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增之一分則太長
盜墓這種行為曆來為人所不齒,一旦被抓獲,不管是在哪一朝代,哪個民族執政,都會嚴懲不貸。
元朝的刑法規定:“諸發塚,已開塚者同竊盜,開棺槨者為強盜,毀屍骸者同傷人,仍於犯人家屬征燒埋銀。諸挾仇發塚,盜棄其屍者,處死。諸發塚得財不傷屍,杖一百七,刺配。諸盜發諸王駙馬墳寢者,不分首從,皆處死。看守禁地人,杖一百七,三分家產,一分沒官,同看守人杖六十七。”
【一】《登徒子好色賦.其一》宋玉.賦
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
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
臣裏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
蔣翔家的西鄰是一個三十多歲的突厥人,名叫黑良臣,人們都叫他“黑子”。
良臣並不是他的本名,原先他叫“亮晨”,是早晨出生的。自打做了捕快之後,便改作“良臣”。
同仁笑話他:捕快又不是“官”,叫什麽“良臣”呢!
黑子自嘲道:雖不是官,但總算作“吏”吧,反正吃的是國家的俸祿。
其實,捕快的俸祿是各級政府自籌的,就像現在一些行政機關招收的臨時工。而且,捕快的地位很低,不但自己不能參加科考,就連他的子孫也沒有這個資格。即是以後不做捕快了,他的子孫三代以內也不能參加高考。
黑良臣一直想娶東臨蔣家的長女舜華,卻因自己是捕快而讓蔣翔婉言拒絕了,人家給出的理由是,黑子沒有弟兄姊妹。
這叫什麽理由?難不成黑子是孤兒?
是的,這都是因為黑子祖輩是盜墓的原因。在古人看來,盜墓所幹的勾當有損陰德,不但盜墓者本人活不長,而且還有損於自己的子孫後代。這並非胡說,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為了辦案方便,黑子難免要結交一些地痞流氓,就捕快那點兒薪水,哪夠他用的?因而閑暇的時候,黑子也盜個墓什麽的。不過他從來不盜古墓,因為他爹告訴他,古墓毒氣重,有損身體,影響生育,所以他隻盜掘新墳。
新墳能有什麽值錢的東西,無非是些金銀首飾,就是這點值錢的家什陪葬的也很少。不是有句話麽,叫“賊不走空”。如果所盜墓中沒有值錢的金銀,黑子就扒逝者身上的衣裳。
壽衣誰要?能賣錢麽?
原來,古代的壽衣和平日穿的衣裳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沒有紐扣”。這盜來的壽衣隻要找個人釘上扣子,也是一樣賣錢!
得知,自己追求的女神突然仙世。
黑子躲到沒人的地方偷偷地哭了一頓。聽說下葬的時候,她娘給她戴上了一隻祖傳的玉鐲,黑子又起了歹心。
【二】《登徒子好色賦.其二》宋玉.賦
東家之子,
增之一分則太長,
減之一分則太短;
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
腰如束素,齒如含貝;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
街上,一盞盞明燈慢慢地消失。黑子像個幽靈,輕飄飄地走在山間的小路上。金黃色的月亮,高高地掛在夜空之上,月光灑落在大地,萬物被照得清晰明亮。
草叢裏,蟲兒在不停地鳴唱,不,是在垂死地掙紮!因為再過些時日,等到第一場霜降來臨的時候,它們就會無聲無息地悄然死去,安然地回歸到泥土的懷抱。
黑子來到了舜華的墳前,坐在了地上好一陣哭訴……而後,便起身開始挖土,很快就挖到了棺材。
黑子仿佛怕驚嚇了她,小心翼翼地往上一抬棺蓋,根本不費什麽力氣,棺材便輕易地被打開了。
黑子凝望這張讓他朝思暮想、魂牽夢縈的麵容,頓時,他驚呆了——怎麽死了,比活著的時候還要漂亮!
怎麽能這麽美呢?
她美得讓人窒息,美得都有些不真實,她簡直不像是一個活物,而是畫在紙上的一幅《仕女圖》。
這畫中人:
留有一個少女的“垂鬟分肖髻”【1】,馨香亮麗,白膩的肌膚從薄如蟬翼的鬢發後隱隱透出,黃金做成的鳳釵斜插在頭上;她姿容風流,美豔得不可方物;她蛾眉細鎖,似在久久思量;她輕描淡抹,又像是在眉柳傳情;她紅唇緊閉,又欲慢啟丹唇;隻要她輕輕的一唾,仿若都能聞到那茉莉的馨香。
黑子像是入了迷、著了魔,他自言自語,似在傾訴:“我的唇,是孤飛的蝶,不知何時?能輕易棲落在你嬌豔的芳顏……”
他忽而心中迸發出一陣莫名地狂喜,此時不出手,更待何時?
黑子被牽引著,慢慢傾身,自己的熱唇,輕吻著她的紅唇,身體也仿佛有了一種莫名的羈絆,瞬間就被束縛進一個有力的懷抱裏……
這一瞬間的悸動,令他忘記了周遭的一切……突然,黑子隻覺得有一圓潤的東西吸入口中,心裏納悶:難道是,夜明珠?嗬,這蔣家土鱉財主!
黑子隨即停止了親吻,從自己口中吐出那物,說道:“這是什麽呀?怎麽一點兒不硬呢?”不管什麽了,先揣進口袋裏再說!
不是還有一隻玉鐲麽?
黑子匆忙尋找舜華的左手,隻見她削似春蔥的纖纖玉指,藏在那香羅翠袖中。
他伸手拾起那隻小手,喃喃絮叨:“難道,你是為了我才甲染猩紅?平日裏,你可否是用這隻小手,在那琵琶弦上滿索情思?”
再玲瓏剔透的玉鐲,也吸引不了黑子的目光了,他的心思專注在舜華那白皙嫩滑的肌膚上。
黑子迅速掀開了她的衣裳,月光映照下,完美無瑕的體魄盡現眼前:
她身姿高挑,身材更是堪稱完美,胸前挺拔,身段極好;她該凸的凸,該翹的敲。總之,全身上下,挑不出一絲瑕疵,每一處都恰到好處,仿佛是造物主的完美傑作,真可謂,“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此時此刻,最吸引黑子的,還是那兩條筆直的大長腿,沒有一絲贅肉,肌膚如雪,光滑如玉,在月光下,竟散發著瑩瑩之光,美得讓他目眩神迷,白得使他如癡如醉。
黑子伸手撤掉了她的合歡襟。
他心中又是一陣狂呼,一雙眼睛,死盯著她的胸前,雙眸中,滿是無盡的熾熱。正如當代名妓趙鸞鸞在一首詩中所描述的那樣:
“粉香汗濕瑤琴軫,
春逗酥融綿雨膏;
浴罷檀郎捫弄處,
靈華涼沁紫葡萄。”
此刻,黑子心中生出了一種可怕的念頭:“我要和她睡在一起!”
黑子慢慢地合了上去……他又是輕舉,又是妄動;一會兒狂吻,一會兒擠胸……像是一陣妥妥的“人工呼吸”……
舜華微微睜開了雙眼。
首先,映入她眼簾的是那一輪明月,好像,有一個黑色的東西漸漸地靠近那白玉般的月亮,慢慢嵌入,最後完全吞噬……
就在當晚,又發生了一次“月全食”!
————————————
注釋
【1】古代女子發型演變史
《孝經開宗明義章》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
對古代人來講,一頭長長的黑發不僅是身體的一部分,更是頑強的具有極大民俗慣性的心理載體。山以草木為本,人以頭發為本。從古至今,曆史上許多大事情與頭發關係密切,例如成湯剪發祈雨,曹操割發代首,楊貴妃剪發以表示離開人世,清朝“剃發易服”政策以推行政治,民國禁止蓄辮……頭發是生命的象征,也是本人的象征。
古人對頭發看得很重,對女子的審美標準中有一條便是看頭發是否烏黑油亮,因為作為血之餘、腎之華的頭發可以反映身體健康程度;而有不少古人曾經將王朝衰微、朝代更迭歸結到當時女子們古怪的妝容發型,古人認為“服妖”會減損國運,這從側麵印證了女子發型的重要性。
(1)先秦至魏晉時期
1976年,考古學家於殷墟婦好墓出土了一個圓雕玉人,推測是一位神情倨傲的貴婦人。它頭編一長辮,辮根在右耳後側,上盤頭頂,下繞經左耳後,辮稍回接辮根。形冠,冠前有橫式筒狀卷飾,冠頂露發,冠之左右有對穿小孔,靠前也有一小孔,可能是為了插笄以固定冠。也有人將頭發盤梳成頂心髻,再用一支骨簪橫貫其中以固定之。
漢承秦製,漢朝女子的發型可以彌補一些秦的空白。
漢代女子的發式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梳在顱後的垂髻,一種是盤於頭頂的高髻。漢代最流行的是“錐髻”,這種發式主要用於普通婦女家居;漢代婦女多喜愛從髻中留一小綹頭發,下垂於顱後,名為“垂髯”;宮廷嬪妃、官宦小姐流行梳高髻,這也適用於出席入廟、祭祀等比較正規的場合。
漢宮中流行多種高髻,多為皇帝令宮人梳之:如“漢高祖又令宮人梳奉聖髻”,“武帝又令梳十二鬢髻”,“靈帝又令梳瑤台髻”。還有反綰警、驚鵠髻、花釵大髻、三環髻、四起大髻、欣愁髻、飛仙髻、九環髻、迎春髻、垂雲髻、墮馬髻等。
魏晉南北朝時期婦女的發式名目繁多,比較著名的是靈蛇鬢、飛天鬢、雲鬢等。
飛天鬢,就是把頭發集中在頭頂,分成幾股,然後綰成圓環,高聳在上。這是在南朝劉宋時期比較流行的一種發式;靈蛇鬢據說是文昭皇後甄氏發明的,發髻就像蛇的身體一樣扭曲盤旋;雲鬢是魏晉南北朝婦女中最為典型的一種發式,就是把鬢發梳理成薄薄一片,好像蟬的翅膀一樣,給人動蕩飄逸的美感。
(2)唐宋元時期
唐朝作為中華曆史上的盛世之朝,文化審美發展趨於成熟繁複,發式妝容作為女子重要修飾手段,在唐代婦女手中得到了創造性的突破,不僅給人以極高的視覺藝術享受,還傳達了唐朝豪邁的風貌。
小女孩梳著丫髻,因為形狀像“Y”而得名,成年梳丫鬟,嫁人後要把發盤起,將發鬟改為發髻。據文獻統計,唐朝婦女發簪有雲髻、丫髻、螺髻、雙垂髻、烏蠻髻、三角髻、峨髻等近百種之多。
而且每個時期流行款式不同,例如唐玄宗時宮中有雙環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歸順髻、鬧掃妝髻;半翻髻,又梳反綰髻、樂遊髻;開元年間,梳雙鬟、望仙髻及回鶻髻、貴妃作愁來髻;貞元年間,梳歸順髻,帖五色花子,又有鬧掃妝髻。
宋朝雖然也流行過梳大髻、插大梳的盛妝,然就整體而言,還是不像唐朝那般華麗盛大;麵部的妝扮雖也有不少變化,但也不像唐朝那麽濃豔鮮麗。總而言之,宋代婦女的整體造型給人一種清雅、自然的感覺。
發飾造型大致可分為高髻、低髻。高髻多為貴婦所梳,一般平民婦女則為梳低髻。北宋後期,婦女們除了仿契丹衣裝外,又流行作束發垂胸的女真族發式,這種打扮稱為“女真妝”。開始時流行於宮中,而後遍及全國。當時流行的發型有:同心髻、朝天髻、流蘇髻、墮馬髻、懶梳髻、包髻等等。宋朝女子還流行戴冠,有花冠、鳳冠等等。
元朝作為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政權,他們強烈的遊牧風格與中原迥然不同。
蒙古貴婦常戴著一頂高高長長裝飾華麗的帽子,這種帽子叫做“罟罟冠”。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麵幫她們拉著袍角,一般的平民婦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元代平民婦女穿漢族的襦裙,半臂也頗為通行。漢裝的樣子常在宮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現,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鄰國高麗的影響,都城的貴族後妃們也有模仿高麗女裝的習俗。
(3)古代女子發型圖解
No.1 垂鬟分肖髻,多是未出室少女的發式,將發分股,結鬟於頂,不用托拄,使其自然垂下,並束結肖尾、垂於肩上,亦稱燕尾。據《國憲家猷》記載:“漢明帝令宮人梳百花分肖髻。”在唐代常作為處女發式標誌。
No.2 雙平髻的編法,是將發頂平分兩大股,梳結成對稱的髻或環,相對垂掛於兩側。這種發式多用於宮廷侍女、丫環侍婢或未成年之少女。據記載從秦開始,延續及近代,其中最典型的是雙丫髻及雙掛髻,這種發式在存世的古畫中特別多見。
No.3 百合髻的梳編法是淨發分股盤結,並合疊於頭頂。
No.4 淩雲髻屬於高式的單鬟。據《中華古今注》記載:“始皇詔後梳淩雲髻,三妃梳望仙九鬟髻,九嬪梳參鸞髻。”這些皆屬高鬟式。
NO.5 雙丫髻是雙掛式中最常見之發式,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側,再梳結成髻,置於頭頂兩側。前額外負擔多飾有垂發,俗稱劉海,一般多用於侍婢丫環。
NO.6 丱發為兒童或未婚少女之發式,其梳編法是將發平分兩股,對稱係結成兩大椎,分置於頭頂兩側,並在髻中引出一小綹頭發。使其自然垂下。冠小僅束髻,冠上多有花飾,在明代仕女多好用。
NO.7 飛仙髻多是兩側結高鬟。據《炙轂子》記載:“漢武帝時,王母降,諸仙髻皆異人間,帝令宮中效之,號飛仙髻。”多用於仙女與未出室少女。
NO.8 墮馬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挽結成大椎,在椎中處結絲繩,狀如馬肚,墮於頭側或腦後。《古今中華注》記有“墮馬髻惟倭墮髻,一雲:墮馬之餘形也”。此發型,一般顯得很嬌弱的感覺。
NO.9 一字頭,豪華奢侈,高如牌樓,皇室偏愛的大拉翅即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支。和大拉翅差不多,隻不過這個沒有冠。
NO.10 雙刀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往上攏結於頂,再反綰成雙刀欲展之勢。據《妝台記》記載:“唐武德中,宮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綰髻,貞元中梳歸真髻,貼五色花子。”皆類似反綰式的發型。
NO.11 傾髻其梳編法是將發分股結椎、傾斜結束置於頭前或頭側,在仕女畫中頗為多見。據《晉書》記載:“太元中公主婦女必緩鬢,傾髻以為盛飾。”
NO.12 元寶髻其梳編法是將發攏結於頂,再置木或將假發籠蔽,呈元寶狀。據〈晉書〉記載:“用發既多,不可恒載,乃先木及籠上裝之,曰假髻或假頭。”
NO.13 “飛天髻”則是結三鬟於頂,聳立直上。據《宋五行誌》記載:“文帝元嘉六年,民間婦人結發者三分發,抽其鬟直上,謂之飛天。”古之“百花”發式亦屬這種類型。
NO.14 巾幗是一種絲織品的頭巾,多束結在頂髻上,再用簪釵貫定,宋梁紅玉喜戴巾幗,故把女中豪傑稱巾幗英雄。