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風波定大唐> 第二十五章 唐吐蕃會盟 契丹王殺降

第二十五章 唐吐蕃會盟 契丹王殺降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落在了雪域高原的邏些城。


  純淨的邏些河水緩緩的流淌,就像雪山女神思念愛人時滑落麵龐的眼淚,一直流了幾千年、幾萬年。湛藍的天空沒有一絲雲彩,因為朵朵白雲已經變成皚皚白雪,像一塊塊輕柔的白色羊毛氈,披在綿延雪山的頂端,牧人在他的牧歌中唱道:

  “少年眷戀著愛人,就像白雪眷戀著雪山,不舍得變成雲,不舍得飛上天……”


  歌聲被清冽的嵐風帶著,越過雪山,飛向遠方。


  吐蕃王宮在雪山的環抱中顯得高大莊嚴。


  身著華麗讚蒙服飾的金城公主坐在他的丈夫吐蕃讚普尺帶珠丹的身邊,聽他與大相論·名悉獵之間的國事奏對,今天的奏對涉及到吐蕃與大唐的關係,故此,她也聽得非常認真。


  自嫁入吐蕃之後,她與尺帶珠丹的感情極好,她除了帶來了豐厚的嫁妝,還有許多技藝精湛的工匠和醫師。她的性格溫柔慈和,故此也逐漸贏得了吐蕃君臣們的尊重和愛戴。


  唐、吐兩國已於去年在邊境赤嶺設立會盟界碑,自此雙方使節、商團來往不斷。


  前不久,讚普尺帶珠丹委派親信大臣朗·梅色前去大唐朝覲天可汗,並供奉了幾百件金銀珍玩。今天,他們接到朗·梅色派人送回的奏報說天可汗非常滿意,還命人將這些禮物在東都上陽宮提象門外展示,更將回贈大量的寶物,其中還有金城公主最為期待的大量書籍——《詩經》、《左傳》、《禮記》和《文選》等,這無疑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吐蕃要想成為與大唐一樣的強大帝國,除了大馬金刀和猛將勇士之外,更需要大量學習大唐璀璨的文明”,金城公主這樣說,而讚普尺帶珠丹也非常讚同她的意見。


  總務軍國大政的大相論·名悉獵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位一直是堅定“主戰派”的老將乞力徐已與大唐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在青海石堡城外殺白狗立盟,達成了互不侵犯的約定,從此,無論是吐蕃的牧民還是大唐的農夫,都似乎不必再擔心自己的財產和安全受到對方軍隊的威脅了。


  尺帶珠丹和金城公主都很高興,因為這位威望極高的主戰派老將乞力徐立場的改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朝內主戰的頑固勢力的陣營,使得吐蕃能與大唐和睦相處,從而專心於謀求雪域高原內的發展大計。


  不過,讚普和大相在小勃律的問題上卻持另外一種頗為強硬的態度。


  小勃律,這個大唐最西方的藩屬國,是吐蕃向西通往富庶西域的必經之路,如果此路不通,吐蕃商隊就不得不翻越大雪山和蔥嶺才能到達西域,那幾乎是一條死路,而小勃律王與大唐關係密切,對吐蕃的多次示好都非常冷淡,在這種情況下,吐蕃不得不采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打通這條“生命走廊”。


  故此,朗·梅色中原之行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窺探大唐君臣對這個偏遠屬國的態度,為吐蕃入侵小勃律的行動做預先的探查和鋪墊。另外,為了掌握更多的主動,他和左領軍大將琅支都王子共同策劃了一個在沿途劫持小勃律王子蘇失利的計劃——畢竟如果能將小勃律的儲君握到手裏,將來勇敢的吐蕃戰士也會少流不少鮮血……


  這一問題關係到吐蕃的生存,即便是身為讚蒙的金城公主也無能為力。


  ……


  中午的陽光懶洋洋地照到了嗢昆水邊一處廣闊的草原上。


  雖然已是初春,但這裏還是一片蕭瑟,新草還沒有從幹涸的大地中發出芽來,到處都是無精打采的枯黃色,牧人們隻能用僅剩的一點儲備牧草飼養羸弱的牛羊牲畜,不時有小隊的穿甲持矛的輕騎兵縱馬來去,顯得亂糟糟的。


  這裏是突厥汗國的牙帳。


  去年,野心膨脹的突厥左相梅錄啜毒殺了深受部眾愛戴的毗伽可汗,而他自己還沒高興多久,就又被忠於毗伽可汗的部下殺死。從那時起,這片原本肥美的草原就仿佛受到詛咒般陷入了一場又一場血腥的混戰和肮髒的仇殺之中,一位位新的可汗一夜之間被推上可汗的寶座,然後又一個個的在一夜之間人頭落地,曾經是天之驕子的阿史那家族仿佛陷入了一場可怕的夢魘。


  眼前,才十四歲的烏蘇可汗還沒有能力控製他兩個跋扈的從叔。他們各自帶著自己的部眾割據了兩大片最為肥美的草場,隻把這位少年可汗和他的母親扔在這裏自生自滅。


  更可怕的是,汗國的西部,新崛起的回紇人正在逐步經營起自己的勢力範圍,汗國的南部,是強大的大唐河西、朔方、河東、幽州等四大邊鎮形成的包圍圈,而當年常常向突厥乞求援助的契丹和奚,也乘機從東部蠶食突厥的領地。


  如此內憂外患不斷,這個曾經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國,就像這片牧場一樣蕭條衰敗。


  然而,有人為年少的烏蘇可汗帶來這樣一條令人驚駭的消息,他那位擔任汗國“左殺”的從叔——阿史那判闕特勒也因為對可汗的不忠而遭到了天神的懲罰。


  原來,這位左殺拋棄了烏蘇可汗之後,便率領自己的二十萬部眾向西,沿烏德鞬山前往烏布蘇湖的牧場。他計劃先吞沒回紇人的領地,繼而將葛邏祿收入囊中,回頭再幹掉那個小傀儡和自己的弟弟“右殺”,最終自立為可汗,妄圖重現突厥汗國往日的榮耀。


  坦率的說,他還是有這個實力的,他手下有五萬鐵騎,裝備了突厥最精良的鐵甲、長矛和硬弓,戰鬥力足可以與當年的大唐玄甲軍一較高下,統兵的阿史雲啟更是部族中僅存的優秀將領。


  他的計劃似乎是完美的!——阿史那雲啟做先鋒,帶領三萬鐵甲精騎不宣而戰,以最快的速度奔襲回紇的牙帳,自己則催動其餘兩萬重騎兵部隊和十幾萬部眾跟上接管回紇人的牧場和奴隸。


  說實話,他從來沒覺得回紇人值得自己動用鐵甲精騎對付,隻是現在情況緊急,自己必須盡快為部族找到落腳點,不容有失,他相信,以阿史那雲啟卓越的軍事才能以及無敵於草原的三萬突厥鐵甲精騎出動,絕無差池。


  此時,阿史那雲啟的部隊已經去了十天,按推算,此時應該已拿下回紇牙帳了。


  左殺的嘴角露出淫邪的微笑!出發前,他已命令阿史那雲啟給他從回紇貴族俘虜中挑選十個最美的女人送來,回紇女人的美麗,在草原上是出了名的……!

  可是,十一天、十二天、十三天過去了……直到十五天,阿史那雲啟居然連份戰報都沒有送來。


  他焦急了,更有一種不祥的預感——莫非阿史那雲啟帶著自己的三萬精騎叛逃了?不可能,三萬將士的親人和妻兒都在自己手中!退一萬步,就算三萬精騎集體叛逃,自己安插在阿史那雲啟營中的那些暗探也總得有個能跑回來報信吧?


  他焦躁的在大帳內來回踱步,大聲咒罵阿史那雲啟的不忠,一連派出三隊斥候前去打探,他最寵愛的七個女奴也都嚇得躲得遠遠的,生怕這個殘暴的家夥發起狂來要了她們的命。


  時間在焦急的等待中一點點地流逝……。


  一直到夜幕降臨,營地裏燃起篝火,還是沒有一點消息,派去的斥候一個都沒有回來。情況很不對勁!

  午夜,正呼呼大睡的他被近衛軍急切的馬蹄聲驚醒,他一個激靈醒來,一腳將身邊一具**溫熱的**踹到床下,急忙披上皮袍出帳查看。


  “應該是阿史那雲啟那狼崽子回來了,看我不活剝了你的皮!”他咬牙切齒地罵道。


  而眼前恐怖的一幕,卻讓他驚得魂飛魄散。


  三個滿身血汙的斥候趴在地上,其中一個已經被割掉一隻耳朵,另外一個被割掉了鼻子,還有一個被剜去了一隻眼睛,他們都是最後派去的斥候營中的士兵。


  “死了!全死了!”他們歇斯底裏地哭嚎著。


  “什麽全死了?誰死了?”左殺怒氣衝衝地問道。


  “三萬人,三萬人,全死了”那名斥候的聲音仿佛是從地獄裏爬出來的鬼叫,口中還流著帶著鮮血的泡沫,他的舌頭隻剩下半截,故此說話含混不清,聲音非常難聽。


  左殺一腳踢翻了那人,又抓起另外一個,惡狠狠的問道:“說!阿史那雲啟呢?快說,要不然我把你剁了喂狼!”


  那沒有鼻子的士兵臉上的大窟窿還在冒著血泡,顯得猙獰可怕,他嗚嚕嚕地說道:“烏布蘇湖東岸的山穀裏,我們的三萬騎兵,還有斥候,全都……全都……死了……!”


  他失神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仿佛看到了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景象。


  左殺的腦袋“嗡”得一聲,身體晃了晃,眼前一黑,終於倒了下去。


  突厥名將阿史那雲啟和他率領的三萬鐵甲精騎在烏布蘇湖東岸被回紇人全殲,連同後麵派去的三隊斥候,除了被放還的三人之外,其餘竟然連一個都沒跑回來……。


  “回紇人是魔鬼嗎?……”左殺阿史那判闕特勒喃喃的說。


  “傳令,立即東撤,快!快!”


  ……


  寒冰仍未消融的潢水河溿,初春的朔風仍然冰寒刺骨,最後的一抹陽光還沒有完全隱沒在山林中,河濱契丹牙帳中卻已燃起了篝火。


  契丹王李過折、世子李刺乾、左護將耶律涅禮等幾位契丹高級將領正圍著篝火激烈地爭論著什麽。


  契丹王的世子李刺乾已經向契丹王匯報了押解回來的三千名俘虜因配給的食物和衣服缺乏,已經發生了兩起小規模的鬧事,打死了一名看守士兵,打傷多人,雖然,他已下令將多名鬧事者就地正法,但如果聽之任之,這些昔日的勇士萬一聯合起來發生嘩變,將很可能會產生巨大的威脅,甚至動搖新契丹王的統治。


  新契丹王李過折臉色鐵青,雙手拄著劍柄,一言不發。


  大將耶律涅禮說道:“在洛陽,天可汗已經頒發聖諭豁免這三千人的罪過了,現在,這些人都是大王的部眾。如果還把他們當俘虜和奴隸對待,恐怕說不過去啊。”


  也有將領同意這種意見,他們都是營中較為溫和的一派,其中也不乏有人與這些俘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李刺乾一陣冷笑,說道:“涅禮將軍過於婦人之仁了!別忘了,這三千人都是原來屈烈和可突幹的死黨,他們有多少親屬都死在咱們的刀下,放了他們,就等於放虎歸山。這些人一旦恢複自由,就會聯合逃亡的那三個長老對我們進行內外夾擊,恐怕當初屈烈和可突幹的下場就會落到我們的身上!”


  也有將領同意這種意見。


  涅禮反問道:“當初是各為其主!他們都是契丹忠勇的勇士,過去忠勇屈烈和可突幹不假,現在已經主動放下了刀槍,宣布忠於大王。如今屈烈和可突幹已死,我們對他們或者收編,或者遣散回鄉,又怎麽會有人放著好日子不過,再去聯合外敵呢?”


  “忠於大王?忠於大王怎麽會殺死押解他們的士兵?”李刺乾有些不滿,他知道耶律涅禮是父親最親密的戰友,也是最有謀略的戰士,當然,也最有可能挑戰自己的地位。


  “我已經調查過,那士兵先因為私仇當眾人毆打並剝光了一個俘虜的衣服,還把他綁起來,潑了一桶水,等到第二天,那人已經凍成冰疙瘩了,可那士兵還將此人人頭砍下,拿著向其他俘虜們炫耀,結果被幾個俘虜按倒在地,活活掐死。那幾個肇事俘虜已經處斬,事情就已經了了。其餘人自始至終都沒有任何反抗啊!”涅禮耐著性子解釋道。


  “俘虜殺死官兵,狐狸咬傷老虎!”李刺乾揶揄道:“這還不叫造反嗎?其他人沒有反抗,不等於沒想反抗。等他們反抗,就一切都晚了。”


  “……”


  諸人一陣長長的沉默。


  契丹王李過折開口了:“聽說俘虜中已經有人餓死了?”


  一位偏將回複道:“是的,咱們的給養已經不夠了。一趟獻捷,路上人吃馬喂,還得供養幽州節度府的官兵,加上進貢給天可汗的禮物,咱們從屈烈和可突幹那裏抄沒的輜重財寶,也沒剩多少了,尤其是缺糧,在這樣下去,怕是熬不過春荒了。”


  話雖如此,大家也知道,天可汗給俘虜們發放的安家錢帛,最後沒有一文落到他們手裏,據說,那筆錢被世子李刺乾全數領走之後,其中很大一部分落入契丹王本人的私庫裏,故此也沒有人敢提起這筆糊塗賬。


  李過折說:“我帶人殺屈烈、可突幹的時候,他們也沒想到”言及於此,他眼中冒出狠毒的光,握著劍柄的大手也攥緊了。


  “大王,要三思啊!他們都是咱們的同胞啊!”耶律涅禮幾乎是在央求。


  “耶律涅禮!不要像個婆姨一樣!”李過折嗬斥道:“狗放走了,是狗!狼放走了,還是狼!”


  “涅禮將軍是不舍得可突幹的那個小女兒烏真吧?沒事,大王早下令,那個小妞給你留著沒殺,不過,聽說她已經趁夜逃走了,怕是將軍不能成其好事嘍……”世子李刺乾竟然不顧身份,滿臉淫笑著開起這種無聊的玩笑。


  耶律涅禮的臉已經漲成紫色,手不自覺的握緊了劍柄,良久才慢慢的鬆開……。


  他已經知道可突幹的小女兒烏真郡主目睹父親被殺,受了嚴重的刺激而導致精神失常,聽說已逃去了奚人營地,不知死活……他雖然關心那個女孩,但絕沒有李刺乾說得那麽齷齪。


  “不得無禮!”李過折又嗬斥了一下自己的兒子,看了涅禮一眼,這是他最為倚重的將領,他不想貿然得罪,但自己現在已經是天可汗冊封的契丹王,所有契丹人的生殺大權都在自己手中,也需要讓這個老夥計知道一下尊卑有別了。


  他拍了一下大腿,對帳內諸將宣布了自己的決定……。


  夜色已深,俘虜營中一片死寂。


  已經兩三天沒有吃一頓飽飯的俘虜們正三三兩兩的擁擠在一起熟睡,在寒冷刺骨的夜裏,隻有相互擁在一起才能略略抵擋寒氣的侵襲,用睡夢化解腹中的饑餓。


  他們抱定一個信念:“天可汗已經赦免了我們,很快就可以回家了!”


  所以,賞賜被拿走了,無所謂!缺衣少穿,無所謂!看守虐待,也無所謂!

  他們相信,這場噩夢很快就會結束,他們很快就可以回到親人和愛人的身邊,他們無一例外地想:“以後不用打仗了,回家砍柴、捕魚、放豬、打獵,幹什麽都行!”


  一個俘虜夢到自己已經回到湟水下遊的部族中,見到心愛的姑娘正給自己遞來香噴噴的烤麅子腿,笑著對自己說:“你吃啊!”


  他已經留下了口水,卻還是推讓著說:“乃真妹,你吃,我不餓。”


  那姑娘也笑著推讓回來,他又推讓回去,那感覺真是甜蜜……。


  突然,那叫乃真的姑娘手中遞來的香噴噴的烤麅子腿居然變成了一把長矛,徑直插入自己的胸膛,一陣劇痛!痛得完全不像在夢中。


  “啊!~”他痛苦地呻吟了一聲,睜大了眼睛。


  一柄長矛正戳入他的胸口,熱血正順著矛尖刺入的傷口處噴濺而出,一陣陣劇痛讓他身體痙攣,他迷惘的眼睛望去,早已不見了心愛的乃真姑娘,眼前是一個蒙麵的士兵!


  此時,他的頭已經無法轉動了,但是他的耳邊還能聽到接連傳來的慘叫和呻吟聲,那是他的同袍兄弟們垂死的聲音……。


  他的瞳孔終於慢慢放大,再也看不清身前那個殺死自己的人的模樣,在痛苦的抽搐中慢慢死去。


  那名蒙麵的契丹行刑士兵從他的屍體上拔出沾滿鮮血的長矛,轉身又刺入下一個俘虜的身上,下一個!再下一個……!

  他發覺自己的視線已經模糊了,他在流淚,僅能靠士兵的本能去捕捉目標,隻根據長矛傳回來的感覺判斷是否刺中,刺入多深,這是他經曆多次戰鬥,用自己和敵人的鮮血換來的經驗,隻不過,這次,都用在了自己同胞身上。他手中長矛好幾次碰到了別人的矛頭,甚至擦出了火花,於是,兩三柄長矛同時刺入了同一個人的身體裏。


  周圍其他的人也都跟他一樣,一千名負責行刑的士兵們都在這場令人恥辱的殺戮中逐漸變的麻木,沒有人出聲,更沒有人交談,他們都害怕密林中的山神被這種殘忍的屠殺驚醒,會通過聲音認出自己的身份,那將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恥辱和懲罰。


  不遠處的山崗上,契丹王李過折在侍衛的簇擁下冷冷地看著這一場屠殺的進行,麵無表情,而離他不遠處,耶律涅禮布滿血絲的眼睛同樣也在冷冷地看著他……。


  暗夜中,一條黑影倉皇飛上一匹快馬,悄悄隱入密林小道,向南奔去。


  ……


  北風怒號,蒼茫陰沉的夜空中落下了冥冥的大雪,很快地將這一切痕跡都掩埋了。


  ……


  幽州節度使大營也被這一場席卷了整個大唐河北道的暴雪覆蓋了。


  好在奔赴洛陽獻捷的唐軍昨日就已經全體返回了營中。


  高適、嚴莊等幾名讀書人也被特許隨軍來到營中,他們都是在此次洛陽之行中主動來軍前投靠的,但因為沒有機會覲見忙地團團轉的張節度,所以當時隻補了個名字,還沒有安排幕職和差事。


  隨軍判官說的明白,幽州幕府中急需讀書識字的文職幕僚,他們幾位都經過了自己的初步選拔,故此才有機會謁見張節度。那之後,才能根據他們各自的能力安排幕職。當然,如果他們最終不能被錄用的話,節度府也會贈給路費遣返還鄉。


  說實話,相比於參加需要自己承擔所有費用而且曠日持久的舉試,人家幽州節度府這條招攬人才的規矩就靈活和大方許多了。


  高適一大早就把還在暖烘烘被窩裏酣睡的嚴莊推醒。


  “嚴老弟,快起來,下大雪了。”


  “唔,下雪了?高兄,好累啊,我再睡會兒,你先去,我一會兒就來……”嚴莊仍迷迷糊糊的嘟囔著,經曆十多天的行軍,細皮嫩肉的他,連骨頭都要被顛散了。


  “哎……”高適歎了口氣,搖了搖頭,給他掖了掖被子,說道:“今日隨軍判官要帶我等謁見張節度,你再睡會兒便速起,不可遲了。”言罷,他便輕輕出帳去了。


  雪下了一夜,整個大營都被皚皚白雪覆蓋。一頂頂軍帳都變成了白色的小丘,遠處的中軍大帳仿佛是平地拔起的山崗,那麵火紅的大唐飛龍軍旗在旗杆頂端烈烈飄揚,向大營的西北望去,連綿的山巒銀裝素裹,逶迤的燕秦長城猶如一條在皚皚雪原上的翻滾起伏的巨龍,早晨清冽的朔風如刀般刮過高適的麵龐,讓他精神一震,這種軍旅生活的開始,讓他感到新鮮而興奮。


  一隊巡哨士兵走過,“口令!”有人向高適喝道。


  “朔風!”高適慌忙對答。


  那隊巡哨士兵便不再說話,赳赳遠去了……


  高適輕輕笑了起來,他喜歡這裏,不知為什麽,第一次從軍的他一來到這裏,就覺得眼前的一切都似乎那麽熟悉!


  他又想到了杜甫,是不是已經從洛陽動身去兗州府省親去了?自己身上披的這件羊裘袍,便是臨行前子美送給他的,他說:“大兄,你去北地塞外,天寒地凍。這件皮袍送你,穿著可抵禦些風寒……”當時他囊中羞澀,就把自己家傳的三顆“百花還魂丹”送給了杜甫做回禮,這是他祖父高侃早年征高句麗時取得高句麗王宮藏的靈藥,能卻百毒。


  他從懷中摸出一個青瓷小葫蘆瓶遞給杜甫道:“子美,大兄無甚相贈,隻這三顆百花還魂丹,我一直帶在身邊也是無用。我知你頗通醫理,不如就贈給賢弟,或許早晚會派上用場。”


  杜甫知這是高適祖父遺物,怎肯接受?推讓了一番,最後還是被高適硬塞入了他的懷中。


  他又想到了跟哥舒翰遠赴西域的岑參,雖然認識時間並不是很長,他開朗的性格、幽默的話語和詩才都是自己很喜歡的,也不知道現在如何了……。


  ……


  幽州節度府中軍大帳中,此刻卻是一片威嚴與肅殺。


  節度使張守珪端坐在帥案之後,十餘位將校屏息在兩廂端坐,隻能聽到大帳外的獵獵風聲和遠處傳來的刁鬥之聲。


  留守大營的行軍司馬王悔已向張守珪匯報了這段時間的營務事宜,而張守珪卻麵沉似水,一言不發。


  “啪!”張守珪重重地一拍帥案道:“折衝校尉史思明出列!”


  “卑將在!”史思明忙出列行禮。


  “史思明,洛陽之行,你好風光啊!”張守珪冷笑道。


  “卑將不敢!”史思明多天來一直擔心的事就在眼前成為現實,額頭已冒出細細的冷汗。


  “你不敢?”張守珪冷冷地說:“你違抗軍令,在擊鞠場上好勇鬥狠,幾乎害死壽王千歲,你還說你不敢?”


  在五鳳樓下擊鞠較技那天,張守珪曾派人密令史思明拿出看家本事反擊皇家擊鞠隊,但也要求他們最終還是要放放水,好讓壽王率領的皇家擊鞠隊贏得比賽……


  可他史思明卻偏偏要在眾人麵前逞能,不但擊飛了李瑁必進的一球,還逼得李瑁舍身犯險,差點就出意外……這下子幾乎將五鳳樓上的張守珪駭得魂飛天外,幸虧他在最後的時刻舍身救下了壽王,這才化險為夷……,但這就已經讓張守珪恨得牙根直癢癢了,若不是後來天子在五鳳樓的酺宴上對史思明大加讚賞,又給他賜了名,恐怕在洛陽行營的時候張守珪就已將他處斬了。


  現在,這頂“違抗軍令”大帽子一扣,史思明即將人頭落地。


  “卑將冤枉!”史思明正待分辯,張守珪又猛地將帥案一拍,怒喝道:“來人,將史思明推出轅門斬首!”帳外兩名刀斧手聞令突入大帳,便將史思明捆了。


  帳內諸將怎能坐視不管?行軍司馬王悔第一個出列求情,說:“大帥開恩,史思明雖然有錯,但畢竟有破契丹大功於前,在洛陽又有救護壽王的功勞,就請大帥饒他這一次吧!”他雖是文官,但在軍中頗有威望,大破契丹後,他自願留守大營,並未隨軍前去洛陽獻捷。


  張守珪仍麵無表情。


  站在一旁的安祿山與史思明從小一起長大,感情甚篤,急忙出列向張守珪施禮說道:“大帥,史思明對大帥一向衷心,雖有小錯,但請大帥念在他素來忠勇的份兒上,饒了他吧!”說罷,他向諸將使了個眼色,大家也紛紛會意,一同出列求情。


  就連在平日裏與張守珪貌合神離的平盧兵馬使鄔知義也離座為史思明講情——畢竟這種能拉攏營中諸將人心的機會不是經常會有的……


  張守珪沉著臉,好半天才傳令道:“推回來。”


  此刻,身遭五花大綁的史思明已嚇得麵色煞白,跪倒在地顫聲說:“謝大帥不殺之恩。”


  張守珪冷冷說道:“史思明,非是本帥不想殺你。你違抗本帥軍令便是死罪,就是到聖人那裏也救不得你!隻是諸將求情,念你往日也小有寸功,此番便先記下你的死罪,今後再犯,別怪本帥法不容情!”


  “謝大帥!謝各位求情!”史思明連聲應道,臉上熱汗直淌。


  張守珪正色說:“本帥再次言明軍法,今後諸將再有敢違抗軍令者,不管曾有何種功勞,也不管朝中有誰撐腰,本帥也絕不寬饒,你們記下了!”


  “諾!”諸將不敢怠慢,齊聲應命。


  張守珪這才麵色一和,緩緩拿出一份軍令和十來張委任告身,逐一宣布了對其他有功將佐的提拔任命。


  他這一打一抬,讓眾人不敢有絲毫自傲之心,又賺得營中諸將死命效忠,當真高明至極。


  諸多軍營大事已畢,張守珪命隨軍判官帶上幾位前來投靠的讀書人,要親自見見他們,不一會兒,已在帳外恭候多時的高適、嚴莊等人進入大帳,拜見張節度。


  張守珪得知高適的祖父為大唐名將高侃之後便對他頗有好感,問道:“高適,你家世代將門,緣何棄武從文?”


  高適回答:“回稟令公,祖父性情耿直,晚年不肯在武周為官,舉家返回宋中老家,不久病故,臨終前要子孫棄武從文,故從家嚴起,便以習文為主,隻略習武藝防身。”


  張守珪略略點頭,歎息了一聲。又問道:“因何投至帳下?”


  高適毫不掩飾,朗聲說:“不才愚魯,屢試不第,一腔抱負難以施展,故投奔令公,效仿祖父,為國殺敵,建立功勳。”


  嚴莊在旁不禁暗暗為他著急,心想:“達夫啊,達夫!到這裏求做幕職,當然是要多說敬佩仰慕之類的話,若是人家知道你科場失意才來,定然心存輕視,怕是不肯重用啊。”但此時自己也不便幫腔,隻得暗暗思忖倘若被問起,自己又該如何答對。


  豈料張守珪聽了非但不怒,反而一笑:“好!高適,大丈夫誌在四海,焉能做個整日隻知舞文弄墨,吟詩作對的文人?”


  他想到了自己痛恨的張九齡,反到對這個棄文從武的年輕人產生了更多好感,說:“你來本帥幕府,好生當差,日後積累軍功,成就一番事業,也不辱沒你家祖上的威名。”


  高適大為感動,他沒想到張守珪會如此看重自己,不由得心存感激,他向來性格豪邁,也不多言,隻朗聲“諾!”的答應,向張守珪深施一禮。


  張守珪又問了嚴莊幾句,嚴莊早已摸著了主帥脾氣,也不敢虛言,一五一十將自己的經曆說了,並言明與高適一同從軍,願意為張節度效力。


  安祿山因曾在洛陽雇傭過嚴莊幫襯軍務,對他理財之能也頗為賞識,竟也幫他說了幾句好話。


  張守珪聽了,點了點頭,又對其餘幾人詢問了幾句,便各自安排了各人的幕職。嚴莊善於營務理財,便安排在安祿山手下做個營務幫辦,卻將高適充作掌書記,職位在其他人之上,專門留在自己身邊聽用——這對從未入仕的高適來說已是破格擢拔,著實令他感激不盡。


  諸事方畢,已近中午,突聽得帳外馬蹄嘚嘚,有潛入契丹營壘的“捉生將”來報:“前些日契丹王李過折已將三千參加獻俘的俘虜一夜之間全部殺死!”


  諸人大驚。這三千俘虜在洛陽之時已被天可汗赦免,可這個新契丹王李過折竟然將他們一夜之間殺戮殆盡,不知道打得什麽算盤。


  當初深入契丹大營策動李過折兵變的王悔已經氣得渾身顫抖,他本是文人,雖然經過多年邊疆烽煙的熏陶和刀光劍影的曆練,成為一名邊將,但心中仍推崇“王道”,講究仁義治國,以德安民。


  當初他說動李過折就是抓住了屈烈殘忍好殺,可突幹貪鄙成性造成的眾叛親離。誰知道這個李過折剛當上契丹王,就將三千已被大赦的同族俘虜屠殺殆盡,其殘忍卑劣的程度與屈烈等相較有過之無不及,他當即向張守珪提議征討問罪。


  張守珪深思了一會兒,卻是一笑,道:“王司馬稍安勿躁。我看這個李過折是怕這三千人聯絡其他殘部造反,他們自己人殺自己人,於我們有利無害!”


  “天可汗已赦免了俘虜的罪過,李過折卻公然抗旨將他們誅殺,這豈不是有損於天可汗的顏麵和大唐的法度?”王悔道。


  “此間是否另有內情尚未得知,李過折作為契丹王也有權處理族中事務,速發去幽州節度府公函,問詢此事。”張守珪與王悔不同,他更願意看到契丹和奚等部族因自相殘殺而迅速衰敗,也怕逃走的三萬契丹殘部與俘虜內外勾結,使得剛剛穩定的契丹部族再生變亂,故此,他心底裏對李過折的殘殺俘虜的行為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隻不便明言。


  “令公,李過折如此暴虐,恐怕將來養虎為患,變亂再生啊!”耿直的王悔顯然不滿意張守珪姑息縱容的態度,依然不依不饒。


  張守珪心中大為不悅,冷冷說道:“王司馬怎能如此浮躁,難道本帥先調查清楚,也不可以?如果李過折真有罪過,也當本帥稟明朝廷處置,你是不是有些心急了?”


  王悔被他這一番軟中帶硬的官話噎得半句話也說不出來,隻得歎了口氣,將頭一垂,一言不發。


  安祿山已經看出兩位上官不睦,忙出言勸慰:“王司馬莫要心急,大帥說調查一下並無不可,若是李過折心存異心,末將不才,願帶兵前去征討。當今之際,咱們首要是對付奚人,據報,他們收留了屈烈、可突幹殘部三萬餘人,不可不防。”他自然是幫著“義父”張守珪說話,但更巧妙地矛頭一轉,將話題引向了奚人的威脅上,顯得目光獨到。


  王悔也覺有理,隻得暫時放下契丹殺降的話題,將注意力轉移於此,帳角列席的高適聽了安祿山的發言,心中暗歎此人雄武粗壯的身軀內竟然暗藏錦繡。


  王悔向張守珪拱手稟道:“令公,奚人與契丹本是同宗,奚王李詩向來意誌不堅,素來首鼠兩端,如今契丹已破,奚人更是惶惶不可終日,日前也曾遣使求賜婚,不妨令人招降,方為上策。”


  安祿山說:“奚人素來狡黠,不守信用,當初都山大戰,他們就曾臨戰退縮,使得我官軍陷入腹背受敵的險境。末將以為,應趁契丹內亂萎靡不振,一鼓作氣平定奚人。”


  他的發言贏得了趙堪、白真陀羅等將佐的讚同。


  張守珪沉思良久,說道:“你二人意見皆有可取之處!奚王李詩手下隻有一個瑣高還算是個能打的將軍,其他人皆不足慮,最近他們又得了屈烈殘部三萬多人,實力大增。硬打,他們就會化整為零,退入林海雪原之中,我軍一撤,他們又隨後襲擾,但如果隻是招撫,也難保他們不守信用,與前番一樣歸而複叛,那也危險,為今之計,剿撫並用,兩手準備。”


  他頓了頓,又說道:“如今大雪封道,且兩部內情不明,我軍可先做休整,等入夏草盛之時再做計較。你等各回營地休整五日,之後囤糧練兵,嚴防契丹與奚人因春荒缺糧劫掠襲擾,不得懈怠!”


  “諾!”眾將齊聲領命。


  散帳後,張守珪獨自背著手看著漫天的大雪陷入了沉思,入政事堂的事受挫,他認定自己需要立更大的功勞,叫天子和那個老頑固張九齡再也無話可說,而要成就更大的功勞,營內諸將仍需心思一致才可以,他又想到剛才王悔的頂撞和他平日那種令人討厭的書生意氣,心中也很不痛快。在洛陽的時候,他曾聽李林甫曾吐露過中書令張九齡倒是對這個投筆從戎的王悔屢加褒揚,看來幽州節度副使的位子遲早是他的……。


  想到這裏,張守珪不禁“哼”得一聲冷笑。


  帳外的風雪更大了,天地沒入一片白茫茫的混沌之中。


  ……


  大雪同樣覆蓋了坐落於土護真河上遊山穀中的奚族牙帳,此刻,這裏正被悲愴的氣氛籠罩著,奚王李詩、左護將瑣高、世子李歸國等已經得到了契丹王殘殺三千契丹俘虜的消息。前契丹王屈烈、可突幹的殘部的三位長老以刀割麵發誓報仇,被殺的俘虜中有很多他們的親人和部眾,他們願意投做奚人的奴隸,條件是李詩替他們興兵報仇。


  奚王李詩已經年逾花甲,頭發大已花白,多年的征戰和病痛已經消磨掉他大部分的精神,此刻的他就像一支即將熄滅的鬆油火把,微弱的生命之火在寒風中搖曳不定。


  聽到李過折犯下的罪行後,他安慰三位契丹長老道:“奚人與契丹人本來都是烏牛白馬的後人,契丹人在河穀草場放牧,奚人靠林地草場生活,我們的牛羊和馬匹吃的都是一樣的青草,奚人和契丹人的馬奶酒一樣的香甜,契丹人遭受了大難,奚人怎能袖手不管?”


  他重重的咳嗽了一陣,又接著說:“如今李過折這隻白眼狼不顧信義殺死了已經三千名契丹同族,一定會受到天神的詛咒,你們是落難中的客人,我怎麽會讓你們淪為奴隸?”


  一位契丹長老聽出他似乎沒有興兵報仇的意思,仆伏在地哭訴道:“尊貴的奚王,您現在是兩族中年齡最長的前輩,也是契丹人的最後希望,詛咒不能殺死李過折,隻有弓箭和馬刀才能讓他血債血償!”


  世子李歸國三十餘歲,正是血氣方剛的年紀,他向奚王說道:“阿爺,我早就說過李過折是一隻白眼狼,他遲早都要渡過土護真河侵入我們的山林草場,現在三位長老手下有一萬五千兵可以用,我們加起來的兵力有四萬,超過李過折手下人心不穩的三萬人,這正好是一舉減除他的好機會。”


  左護將瑣高是奚族名將,正是他屢次審時度勢地判對了局勢,才讓奚人在強於自己的契丹、突厥和大唐的拉鋸戰中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實力,他說道:“大王,我已經派人打探清楚了,被殺掉的三千人已經得到了大唐天可汗的赦免,因此,我不相信張守珪知道這個消息後可以坐視不管,而這場大雪下完,不僅行軍困難,最重要的是我們去年冬天存下的糧食和草料也剩不下多少了,所以我們應該再耐心等待一下,看天可汗和張守珪怎麽處置。如果,他們能公平處罰李過折最好。奚人的血,已經流得夠多了!”


  “那如果天可汗和張守珪偏袒李過折呢?”一位契丹長老憤然問道。


  “那,我們就等入夏馬匹生了膘,戰士們軍糧充足的時候,再出兵也不遲”,瑣高堅定地回答。他看了一眼世子李歸國,又說:“別忘了,我們曾派使者向朝廷請求賜婚,如果在這個時期冒然出動,會讓張守珪再給我們扣一頂出爾反爾的帽子,那樣不僅不能替你們報仇,還要白白搭上許多戰士們的性命,該讓別人看著笑話了!”


  瑣高的分析入情入理,奚王、世子連同三位契丹長老也都讚同,一致決定暫時隱忍不發,先看看契丹與大唐兩方麵的動靜再說。


  奚王邀請三位契丹長老留在牙帳營地一起生活,並妥當安排了他們的部眾,長老們都感激他的寬厚和仁慈,發誓為他效力。


  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雪給各方留下了充足的考慮時間,雖然延緩了各方的行動,但也醞釀出了更大的陰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