十章 不辨風塵色 安知天地心(中)

  睢陽太守許遠知張巡是用兵奇才,便將麾下的人馬盡數交由他指揮,自己則專心督辦軍糧、修葺戰具等事宜……這樣一來,兩位主將惺惺相惜,睢陽城中眾誌成城,士氣高昂。


  燕軍南線右路先鋒是“八彪”中僅次於安守忠的驍將尹子奇,他拜師在“劈山巨靈”蔡希德門下,學得一身好武藝,手中一柄金釘狼牙棒,有萬夫不當之勇,人送綽號“鐵背蒼狼”。


  前番令狐潮在雍丘城下損兵折將,氣得尹子奇差點將他軍前正法,後來眾人解勸他道:此人是“宰相”嚴莊的心腹,殺了他恐怕遭人嫉恨……尹子奇無奈,便隻將他責打了一頓,貶去看守糧秣輜重才算了事。


  他自己則親點十三萬大軍,浩浩蕩蕩地來取睢陽。


  豈料,張巡用兵如神,手下還有南霽雲、雷萬春等兩員大將,燕軍幾次三番攻城都無功而返,還白白損失了數十員將校和近萬人馬。


  幾個月來,唐軍不是在夜裏突然擂鼓放炮,擾得燕軍不得休息,就是在白天偃旗息鼓,卻突然開城出擊,斬將踹營……這套虛虛實實的戰法搞得燕軍就像一條笨拙的公牛,被唐軍這隻小小的牛虻蟄咬的寢食難安卻又無計可施。


  南霽雲和雷萬春二將更是神勇,一銅、一鐵兩條大棍無人能敵,前前後後斬殺了數十員燕將,以至於燕軍兵將提到這“雲雷二將”的時候均皆膽寒。


  尹子奇自持驍勇,欲陣前會鬥二將,卻被南霽雲遠遠覷見,拈弓搭箭,一箭正中他的左目。


  唐軍見射倒了敵軍主將,各個奮勇爭先地殺來,若不是尹子奇的親兵衛隊拚死護佑,恐怕他已成唐軍的階下之囚。


  燕軍隻得暫時退卻,睢陽城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然而,就在張巡苦守睢陽的時候,總轄唐軍南線的虢王李巨卻接二連三地掣肘於他。


  先前,天子李亨曾降旨,命他賞賜守雍丘有功的將士,他遷延了許久才拿出三十來張空白告身,還盡都是些“折衝”、“果毅”之類的中低級職銜,實際的物品賞賜卻是一吊錢、一匹絹都沒有。


  南霽雲、雷萬春等眾將大怒,都欲去找虢王評理,卻被張巡攔下,勸慰道:

  “兄弟們,稍安勿躁,且聽我一言。據說如今朝廷正在遷移,故此府庫空虛,為了籠絡人心,官爵賞賜早就濫了,什麽開府、特進、大將軍之類的告身,也就能換一頓酒錢。所以,這些所謂的官職也沒有什麽實在的意義,這些告身也不過一堆廢紙而已。


  再者,請大家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殺敵作戰,難道就是為了這一張告身和那幾吊錢、幾匹布帛嗎?如果當初我們投降了叛賊,恐怕人人都已受封什麽節度使的大官了吧?可是,如果我們真那樣做了,還有什麽臉麵去祭祀祖宗,還有什麽臉麵去麵對自己的父母妻兒?

  想一想在雍丘戰死的賈賁將軍,還有兩年來陣亡的那些同袍,往往是在前一天還是活蹦亂跳的兄弟,後一天就變成了一具無知無覺的殘破屍首,比起他們來,我們還在這裏斤斤計較幾個官職的大小,賞賜的多少……,將來有一天在九泉之下與他們相見,會不會感到慚愧?

  大丈夫立世應有一番豐功偉業,身後也要在史書上留下一個清名。若幹年後,不會再有人記得我們生前是什麽官職,後世子孫也隻會記得我們在世時曾經做過什麽!”


  這番話一講,眾將皆羞赧不已,怒火皆平。


  後來,天子李亨還是得知了此事,立即降旨叱責了虢王李巨,並對張巡等人做了適當的封賞。


  張巡等也未曾將此事放在心上,豈料李巨心胸狹隘,卻對張巡更多了幾分嫉恨。


  於是,趁著燕軍稍退的檔口,他竟然下令要求張巡、許遠將他們省吃儉用,苦苦收集來的六萬石糧食分撥一半給濟陰、濮陽二郡……


  許遠大驚失色,親赴虢王行營痛陳利害,豈料卻被剛愎的李巨責罵了一番又扣押了起來,聲言如果不遵將令分撥軍糧給二郡,將治許遠、張巡違令之罪。


  許遠在營中絕食大哭,痛陳睢陽的戰略重要性,無奈李巨就是不準。


  張巡也無可奈何,隻得遵令將珍貴的三萬石糧草分撥給二郡,才換得許遠回城。


  豈料,給濟陰的一萬五千石糧草才運去還不到半月,濟陰全郡竟然投降了叛軍,這些寶貴軍糧自然就一粒不留地落入敵手。


  而虢王李巨卻毫不以為意,自始至終就像沒發生什麽事情一樣,坦然自若。


  但如此一來,睢陽的存糧已大大不足。


  許遠發瘋了一般跑遍了附近的州郡借糧,兵精糧足的河南節度使賀蘭進明、兵馬使許叔冀卻都不肯接濟。


  睢陽珍貴的戰略資源和備戰時間就這樣被這些所謂的“王侯勳貴”們白白浪費了,他們也終有一天會因自己的愚蠢和顢頇而付出極為慘痛的代價。


  然而,遺憾的是,張巡和他的六千餘名將士,卻永遠不可能看到這一天了。


  尹子奇丟了一隻眼球,卻沒有傷到腦髓。三個月後,他傷愈複出,又率領十餘萬燕軍帶著攻城雲梯卷土重來,將睢陽城圍了水泄不通。


  少了一隻左眼的“鐵背蒼狼”瘋狂叫囂著:“要將張巡、南霽雲等人碎屍萬段,要將睢陽殺個雞犬不留!”


  ……


  幾乎與此同時,唐軍在西線戰場上的形勢又一次急轉直下,長安城外的兩路唐軍都遭到了燕軍的拚死攻擊,損失慘重。


  鎮守長安的燕軍雖然隻有四萬餘人,但全是從範陽開來的精銳幽州鐵騎,由“金翅大鵬”李歸仁和“八彪”中排在第一位的“碧眼狻猊”安守忠統帥,足智多謀的“九尾玄狐”田乾真作為參軍襄助。


  那個血洗長安的“立地魔君”孫孝哲雖然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家夥,但於用兵之法卻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他聞聽唐軍分東西兩路夾攻長安,立即慌了手腳,忙向安守忠等人問計。


  而同樣都是安祿山的義子,安守忠和田乾真卻頗諳軍法。尤其是安守忠,他不僅極為悍勇,用兵更是頗有章法。


  他分析道:“唐軍東西兩路夾擊長安,我軍絕對不能困守孤城。一則,長安太大,沒有十萬雄兵根本無法守住,一旦我軍被圍,既成孤軍;再則,既然義父已經歸天,安慶緒做了‘新聖人’,正需要我們效忠。他與我們自幼關係也算不錯,應立即派人去洛陽請他發兵支援,隻要扼住潼關天險,東路唐軍就奈何不了我們。阿浩,我看這事還要你跑一趟!”


  田乾真點頭道:“明白!我去洛陽朝見‘新聖人’!第一,表一表我們效忠的決心;第二,請他發救兵來救長安,然後我就扼守潼關!對麽?”


  安守忠也點頭道:“對,阿浩,這事兒辦成了,你就是首功一件!”


  他頓了頓,又繼續說道:“西路唐軍最大的隱憂在於武功、扶風一線,拿下武功,我們就能直搗唐軍的輜重要地扶風,拿下扶風,五十裏之外的鳳翔小朝廷就成了我們幽州鐵騎的獵物!”


  李歸仁讚道:“守忠的用兵是越來越刁鑽了。他兵來兩路,我們分兩路抵擋,無論破了他哪一路,都能把棋走活。到時候給他來個釜底抽薪,抄了他鳳翔小朝廷的後路,看他們還能蹦躂幾天!”


  安守忠謙遜地笑了一下,說道:“世伯過譽了!不過,我想的不是兵分兩路,而是三路。重點要防範郭子儀從河東直接跳到我軍背後偷襲,故此我們需要留一隊後備軍以防萬一。世伯,我看就由您領五千鐵騎後備,如何?”


  李歸仁聽了,頻頻點頭,連勝說好。


  孫孝哲一拍安守忠的肩膀,大笑道:“我早就說守忠是個帥才!看看,看看,這才叫用兵如神!”其實,他隻聽了個似是而非,見連深諳兵法的李歸仁、田乾真都頻頻點頭稱是,也不願顯得淺薄無知,故此借吹捧安守忠來表示自己也同樣也是行家。


  安守忠聽了笑了一下,道:“孝哲,你領五千人馬屯守長安,可否?”


  孫孝哲大大咧咧,笑道:“行啊!看來就我最輕鬆,還是守著長安!”


  ……


  大將王思禮在接到命他與郭子儀東西夾攻長安的聖旨後著實犯了難。


  他手中雖有五萬精兵,但至少要留出一萬來防守鳳翔;另外,扶風縣是糧秣重地,也至少要有一萬精兵把手……這樣一來,能夠用於進擊長安的兵馬隻有步騎混雜的三萬來人;他也知道,郭子儀手中雖然也有五萬人馬,但因為要防守河東、馮翊和糧道,實際能參戰的恐怕頂多也隻有三萬。如此一來,唐軍即便能東西夾擊長安,以區區六萬餘人對抗四萬幽州鐵騎,並無多大勝算。


  他又聽說副元帥李光弼上疏勸諫,聖人卻留中不發,顯然是並不滿意他的陳奏……權衡再三,終於將自己寫好的奏疏燒了……


  按照天子李亨親擬的進兵方略,王思禮要等郭子儀先拿下潼關截斷叛軍援兵通路之後,再從東西兩路夾攻長安。


  他一貫老成持重,當即決定采用穩紮穩打的策略:由渾釋之、李嗣業二將率一萬精兵留守鳳翔;段秀實、馬燧二將率一萬兵馬留守扶風輜重大營;然後,他令大將郭英乂率一萬人為前部先鋒屯紮在東原,他自己率一萬人為中軍屯紮於武功,又令小將王難德率一萬人屯紮於西原。


  也多虧了有了這番布置!


  就在郭英乂引軍剛至東原不久,就見長安方向煙塵大起,地動山搖——“碧眼狻猊”安守忠親率三萬鐵騎如滾滾鐵流般席卷而來。


  郭英乂雖是百戰名將,無奈一則兵少,再則營壘尚未紮好,怎能經得起窮凶極惡的三萬幽州鐵騎的正麵攻擊?不到半個時辰,唐軍陣腳即現鬆動,唐軍弓弩手被對方壓製得無法抬頭,缺少了掩護的唐軍步兵立即成了燕軍騎兵劈殺的靶樁……


  郭英乂大驚,忙令交替掩護後撤。他正在指揮作戰,卻被安守忠遠遠看見,一箭不偏不倚正中他的左腮,打落他兩三顆牙齒,又從右腮嘴角邊穿出,總算僥幸沒有傷到要害,卻疼得他眼前一黑,幾乎落馬,軍中將校見主將受傷,忙扶著他撥馬便走。


  這樣一來,唐軍前軍陣地登時崩潰,燕軍乘機掩殺,唐軍死傷無數。


  再說屯兵西原的“屠獅天王”王難德聽說前軍已敗,賊軍正兵分兩路向武功和西原營寨襲來,便與渾瑊、李晟二人商議道:“如果我軍離寨輕出,必然正中賊軍下懷,一旦陷入野戰,是以我所短攻敵之所長。”


  渾瑊急道:“郭將軍受傷,恐已無力再戰,若是賊軍乘勢攻打武功,王思禮將軍豈不危險?”


  王難德搖頭道:“兩軍交戰,大局為重。我軍是守衛扶風糧秣大營的最後一道屏障,一旦失去營寨防守而麵對賊軍鐵騎,就未必能討得什麽便宜。王、郭二位將軍都是前輩名將,若是當真力有不支,有我們在此抵擋一陣,他們自可直接退守扶風。”


  李晟點頭道:“我看阿德說的對,如果我軍也出營迎敵,難免是一場混戰。萬一賊軍另出一隊騎兵襲擊扶風,全局就危險了!我們守在這裏,賊人就不敢輕易過去。”


  渾瑊聽了,也覺有理,補充道:“如此,敗軍也不可放進營來,以免急切中衝亂我軍陣腳,反而被賊人所乘。”


  “對!”王難德當即傳令道:“三軍嚴守大寨,無令不許出戰,亦不可放敗軍進營。違令者斬!”隨後,他又與兩位小將如此這般吩咐了一陣,才分頭下去準備。


  如此,唐軍西原大營巋然不動,郭英乂見王難德既沒有出兵來救,也不肯開營門收納,隻得氣呼呼地收拾殘兵向扶風方向退去……


  果然,安守忠分出一萬五千鐵騎給副將劉駱穀,讓他纏住屯兵武功的王思禮;自己則親率一萬五千鐵騎直撲西原營寨,要直搗扶風——一旦被他得逞,唐軍西線將滿盤皆輸!

  當他們衝至西原,隻見結結實實的一座營寨扼守在大道咽喉處,營中雖然偃旗息鼓,不聞一聲人喊馬嘶,但卻有刀劍光芒閃爍,營寨上空籠罩著漫天的沙塵,透露出隱隱的殺氣。


  安守忠點頭暗道:“原來唐軍中還有人懂得用兵!”


  他知唐軍敗了一陣,王思禮又困在武功,此處充其量隻有萬把來人駐守,而自己麾下全是精銳騎兵,隻要衝破大寨,突入唐軍後方,就能一把火燒了他的扶風糧秣大營……想到這裏,他將手中的金釘棗陽槊在空中揮了一揮,催動大軍漫山遍野地殺來。


  就在他們漸漸逼近唐營時候,突聽營中一聲號炮響起,一杆巨大的赤紅色飛龍戰旗高高升起,上書一個鬥大的“郭”字!與此同時,營寨大門“吱呀”一聲被打開,一員小將不慌不忙催馬而出,單人獨騎立於寨門之前。


  隻見他頭帶鳳翅亮銀盔、身披銀色龍鱗明光鎧,手中虎頭素纓槍,胯下閃電白龍駒,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安守忠看了那麵“郭”字大旗,心中一驚,又見這員小將與自己年紀相仿,儀表不俗,猶如一員天將般威武,思忖道:“緣何有郭子儀的帥旗在此?難道是唐軍設下了圈套誘我深入?”


  他正在猶豫,隻聽那員小將喝道:“大膽安守忠,你已中了我家元帥的妙計!還不下馬受降嗎?”


  安守忠故作不屑地問道:“郭子儀在又怎麽樣?你以為我看不破你這疑兵之計嗎?你是何人,通名報姓上來,小爺槊下不死無名之鬼!”


  那白袍小將報名道:“我乃郭元帥帳下無名小將,屠獅天王王難德是也!”


  “啊!”安守忠如何沒聽說過“屠獅天王”的名號?他見此人相貌、盔甲、槍馬都與眾不同,自是王難德無疑,但這位“碧眼狻猊”腦筋也轉得極快,見此情形,他將心一橫,手中大槊一指王難德,對身邊的校們說道:“此人英勇,不可力敵。眾將一起上,能先得此人首級者,賞黃金千鎰,封千戶侯!衝!”


  此令一下,一萬五千燕軍鐵騎狂嚎著向唐營衝來,就像平地卷起了一場巨大的沙暴,要將一切都摧毀掩埋!


  王難德將銀槍在空中晃了三晃,營中又是三聲炮響,隨著一陣爆豆般的梆子聲響起,早在寨牆內埋伏的三千唐軍弓弩手一齊起身,開始了瘋狂地連環速射!巨大的床弩也“嗖嗖”地射出了房椽一般粗細的巨箭——漫天的箭雨如飛蝗般向燕軍襲去,登時射得燕軍人仰馬翻!往往是中箭落馬的人還未等爬起身來,就被隨後而至的鐵騎踩踏如泥……不一會兒的功夫,唐軍已經射退了燕軍兩波瘋狂地衝擊。


  安守忠卻是極為悍勇,在他的指揮下,燕軍雖然折損了近千人馬,但卻逐漸逼近了唐軍營壘。


  正在他準備發起第三輪衝鋒的時候,忽聽南方武功方向一聲炮響,一隊人馬打著唐軍旗號殺出!燕軍以為圍攻武功的戰役已經失敗,正在驚訝,又聽北方的丘陵間又是一聲炮響,也有伏兵殺出,從揚起的沙塵來看,這兩路人馬不少於兩萬。


  安守忠大驚失色,歎道:“郭子儀果真在這裏!我中他埋伏了!”忙傳令全軍交替掩護著撤退。


  直到他們退至東原,也不見唐軍來追,不久圍攻武功的劉駱穀也趕回營中,卻稟報說並未見武功城中有唐軍殺出,安守忠這才明白中了唐軍的疑兵之計,大呼上當。


  原來,王難德恐燕軍全力攻寨,故令渾瑊和李晟各自引了一千騎兵,多帶金鼓旗幟,埋伏於大寨南北兩側,布做疑兵。


  唐軍的馬背上都綁了一隻裝滿了細沙土的口袋,一旦殺出,將口袋刺破一口,細細的沙土就會不斷漏出,再被馬蹄踩踏,就揚起了漫天的塵土……


  燕軍不知虛實,隻見漫天的沙塵中旗幟林立,又聽得金鼓密集,以為中了埋伏,故此才不戰而退。


  王難德、渾瑊、李晟、馬燧等一班年輕小將,經曆戰爭錘煉後已明白了“將不在勇而在謀”的道理,都是元帥郭子儀平日對他們孜孜不倦地教誨,並嚴令他們認真研習讀兵書戰策所致,也幸虧如此,才為日後的大唐攢下了幾員良將……這都是後話,暫按下不表。


  王思禮見西原唐軍雖然暫時阻斷了燕軍的攻勢,但東原營寨已破,夾攻長安的方略已經難以實施,隻得放棄武功,全軍退回扶風布防。


  鳳翔行在中的李亨君臣得到軍報,尤其是聽聞在距離行在僅有五十裏的大和關附近已經出現了燕軍斥候的蹤跡之後全都大驚失色。


  一時間,鳳翔全麵戒嚴!

  李亨君臣甚至商定:如有必要,也隻得拋棄鳳翔逃回靈武再做計較……


  然而,可真是“屋漏卻逢連夜雨”——就在鳳翔一片人心惶惶的時候,又有一道敗報傳來:東去攻擊潼關的元帥郭子儀先勝後敗,先是趁潼關叛軍防衛空虛,一舉奪取了潼關,卻不料剛好遇到安慶緒從洛陽發來了十萬援兵,由田乾真和安太清二將率領,架起雲梯猛攻潼關。


  唐軍兵少,還未完成布防,重武器也還未來及運到城上,當時就被燕軍打的大敗,不僅又丟了潼關,而且還損失了近萬人馬。郭元帥的次子郭旰和猛將李韶光壯烈殉國,大將仆固懷恩抱著馬脖子泅渡渭水,才狼狽逃得一條性命。


  如此一來,夾攻長安的任務已不可能完成,元帥郭子儀已引殘軍退回河東、馮翊堅守,還發來了奏疏,自貶請罪。


  天子李亨看完奏疏,垂淚長歎一聲:“哎!此番軍敗,不是眾將不肯用命,實是朕之過也!”


  李輔國、魚朝恩等內侍慌忙勸慰他要保重龍體,韋見素、裴冕等大臣不諳軍事,也隻得低頭不語……過了好一會兒,軍師李泌才勸道:“陛下,勝敗乃兵家常事!兩軍雖敗,但未傷元氣,不如令郭元帥從河東轉回京西,與王思禮將軍合兵一處再做計較。”


  李亨聽軍師言之有理,一麵下旨安撫郭子儀,令他迅速回軍,一麵令王思禮堅守扶風。


  郭子儀不敢怠慢,急忙從河東回援,又與安守忠、李歸仁等打了幾仗,互有勝負;與王思禮合兵之後,他們又與燕軍一場大戰,不僅未能討得什麽便宜,還被安守忠排出個一字長蛇陣打得大敗。


  郭子儀也不由得連連讚歎這個“碧眼狻猊”安守忠用兵頗有章法,堪稱將才。


  雖然如此,但從整體看來:幾戰之後,燕軍最精銳的幽州鐵騎的老兵已經損耗六成以上。雖然唐軍也前前後後折了三、四萬人,但安西、隴右等地的兵源又源源不斷地開來,再加上關內征招來的青壯勞力做為新兵補充入伍,故此實力並未打太大折扣。


  但是,這樣一來也直接導致了大唐對安西、隴右地區的控製進一步削弱……而吐蕃乘機襲取了包括石堡城在內的不少軍事重鎮,並開始了對西域地區的鯨吞蠶食。


  連年的征戰,讓百姓們苦不堪言,農田荒蕪,鄉村凋敝,青壯勞力幾乎全部被抽調一空,隻留下老幼婦孺守著殘破的家園等待死亡的來臨。天地之間仿佛到處都能聽到百姓們泣血地控訴:“這場該死的戰爭什麽時候才能結束!”


  然而,戰爭給大唐和他的百姓們帶來的苦難還遠遠不止這些……


  在距離長安千裏之遙的睢陽——一座原本祥和、寧靜的中原小城,卻在戰爭陰雲的籠罩下變成了一座活生生的人間煉獄!

  三個月以來,睢陽的糧食已經徹底斷絕了,城中已經有大批大批的人餓死。


  守城的士兵們每天還能分到一把糙米,夾雜著城中搜羅來的紙張、茶葉、藥材和樹皮等一起煮爛了胡亂吞下肚子充饑;後來,即便是這點東西也很快就吃完了,半饑半飽的士兵們勉強支撐著對抗燕軍接二連三的凶猛攻勢。


  燕軍在城外架起高高的雲梯攻城——上麵攀附著兩百多名士兵,隻要搭上城頭,他們就可以登城對身體虛弱的唐軍展開屠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