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無字江山> 第399章 自由被囚禁

第399章 自由被囚禁

  一個人如果隻能蜷曲著不動,隻能依靠著怪夢和猜測與擔憂活著,那麽一定是悲哀,不管他內心有多強大多博學。


  因為自由才是最可貴的。


  自由可貴然而很多人其實卻一直在逃避自由,逃避自由有人寫成了一本書,主題便是’自由’,那我們肯定先要把‘自由’定義一下。哲學家認為:自由,就是一個人不被強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


  而弗洛姆一上來就提出:自由是伴隨著人的個體產生而出現的概念。


  什麽意思呢?


  弗洛姆舉了一個例子。當嬰兒出生之前跟母親是一體的,通過臍帶連接,那這個時候嬰兒肯定是不自由的。出生以後嬰兒和母親分離成為獨立的個體。但這隻是生理上的分離,在心理上嬰兒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去依賴母親。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才逐漸獨立,脫離母親,成長自我,獲得自由。這僅僅是個人的成長過程。但其實人類整個進化曆史跟嬰兒很像。


  人類原本從猿猴進化而來的時候就是與自然一體的。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人類慢慢發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於是開始慢慢脫離自然開啟了人的個體化進程。


  但越來越大的自由到底給人類帶來了什麽影響呢?


  弗洛姆認為有兩方麵。


  首先積極的方麵自然就是讓人擺脫了以往的束縛,讓人成為自己的主宰,培養理性和創造力。


  其次消積的一麵是這種自由讓人失去了原有的歸屬感的安全感。讓人感到孤獨和無能為力。就好像胎兒在媽媽的肚子裏,嬰兒在媽媽的懷裏會感到很安全。


  就算即使很多人成年以後依然還是會依賴母親有戀母情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不想拋棄這種歸屬感。


  比起一個人麵對這個世界的未知和危險,他寧願躲在媽媽的懷抱裏。


  那麽我們無法忍受這種孤獨怎麽辦呢?


  弗洛姆指出,隻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條是前進的路,就是發展內心的力量和創造力。完善自我人格,實現以獨一無二的自我為基礎的積極自由,在此基礎之上和世界進行交流。


  另一條是後退的路,為了擺脫孤獨,重新獲得安全感,放棄個體獨立,重新回歸母體。


  雖然弗洛姆提出有兩條路可以走,但他明確指出,後退的路是行不通的,隻有前進的路可以走。因為人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人是不可能回到母親的子宮裏。人類也回歸不到原始社會。


  就好比現在的“媽寶男”或者有嚴重戀母情結的人我們都不會認為他是一個正常人。


  但通過弗洛姆的觀察發現,前進的道路雖然真實,但是困難重重,後退的道路雖然虛幻卻非常舒適非常容易。所以這樣一前一後的選擇就是整本書的核心內容。而選擇後退的路就是本書所講的“逃避自由”。


  為了擺脫這種無力感和孤獨人們都會怎樣逃避自由呢?

  這就是書中講到的第二大重點人們重要的逃避機製和因為逃避自由所產生的後果。


  正因為我們不能回到母親的子宮裏,人類不能退回到原始社會所以人就會尋找一些心理上的替代機製。這就是本書中講述的逃避機製。


  書中弗洛姆一共列舉了三種主要的逃避機製。


  放棄自己的獨立傾向,去外界尋找一個權威,通過和這個權威結合,臣服與這個權威,建立一種新的紐帶,來找回歸屬感和安全感。


  這種做法在心理學上也叫做受虐傾向,他所依賴的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一個團體或者是一種抽象的存在。


  但不論對象是什麽受虐者都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消除自我,擺脫掉自由的負擔,通過與強大的權威建立聯係來重新得到安全感。同理施虐者與受虐者也是一樣,隻不過這類人群傾向於自己建立權威讓別人依賴自己,甚至會攻擊和傷害他人。


  但反過來施虐中同樣依賴受虐者。就好比一個被虐待的妻子如果說:我受夠了,我要跟你離婚。丈夫肯定一下子就承認錯誤,讓妻子不要離開。但當妻子以為會有所改變的時候,丈夫還會繼續施暴,如此循環往複。這種例子我們在一些家庭中和法製節目裏會見到很多。


  這兩種人格看似是兩個極端,實則是緊密交織的兩個個體。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因為無法擺無法忍受的脫孤獨和軟弱。這種形式往往會假借愛的名義,實際上不是。所以如今社會上年輕人之間的戀愛大都處於擺脫孤獨而並非實則上的愛。


  既然這個世界讓我感到無力和孤獨,那我就幹脆摧毀這個世界,雖然摧毀了世界後,我仍然鼓孤立,但這是光榮偉大的孤立,因為外在的威脅已經被我消滅了——這就是破壞欲產生的邏輯。


  但在現實社會中肯定不能摧毀整個世界了,所以他就破壞那些讓他顯得弱小的對象。破壞欲一般很會偽裝,他們都會被偽裝成義務、愛、責任等等。


  比如:情侶之間,女方要求男方杜絕聯係所有的其他女生或者在微信裏看到異性就要拉黑。理由肯定是因為我愛你,你要表示你的忠心等等。實則是女孩無法麵對自己心中對孤獨的恐懼而產生的破壞欲。


  一個人為了克服孤獨,會把自己變得和其他大多數人一樣。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使個人融入環境,個人放棄了個性,成為一個機器人,和周圍其他的幾百萬機器人一模一樣,也就不覺得孤獨和焦慮了,而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放棄自我。


  這裏弗洛姆提到了人的潛意識,他指出現在的人都是在機械一般的生活,人們以為生活都是自我選擇,但其實人們在逃避自由的過程中已經慢慢的被偽思想代替了真思想。


  最後是弗洛姆些這本書在當時社會所闡述的中心思想,就是為何二戰時期歐洲會產生納粹這種集權主義。但這對於我們現代人已經不再重要。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就在於這是一本在當時深挖為何會產生納粹集權主義的書,在過去了這麽久之後他所用的理論完全適用於當今社會。


  結語

  其實書的中心思想隻有一個,就是勇敢去追求自由,而不是逃避自由。


  人類追求自由是生來的本能,但在此過程中會產生逃避自由。隻要用心去培養自己的’向心力’,強大自我。


  勇敢麵對前方的未知便可以。


  雖然弗洛姆提出三大逃避機製,但其實放寬眼光來看也就隻是我們在追求自由道路上的’稍事休息’而已。得到弗洛姆老爺子的點撥之後拍拍袖子上的塵土,繼續闊步向前。


  我記得泰戈爾寫過的一段話,大致意思:一個富翁的富有並不表現在他物質奢華的資產和一本萬利的經營上,而是表現在他能夠有實力買下一個大大的空間來布置他的生活庭院,能夠有足夠的時間用來休閑。


  同樣,一個人的心靈也需要這樣的廣闊空間,來容納思想的自由。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應該有一方屬於自己的領土和空間,一個避開世事紛擾,讓心自由飛翔的空間;這個空間的容量越大,就越能體會到自由的感覺,活得也就越輕鬆。


  就像我們生存的空間一樣,誰都知道,住房越大越好,所以人們才拚命掙錢想要買個大房子。


  這就是所謂的心靈空間,在這個空間裏,沒有期待,沒有失望,沒有痛苦,沒有憂傷,沒有怨恨,沒有懷念,沒有牽掛,沒有不舍·····


  暢想在心靈的大空間裏,有著一座美麗的花園,花園靜謐無人,隻有自己。


  在花園裏有一棵高聳入雲的梧桐樹,坐在梧桐下高高的秋千中,輕盈隨風蕩漾,聽著風在耳邊呼呼而過的聲音,享受著溫暖陽光的輕輕撫摸,輕嗅著繁花嫋繞而過的幽幽香氣,在這麵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情景中,靜靜地觀照自己的內心,誠然麵對自己的心結。


  要使人自由,先讓心自由。看過這句話,心中不免發問:到底有多少人能夠得到心靈的自由呢?看起來,我們似乎都是自由之身,我們沒有囚禁沒有被束縛。


  可是,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確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我們生活在自己的心靈的挾持中,我們的心被追逐的欲、無盡的物、難耐的情所牽絆。所以,我們感到一點不自由,這就是所謂心靈的束縛。


  一位女畫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有一天,我的丈夫成為一位國王,身為王後的我可以一輩子住在奢華的宮殿裏,仆婢成群,錦衣玉食,但需要我付出的代價是從此不能畫畫,那麽我情願做一個流浪者,背著我的畫夾遊曆世界,去感受自由無羈生活,也絕對不當什麽尊貴的王後。”


  有趣的一句話透出了一個人對心靈自由的向往。


  真正心靈自由的一種“不在乎”的狀態,有智慧的判斷,又有果敢的行動,知道自己要什麽,也知道別人要什麽,不苛求自己,也不強求別人。所謂心靈自由,不是真的逃避現實,也不是隱居世外,是敢於麵對一切正視自我的姿態,不在於你是職場中人還是全職太太,它和人們眼中所謂的成功毫無關係,隻看你的內心,是不是真的平安喜樂。


  心靈,有時真的需要思索空間,這種思索不是物欲的掛念,而是一點點去觸摸生活,感受生活,領悟生活的美麗之處。


  在這變幻無常的世界,我們的心靈在不得已間經曆著各種桎梏的束縛,經受著若與樂的不斷更替,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不斷地自我調整,把心靈解放出來,給心靈以自由,因為我們的心靈自由了,人生就有幸福感了。


  而我的心靈也仿佛因為母親的離開而被囚禁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