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踏鄉記之歎流水兮> 第223章 誰向夜深吹玉笛

第223章 誰向夜深吹玉笛

  淮安多名庖,做鱔魚非常有名,勝過揚州的廚人。


  淮庖能以全席之肴,皆以鱔為之,多者可致幾十品。盤也、碟也,所盛皆鱔也。而味道卻各不相同,謂之“全鱔席”。


  【一】《高樓春-其三》徐積.詩


  盤羅江筍烹淮魚,

  櫻實赤玉梅紺膚。


  彈絲敲金半空裏,

  醉揮玉爵撞珊瑚。


  憑闌直下是煙火,

  坐上清風淩太虛。


  趙孟頫六人來到了一個包廂。


  因其隨從都是北方人,從沒見過如此優雅的廂房,便有些露怯。


  坐定後,趙孟頫說道:“都說魯菜是官菜,粵菜是商菜,川菜是民菜,而淮揚菜卻是文人菜。以後到了江南生活,爾等也要慢慢習慣。其實,文人菜就是一種文化,它是有內涵的,一道道極其精細的菜品,集色香味為一身,才上得了大雅之堂。”


  隨從拿起麵前的一把大湯勺說:“如此大的一把湯匙,如何喝湯?如何進食得文雅?”


  “那不是用來喝湯的。”趙孟頫笑道,“鱔魚好吃,但油汁易滴入桌上,不夠文雅,因而會用右手夾起鱔魚肉,左手用湯匙在下麵兜著。所以,在淮安說吃鱔魚,不能說吃鱔魚,而應說‘吃軟兜’。這樣,別人才不會小看你。”他又指著每個人麵前的餐具說,“淮安的雅間都有三三樣——筷子一雙,湯匙一個,小酒杯一隻。”


  隨從又問:“這才一個‘三樣’嘛,其餘的‘三’在哪裏?”


  “等魚上了桌,你就會體會到另外的‘三樣’了。”趙孟頫說,“‘軟兜’的口感講究‘三嫩’和‘三香’,即軟嫩、鮮嫩、活嫩;蒜香、醋香、胡椒香。這就是另外的三樣。”


  正說著,一道道秀色可餐盤碟端上了餐桌,瞬時驚豔了北方小夥的眼睛,芳香了眾人的味蕾,饞蟲在胃腸裏上下徘徊,涎水以氣勢磅礴之勢湧入滿桌的男人的嘴巴……


  見青年人沒人敢下筷子,趙孟頫說道:“讓湯先生給你們介紹介紹,如何吃這‘軟兜’兒。”


  湯垕說:“鱔魚即長魚,全鱔席即以鱔魚為主料,烹製各種菜肴,所以又稱‘長魚席’或‘長魚宴’。”


  他用筷子夾起一段長魚說,“這叫‘大燒馬鞍橋’,又稱‘紅燒馬鞍橋’,因長魚段與豬肉合烹,形似馬鞍橋。這道菜,選用的都是十分粗壯的長魚,斬頭去尾,隻取中段,每一小段約一寸半左右,一條魚隻能切出6段。在魚背上還要剞花,刀口要直達魚脊椎骨,不能將魚肉切斷也不能將腹膜切破,這樣剞過的魚段,不僅能使豬肉和調料透進魚段深處,而且燒熟了的長魚段,肚皮往兩側微微張開,像極了馬鞍子,所以美其名曰‘馬鞍橋’。”


  他又夾起另一個盤子裏長魚說,“這叫‘軟兜長魚’,是咱們淮安人厚待客人最喜歡上的菜。何為‘軟兜’?有人認為,夾這道菜時筷子從中間搛起,兩端垂下,像小孩子的肚兜;還有人認為,這是講一種烹飪方式,指製作時有一道勾芡的程序,一定要把調料的味道全部沾裹到鱔條上去,而且要保持鱔條的嫩度,就是柔軟,即使當初煸炒硬的鱔魚肚皮,此時也要在芡汁中回軟。以芡汁作為托底將鱔條軟軟地裹兜而起,是謂‘軟兜’。”


  聽著湯垕的高論,品著長魚的美味,讚歎著“全鱔席”的獨領風騷……一大群歌姬舞女卻湧了進來。


  這些姑娘們一個個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每個人臉上都綻放著燦爛的笑容。


  孟頫驚奇地看著湯垕:“你,不過了?弄這麽一大群姑娘來?”


  湯垕也是詫異:“我沒要呀!”


  正在疑惑,“何家樓”的老板【1】手裏拿著一瓶高溝大曲[今世緣酒]笑嘻嘻走了進來,“鄙人姓何,是這裏的頭家[老板自稱]。不知鬆雪先生光臨小店,真是有失遠迎啊!”說著,便打開了手裏拿著的那瓶好酒,“這是小店珍藏了十五年的陳釀酒,一共隻有三瓶,先拿過一瓶來請先生嚐一嚐。”邊說邊親自為孟頫和湯垕斟滿了酒杯。


  趙孟頫幹了杯中的美酒,禁不住豎起了大拇指,“真是香啊!”


  何老板又道:“先生若喝著順意,那兩瓶,先生走時也帶上。”


  “哎呀呀,這怎好,這怎好啊!有道是,無功不受祿,無功不受祿麽!”


  何老板不好意思地說了句,“望先生臨走時,給小店留下墨寶。”剛一說完,一個手拿紙筆的小姑娘就從眾舞姬的背後閃了出來,兩隻大大的眼睛忽閃忽閃地盯著趙孟頫看。


  “先放那兒,先放那兒。”趙孟頫一指旁邊放琴用的長桌,“何老板放心就是!這寫書法呀,就像你做菜一樣,隻要將食材做到物盡其用,才能烹調出最美味的佳肴。你看,你用這麽好的酒給我打底,一定會為你打造一幅精品來。”


  何老板一聽,又是深深一禮,“那就拜托鬆雪先生了!”隨即,就退出了包廂。


  【二】《後庭花》屈曉暉.詞曲

  老板一出門,歌姬舞女便各就各位,大型歌舞便拉開序幕。


  她們先表演了極具唐代風情的古典舞《麗人行》,出自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江南水鄉,女子妖嬈,舞姿更是曼妙,加上音樂搭配又是一流,讓人感覺,就如同一幅美妙的畫卷緩緩鋪展開,將人帶入了一個嶄新的大唐世界:


  燕舞高歌,麗人佳影,殿堂之上,是九五之尊的皇帝在細細品味著舞蹈;大唐境內一片祥和安寧,百姓豐衣足食,無戰亂,無饑餓,麗人們用舞蹈展示了大唐的盛世繁華;炊煙嫋嫋,麗影隱隱,隨風而起,應聲而動,或舒展,或聚集,或一躍,或轉身,每一個眼神中都透漏著自信、陽光,或嬌羞,或泯然一笑,如清雅之蓮花,又如清風襲來,微雨沉落,輕紗驟飛,美哉!


  舞姬退了場,又上來了一位高個子的歌姬,她唱的是《後庭花》:

  [歌曲]“煙雨朦朧江南的雨巷,青橋白牆讓心相思量,有位佳人的身影映在細雨裏,她在等待心上人兒歸。一曲斷笛讓人心腸碎,未曾與君修得同雙飛,爾等非君就不嫁非伊就不娶,隻願今生為愛一場醉。庭院深淒花月落,牆頭春燕來又去,一腔癡情在等候,心兒為誰留,隻願今生為愛夢長留。”


  這首詞並不是一首描寫亡國之情的曲子,而是一首傷感的愛情歌曲。


  不知牽動了湯垕的哪一根弦,聽著聽著他便抽泣了起來。男人越哭,歌姬唱得越動情,越起勁。


  [歌曲]“一曲斷笛讓人心腸碎,未曾與君修得同雙飛,爾等非君就不嫁非伊就不娶,隻願今生為愛一場醉。庭院深淒花月落,牆頭春燕來又去,一腔癡情在等候,心兒為誰留,隻願今生為愛夢長留。隔窗聽雨心更愁,楓橋夜泊在天涯,譜寫一曲《後庭花》亡命在天涯,隻願今生與君共思量。譜寫一曲《後庭花》亡命在天涯,隻願今生與君共思量,隻願今生與君共思量,隻願今生與君共思量,隻願今生與君共思量。”


  歌姬還沒唱完,湯垕便控製不住了,幹脆趴在桌子上是嚎啕大哭……這也許是男人喝醉酒的通病吧!

  趙孟頫哄了好長時間,也沒給哄好了。沒有辦法,便站起身來,嘟嘟囔囔著:“有道是,女人哭,男人哄;男人哭,女人哄。”走到剛才唱歌的那個歌姬麵前說,“你快過去,哄一哄他呀!”


  歌姬為難道:“幹嘛找我去哄?”


  趙孟頫說:“你把人弄哭了,你不去哄!”


  “怎是我弄哭了他?”


  “你的歌曲中到底唱了什麽,讓他如此傷心?”


  “我哪兒知道!”歌姬說,“主要是,今天做席的人數不對!”


  “這有什麽不對的?”


  “先生可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2】的說法?”


  “知道呀!”


  “知道你還讓他坐那‘龜’頭上。”


  “怎是我讓他坐‘龜’頭上,那是他自己非要坐……哎~,要不你過去坐,正好消除這個忌諱?”


  歌姬很不情願地走了過去。


  酒桌上安排妥當,又看到剛才拿紙筆的小姑娘在笛子獨奏,趙孟頫便阻止道:“哎呀呀,這哭聲吧,就不用配樂了……”


  小姑娘臉兒一紅,停止了演奏,站起身來,羞答答地像小魚似的溜出了包廂。趙孟頫瞅著她的背影是一個勁兒地笑,直到不見了小女孩的身影,而後,他拾起桌子上的毛筆,一筆而下,一首《七言絕句》就躍然紙上:


  溪頭月色白如沙,

  近水樓台一萬家。


  誰向夜深吹玉笛,

  傷心莫聽後庭花。


  ————————————


  注釋

  【1】老板

  老板在古代叫店家、東家、掌櫃、頭家、朝奉。


  其中,店家舊時指旅店、酒館、飯鋪的主人或管事人,現也泛指網店的賣家;東家指居所的主人、宴會主人,以及傭工對雇主的稱呼;而掌櫃是古代店主的俗稱,也稱“掌櫃的”。


  老板,這個稱謂來自於南方,是先哲對工商中那些主導者的敬稱。上土下匕是為老,門中有品乃為板。老板一詞其實自古就有,南方人稱“老板”,指的是商號的主人,也就是北方說的“掌櫃、東家”等意思。老字取意“老道”,而板字取意為商者應有品,所謂信則立,門中有品才可以稱為板。所以,稱“老板”,本源在於這個詞是對商家的敬語。


  老板與董事長、總裁、CEO最大的區別在於即使是沒有股份的公司或者買賣中,隻要是最高權力者、私營工商業的財產所有者、掌櫃的都可稱為老板。董事長、總裁、CEO、老板這四個公司領導者的稱謂不僅僅是文字遊戲,它包涵了企業管理製度的基礎,與其說是權力的基礎,還不如說是義務的基礎。


  老板的含義:1、私營工商業的財產所有者木材廠老板;2、零售店的業主,亦稱“老辦”;3、旅館或公寓的主人;4.、大同方言,特指老婆;5、舊時對著名戲曲演員或組織戲班的戲曲演員的尊稱。


  (1)老板的來曆


  “老板”一詞的由來,源自於中國古代的一位荒唐皇帝。


  五代十國時期,閩國是個僅有5個州的小國,王延曦即位後暴虐無道,甚至腐敗到賣官鬻爵的地步,又對宗室族人大肆誅殺,昏庸無道酷愛飲酒作樂的王延曦被世人稱作最荒唐的酒鬼皇帝。


  不過,王延曦對曆史還是做出過貢獻的。沒有王延曦,就沒有如今的“老板”一詞。他製造大鐵錢,“以開元通寶為文,五百文為一貫,俗稱為錢板;“宋時鑄錢,每一板為六十四文,各省稱大錢為老官板”,這有別於民間私坊鑄造的錢幣,生意人都故意要“老板”錢,因為這比私坊錢可靠。經商者、店主手中常常掌握“老官板”,故購物者往往亦稱店鋪擁有者或管理者為“老板”。演繹至今日,即把工商業主統稱為“老板”。


  (2)嗜酒如命的土皇帝


  王延曦最出名的便是中國曆史皇帝中,最大的酒鬼。他恣意妄為嗜酒無度,其喝酒後的狀態如同吸了毒一樣,亢奮同時又神誌不清,在曆代荒唐的帝王中也非常鮮見。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喝酒,不醉不罷休。身為帝王之尊的他隻要一端上酒杯,就活脫脫的變成了十足的市井酒徒。


  王延曦是個酒瘋子,每次舉辦宮廷酒宴時,都要讓心腹之人擔任酒監,不管是王孫貴族還是朝中要員,酒監讓喝多少就必須喝多少,喝不下就硬灌,凡是推辭不端杯者、滴漏跑冒者,一律殺頭問斬。於是,在當時閩國的都城長樂府(今福建省福州市),赴皇上的禦宴簡直成了天下最恐怖的事了。


  酒桌是如此的恐怖,皇上的每一次宴會,都可能是鴻門宴。指揮使朱文進、魏從朗及連重遇等人,都是曾經幫助王延曦登上皇帝寶座的大功臣。平時,他們也都受到了尊重。但一上酒宴就沒有了特權。一次,指揮使魏從朗酒宴上不慎犯忌,大醉中王延曦一時昏了頭,居然要將他殺掉,任憑朱文時等人的苦苦請求,最終還是腦袋搬家了。


  一次,王延曦同宰相李光準晚上夜飲,喝醉後二人發生爭執,王延曦一氣之下,讓武士將李光準推出去斬首。李光準這陪酒的也夠可以的,到了刑場酒還沒醒,弄得監斬官不敢行刑,便將李光準悄悄帶回暫押獄中。第二天王延曦酒醒了,就問侍從“光準何在”?這樣,被判了死刑的李光準才得以從獄中出來。


  王延曦以牛飲殺人為樂,最終也被人所殺。“曦出遊,醉歸,重遇等遣壯士拉於馬上而殺之”,估計死的時候酒還都沒醒。


  表麵看來,是王延曦在醉酒中被人害死,其實細看他的人生,就算不是醉死,他也不是個會得善終的料。為君為王者,當以民為重,就算有點小小的個人愛好也不為過,但是君王之所以難當,就在於責任重大。不愛民,不愛臣,隻知享樂,從來都沒有好下場。


  【2】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中華文化有很多俗語,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一句很典型的俗語。


  中國人注重禮節,餐桌上的禮節往往能體現一個人自身的修養和素質。這句俗語就是講究餐桌上的禮節。從字麵上看,這句俗語指的是家裏有人來做客,就餐的時候,不要擺三個菜,筷子也不要擺成五種形狀,而且不要六人一起就坐吃東西。實際上,從側麵反映了古代人的一個餐飲習慣。


  一、菜不擺三


  “三”和“散”諧音,這個含義不好,並且隻有三個菜也太寒酸,對賓客不禮貌。一般都是好事成雙,宴請客人也是一樣的。


  二、筷不成五


  關於“筷不成五”,說的是擺放筷子不能擺成五種形狀:一是淚筷,二是粘筷,三是橫筷,四是叉筷,五是倒筷。筷子一定要成雙,不可見單獨筷。筷子有大小長短不同,一雙筷子,上方下圓,要有方有圓,天圓地方人在其中,做人做事要方圓並用。


  三、席不成六


  過去有條件的家裏會在堂屋客廳準備一個四方桌子,起名叫八仙桌,一邊坐兩個人,八人一桌,現在許多地方仍保留著這個規矩。兩邊各做兩個,有兩邊各坐一個,就組成了烏龜席,相當於把主客兩方麵都罵了。所以桌子上有六個人都會避免出現這樣的坐法,就是為了防止坐成烏龜形狀。


  古代有很多傳統的飯桌禮節,雖然現代人都沒有這麽多的講究。但有一些傳統的禮儀我們還是要注意的,這代表著一個人的素質。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