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桂花樹下 初聞偶見
1930年春,五彩路和平常一樣繁忙,位於路中央靠近碼頭的一塊空地新建了一間工廠和一個庭院。
工廠旁掛了廠名,乃是“慶陽麵粉廠”,隨著廠名一起張貼在門口的,還有一則告示:
“本廠招會計師(賬房先生)一名,有意者進廠麵談!”
人群中一位識得字的身著深灰色長袍馬褂先生用手指著告示,一個字一個字地大聲念著。
一個紮著兩個麻花辮的小姑娘拿著母親做的布鞋站在人群外,聽著先生念。
“這……唉……不會!”
“怎麽不招工人……”
“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有多少人讀書啊,還管賬!”
“哎……”人群議論完,先生一揮手,大家搖搖頭都散了。
小姑娘停在原地發呆。
“小姑娘,愣在那幹嘛呢?”
小姑娘這才瞧見麵粉廠門口站了個人,穿著深紅色的馬褂,頭戴瓜皮帽,是這家的管家先生。
“家中父親可是賬房先生?”
管家見小姑娘沒走,又加問了一句。
“不,不,我,我,會算賬,會寫字,可以試試麽?”
“小姑娘,管賬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你沒有做過,肯定做不來的。”
管家擺擺手。
小姑娘眼裏有淚,有些著急,有些無奈。
“這本書,你拿回去先看看,如果三天內,我們這還沒有招到合適的先生,你再過來試試!”
門裏走出一個額頭刻著三道深深豎紋的人,看著小姑娘的天足,來出一本書來,遞給小姑娘,並說到。
“老爺,您怎麽出來了!”管家說。
小姑娘接過書,看了眼書名—《會計師條例》,感激地抬起頭,仔細地打量起眼前這位老人:老人雖然長得特別嚴肅,不敢讓人親近,但一說起話來,聲音聽起來特別溫暖,有一個詞怎麽說來著,對,如沐春風,說的就該是這位老爺。
“謝謝老爺!”
三姑娘給老爺鞠了一躬。
“回去吧!”老爺說。
沿路的燒餅香,糖葫蘆的叫賣聲都沒能停住小姑娘的腳步。
回到家中,小姑娘風一樣地穿過院子,一頭紮進裏屋。
“三丫頭,慢著點,仔細著鞋……”院子裏一位身著粗布衣服彎著腰正在翻新鞋底的中年婦女說。
家裏的小院裏曬滿了這位婦女漿洗完的鞋底,整整齊齊,在陽光下,白得反光,白得耀眼。
“要你送的鞋送了沒,秦夫人還等著在。”
婦女一步一步挪著小腳走進屋裏,跟小姑娘說。
小姑娘的父親沒有為她取名字,因排行老三,母親便喚她三丫頭,日子久了,父親幹脆在外人麵前就叫她三姑娘。
母親16歲就許給了父親,不打仗的時候,母親做鞋掙得錢可以養活全家人,母親還承擔了家裏洗衣、做飯的家務。正是因為母親的承擔,父親才可以做他一直喜歡做的事,所以父親非常敬重母親,凡事都同她商量。兩人相敬如賓幾十年,這應該就是愛情的模樣了吧!
看見三姑娘在看書,母親搖搖頭,拿了桌上的鞋又走了出去。
第三天的晚上,三姑娘抓緊時間讀完了書,但仍有些不明就裏。雖然從小跟著私塾先生的父親學了四書五經、四則運算,家中做鞋的小手工也需要手工記賬,但《會計師條例》的諸多專有名詞還是讓女孩不甚明白。
約定時間的一大早,知道希望渺茫,三姑娘沒了去麵粉廠的動力。
“三丫頭,西街口的張爹爹的鞋做好了,你送一下。”母親說。
“嗯,好!”三姑娘接了母親拿過來的鞋。
走在半路,看見運麵粉的板車,三姑娘還是忍不住繞了一步去了五彩路的慶陽麵粉廠。
上次門口的那人正等著三姑娘,
“來來來,小姑娘,老爺正等著你。”
三姑娘跟著他進了麵粉廠,一進門的前院就是卸貨區,板車一車車從大門推進來,敞著扣子穿著白色土布馬甲的工人們正一個個排著隊扛麵粉,豆大的汗珠時時布滿額頭,工人扛一袋麵粉放一個竹簽的空隙,就取下脖子上的毛巾擦擦汗,或者到角落水缸處舀一勺水喝。
三姑娘沒好意思盯著看,瞟了一眼就緊跟著走了。
接著往裏直走就是車間了,帶路的人帶三姑娘右轉進到了一個小花園,花園裏的假山咕嚕嚕噴著水,三姑娘不由得被吸引了,眼睛瞧向假山下的快活遊動的魚,腳步卻一步也不敢慢,緊緊跟著繼續走。
眼瞅著穿過花園來到一處小院,小院正南顯然是正廳,兩側各有兩個側廳,三個廳由外廊相連,側廳外廊外側有一排木製條凳,可供人休息看景。
小院裏東廳門廊外種著一顆桂花樹,桂花香迎著風一陣陣飄向三姑娘,三姑娘走到樹下,輕輕吸上一口帶有桂花甜香的空氣,不由得眉眼一笑……
歐陽文正正坐在西廳門口條凳上,國字臉,不大的眼睛,濃濃的眉毛,長得很一般。
他左手拎著一個木製金漆鳥籠,右手拿著一根羽毛,一邊模仿著鳥叫聲,一邊用羽毛逗籠裏那隻紅色的芙蓉鳥。
三姑娘和管家走路的響動驚動了小鳥,歐陽文正站了起來,往小院中間看去:
桂花樹下正走過一個微笑的姑娘,姑娘身穿淺藍色學生套裝,齊腰長度的兩條麻花辮整齊、對稱地垂在腦後,額前整齊濃密的劉海下濃密的眉毛,大而彎月似微笑的杏眼閃著光,嘴唇鮮紅鮮紅的,像是塗了口紅,但顯然沒有塗。
家裏有了新鮮的活物,還是個可愛的,歐陽文正興致來了,放下鳥籠和羽毛,走到正門口,饒有興致地聽裏麵的談話。
前麵幾句沒有聽到,隻聽老爺正在問三姑娘:
“好,三姑娘,賬房先生我們已經找到了。”
老爺頓了頓,繼續說到,
“雖然你是個姑娘家,但我們看你甚是聰明,你可願意做賬房先生的學徒,跟著學學管賬?工錢不多,但足夠你一日三餐,還能做些漂亮衣裳,貼補下家用。”
三姑娘越聽,眼睛越有光,連忙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