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莽布支討戰
張相公這番教訓讓朗·梅色麵紅耳赤,他是讀過《莊子》中的這篇文章的,但經張九齡引用發揮之後卻聽來更加令人振聾發聵。他知自己的學問遠不及對方,便不敢再賣弄口才自取其辱,立即轉了個話題,換上了一副恭順誠懇的麵孔道:“今日天可汗賜宴,小使尊讚普之命帶來三位吐蕃勇士,願殿前獻技並與大唐勇士較技,以搏天可汗與諸公一笑,不知天可汗肯否允準?”大家這才明白了他的真實意圖,顯是言之鑿鑿地下了賭賽戰書。
天子李隆基仍是未置可否,側頭對一旁的張九齡、張守珪等人笑道:“朕那位‘妹丈’一番好意,諸卿看如何?”原來,此時吐蕃讚普尺帶珠丹所娶的讚蒙正是大唐宗室出身的金城公主,故此,論起來他的確算是天子李隆基的妹夫。
張九齡老成持重,見已說倒了吐蕃使者,便不想再生事端,豈料殿內諸武將卻早已看不慣吐蕃使臣的陰陽怪氣的一套了,張守珪當先離席,向天子施禮朗聲奏道:“陛下,既然吐蕃使臣有意獻技,臣等大唐將士願奉陪領教。”其餘幾位血氣正盛的少壯派將領如蓋嘉運、夫蒙靈察、皇甫惟明等人也紛紛離席請戰,殿內一時群情激奮!張九齡、裴耀卿等文臣見這般情形,也不便加以勸阻。
天子見此,微微一笑,遂恩準雙方於五鳳樓上比武較技。
朗·梅色則提出了較技三場的方式,雙方比試爭跤、弓箭與兵器搏擊,每場先由吐蕃勇士獻技,再接受一位大唐勇士的挑戰,二人較技以分勝負,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顯然是有備而來。
諸多準備停當,第一場“爭跤”較技開始。
隻聽得殿外“咚、咚、咚”一陣沉重的腳步聲由遠及近,一位身著野牛皮跤服的巨漢大踏步進入殿內,他龐大的身軀帶入的冷風居然將殿內幾盞明燈吹的不住搖曳。此人身高一丈四尺有餘,頭如麥鬥、膚色黧黑、虯髯濃密,壯碩的身軀上還纏著一塊斑斕的虎皮,宛如一尊執金剛般昂昂矗立,隻是他臉上自右眼瞼下至右頰底部有一道長長的疤痕,顯得恐怖瘮人。幾位年幼的公主和宮女猛地看到此人凶惡醜陋的麵貌,竟嚇得幾欲暈去。
此人正是號稱“吐蕃第一爭跤手”的燭龍·莽布支。
據說,他已經連續五年在吐蕃“爭跤大會”上奪魁,從未嚐過敗績。他曾經先後將二十六位一等一的吐蕃、西域的爭跤高手摔死或摔成重傷。據說有一次吐蕃讚普尺帶珠丹出獵,一隻隱匿於巨石之後的猛虎突然躥出,讚普的坐騎受驚竟將主人摔下馬來,侍立在側的莽布支並不著慌,他一手托住失去重心的讚普輕輕遞給諸侍衛保護,旋即轉身如一隻人熊般衝向猛虎,一人一虎竟如兩股旋風般撕鬥在了一起,就在驚魂未定的侍從們還沒想清楚應將手中的刀矛朝何處下手的時候,那虎居然“嗷”的一聲大吼便轉身欲逃,誰知它尚未奔出半步,已被莽布支鐵鉗般的雙手攥住了虎尾,將它硬生生地拽了回來。
那猛虎吃痛,揚起巨爪回身撓中莽布支右臉,滿麵是血的莽布支被徹底激怒了,他也發出“嗷”的一聲暴喝,雙膂運起神力將這隻巨虎掄了起來,結結實實地摔在那塊巨石之上,隻聽“啪”的一聲,一支足有七八百斤的斑斕猛虎被他摔得腦漿迸裂,當場斃命。
自那以後,莽布支就被讚普尺帶珠丹封了個“高原虎王”的稱號,他勇鬥巨虎救護讚普的故事,使得他在民間受到神一般的崇拜。
按約定,需由莽布支首先演武獻技。
他用生硬的漢話說道:“一個人對十個人,二十個人也行!”,無比倨傲的神態早已激怒殿中眾將。
內事監、右監門衛大將軍高力士一聲冷笑,請旨從禁軍中挑選出十位頂尖爭跤高手上殿,他暗中傳令:“下手無需留情,隻要不死,傷殘勿論。”
這十名武士個個體魄雄健,都是禁軍中“爭跤”項目的頂尖高手,他們並沒有因為己方人多勢眾而輕敵,而是散開呈扇形慢慢聚攏上來,突然以雷霆萬鈞之勢一同撲向莽布支!不說力量和技巧,單十個人的體重也足可壓死一個大活人。
殿中的人們眼前一花,莽布支身後的野牛皮跤帶已被一位出手最快的大唐跤手拽住,而莽布支龐大的身軀卻有著出奇的柔韌性,他竟然能曲背彎腰如同一隻豹貓般貼著地麵,拖曳著身後的跤手從前側一人的身下鑽過。
那人小腿經他一撞,登時身體失去重心,迎麵撲倒,剛好砸在莽布支身後拖曳著的跤手身上,兩人摔倒的身體又絆倒了正猛撲而來的其他三人,隻這一招,莽布支便已瞬間撂倒五位爭跤高手並成功突圍。
還未等驚訝的眾人合上嘴巴,莽布支已經如一隻下山猛虎般左衝右突開來,他先將左側一人單手掀起,剛好撞翻了正同時撲上的兩人,又反身與右側的兩人較起力來,先前一位摔得較輕的跤手從他身後猛然撲至,攔腰將他抱住,四人呈一對三的局麵扭做一團。
說時遲那時快,莽布支借身後纏抱之人的力道,突然撤力,正麵兩人因衝前之力過猛,登時失去重心,而莽布支雙手猛一用力便生生掙脫了那人的鎖抱!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將三個對手一齊摔倒。
莽布支鬥得性起,他一聲斷喝,將身邊不遠處一位剛爬起身來的跤手高高舉過頭頂,宛如一隻爪托繡球的雄獅一般在大殿中昂昂而立,隻要他用力將此人摔下,那人定然會骨斷筋折登時斃命,而其餘剛從地上爬起的幾人也都投鼠忌器,竟一時不敢圍上。
“咳!咳!”,隨著在旁觀戰的朗·梅色兩聲清咳,猛虎般的莽布支一怔,不情願地輕輕地將手中那人放到在地上。
不到半盞茶的功夫,吐蕃勇士莽布支以一敵十,竟已完勝。
殿內諸人顏色皆變,高力士更是驚得目瞪口呆,麵色煞白。
朗·梅色再次向天子施禮,奏道:“尊敬的天可汗,吐蕃勇士的表演已經完成了,接下來他將接受大唐勇士的挑戰!”他神色倨傲,竟似已穩操勝券。
話音未落,隻聽得殿角一陣如洪鍾般的大笑,有個洪亮的聲音說道:“對付這種三腳貓的功夫何須大唐勇士?某這旗手便來試試!”
眾人看時,隻見東南側殿角幽州諸將中走出一位金甲武將,三步兩步便來到殿前向天子跪倒施禮,口稱:“聖人在上,卑將安祿山請戰!”
天子李隆基亦是爭跤行家,方才見莽布支露了一手,已知此人神勇,自忖禁軍中似乎無人是其對手。此時,他見這位自稱安祿山的幽州將領主動請纓,不由得心中一寬!
隻見這安祿山不到三十歲的年紀,身高一丈三尺有餘,樣貌雄偉,身穿一副金色山字紋明光鎧,頭戴金色兜鍪,一張大臉上略有些雀斑,須發皆赤褐色,一雙大眼亮如明燈,獅子鼻微微有點酒糟,配上一副豪闊的大嘴岔,威風凜凜中居然還有些俏皮的憨態。
天子驀然想起一事,向張守珪問道:“張卿,今日獻捷時單人護持軍旗的可是此人?”
張守珪忙跪倒回奏:“陛下聖明,正是此人。邊營莽夫,初見聖顏,不識禮節,望陛下贖罪。”
此番張守珪進東都後一直謹言慎行,但此時見吐蕃使者張狂忒甚,早存了懲戒之心。再則,他也知這安祿山是自己幽州軍中的“第一爭跤高手”,身上頗有些手段。加之此次他未能如願進入政事堂,心中不平,故亦存了賭氣爭勝之心。
其時,這安祿山已被晉升為幽州左驍衛將軍,但他仍自口稱“旗手”也實在是狡獪韜晦,張守珪並不揭破,反而心中讚他機敏——如此一來,即便安祿山戰敗,那位號稱“吐蕃第一爭跤手”的莽布支也不過摔倒了一名幽州唐軍的“護旗手”,又有甚光彩?
天子李隆基早已洞察此節,他撚髯微笑,恩準安祿山出戰。
安祿山除去甲胄,露出肉墩墩、毛乎乎的一副雄壯身軀來,宛如一尊立地太歲。
他笑嘻嘻地對莽布支行了個拱手軍禮,又豎起大拇指道:“一個打十個,不錯!”
那莽布支本是個英雄人物,他見此人相貌威武,身高體重與自己相仿,裸露的上身留著幾道深深的疤痕,想來也是戰場上出生入死的勇士,便也存了些相惜之心。但是,他此生未嚐敗績,又剛剛擊敗大唐十名禁軍高手,也不免心生狂傲,拱手還禮道:“大唐旗手,是不是三腳貓?比一比!”
安祿山聽他認準了自己是大唐的旗手,心中暗笑。
便在殿中慢慢吞吞地走了幾趟,抬腿踢腳熱身備戰,還故意腆著肚子將各種動作做得短促笨拙,顯得憨態可掬,竟有不更事的公主、皇子看到他那副笨熊般的樣子,不禁被逗得笑出聲來。
安祿山的熱身好不容易才算完成,莽布支早已等得不耐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