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社燕秋鴻各自飛
年少時,就想娶一個懂自己的人,如今實現了。
其實,毎個人都希望遇到一個懂自己的人,可以互訴哀愁,讓自己的心不再寂寞。這個懂自己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靈魂伴侶”。
靈魂伴侶,是人世間最美的緣分。
因為,她是人世間最懂你的人。她如同另一個你,懂你的一切,喜與樂,悲與痛,無奈與艱辛;她能給你最好的慰藉,讓你的心瞬間豁然開朗;她對你的愛,超越人世間所有的愛。
懂你,才不離不棄!
懂你,比愛更可貴!
【一】《罪出》趙孟頫.詩
趙孟頫身為南宋皇室宗親,卻為元朝效力,這在當時無疑等同於“漢奸”。剛一入仕,就在南宋遺民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開始唾棄他。他們難以理解,身為宗室受盡皇恩,在民族覆滅之初,卻給外族效命。自此,對他的征討聲便一浪高過一浪。
其實,當時接受元朝官職的趙姓宗室並非趙孟頫一人,為何唯獨對他聲討?因為,趙孟頫的名氣大麽;皇帝給的官職又高——兵部【1】郎中[國防部總後勤部長]。再加上,新東家同僚間的排擠,這對趙孟頫來說真是痛苦的煎熬。
但這一切,管道升都能理解。
當年忽必烈遍訪名士第一次請他入仕時,趙孟頫是委婉拒絕的,他表示自己願做隱士;第二次又去請他,他才勉強入仕,這說明他內心是有過掙紮的,若再不識抬舉,恐怕性命難保。
有一次,管道升看到丈夫的《罪出詩》:
“在山為遠誌,出山為小草。
古語巳雲然,見事苦不早。
平生獨往願,丘壑寄懷抱。
圖書時自娛,野性期自保。
誰令墮塵網,宛轉受纏繞。
昔為水上鷗,今如籠中鳥。
哀鳴誰複顧,毛羽日摧槁。
向非親友贈,蔬食常不飽。
病妻抱弱子,遠去萬裏道。
骨肉生別離,丘壟誰為掃。
愁深無一語,目斷南雲杳。
慟哭悲風來,如何訴穹昊。”
詩中說道:出仕而言罪,此自知自責也。寄情丘壑乃其本誌,圖、書自娛聊保天性。而自喻籠中鳥、小草,則困苦不堪之狀可知矣。
管道升拿著這首詩,玩笑道:“大丈夫在世,總要有番作為的,不能總寄情於詩情畫意上,我相中的男兒又怎甘心一身的才華無處施展呢!
再說了,大元朝初建,百廢待興,讓國家早日步入正軌,百姓安居樂業,豈不是一件大好事?以妻之見,不管誰來做皇帝,能讓百姓吃飽飯穿暖衣就是好皇帝。倘使這些有治國之才的人,為了所謂的節,而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這才是最大的不忠呢!我的良人,效忠的是百姓,而不僅僅那一個‘趙’姓……”
管道升很能體貼夫君做官的不順和不懌,會在趙孟頫壓力大的時候很爽快地表示:“官人你若有千斤重擔,為妻與你分擔五百斤;官人你若想浪跡江湖,為妻願與你行走天涯。”
【二】《送王月友歸杭州.其一》趙孟頫.詩
社燕秋鴻各自飛,
我來君去苦相違。
西湖西畔梅如雪,
應有親朋待子歸。
元貞二年[1296年],春節剛過,成宗皇帝鐵穆耳第一天上朝,看到廉訪司事呈上來的檢舉趙孟頫的折子時,不屑地笑了笑,順手丟到了一邊。
鐵穆耳還是皇太孫時,就知曉趙孟頫的名望及為人。他隨即下了一道詔書,以編訂《世祖實錄》為由,調趙孟頫進京。
回京的第一天,趙孟頫就進宮點上了卯[指報到],剛出宮門,又遇上了好朋友王月友。
“嗬,你可真會趕時間!”王月友笑道,“怎麽,子昂兄,知道我要去杭州,特意趕回來送我的吧!”
“你要去杭州?”趙孟頫問道。
“是啊!”
“我怎麽剛回來,你就要走,難道咱哥倆就這樣沒有緣分?”
“可不是呢!”王月友調笑說,“你老兄不是把所有的情分都給了嫂夫人麽,和誰還能有緣分!”
“哦~也是,哼!”趙孟頫說道,“若你是女的,我可以娶你做小!”說罷,禁不住哈哈大笑,轉身欲走。
王月友趕緊叫住了他:“喂喂喂,你別走呀!你不給我送送行?”
“送行,有央求別人的麽?!”趙孟頫停住了腳步。
“我明天不就走了麽,你今晚不送,可就沒機會了。”
“哎呀,等你回來,給你接風,不也一樣麽!”
“那,那得猴年馬月?”
“也就個三年五載的,行了,回家準備準備去吧!我得趕緊回家看老妻去……五年沒見著麵了……”說罷,又走。
“哎呀,你先站住!”王月友走向前去,“五年沒見麵……騙鬼呀!若是五年沒見麵,嫂夫人生的那兩男兩女算誰的!算我的?”
“哼,算你的,”趙孟頫逗笑道,“你也不瞧瞧自己長得那模樣,尖嘴猴腮的,你嫂子能看上你麽!?”
“還是的,嫂夫人不是每年春節都去濟南團聚麽,這還沒出正月呢,頂多半個月沒見麵……走吧,走吧……”說著,王月友拖著趙孟頫往酒樓方向走。
走到半道,王月友突然想起:“我用車回家請嫂夫人一起去,多好!”
趙孟頫反對道:“哎呀,你嫂子不愛去那種地方。”
王月友說:“你,你別管了,你先去‘會賢樓’訂上一桌,我去接上嫂子馬上就到……”
————————————
注釋
【1】兵部
兵部,為中國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當於今日的國防部。兵部又稱夏官、武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擇、任用和兵籍、軍機、軍令之政,為軍事行政的總匯,其長官為兵部尚書。
(1)機構職責
兵部掌管選用武官及兵籍、軍械、軍令等。兩漢尚書職務本不涉軍事;曹魏始置五兵(中、外、騎、別、都)尚書,另有有關軍事的駕部、車部、庫部等曹。各曹設郎。駕部有時亦設尚書;晉設駕部、車部、庫部等;隋始合為兵部,以尚書為主官,侍郎為次官;唐玄宗時曾一度改為武部。宋設樞密院,為最高軍政樞紐,與中書省共同執政,兵部成為虛設。明朝定製之初,以五軍都督府掌軍令,以兵部掌軍政;清朝軍權全由皇帝掌握,兵部隻徒有虛名;清末改為陸軍部,後又增設海軍部。兵部雖曆代沿置,但職權範圍不盡相同。
宋、遼、金、元兵部不轄兵政。明代兵部尚書號為“本兵”,權最重,凡武衛官軍選授簡練,均為其掌。清代兵部隻管武職選授、處分及兵籍、軍械、關禁、驛站等事,不涉兵權。
明朝兵部先是設有司馬、職方、駕部、庫部四清吏司,後改為武選、職方、車駕、武庫四清吏司,同時派員會同管、大通關。
光緒三十二年(1906),廢兵部,改設陸軍部。
(2)部門設置
兵部一般設有:尚書一人,隋唐正三品,明正二品;侍郎二人,隋唐正四品下,明清正三品。四曰庫部。凡將出征,告廟,授斧鉞;軍不從令,大將專決,還日,具上其罪。凡發兵,降敕書於尚書,尚書下文符。放十人,發十馬,軍器出十,皆不待敕。衛士番直,發一人以上,必覆奏。諸蕃首領至,則備威儀郊導。凡俘馘,酬以絹,入鈔之俘,歸於司農。
兵部主事四人,職方主事二人,駕部主事二人,庫部主事二人。龍朔二年,改兵部曰司戎,職方曰司城,駕部曰司輿,庫部曰司庫。光宅元年,改兵部曰夏官,天寶十一載曰武部,駕部曰司駕。有兵部令史三十人,書令史六十人,製書令史十三人,甲庫令史十二人,亭長八人,掌固十二人;職方令史四人,書令史九人,掌固四人;駕部令史十人,書令史二十四人,掌固四人;庫部令史七人,書令史十五人,掌固四人。
(3)元代的兵部
唐末五代以來,兵部尚書的職權被“樞密使”侵奪,此後一直到元代為止,軍事機構的重心在樞密院,兵部形同虛設,北宋前期,兵部尚書隻表示官員的級別和待遇,沒有實際的事權。宋神宗時進行官製改革,恢複三省製,兵部的職權得到部分的恢複,但實權仍然大不如唐代。元代兵部尚書的職權更低,隻負責軍事交通事務的設計、管理和規劃。這一時期的兵部尚書在大部分時間裏隻相當於名義上的國防部部長。而與此同時元代的樞密院,樞密院主管軍事機密事務、邊地防務,並兼禁衛。戰時,在主要戰役方向設行樞密院,作為樞密院的派出機構統轄一方軍政事務,就類似於中央的中書省,和各地方的行中書省一樣。
總體上相比於宋代幾大機構相互牽製而言,元代的樞密院無疑徹底“架空”了兵部,使得兵部尚書成了事實上的“交通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